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成功的日本新複合式空間

fans news 發佈 2021-12-08T06:22:15+00:00

# 行業觀察日本空間設計,總是有可能讓其功能性作「跨界」:博物館入駐商業大樓、寵物/女僕入駐咖啡廳、機器人入駐夜總會——這些複合式空間不僅已成為日本現代文化的代名詞,也能一夜成名地塑造出旅遊熱點。

# 行業觀察

日本空間設計,總是有可能讓其功能性作「跨界」:博物館入駐商業大樓、寵物/女僕入駐咖啡廳、機器人入駐夜總會——這些複合式空間不僅已成為日本現代文化的代名詞,也能一夜成名地塑造出旅遊熱點。

有趣的是,這類的創新手法並沒有因疫情有所遞減,反而「危機中見轉機」地激發了不少新的組合與嘗試。即便在設計上未必以美學取勝,但它們因應問題之妙卻總是讓人有「我怎麼沒先想到?!」的驚嘆與腦洞大開。


#01

AVATAR ROBOT CAFE DAWN

是咖啡廳、也是培訓中心


步入日本橋的這家咖啡廳,木質裝潢夾雜著綠意,視覺感是舒適的。室內的「人類」服務員極少,僅存有穿梭於餐檯之間的機器人——這樣的未來感或許並不出奇,但當顧客與機器人開始進行對話和點餐時,其特色便展露無遺:這些機器人內置的「軟體」並非來自高科技的 AI(人工智慧),相反乃透過真實人類遠程控制作溝通!


而且,
這些幕後的操控者並非如印象中都是坐在辦公室間隔的員工,他們反而是欲為社會做出貢獻的殘障人士——或被機器人公司 ORY 定義為「無法進行自己想做的事」的人。



這就是 ORY 創始人兼執行長吉藤奧利(Ory Yoshito)所預見的未來:在銀髮族逐年增長的日本,其平均健康壽命與平均預期壽命之間仍有 10 年左右的差距。而在這段期間內,難以預測的是可能因病或年老臥床不起、行動不便。


這時候,未來又有什麼可期的呢?對於奧利而言,這所謂的「第三人生」就是 DAWN 分身機器人咖啡廳誕生的原因。



因為這些分身機器人只需透過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或個人電腦就能操作,所有年齡層的男女,不管是否為殘疾或年老,都可以使用。奧利就此舉例,公司旗下應用者中甚至還包括一位居住在墨爾本的單身媽媽。「她說,雖然我想出去工作,但我卻因為要撫養孩子而做不到,我無形中也屬於殘疾狀態。」奧利解釋。


在成為分身機器人後,她不僅可以滿足工作的欲望,更因為能說流利英語而在 DAWN 咖啡廳里獲得極大的反響與人氣。



主打公司旗下的「OriHime」和「OriHime-D」型號機器人,應用者都得先在這家咖啡廳內安全地進行培訓與適應,就像一般上班族那樣進行試用期。奧利認為,唯有如此與現實社會做交流,才能讓應用者取得真正的「相遇和創造的發現」。


另外,該咖啡廳也能在隨後成為其他企業的面試地點,可讓僱主安排到此進行「面對面」的認識與相談——據悉,自咖啡廳 2021 年 6 月開業以來,這樣的面試模式已經實現了許多實際的就業案例,進而受到高度好評。



未來,DAWN 咖啡廳的概念除了能在日本和海外其他地方有所發展之外,也會開始在功能上採取進一步的提升,以成為各種殘疾求職者和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聯繫點。


如此,殘疾人士不僅可以自食其力,也將促使他們更順利地融入社會,消除歧視與誤解,從而創造雙贏的局面。何樂而不為?




#02

AMUA NO MORI

是托兒所、也是藝術中心


提到「社會福利設施」你會聯想到什麼?對於1973年在九州南部鹿兒島市成立的社會福利服務公司菖蒲學園而言,「社會福利」則被定義為:通過藝術活動,讓居民獲得自信和自主感,增強相互賦能,創造新的共存關係。


旗下全新的「阿姆阿森林」(Amua No Mori)文化藝術支援中心也就基於此定義,以全新的形式來看待所謂的「藝術中心」——這「森林」不僅是可讓人造訪的公共設施,更以美術、音樂和文化的交流來促進當地社區的參與和包容,並滿足兒童和殘疾人士所需的長期護理和需求。



