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教育,孟母三遷

fans news 發佈 2021-12-11T13:55:17+00:00

一個受過良好家庭教育的人,多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積極主動的人、有所作為的人。家庭教育就是生活教育,是一種言傳身教的示範和引導。

孟子小時候,居住的地方離墓地很近,孟子就玩起了辦理喪事的遊戲。他的母親說:「這個地方不適合孩子居住。」

於是將家搬到集市旁,孟子就玩做買賣和屠殺的的遊戲。母親又想:「這個地方還是不適合孩子居住。」

於是又將家搬到學校旁邊,孟子就玩在朝廷上鞠躬行禮及進退的禮節。孟母說:「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這裡定居下來了。

當孟子長大成人後,學成了六藝,獲得大儒的名望。

一個受過良好家庭教育的人,多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積極主動的人、有所作為的人。

家教與家風密切相關。家庭教育就是生活教育,是一種言傳身教的示範和引導。孩子周圍的人和事都對其產生巨大影響。

「子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小孩在父母身邊的時間最長,影響很大。同時,也是孩子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生活中許多事情要父母指導。

人們常說:「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實際上,孩子的起跑線是勞動觀念、良好習慣、理財意識、道德品質等。

一、勞動教育

中國陶行知研究會副會長聶聖哲認為,家庭教育並不複雜,主要是勞動教育(做家務,學吃苦)。勞動教育,就是教孩子做不會做的事情,逼孩子做會做的事情。

勞動教育是最好的教育。中國中小學生平均每天的家務勞動時間約為0.2小時,但美國學生是1.1小時,韓國學生是0.7小時。

勞動模範是最美的勞動者。卡耐基說:「一個懶惰心理的危險,比懶惰的手足,不知道要超過多少倍。」愛勞動與不愛勞動的孩子相比,20年後,失業率為1:15,犯罪率為1:10。

二、習慣教育

葉聖陶說:「教育就是培養習慣。」「無論哪種能力,要達到了習慣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我們有了那種能力。」沒有體驗,變不成習慣。人的一種動作重複21天就會初步成為一個習慣。

莎士比亞說:「培養好習慣,你就是習慣的主人;如果培養壞習慣,你就是習慣的僕人。」養成讀書習慣,能夠使人一輩子都不寂寞。

改正壞習慣用減法。在荷蘭的商店有毒品賣,這主要是賣給那些戒毒的人,因為戒毒不能馬上戒掉,讓其逐漸減少吸毒量,最後戒掉。總是批評壞習慣等於是在強化,不如培養好習慣。

培養好奇心。孩子的天性是求真與好奇。愛因斯坦說:「我沒有特殊的才能,我只是激情般地好奇。」十多年前,4位物理學諾貝爾獎獲得者與清華大學與學生座談時,不約而同說,科學發明最重要的要素是興趣與好奇心。

三、理財教育

理財要趁早。歐巴馬兩個女兒做家務才有零花錢,其中30%用於消費、30%用於儲蓄、30%用於投資、10%用於捐款。

越窮越理財。每天晚上7-11點是你致富的關鍵。要賺大錢,必須有團隊。 找機會很容易,就像騎自行車,剛開始搖搖晃晃。

與富人為友。「你想成為什麼人,就和什麼樣的人在一起。」以一些曾做過你想做的事情的人為導師,然後上他的輔導班。

想像你已經擁有。美國作家林格說:「要想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最好的辦法,就是養成想像你已經得到它的習慣。」一個連「想像自己變得非常富有」的勇氣都沒有,就像一個小學生從不期待自己能考滿分,最後只停留在及格邊緣一樣。

四、品德教育

多表揚少批評。沒有批評的教育是不完整的。如果在孩子小時候過分放鬆,稍大後再嚴格,恐怕已經不不及了。對孩子嚴格的教育從小開始,讓他就養成習慣,他也不會感到有什麼痛苦。

讓孩子自己做事。孩子的事情,讓他自己做。無微不至的關懷會造成孩子能力低下,同時也不為孩子接受,造成孩子與父母發生衝突。

高尚的人幸福。要告訴孩子,做一個高尚的人是最大的幸福。心理學研究發現,當人們在做好事時,心情會變好。

換位思考問題。「沒有本事的人,都尖酸刻薄。」希望孩子長大後能理解他人,那就要從現在開始,對他們寄予這樣的希望。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