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R · PEOPLE | 魯曉波:初心可貴

fans news 發佈 2021-12-05T23:34:05+00:00

1977年,恢復高考的第一年,小鎮林場青年魯曉波就參加了高考,試圖用知識改變自己的命運。父親是幹部,母親是醫生,從小就教育子女們,人生沒有捷徑,始終要靠自己的一技之長來生存。

魯曉波把所有的熱情獻給了藝術事業,如今他不僅願意把自己40年的經驗講述給自己的學生,也願意把這一腔豐沛的感情傾注於自己的作品中,分享給更多世人。






1977年,恢復高考的第一年,小鎮林場青年魯曉波就參加了高考,試圖用知識改變自己的命運。他家裡兄弟姐妹4人,他是老二。父親是幹部,母親是醫生,從小就教育子女們,人生沒有捷徑,始終要靠自己的一技之長來生存。哥哥愛好音樂,業餘時間擅長演奏小提琴,魯曉波和弟弟都喜歡畫畫,十三四歲的時候,每天放了學,他跑到廠里俱樂部觀看美術人員畫宣傳海報,他常常就這樣一直仰著頭能看上數小時。腦子裡就一個想法:我要拜那個美工為師。


和風,水墨繪畫


這個專注的孩子還是引起了這位叫陳鳳生的美術人員的注意,老師讓他每天放了學之後去他的工作室,他剛好有很多關於繪畫的書籍,也有很多理論知識可以教給少年時的魯曉波,父母還特意帶他拜另一位叫唐道文的美術工人為師,從此,開啟了他的美術之路,色彩豐富的顏料和眼前的藍天白雲成了他初次拿起畫筆時的主要夥伴。有一次在市區一家新華書店裡,魯曉波被眼前各種各樣的美術書籍迷住,他抱著一本厚厚的美術書籍一步都不肯走。母親一直看著他,問他:你真的這樣喜愛這本書嗎?魯曉波點頭。即便當時家境並不富裕,但母親還是許諾他:「如果你畫一百張畫,我就買下這本書給你。」魯曉波很快就完成了母親給他的任務,母親兌現承諾,幫他把那本書抱回了家。那是他的啟蒙書籍之一,他至今還隱約記得,那是一本講速寫和繪畫入門的書籍,這本書一直陪伴著他,直到他作為知識青年上山下鄉。


超以象外,水墨繪畫


十五六歲的年紀,魯曉波作為知青走入了農村,坐著火車他到達了株洲縣城三門公社林場,並在那裡生活了兩年多。因為有一點兒繪畫基本功,又願意勤加練習,他很快成為了一群年輕人中引人注目的那個。他在林間畫的一幅充滿熱情的作品《挑擔茶葉上北京》,在省里的一次展覽遴選中一舉入圍,但年輕的魯曉波覺得,眼前這些遠遠不夠,他的理想是去更好的學府深造。於是下了工之後的林間、田野中、寢室里,都留下了他苦讀文化課的影子,他的目標非常明確:他要通過高考來改變自己的命運。


貓,水墨繪畫


1977年他參加了恢復高考後的第一次考試,幾個月後,魯曉波收到了中央工藝美院的入學通知書,他成為了株洲市為數不多的考上大學的「高材生」,4位考入北京高校的考生還被登上了報紙。他一度興奮得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是的,那個畫過《挑擔茶葉上北京》的孩子,就這樣真的一路考去了北京。


入學時,魯曉波為自己選擇了工業美術系這個專業。他熱愛美術,但他也和很多男孩一樣,喜歡物理和機械原理等科學知識。工業美術系剛好能同時滿足他兩方面的興趣。「我之後的學術發展、創立信息藝術設計系也是基於這個原因。設計的好壞不在於使用最先進的材料、技術,而應該是面對一個真實需求,用恰當的技術、精簡的材料消耗、最小的環境代價、最低的成本,來解決問題,並創造一個良好的用戶體驗。我們當代的藝術設計要有深遠的考慮,要有社會責任意識。」


