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凜冬將至,愛奇藝大裁員也許只是一個開始

職場 發佈 2021-12-06T12:14:53+00:00

年底裁員20%-40%,那是愛奇藝要有大動作了,趁著年底前裁員,雖然要出補償金,但是不用發年終獎了,雖然會傷員工感情,但是談錢不傷感情的事情很少,對企業而言,活下去更重要。

| 作者:秋葉大叔 | 編輯:小新


最近關於愛奇藝的一張圖火了,被瘋狂傳播到各個圈子。

年底裁員20%-40%,那是愛奇藝要有大動作了,趁著年底前裁員,雖然要出補償金,但是不用發年終獎了,雖然會傷員工感情,但是談錢不傷感情的事情很少,對企業而言,活下去更重要。

但那些工資高的、邊緣業務的、年齡大的、不做具體業務的中層肯定是這次裁員的開刀對象。

最近像愛奇藝這樣的網際網路企業,要大刀闊斧的裁員的消息很多,此前阿里巴巴就曾經傳出要向社會輸送2W人才,字節跳動、百度、美團試用期勸退等消息,我相信都不是空穴來風。

為什麼會這樣,看完今天的文章,你就明白了。


01

中短視頻分流,用戶增長難

有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6月,短視頻行業時長占比已達19.5%,成為時長僅次於社交通訊的第二大行業;

2020年9月,短視頻行業用戶滲透率為74.5%,已經超過長視頻。

大家有沒有發現,自從抖音快手兩個平台興起之後,用戶看內容就更加沒有耐心了,3分鐘,甚至一分鐘都等不及,15s,巴不得1s一個轉折起伏,那才叫爽。

大家沒有耐心了,這就導致長視頻用戶停留時長下滑或者說很難增長。

再加上B站高質量的中視頻分流,長視頻真的是越來越難了。

本來想推出個「超前點播」平衡一下營收,項目推出後,錢雖然賺到了,就遭到了廣大消費者的抵制,就連央媒都主動發文稱不合理。

先是上海市消保委的批評「超前點播」涉嫌捆綁銷售,是對消費者選擇權的漠視。

後來中消協也曾發表觀點認為,超前點播應尊重自願,並提出了相關平台取消逐集限制、計費規則得遵守公平等。

多重壓力下,愛奇藝和騰訊等三大視頻平台在公開發布聲明稱,將集體取消劇集超前點播服務。

用戶增長難,又賺不到錢,那就只能裁員節流了。

但是用戶增長困難,其實不止愛奇藝,現在,整個網際網路平台的用戶基本都達到了飽和狀態,即便是大家普遍看好的短視頻平台的很難有所增長。

現在大家都是在搶奪用戶停留時長了。

而通過裁員節流的網際網路大廠,愛奇藝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

蓬勃發展了10年,網際網路已經到了紅利耗盡的時期了。




02

長視頻內容成本高

除了用戶增長難,原本會員營收無法有提升以外,長視頻還面臨一個巨大的挑戰,那就是製作成本高,回報收益有風險。

一方面是人力成本高,無論是影視劇還是綜藝節目,每每都需要投入幾十甚至上百人的投入,才能完成。

另一方面,要想節目有效果,只能選擇邀請流量明星站台,而流量明星的出場費,都是極大的支出。

最重要的,即使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還不一定能收到好的效果。

我搜了一下,對比奈飛出品今年爆火的《魷魚遊戲》和愛奇藝去年自製市場反應還算比較好的《隱秘的角落》。

《魷魚遊戲》的製作成本2140萬美元,相當於每集240萬美元,但是據說奈飛內部估計《魷魚遊戲》將帶來超過40倍於成本的價值,約8.91億美元。

而《隱秘的角落》雖說算是小成本製作,但是也花費幾百萬,但是據說整部劇播完,連本都沒有收回。

對比之下,奈飛的生產邏輯是以內容為導向,輸出優質的作品,形成良好的市場反饋,獲得更好的營收結果,然後形成可持續的良性循環。

而國內的長視頻平台,因為種種原因,內容輸出左右為難,很難做到盈虧平衡。

為了拉新會員,擴大收視率,吸引廣告贊助商,長視頻平台都選擇購買有熱門影視劇獨家播放權,據說當年騰訊花了13億才拿下《如懿傳》的獨家播放權。

花天價購買版權這事,這對長視頻平台的收益有幫助嗎?

有!

據說《延禧攻略》這部劇的獨家播放權,就為愛奇藝帶來了1200萬的會員拉新。

但是這也會導致明星溢價,版權費虛高,最重要的是,基於作品付費的用戶,對長視頻的平台本身的忠誠度極低。

今天因為這個劇在這個平台,我能在這個平台充會員,明天也會因為另外一個劇充另外一個平台的會員。

用戶只認明星,不認平台,或者大家只追熱劇,不追平台,用戶沒有忠誠度, 這就讓平台尷尬了。


03

大環境影響,廣告營收逐年縮減

根據財報顯示,愛奇藝的營收主要來自會員和廣告。

上面已經提到,因為其他平台分流,加上作品質量難以保證,會員的收益增長也到達了瓶頸期。

會員不能增長,自然廣告收益更是逐年遞減,在走下坡路。

相關數據顯示,2015-2020年,愛奇藝的營收由53.19億元增至297.07億元,淨利潤卻連續錄得淨虧損,6年累計虧損358.57億元。

2017-2020年,愛奇藝的廣告營收分別為82億元、93億元、83億元、68億元。

明顯可以看出來,廣告營收在逐年遞減,為什麼廣告收入越來越少?

我分析有兩個原因。

一是上面提到的短視頻分流,用戶走了,廣告主自然也走了。

從2017年到2020年,短視頻處於井噴期,拍攝的視頻隨時植入廣告,也能被觀眾接受,而且還會因為拍得好,被觀眾喜歡推上熱門。

相比之下,在愛奇藝等平台的廣告投放,能不能產生效益先不說,廣告植入如果破壞了劇情,反而還被嫌棄。

吃力不討好的事情,輪到誰,誰也不想干。

二是疫情影響,廣告主的營銷預算都有所收緊,比起在愛奇藝等平台的品牌投放,都更願意投放能夠直接帶來銷售的短視頻賽道。

流量增長難,生產成本高,變現難,基於這三座大山的壓力,愛奇藝也只能通過裁員的節流了。

不過這次裁員,也並不能實質性地解決虧損的事實,跟奈飛一樣,做好產品,讓觀眾自願為優質的內容買單,這才是愛奇藝等長視頻平台的最終出路。


寫在最後:

你發現了嗎?最近這幾年,網際網路平台都在拼了命地做一件事:那就是搶流量。誰能獲得更多的用戶時間,誰就能在硝煙四起的網際網路戰場上存活更久。

愛奇藝是否能夠通過裁員順利過冬,我們不知道,但是面臨寒冬的企業會越來越多。

對於愛奇藝這次被裁員的這些人來說,他們並沒有做錯什麼,只不過是恰好遇上了這次突如其來的衝擊。

衝擊下釋放出各種人才,往往也能看到新的方向,就像歷史上的每一次大裁員,都帶來了新技術、新行業、新世界的誕生。

被困在流量陷阱里的網際網路行業,只能不斷擁抱變化,才能跟上時代。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