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石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對它一無所知

fans news 發佈 2021-12-06T22:46:00+00:00

痛風石的形成,是長期高尿酸血症引起組織損傷的結果,是痛風的特徵性改變,是痛風病程進入慢性期的標誌。從此,痛風的急性發作將來越來越頻繁,間歇期越來越短,疼痛逐漸加劇,甚至在發作之後完全不能緩解,痛風發作的關節也逐漸增多。

痛風石的形成,是長期高尿酸血症引起組織損傷的結果,是痛風的特徵性改變,是痛風病程進入慢性期的標誌。從此,痛風的急性發作將來越來越頻繁,間歇期越來越短,疼痛逐漸加劇,甚至在發作之後完全不能緩解,痛風發作的關節也逐漸增多。但臨床上仍然有不少患者對痛風石的認識不夠充分,以致錯過了治療的最佳時機。


NO.01

痛風石的形成過程

當血尿酸值持續超過它在血中的飽和濃度時,可使尿酸鹽沉積並發生慢性炎症反應,它們主要聚集在關節或皮下結締組織。因為曾發生過多次反覆的炎症反應,在這些沉積的尿酸鹽結晶周圍,可有大量陣亡的免疫細胞包繞,從而引起纖維組織的增生,形成了上皮肉芽腫樣物質,這就是痛風石(也稱為痛風結節)。痛風石出現在發病之後的3到42年,平均出現時間為11年,小於5年就出現痛風石的比較少見。

NO.02

痛風石的沉積部位

除了中樞神經系統之外,痛風石可在全身任何組織器官沉積。關節、皮下、內臟,是痛風石常見的三個沉積部位。和痛風一樣,痛風石主要侵犯下肢遠心端的那些關節,第一跖趾關節周圍是痛風石常見的好發部位;皮下痛風石本質上是尿酸鹽結晶聚集在皮下或皮內,形成突出於皮膚表面的單個或多個大小不一的白色贅生物,皮下痛風石的典型部位在耳輪,但一般多位於受壓或容易摩擦的部位;內臟痛風石以腎結石最常見。

NO.03

痛風石的形態表現

關節和皮下痛風石隆起於皮下(一般不超過6厘米),往往是孤立的,表面菲薄,早期質地較軟,後期可因纖維組織不斷增生而逐漸變硬。由於尿酸鹽結晶誘發的慢性炎症使痛風石所處部位的皮膚纖維變性、斷裂,皮膚變得菲薄發亮,可破潰溢出呈白色糊狀或膏狀的尿酸鹽結晶混合物,即所謂的尿鹽酸乳。痛風石破潰後,皮膚傷口經久不愈,但較少繼發感染,這兩個特點都可能和尿酸的弱酸性有關。


NO.04

痛風石的症狀表現

痛風石等於一個巨大的尿酸鹽倉庫,源源不斷地血液中釋放尿酸鹽,使血尿酸值的控制更加困難;慢性痛風常導致關節軟骨的破壞,或者加重關節的肥大和畸形。關節軟骨的破壞除了直接的尿酸沉著原因外,關節滑膜的痛風性肉芽腫也可破壞關節軟骨,最終導致溶骨。在形成痛風石的過程中,可伴隨著急性痛風的反覆發作,使病變越來越嚴重。

NO.05

痛風石的影響因素

血尿酸水平、痛風病程的長短、尿液酸鹼性、急性發作頻率、是否進行有效和規範的降尿酸治療,是影響痛風石發生、發展和轉歸的重要因素。其中,血尿酸水平控制比較理想(能長期穩定維持在300以下),經治療後痛風石可變小或消失;但痛風病程較長,在間歇期沒有積極進行降尿酸治療,痛風石質地較硬者,則很難變小或消失。

痛風急性發作的次數,和痛風石的發生發風險密切相關,這也是痛風患者容易忽略的一個因素。臨床上存在一些患者,雖然痛風病程較長,但關節炎急性發作的次數較少,這部分人很少發生痛風石,關節形態也沒有明顯改變;而有一些患者,關節炎急性發作的次數非常頻繁,雖然痛風病程較短,卻很早就發生了痛風石。

NO.06

痛風石的預防治療

進行有效的治療可以改變甚至逆轉痛風石的自然進程,特別是規範的降尿酸治療。在降尿酸藥物出現之前,有50%到70%的痛風患者隨著病程的進展,逐漸發生痛風石和永久的關節變形,造成關節畸形甚至更嚴重的後果。現在,我們可以在痛風的急性期給予抗炎止痛藥加以干預,縮短痛風急性期病程防止關節損害,在痛風緩解期使用降尿酸藥物,溶解關節內沉積的尿酸鹽結晶,最終使痛風石的發生率下降到了5%以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