犇馳,水墨繪畫


當時國內的現代設計處在初創階段,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是第一所應用美術高校,開設有:裝潢藝術系、陶瓷藝術系、染織服裝系、工業美術系、裝飾藝術系等等。作為工業美術系的學生,他希望自己能掌握一種能力,在創作設計實踐中把藝術與科學技術融於一體。當時正值從實用美術、以造型裝飾為主的藝術設計理念轉向現代「設計」。學校里很多富有理想和浪漫主義情懷的藝術名家,如張仃、龐薰琹、吳冠中、雷圭元、鄭可、潘昌侯這些藝術先行者的藝術思想和作品,是魯曉波藝術人生的啟蒙,他受益終身。


左圖:汝瓷壺

右圖:青瓷盤


在魯曉波眼裡,藝術與科學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科學的理性與藝術的感性結合在一起,會是一次奇特的碰撞。畢業後的魯曉波憑藉優異的成績留校,並獲得了多次出國考察學習的機會。1983年,他造訪德國,深入考察了西方藝術設計教育,是他第一次與歐洲人文藝術面對面交流。在長時間封閉後的開放初期,歐洲包羅萬象無處不在的設計和天馬行空的思維讓他充滿好奇。他更堅信,向世界開啟國門的改革開放洪流中,藝術設計專業將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扮演重要的角色,他也相信跨文化的藝術設計,會創造出讓人耳目一新的作品。他立志要再赴歐洲長時間學習,為此上了外語學院的德語培訓班,就為能更好地讀懂德國作品,和與藝術家更好地交流。1987~1990年他先後在德國斯圖加特國立造型藝術學院和卡塞爾大學藝術學院研習,除了專業學習外,作為教師的他也深入研究了兩所大學完全不同的對於學生的教學理念。這對於他未來的藝術教學也產生了積極和深遠的影響。


魯曉波認為,文化多元化讓這個世界變得無限豐富。


魯曉波學習期間深受現代藝術教育中「三大構成」造型基礎的影響,即平面構成、立體構成和色彩構成。過去的人們學習藝術和創作通常「師法自然」,但在大工業批量化生產的年代,傳統的審美形式有些不適應了。「在這樣一個工業化的新時代,我們不能只以手工製作為特徵藉助自然現象來體現美學價值,而是要從自然中概括提鍊形態的本質,樹立簡約並能符合工業化加工生產之風尚,這也是包浩斯的歷史意義所在,它構建了工業時代的審美法則,強調了一種抽象的秩序與結構之美,從理性角度建立了形式與色彩的創造規律。漸漸地,人們也突破了傳統美學的範式束縛。人們以此來代替曾經農業文明下的審美範式,逐漸開啟一種新的工業時代性審美方式。」現代設計理念、方法、知識體系由此開始了。


意氣,水墨繪畫

鶴,水墨繪畫

鷹疾如風,水墨繪畫


2000年起,魯曉波教授開始擔任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工業設計系的系主任,當他走上講台,魯曉波更多的是帶有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在清華大學110年校慶的時候,身為院長的魯曉波教授再次強調了「大美育」的概念。藝術與設計要賦能社會經濟發展,提升城鄉魅力和國民審美品位。學院更應與時俱進推動學科建設、知識發現與實踐創新。他認為,當代藝術設計必須站在應有的高度,為時代、為民生,引領產業和生活方式,這也是清華大學美術學院65年來的堅守。


在他看來,「設計」本身就是一種以人為本的造物前提思想,亦是藝術的物化形式。它生來就是要關注世界與人類理想問題的。面向新時代和可持續發展,高質與創新是主題,自然與人文價值應當並重,藝術與科學應當融合,傳承與創新應當並舉。不管是組織策劃還是實際的造物活動中,設計都要服務於國家經濟文化建設,都要在設計中創造價值。