如同 DAWN 咖啡廳和奧利所察覺到的,阿姆阿森林館長福森純子發現:今日的兒童,尤其那些因殘疾而需要短期入院和臨時監護的,在援助上皆有明顯的短缺。所以該支援中心就針對此擬定出兩項服務範圍,包括學齡前兒童的發展——如提供支援心理和情感上的交流——以及小學到高中學童的課後活動。


另外,對於需要社會福利援助的成人,該中心則有專門的藝術和生活護理課程,如繪畫、刺繡和手工藝等創作性活動,並同時提供工作上的持續援助項目。



除此之外,「森林」中附屬的社區藝術大廳,也會通過舉辦音樂會、戲劇、展覽和工作坊為社區和居民提供體驗真實藝術表演的機會,從而有效振興當地的文化與傳承。將文化藝術活動與兒童和殘疾人士福利服務相結合,促進他們和當地居民的相處和同理心。



建築設計上,扛下這責任的就有該學園母公司,社會福利法人太陽會的總經理福森信。他首先得考量的是該地區的環境和景觀。為了讓建築設施能與自然和諧相處,他不僅沒有選用任何人造材料,更是讓空間以大量的自然採光和通風效果作主,使得中心宛如一般日式住宅般舒適。


「我希望人們造訪時,完全不會感覺有壓力,因為它所擁有的通用性,可以讓不管是兒童、殘疾人士或老年人都易於使用。當然,我們採用了對自然環境友好和高度可回收的資源,也就同時更易於維護和運行。」


「阿姆阿森林」雖然於2019年8月就已開業,但礙於疫情,其環境依舊處於未完成的階段。然而,試圖拉近「社會福利、文化和社區」這三者之間距離的概念已被啟動。這不禁讓人思考:所謂的「幸福人生」究竟不可分割的重要因素是什麼。



#03

KUWAMIZU SENTO

是住宅、也是公共浴場


公共浴場或許對現代生活而言已陌生,甚至連過去視為傳統文化的日本也出現了沒落的跡象。然而,坐落在熊本的「神水公共浴場」,卻不僅能滿足公共浴池愛好者的欲望,同時對支持當地社區的文化和社會價值有著巨大貢獻。


它的誕生目的其實是為了在災難發生時提供免費的洗澡設備——這其實本是建築師,亦是浴場擁有者黑岩博樹的親身經歷!



「我記得,在 2016 年的地震後,大家——包括我在內——都很難有洗澡的機會。因為,即使住房沒有損壞,卻也因為斷水斷電所以不得不被迫撤離家園。」他解釋。


「如今,在災難發生的頻率逐年增加之際,依賴政府的防災措施似乎受到了限制,提供援助的設置也因此得分散得更遠。所以建立這一個災難援助住房的概念,就希望能塑造出一種小而多的新型防災城市模式。」



所以對於失去家園的這位建築師而言,自宅的重建也就變得非常簡單:1樓是公共浴場,2樓則是住宅。而為了減少建築成本,2樓也不設私人浴室,所以博樹一家人都得往1樓的公共浴場裡做梳洗。


這主要是因為「公共浴場本身雖然很難管理,但通過去除房屋內的浴室並將其融入公共浴場內,就能減少額外投資,也能讓住宅形成綜合功能的業務,公共浴場的生存可能性也因此會增加。



當然,擁有結構設計一級建築師資格的他也「下重本」讓其住宅擁有抵抗七級強震的特性——用上了剪力牆,讓木材層層疊疊的鏤空橫樑內外交錯,並衍生到入口處,讓其門面看起來就即傳統又時尚,從而成為了該區域令人印象深刻的新景觀。



有趣的是,在疫情期間,前來參觀的當地人比遊客還多呢。「我爸媽每天都會在陽台(兼入口)分派號碼牌,成了社區的『票務員』;孩子們則開始幫忙清理和掃地。不知不覺地,這也就成為我們一家與社區聯繫的日常生活了。」他說道。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公共浴場的建立也有效減少周邊許多因地震而空置的房屋的供水投資,進而提高了它們作為出租房屋的可行性,並減少周邊閒置的不動產。


說「神水公共浴場」是地方創收的最佳例子一點都不為過,且能夠將「私人住宅賦予大眾服務」的想法更值得複製與傳承的精神。




圖:

ORY Laboratory inc

TAIYOKAI SHOBU-GAKUEN

Kuroiwa Structural Engineers Co., Ltd.

文:Yen_甄健恆

編輯 :Daisy

校對 :Miki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