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節跳動啟動火山引擎,能成為中國的第幾朵雲?| 甲子光年

fans news 發佈 2021-12-07T14:39:37+00:00

做雲的第一性原則是站在客戶的視角。作者 | 範文婧編輯 | 趙健製圖 | 王澤華千呼萬喚始出來,字節跳動做雲塵埃落定。


做雲的第一性原則是站在客戶的視角。

作者 | 範文婧

編輯 | 趙健

製圖 | 王澤華

千呼萬喚始出來,字節跳動做雲塵埃落定。

12月2日,字節跳動旗下的火山引擎正式發布全系列的雲產品,包括IaaS層的雲基礎模塊,PaaS層的視頻及內容分發模塊、數據中台、開發中台、人工智慧,共計五大類的78項產品與服務。

其中IaaS層市場集中度較高。根據中國信通院數據,排名前四的阿里雲、天翼雲、華為雲與騰訊雲市場總份額為69.1%。

字節跳動想做雲,似乎早已為人所知。

2020年技術服務平台火山引擎正式上線,推出數據智能與體驗智能產品。2021年6月,火山引擎又發布四款產品,包括統一基礎服務、技術中台、智能應用和行業解決方案。雖然這些產品都還集中在PaaS層面,但以字節跳動豐富的產品線及每天所生產的海量數據,要繼續將業務部署在別家公有雲上不合理也不划算。隨著字節to B業務的發展,提供底層IaaS服務勢在必行。

但是,做IaaS需要巨大的硬體投入和研發投入,在國內其他雲廠商都已經發展十年、大型企業客戶都已經開始數位化轉型的現在,字節跳動的火山引擎還有多大的機會?

本文,「甲子光年」採訪了火山引擎副總經理張鑫,來還原一下字節跳動做雲的思考。

1.多雲趨勢下的機會

火山引擎此時入局的雲計算市場,已經形成多足鼎立的局面。

其中IaaS層市場集中度較高。根據中國信通院數據,排名前四的阿里雲、天翼雲、華為雲與騰訊雲市場總份額為69.1%。

火山引擎想要「虎口奪食」,需要打一場硬仗,但也並非完全沒有機會。

從發展趨勢來看,企業數位化轉型正在持續推動IaaS的發展,市場蛋糕仍在越做越大。一方面,在疫情的影響下,迫使許多企業業務由線下向線上轉型,加速上雲進程,帶動IaaS增長;另一方面,在疫情後時代,企業將更加關注數位化轉型的效果,促使IaaS服務商提更貼合業務的雲服務。

根據中國信通院發布的《雲計算白皮書》,2020年中國IaaS市場達895億,比2019年增長97.8%。而隨著雲計算在企業數位化轉型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位置,雲計算短期內的增長空間依舊可觀。

即使是早就上雲、開始數位化轉型進程的企業,也面臨著許多困擾——「廠商綁定」是企業提及最多的一個問題。

在購買了一家大廠的雲服務後,由於適配性問題帶來的變遷成本很高,後續所有產品幾乎都只能繼續由同一家服務商提供。這種「全家桶」式的綁定售賣,讓上雲企業不僅沒有議價權,甚至經常要用業務來匹配產品功能,大大降低了使用體驗。

安全性也是企業使用雲服務的一個顧慮。如果綁定單一的雲廠商,企業與其他企業共享雲資源,做存儲、運算、分析等業務,但企業無法知道自己所存儲的信息是否能妥善保存、不被泄露。甚至企業儲存在私有雲上的信息,由於底層架構對企業來說是「黑盒」,信息的安全性依舊讓人擔憂。

所以近年來,企業紛紛開始選擇「多雲」,不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

多雲不僅讓企業擁有了選擇權,也增加了雲業務的安全性。因為只要將數據分散放在不同的公有雲上,單家雲廠商就不能獲得所有的數據。

火山引擎總經理譚待在發布會上引用了一組數據,根據Flexera 2021 State of the Cloud Report,92%的大型企業採用了多雲戰略,平均使用2.6朵公有雲。

但多雲的實施並不容易。數據和服務要從一朵雲遷移到另一朵雲上,需要解決與底層架構兼容性的問題。更進一步,即使不同的雲廠商能提供不同的產品和模塊,但如果他們之間不能相互融合使用,那麼多雲對企業來說只是多了一種物理資源,並不能明顯地優化使用效果。

這些還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就是火山引擎的機會。火山引擎副總經理張鑫告訴「甲子光年」:「做to B的產品,永遠要將第一性原則放在客戶身上。我們現在確實看到客戶越來越需要開放,不想被廠商鎖定,想保持一定的靈活性。」