魯曉波參與的新BMW7華彩輝耀典藏車創作。


「藝術代表一種智慧。」在採訪中,魯曉波院長多次提到這句話。「如果說,科學基於人類知識、素養、悟性和能力,那麼藝術則是一種執著理想的人文精神與情懷。文化多元化會讓這個世界變得無限豐富,藝術與設計就是一種以科學精神和人文情懷為基本驅動力的創新,這是我們指導學科建設和發展很重要的一點。」


2005年,魯曉波率先在清華美院成立了國內第一個信息藝術設計系。「我知道這是一次很有挑戰性的全新嘗試,但我也深知,創立這個系的定位就是要面向前沿、面向未來,以跨學科培養複合型創新人才。」談起這次藝術教育創新,魯院長深有感觸,「我們的目的是要能應對未來的發展。多年來我們已經培養了眾多面向工業化的設計人才,隨著我們從資訊時代向人工智慧和數字經濟時代以及未來元宇宙的迅猛發展,人類社會必將身處現實世界和虛擬世界交融的時空中,對接全新的未來,人類新生產和生活方式的構建,甚至藝術本身的變革,無疑需要大量的優秀信息藝術與設計人才,這是我們藝術設計學科的時代使命與擔當。」


魯曉波於上海世博會湖南館展示設計

「智然之光」「智然之聲」合作作品

「數位化文化遺產保護——敦煌為例」


作為改革開放後第一批進入大學深造的學子,魯曉波院長始終不忘初心,以自己的滿腔熱忱投入到創作和教書育人中。他的願望是讓更多熱愛藝術的年輕人能夠在這樣一個最好的時代接受最好的教育,亦能為世界藝術殿堂添磚加瓦。


如今的魯曉波院長已成為了國內外表現突出的藝術人物,他的教學、研究成果和創作設計也多次問鼎業界的高端獎項。他多年來始終堅持在教學、設計創作的第一線,今年下半年,熱愛藝術的他舉辦了「瑞鶴知時」個人畫展。採訪中,魯曉波院長坦言,在繁忙的事務中繪畫仍然是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熱愛中國畫,熱愛用畫筆抒發和記錄自己的生活感悟。在中國美術界,魯曉波所繪的仙鶴堪稱一絕,他筆下的仙鶴靈動雅致,筆墨簡約流暢,每一隻鶴都神態各異,栩栩如生。鶴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寓意吉祥之動物,現在屬稀有動物,它對環境條件要求高,據說全球僅存4000餘只,喚醒對環境生態的維護意識也是他畫鶴的動力之一。「我第一次是在鹽城看到野生丹頂鶴,它們身形潔淨舒展,體態落落大方,極具自由美感,一種高潔之風、靈動之雅,深深觸動我的心靈。之後我還專程前往日本北海道鶴鄉採風,捕捉記錄了許多美妙瞬間, 我以畫鶴抒發自己的情懷,但願也能給人一種美的享受。」


魯曉波攝影作品:溪中瑪尼石

魯曉波院長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辦公室內


魯院長這樣介紹自己與鶴的創作淵源。「我以為中國畫有其特有的表現力和魅力,只要意念源於內心、筆墨隨心而動, 作品一定能具有藝術性和當代性。特別希望更多的青年藝術工作者積極探索中國畫現代化,在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保護、傳承中創新發展。」的確,他的畫風不拘一格,瀟灑率真,自成一派。在極富美感的水墨丹青中,我們仿佛依然能看到當年那個熱愛繪畫的年輕人對傳統藝術的熱忱。



統籌、策劃 / 暖小團

攝影/王海森(SEN SPACE)

採訪、撰文 / 三河

妝發 / 小新

服裝造型 / 傲寒

造型助理 / 耀耀

場地提供 /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編輯 / 王莉聞

新媒體執行 / JESSICA

責編 / LENNY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