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鐵路實驗小學:駛向美麗新世界

fans news 發佈 2021-12-01T08:33:39+00:00

2019年5月30日,「北京鐵路實驗小學」揭牌儀式舉行,北京市海淀區羊坊店第五小學正式更名為北京鐵路實驗小學。

2019年5月30日,「北京鐵路實驗小學」揭牌儀式舉行,北京市海淀區羊坊店第五小學正式更名為北京鐵路實驗小學。這一年的6月,在校長胡振芳的帶領下,學校幹部教師與教育專家一起研究學校的新文化建設,挖掘「鐵路」這一元素的內涵,確立了「為生命築基、為成長鋪路、為幸福領航」的辦學理念,提出了「駛向美麗新世界」的學校發展願景。

美麗新世界是一個什麼樣的世界呢?他們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中找到了答案:「尊重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培養造就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

北京鐵路實驗小學校長胡振芳

北京鐵路實驗小學的前身是北京鐵路職工子弟第五小學,始建於1953年,曾經是全國鐵路系統的重點小學。2004年7月學校移交海淀教委管理後,正式更名為羊坊店第五小學。胡振芳重新梳理學校已有的文化積澱和教育理念,基於學校的「鐵路基因」,基於「智慧儒雅,和諧開放」的辦學方向,基於傳統文化與國際理解並存的教育特色,將學校的頂層文化品牌鎖定為「通達教育」,即通古今中外,達世界四方,為孩子的終生幸福築基、鋪路、領航。同時,建立了「軌道STEAM體驗空間」、「煥彩小劇場」等文化體驗空間,為學校未來的發展確定了新的航線。

作為北京鐵路實驗小學的校長,胡振芳一直在探尋適合學校發展的著力點,一直在思考如何實現學校的創新發展,她提出了「文化引領,聚焦未來;理念引領,聚焦發展;課程引領,聚焦改革;課堂引領,聚焦學生」的學校發展總體思路,主編出版了《課堂教學思與行》、《遇見學習 遇見成長》和《在行動中學作課例研究》三部專著,參與了中國教科院《品德與生活》教材的編寫工作,參與開發的《國學養正》德育校本課程榮獲北京市基礎教育課程建設優秀成果一等獎,有多篇論文獲得市區一等獎,先後榮獲「新教育實驗先進個人」、「海淀區教育系統『三』紅旗手」、全國新教育「智慧校長」、「海淀區重視民主建設的好書記、好校長」等榮譽稱號。

2016年9月,國家核心素養框架頒布。北京鐵路實驗小學尋找核心素養的校本化表達,作為推動學校新時期工作的切入點。學校先後聘請北京教科院副院長褚宏啟、美國教育聯合會主任孫連成、中國教科院研究員孫智昌、台灣元智大學教授溫芳頤、北師大高益民等專家學者走進學校,與幹部教師進行交流。

在充分研討的基礎上,北京鐵路實驗小學確定了「行尚儒雅、思求創新」兩大核心素養。同時,結合鐵路小學的文化傳統,順應時代發展的需求,將「一個根本、四種精神」作為核心素養的五大要點,即以學生的身心健康為本,培養學生具有「中國精神、時代精神、工匠精神、科學精神」。

隨後,胡振芳帶領幹部教師一起學習了《海淀區教育十三五規劃》 《海淀區發展35條》等文件,對學校的歷史和發展現狀進行了深入的研討和交流。

2017年,北京鐵路實驗小學出台了《「十三五」時期教育發展綱要》,明確提出「在繼承中華優秀傳統的基礎上,拓寬國際視野,追求教育的高品格、高品位、高品質,走與時俱進的特色發展之路」發展目標,確立了「儒於內,雅於外;敏於思,篤於行」的培養目標,突出一個核心即「創新」,明確了「憂患意識、人本意識、質量意識、開放意識」等四種意識,聚焦「推進立德樹人工程、推進敏思課堂建設、構建特色校本課程體系、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推動校本行動研究」等五個攻堅任務,制定了「組織保障、制度保障、社會保障、後勤保障、宣傳保障」等五大保障措施,聚焦學校發展,穩步推進學校發展。

胡振芳認為,課程是辦學目標實現的主要載體,也是學校創建辦學特色,提高教師隊伍專業化水平的核心競爭力。因此,要把課程建設工作做好,就要根據自己學校的辦學目標對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進行選擇和再開發,並在此基礎上形成反映學校辦學理念和價值追求的學校課程體系。

