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富春:共生的過去與現在

fans news 發佈 2021-12-09T22:11:14+00:00

它給技術劃定邊界,共生既保護物性,也保護人性。我們探討了世界共生的三個方面,即天人共生、人我共生和心物共生。

面對世界的困境,共生的智慧能有所作為。它首先克服虛無主義。它給世界自身奠定基礎,共生就是世界自身的來源和目的。它其次克服技術主義。它給技術劃定邊界,共生既保護物性,也保護人性。它再次克服享樂主義。它限制和引導欲望,共生讓人既不縱慾,也不禁慾。

■ 文| 彭富春

我們探討了世界共生的三個方面,即天人共生、人我共生和心物共生。它可叫做共生論或者共生主義。這非常容易讓人想起熟知的共產主義思想。它有著極為漫長的歷史。原始社會就已經存在一種氏族部落的共產主義社會。這種社會形態至今仍保留在一些落後的野蠻民族之中。但原始的共產主義社會只有同一的群體,而無差別的個體。早期宗教的共產主義,如原始的佛教和基督教,打破了血緣關係,而建立了一種特別的精神關係。但這種共產主義是以消滅個體來組建共同社會的。

近代的共產主義思潮曾風靡一時。但它卻遇到了極為嚴重的誤解和片面化的闡釋。如人們認為它就是主張共產共妻,或者是各盡所能,按需分配,等等。這其實是對於共產主義作了一種庸俗的經濟學的說明。當然也有人在政治上把共產主義看成集權、壟斷和暴政的代名詞。事實上,馬克思所說的共產主義與上述各種形態的共產主義風馬牛不相及。它在根本上要理解為共生主義。共產主義的核心不是共產,而是共生,亦即共同存在,共同生成。

從共生出發,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解決了人類與自然、個體與社會、精神與物質的矛盾。但馬克思的共產主義社會不是現在的社會,而是將來的社會;共產主義者不是現在的人,而是將來的人。但我們現在急切需要把共生的智慧變成當今的智慧。

當今世界需要關於共生的智慧的指引。為什麼?這在於世界出現了很多難以克服的難題。首先是虛無主義。世界曾經擁有的基礎不復存在,如中國的天道衰亡和西方的上帝死了。其次是技術主義。技術成為了時代的主宰,要將人與世界徹底地技術化。再次是享樂主義。世界成為了一個巨大的交易市場。通過彼此的買賣,人們無限地滿足自身的欲望。

面對世界的困境,共生的智慧能有所作為。它首先克服虛無主義。它給世界自身奠定基礎,共生就是世界自身的來源和目的。它其次克服技術主義。它給技術劃定邊界,共生既保護物性,也保護人性。它再次克服享樂主義。它限制和引導欲望,共生讓人既不縱慾,也不禁慾。

共生的智慧將推進共生的天下的實現,亦即人類命運共同的建立。惟有天下有道,才能天下大同。

本文作者系武漢大學哲學教授,著有系列學術專著「國學五書」(《論國學》、《論老子》、《論孔子》、《論慧能》、《論儒道禪》,均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與發行)。本文選自《論共生》,標題為編者所加。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