作為一家新成立的雲廠商,火山引擎似乎也更希望優先解決那些其他雲廠商還沒有解決的問題。於是在成立之初,沒有歷史包袱的火山引擎就「擁抱雲原生」技術。通過自身的實踐驗證,試圖優化客戶在多雲資源部署上的問題。

2.雲原生:雲的作業系統

企業部署多雲的困境,只有新技術和理念才能帶來改變,這就是雲原生(CloudNative)。

雲原生是一個組合詞,Cloud+Native。Cloud表示應用程式位於雲中,而不是傳統的數據中心;Native表示應用程式從設計之初即考慮到雲的環境,原生為雲而設計,在雲上以最佳姿勢運行,充分利用和發揮雲平台的彈性+分布式優勢。

簡單來說,雲原生的目標是為了實現整個IaaS、PaaS、SaaS層面的資源適配和優化,幫助企業構建彈性可靠、鬆耦合、易管理可觀測的應用系統,提升交付效率,降低運維複雜度。

火山引擎想要通過雲原生打造雲的作業系統,成為應用上雲的入口。

火山引擎張鑫告訴「甲子光年」,通過雲原生的理念,向下對底層的硬體IaaS資源進行管理和抽象,讓基礎設施變得更加彈性和靈活,擁有更好的性能;向上通過從開發測試到交付的一整套敏捷研發體系,加速應用的開發疊代,讓應用在雲上可以運行得更加穩定,應用設計也變得更容易貼合業務;向左右,通過雲原生解決兼容性的問題,並逐步實現整個PaaS層技術更貼合基礎設施。

在雲原生的技術加持下,火山引擎不僅能將企業「扶上馬」,還能「送一程」,企業將從資源多雲,邁向應用多雲。

比如當一家企業遇到雙十一,希望給基礎雲服務擴容的時候,過往僅僅通過購買一朵新雲的帳號和存儲空間是遠遠不夠的,因為新雲與舊雲的程序之間格式不同、底層語言不同,還無法直接上手,需要重新做開發和適配。

面對應用程式遷移的複雜性,雲原生的容器技術虛擬了程序所需作業系統,將雲計算IaaS層的資源打包在一起,確保應用程式從一個雲環境快速遷移到另一個雲環境;雲原生的微服務技術通過一個個小腳本將具體功能逐一轉化和適配,讓程序在新環境裡也能順利運行。

雲原生所需的Docker、Kubernets均為通用開源系統,為未來企業在現有雲產品上部署、自研其他產品提供了可能性。

更進一步,由於不同雲廠商的產品性能在各個場景里各不相同,當企業把多應用程式部署在多雲,甚至單應用程式部署在多雲上,火山引擎的veCompass平台能夠幫助企業在異構的資源下尋找最優的部署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雲原生並非一個新技術,最近兩年的雲計算市場掀起了一股「雲原生熱」,大大小小的軟體廠商都在推出雲原生相關的產品。

火山引擎的優勢在於,其雲原生技術已經在字節跳動內部得到了大量的驗證。

2016年字節開始嘗試實踐Docker和Kubernets,並不斷搭建周邊的基礎設施。2017-2018年字節實現業務全面微服務化,並解決了大規模服務下的問題診斷,從安全與風控業務啟動試點推廣。2019-2020年,字節開始將核心業務雲原生化,並在通用和新型場景上開放實踐。而2021年,字節所有業務都已實現雲原生並趨於整合。

字節跳動副總裁楊震原在發布會上分享了一個案例,2021年的除夕,抖音只花了27天的時間,就完成了春晚紅包互動的全部功能。並順利完成了累計703億紅包互動和12.21億人次春晚直播觀看,而過往其他廠商完成這些一般需要三個月左右。

張鑫曾在一次演講中提到,「火山引擎所有的技術能力、算法能力都能在字跳動to C的產品上看到、體驗到。」

雖然雲原生有諸多優勢,字節自己也有過優秀實踐,但一般企業要將現有的雲資源重新雲原生化,需要安排優先級。因為部署所花費經濟成本較大,而且也不是所有的程序和功能在目前的技術下都適合雲原生。比如,具有彈性、敏捷和並行特徵的功能更適合雲原生,而海量數據、穩態的功能則不太合適。

張鑫告訴「甲子光年」,雲原生將在未來三五年裡趨於成熟,這種成熟不是指技術方面的,而是應用層面的。

這似乎也非常符合火山引擎的規劃。如何為客戶尋找到更適合的應用場景,是火山引擎一直在探索的。而在這樣的場景下,通過雲原生的設計理念,如何為不同行業的客戶打造更具有行業屬性、滿足具體業務需求的產品,將成為火山引擎與其他雲廠商的競爭關鍵。