圍繞「行尚儒雅、思求創新」兩大核心素養,北京鐵路實驗小學構建符合學生需求的具有前瞻性、多元化、層次化、個性化的課程體系,著力打造「身心與健建、語言與人文、科學與技術」三大課程群,促進學生的多元發展。

目前,學校依託北京外國語大學、北京教科院課程中心等教育資源,開設了「足球」「西洋棋」「藝術體操」等身心類課程,啟動了「西班牙語」「法語」等小語種課程,引入了「英語戲劇」「外教口語」等英語課程,開發了「英語+傳統文化」國際理解課程,培養師生多元文化理解力,實現中外文化的有機融合。同時,與北師大、北京教育學院、美國教育聯合會等單位合作開發「科學與技術」課程群,包括 「鐵路STEAM」、「跨學科寫作」、「益智數學」、「未來工程師」等課程。

在北京鐵路實驗小學,借鑑項目學習的理念,探索「跨學科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途徑,先後啟動了 「大話西遊」、「青花詩韻」等傳統文化類系列主題課程,以及「一千零一夜」、「童話世博」等國際理解類主題課程。兩類課程的實施整合了「語文、數學、美術、信息」等學科,形成了「整本書閱讀、文化講堂、電影賞析、戲劇表演、繪本創編、海報設計、徽標設計、人物檔案製作、思維導圖」等多個學習板塊,為學校課程的深度整合開闢了一條全新的思路。

為落實「戲劇育人」功能,學校秉承「藝術成就夢想」理念,開發戲劇課程,組建4個戲劇社團,成員百餘人,充分利用課後服務時間,在過去4年的時間裡已經在「煥彩小劇場」排演了《阿拉丁神燈》、《綠野仙蹤》、《哈利波特》、《茶館》、《寶蓮燈》、《三借芭蕉扇》等十幾個劇目,其中《寶蓮燈》、《三借芭蕉扇》分別登上央視和烏鎮戲劇節的舞台。

胡振芳強調,喚醒教師的創新精神,激活教師的創新思維,必須進行教學管理方式改革。她提倡教學的「獨創性」,鼓勵教師根據自身的條件和教學特點,創造適合自己的教學模式,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她清醒地認識到,任何教育改革的方案和建議,最終都必須要經過課堂的實踐驗證,每一個課堂都應該是一個課程理論的實驗室。

北京鐵路實驗小學構建以問題發現生成解決為主線、以問題評價為手段、以任務驅動為問題解決途徑的「能力課堂」教學模式,把「參與交往狀態、思維發展狀態、學習達成狀態」作為課堂評價的維度,把創新能力(Creativity) 批判性思維(Critical thinking)合作能力(Collaboration)交流能力(Communications)等作為各學科課堂教學的出發點,通過「益智課堂」「課堂觀察」「中美雙師教學」「課例研究」等研究項目,讓孩子們感受到了自主學習的樂趣,使得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得到普及和推廣。

近年來,學校先後獲得「全國新教育實驗優秀實驗學校」、「海淀區優秀教科研單位」、「海淀區體質達標測試十佳學校」等榮譽稱號,獲得北京市基礎教育課程建設優秀成果評選一等獎、第三屆青少年STEM國際創客挑戰賽智能創客國際一等獎、海淀區青少年未來工程師博覽與競賽一等獎。學校教師積極參加市、區各類教學競賽,多次獲得一等獎;學生表演的英語戲劇《阿拉丁神燈》獲得北京賽區特等獎、全國比賽的一等獎,兒童話劇《三借芭蕉扇》還受邀參加2018年「烏鎮戲劇節」。

陶行知先生曾說:「人像樹木一樣要使他們儘量長上去,不能勉強都長得一樣高,應當是立腳點上求平衡,於出頭處謀自由。」「一樹一菩提,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 努力去感受每一個孩子的心理,聆聽每一個孩子的渴望,開啟每一個孩子的心扉,成為孩子們健康成長的守望者。讓每一名學生都能乘著「通達號」特快專列,駛向人生的最美遠方,遇見並成為最美好的自己。這就是胡振芳和學校的幹部教師想要給學生創造的「美麗教育新世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