又一最高榮譽揭曉,華中科技大學4位院士,獲湖北省委省政府表彰!

fans news 發佈 2021-12-03T03:57:49+00:00

近日,湖北省委人才工作會議在漢舉行。華中科技大學李德群院士、張勇傳院士、陳孝平院士、潘垣院士名列其中,這是湖北省最高人才榮譽獎項。

近日,湖北省委人才工作會議在漢舉行。會議宣讀了《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關於授予首屆「湖北省傑出人才獎」的決定》,首屆「湖北省傑出人才獎」揭曉,共20人被授予該獎項。華中科技大學李德群院士、張勇傳院士、陳孝平院士、潘垣院士名列其中,這是湖北省最高人才榮譽獎項。

李德群 中國工程院院士

——給塑料注射成形裝上「大腦」

李德群,江蘇泰州人,華中科技大學材料學院教授,博導,201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3次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1次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2010年被評為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

李德群長期從事塑料注射成形模擬和智能型塑料注射機的研究和開發工作,國際首創「表面模型」,被譽為「一個重要里程碑」,至今仍是塑料成形模擬的主流技術。主持研發的模擬工業軟體廣泛用於汽車、電子、國防等領域。從表面模型的提出,到模擬軟體的開發,再到智能裝備的製造,李德群為我國塑料成形加工學科和行業的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張勇傳 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國水電能源理論的開拓者

張勇傳,河南南陽人,教授,博士生導師。1997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水電能源專家。出版了《水電站水庫調度》等著作16部,發表論文200餘篇,獲國家科技進步一、二、三等獎各一項,省部級二等獎以上的重要獎勵10餘項。

作為中國水電能源理論的開拓者,張勇傳創造出多個「中國第一」。他主持和負責的「柘溪水電站優化調度」,使柘溪成為我國第一個實現優化調度大中型電站。他率先提出的凸動態規劃和水調對策論開闢了新的研究領域。他建立了調度面變分求解模型以及傳遞相關判別準則,迴避了庫群優化的「維災」難題。他首次提出的隱隨機決策模式、洪水分型和分型歸納演繹預報模式,為該領域研究開拓了新的途徑。他的研究成果服務於湖北、湖南、江西等遍布祖國大江南北的幾十個水利樞紐,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

陳孝平 中國科學院院士

——在「刀尖」上為生命「起舞」

陳孝平,中國科學院院士,肝膽胰外科及器官移植領域專家。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外科學系主任、肝膽胰外科研究所所長。先後被評為全國教學名師(2006),衛生部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2008),全國五一勞動獎章(2011)、全國醫德標兵(2013)、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1項。2019年8月,被評為「最美科技工作者」。 2020年5月,獲得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

陳孝平從事肝膽胰外科臨床工作和基礎研究40餘年,在肝膽胰外科和器官移植領域做出了較系統的創新性成果:提出新的肝癌分類和大肝癌可安全切除的理論;建立控制肝切除出血技術3項和肝移植術式1項;提出小範圍肝切除治療肝門部膽管癌的理念,建立不縫合膽管前壁的膽腸吻合術和插入式膽腸吻合術;改進了胰十二指腸切除術操作步驟,創建陳氏胰腸縫合技術等。這些理論和技術在全國22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100多家醫院推廣應用達50000多例,效果顯著。他被國內外同行稱為「肝膽胰外科技術改革和創新的領導者」。厚德至善,大醫精誠,陳孝平作為手術刀尖上的舞者,在肝臟手術禁區譜寫生命的奇蹟。

潘垣 中國工程院院士

——貢獻世界核聚變領域「中國方案」

潘垣,湖北宜昌人,教授,博士生導師。磁約束核聚變專家,電氣與強電磁工程專家,我國核聚變和大型脈衝電源技術的主要開拓者。1997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院部委特等獎1項,一、二等獎多項。

潘垣是中國最早從事核聚變研究的主要成員之一,中國核聚變電磁工程和大型脈衝電源技術的主要開拓者。負責研製「小龍Ⅱ」和「凌雲」核聚變等離子體實驗研究裝置;參與主持我國首項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中國環流器1號」,即451工程,提出並參與建設的「脈衝強磁場國家科學中心」已成為世界四大脈衝強磁場實驗室之一。為我國聚變和強電磁工程領域的發展作出了開拓性貢獻。

華中科技大學4位榮獲表彰的首屆「湖北省傑出人才獎」獲得者,他們跟隨國家發展的步伐,在「冷板凳」上鑽研著「熱課題」,攀登著一座座科技高峰,攻克著一個個「不可能」;他們擔起「人才立國、科技強國、產業興國」的歷史使命,以強烈的家國情懷和赤子之心,勇擔自立自強的時代使命,在各自領域作出了傑出貢獻!

關注「華中科技大學本科招生」頭條號,獲取更多精彩資訊!

素材來源:華中科技大學新聞網、華中科技大學官網、湖北日報官微、荊楚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