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過有功,戚慶連率一個團攻上一江山島203主峰

fans news 發佈 2021-12-09T03:29:59+00:00

上世紀六十年代末期,戚奉上級軍區命令,率「支左」部隊一個師進駐溫州,與原來的溫州軍分區守備部隊換防。


歷史很公平



六十歲以上的溫州市民, 尤其男性,差不多全記得戚慶連這個名字。上世紀六十年代末期,戚奉上級軍區命令,率「支左」部隊一個師進駐溫州,與原來的溫州軍分區守備部隊換防。作為師長的戚慶連,肩挑溫州地區革委會主任(相當於現在的溫州市委書記)一職,同時兼任溫州軍分區司令員。而他軍分區前任司令員是飛奪瀘定橋英雄王福堂。

文化大革命中的「支左」,是部隊奉命支持地方上的所謂「左派群眾組織」。由於文革本身是一場全局內亂,因此,「支左」純粹是錯誤行動,戚慶連在溫州「支左」的若干年,是有過的。

本篇不討論政治過失,我們去回顧新中國成立初期,戚慶連作為華野20軍60師178團的團長,在華東軍區前指指揮下,在海空軍諸兵種協同下,率領登島陸軍主攻部隊一個團,殊死攻上一江山島230主峰的故事。



東海浩渺。一江山島位於台州灣外的浙東沿海,島嶼面積1.2平方千米,最高點海拔130米,由南北兩座小島組成。1955年之前,這座島一直由國民黨殘部占領。小島離台州陸地只有30公里,很近,之所以遲遲沒有解放,一是解放軍的海空軍力量尚不強大,二是抗美援朝戰爭還在打。毛澤東就此有過批示:「在朝戰前,不要進行對浙江上下大陳島的作戰」。

當時國民黨一江山島的守軍主要是美械裝備的第46師和6個突擊大隊,與大陳島一線的國民黨軍隊沆瀣一氣,守軍司令是胡宗南愛將王生明。

1954年7月20日,毛澤東在居仁堂對陳毅、粟裕的戰役計劃作指示:"形勢變了,準備打大陳,先解決浙江沿海敵占島嶼,估計美帝不會有大的干涉。你們就準備吧。"



一江山戰役是解放軍第一次三軍聯合作戰,海軍出動各型艦船137艘,海空軍各型飛機184架,陸軍主力是第60師的第178團和180團一個營,此戰役的前敵指揮員是華東軍區參謀長張愛萍,甚至還有蘇聯顧問。空軍最高首長是聶鳳智,海軍是陶勇。


空軍率先發起外圍攻擊,對大陳、一江山島重要軍事目標進行猛烈轟炸,共出動112架次,投彈1154枚,結束了只有敵空軍轟炸我軍的時代。


海岸炮兵、海軍艦艇陸續擊傷蔣軍"永春"號掃雷艦,擊沉太平號護衛艦,擊傷艦艇7艘,擊落擊傷飛機19架,迫使其艦艇白天不敢在大陳錨地停泊,飛機不敢飛抵大陳上空,解放軍掌握了戰場的制海權、制空權。

參戰的登島陸軍部隊來自華野第20軍60師,其前身可以追溯到南昌起義餘部,抗日戰爭時為新四軍第1縱隊,後改編為華東野戰軍第1縱隊。該軍是華野主力部隊。



戰前演練

登島攻打一江山島的陸軍主力就是戚慶連的178團與吳國祥的180團一部。戰役前,這些部隊乘機帆船先後在台州椒江三江口內河、樂清縣清江渡進行登陸演練,進行了幾個月。與此同時,陸軍部隊又與海軍艦隻、空軍戰機、炮兵、氣象雷達,通訊等不同軍種進行了合成演練。


部隊作戰,政治思想工作先行。20師黨委戰前安排演出《董存瑞》、《黃繼光》等劇目,通過各種方式激勵指戰員發揚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1955年1月17日下午,20師政委張浪將三面紅旗授予178團、180團,要求作戰中要勇敢地將紅旗插上三個高地。其中,戚慶連的178團攻打主峰203高地。


1955年1月16日黃昏,178團、180團的4個步兵營,分乘「黃河」、「運河」、「灤河」、「淮河」、「遼河」5艘登陸艦,趁夜色於次日到達石浦港。


1月18日早上,12000發岸上、海上艦艇發射的炮彈,暴雨一般落在一江山島國民黨守軍陣地上。



總攻開始時,178團與180團的3700名陸戰士兵,分乘138艘登陸艇,在30艘護衛艦護航下,在27架轟炸機、24架強擊機的空中火力掩護下,從海門、田岙、頭門山出發,挺進一江山島。張愛萍也親臨頭門山前線指揮所指揮。



下午14點29分,經過血戰,178團5連首先在樂清礁登陸,3發紅色信號彈騰空升起,指戰員用步話機向前指報告:「占領灘頭陣地成功!」。


「前指」司令員張愛萍聞訊用步話機向5連表示祝賀:「我代表中央軍委,代表陳毅司令員和華東軍區首長,代表前線聯合指揮部,祝賀你們登陸成功!」



下午15時10分,由178團團長戚慶連率二梯隊1000多人投入了縱深戰鬥,與一梯隊配合,對奪取一江山戰鬥的全勝起了關鍵作用。


178團2營5連向203主峰敵陣地發起攻擊,經過激烈戰鬥,經過白刃格鬥,通訊員陳壽南將紅旗插上203高地。高地山崖下邊正是一江山島守軍司令部。



事後搜索發現,國民黨守島司令、所謂台灣「克難英雄」王生明,在暗堡里負隅頑抗,被戚慶連手下的戰士,用火焰噴射器「燒焦」。


我軍首次陸、海、空三軍聯合作戰的成功,譜寫了軍史上新的雄壯樂章,戚慶連的178團功不可沒。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