3.從面向應用到面向增長

技術是為業務而服務的,火山引擎的另一個差異點在於,更加關注智能與體驗。

近年來,企業的數位化轉型逐步完善,已經不滿足於只將雲作為信息存儲的容器,而是希望將業務與雲服務融合,讓雲賦能業務。這也正是火山引擎總經理譚待提到的,要做業務價值驅動的雲。

那麼如何做業務價值驅動的雲呢?在張鑫看來,要以自上而下的視角來搭建整體的雲架構。優先關注到SaaS層面的需求,再根據具體場景的需求逐步搭建PaaS和IaaS層。基於火山引擎現有的容器、微服務技術,極大地弱化客戶對底層技術的感知,讓不同的客戶都能通過簡單的托拉拽完成基礎設施部署,專注於上層應用的開發。

在上層應用開發環節,火山引擎尤其關注產品的多體驗化和多智能化,並以業務層面的增長需求為導向來部署這些功能。

在多體驗化方面,今天我們的軟體,已經從單一的只讀文件,變化為集成了語音、視頻、手勢甚至AR、VR的軟體、H5、小程序等產品。這就要求在產品設計的時候,面向更多的用戶觸點和多樣的交互形態,提供豐富且統一的用戶體驗。火山引擎基於字節過往產品的實踐,推出多體驗應用開發平台MARS,幫助企業在設計、測試、調優等各個階段進行優化。

在多智能化方面,火山引擎的創作雲平台進一步賦能客戶的內容創作,提供AI工具以及海量素材庫,讓內容創作的效率大大提升。

在此基礎上,火山引擎以業務增長為導向,應用A/B場景測試,以數據和算法為核心邏輯,幫助企業找到最為適合的與用戶互動的方式。藍河乳業集團數位化與流程中心總監閆彥表示,藍河乳業採用火山引擎的數據產品進行消費者運營數位化建設,探索如何基於消費者數位化營銷平台實現與現有業務系統的整合對接,為業務增長提供助力。

目前,通過字節自有的多形態、場景豐富的應用實踐經驗,火山引擎已經在網際網路、金融、手機、汽車、數位化服務等企業取得了一些客戶,也在與客戶共同探索更多的合作場景。

比如在生信醫藥領域,科研人員經常需要開發許多分析算法,並按一定的邏輯鏈組裝成複雜的流水線,去分析海量的數據。但由於數據的產生地不同,且數據量大、傳輸慢,而各地研發人員所用的數據、分析語言標準不統一,極大地阻礙了研發效率。

火山引擎基於雲原生技術,能夠打造混合雲的調度代碼、創新平台、生物信息分析流水線和算子市場等一系列能力,構造一個面向生物信息行業的作業系統,以實現資源、數據、應用和流程管理。

今年9月,「新冠病毒基因組大數據在線分析系統」正式上線運行並通過驗收,填補了我國新冠病毒分析缺乏系統性技術中台的空白。而這個過程中,火山引擎參與了最為重要的「生物醫學大數據作業系統」-Bio²S的開源框架體系的開發與構建。

在幫助客戶的過程中,火山引擎同時關注內容復用與行業間復用。基於開放的雲原生平台,火山引擎和企業所編寫的算法、算子,可以固化成可復用的模塊,在算法市場裡發布,讓整個行業共享。

火山引擎要進入雲市場,必須走差異化。譚待在答記者問的時候也強調,火山引擎的差異化就是業務價值驅動與極致性價比,因為差異化一定是體現在雲和業務結合的過程中的。火山引擎擁抱雲原生、堅持做開放共享的雲產品 ,是為了更好地將產品與業務結合,也是為了獲得一個進入雲行業的機會。

即使火山引擎的各位負責人都表示短期內沒有把成為「第四朵雲」作為目標,但云業務要發展和突破,未來就必然會與前三大的雲廠商直接競爭。火山引擎不會只滿足於做其他廠商做不到的事情,開放、靈活性也只是一個進入契機,很難成為競爭壁壘。在未來,基於雲原生的優勢和veCompass平台,火山引擎是否能進一步制定多雲、多應用部署融合的標準,從而使大客戶從在更多基礎設施上也投向火山引擎,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也許正如火山引擎發布會最後提到的,「要以十年為單位來發展雲業務」,也要以十年為單位來展望雲行業的發展。


也投向火山引擎,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也許正如火山引擎發布會最後提到的,「要以十年為單位來發展雲業務」,也要以十年為單位來展望雲行業的發展。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