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硬核!這所百年名校打造國際建築科技新高地

fans news 發佈 2021-12-08T18:52:34+00:00

她坐落於古都西安,積澱了我國近代高等教育史上最早的一批土木、建築、市政類學科精華,是新中國西北地區第一所本科學制的建築類高等學府;

在我國的工程建築領域,有一座高等學府享有盛名,常常被最頂尖的建築設計師們提起:她是我國著名的土木、建築「老八校」之一,原冶金工業部直屬重點大學,曾被國際建築師協會(UIA)授予「建築教育特別貢獻獎」;她坐落於古都西安,積澱了我國近代高等教育史上最早的一批土木、建築、市政類學科精華,是新中國西北地區第一所本科學制的建築類高等學府;她是國務院認證的第一批具有博士、碩士、學士學位授予權的學校。她培養的畢業生,在行業內廣受歡迎,她的名字,就是培養質量的有力保證。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的辦學歷史,最早可以追溯至始建於1895年的天津北洋西學學堂。1956年,為響應國家號召,全國高等院校院系調整,原東北工學院、西北工學院、青島工學院和蘇南工業專科學校的建築、市政類系科,在古都長安調整建制合併。承載著四所母校悠久的歷史和深厚文化底蘊,積澱了我國近代高等教育史上最早一批土木、建築、環境類學科的精粹,新中國西北地區第一所本科學制的建築類高等學府應運而生,不僅為當時培養了大批救亡圖存的科技人才,還將現代文化思想、民族文化精髓歷史性地傳承予西安建築科技大學,鑄就了這所百年老校的核心精神魂魄。

辦學百餘年來,西安建大人,始終心懷「國之大者」,櫛風沐雨,砥礪前行,教師為國家振興而教,學生為祖國建設而學,他們心懷理想,用赤誠服務國家經濟發展,用睿智推動科技持續進步,用爭先創舉改變著中國和世界的模樣,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奮勇前行。


目前,學校已具有「一條龍」的完整「建築科技」學科鏈群,幾乎涵蓋城鄉建設的所有專業,並延展到建設前端的材料、冶金、採礦,及經管、人文藝術等學科,致力於要為中國乃至世界建築科技創新作出開拓性和引領性的學術成就,形成「一鏈多群」的特色化發展格局,為絲路沿線乃至更多發展中國家的城鄉建設提供經驗和智慧,建成絲路沿線學科門類最全、培養規模最大、學術水平最高的國際建築科技新高地。

▎師資隊伍 德學雙馨

百年建大,人才輩出。在這裡,有著一支規模高達2800餘人、實力雄厚的師資隊伍,1800餘名專任教師,其中有高級職稱者占比近65%!他們由院士、國家「萬人計劃」、「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國家傑青優青、國家級教學名師、全國優秀教師等傑出人才組成,大師與大樓在這片校園裡相得益彰,這裡的每一位學生都能得到業界頂尖的學術規訓和專業教育。

我國水泥工業革命的重要策源地,徐德龍院士帶領學術團隊承擔了國家重大科技攻關項目,對以懸浮預熱預分解技術為核心的新型水泥干法生產工藝進行了系統的理論研究,開發了三個系列的X·L型技術,利用該系列技術改造了120多條生產線,給國家和社會帶來巨大效益,同時利用原創性技術建成10餘條生產線,主要指標創同類型窯國際領先水平,同時創造性地提出了高固氣比懸浮換熱和反應理論,主持設計了全世界最大的冶金工業渣水泥生產線,在20多家鋼鐵企業推廣應用,各項指標居國際先進水平,實現了工業廢渣的資源化。其自主創新的重大科學研究項目成果入選中國高校十大科技進展,為中國水泥工業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我國綠色建築創新領域的開創地,劉加平院士帶領學術團隊長期從事綠色建築及建築節能領域的基礎研究、教學和應用推廣工作,建立了我國建築學學科第一個國家創新研究群體——西部建築環境與能耗控制理論研究,主持和完成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在內的數十項國家級研究項目,在西部綠色建築和太陽能富集區超低能耗建築的設計原理與方法等方面做出突出貢獻,研究成果獲聯合國人居署頒發的「世界人居獎」。

2017年,教育部公布首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以中國工程院院士、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劉加平教授領銜的西部綠色建築國家重點實驗室教師團隊,憑藉著一直以來對於「使命」二字的不懈踐行,紮根西部做出的傑出貢獻成功入選。

正是基於諸多優秀的教師團隊,西安建築科技大學打造了一批頂尖的教學平台。在這裡,有著「冶金技術實驗教學中心」等4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1個國家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19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


近年來,西安建大先後斬獲了10項國家級教學成果獎、74項省級教學成果獎,彰顯出了這座百年學府的強大實力。

▎學科實力 業界翹楚

2020年7月,用於評價國際學術水平及影響力的重要指標ESI(基本科學指標資料庫)更新,西安建大材料科學正式邁入全球前1%。這是繼工程學、環境與生態學之後,西安建大第三個進入ESI前1%的學科,入選學科數位列陝西省屬高校第2位。在2016年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這座百年學府在其間同樣有著耀眼的成績:建築學、城鄉規劃學、風景園林學、土木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5個學科為B+(全國前20%);材料科學與工程為B(全國前30%);管理科學與工程為B-(全國前40%)。學校綜合學科實力得到了我國高等教育最權威評價體系的高度肯定。不僅如此,這所著名的土木、建築「老八校」里,一流專業的數量也十分驚人。目前,西安建大21個專業入選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29個專業入選陝西省一流專業建設點。建築學、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城鄉規劃、建築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給排水科學與工程、環境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冶金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功能材料11個專業相繼通過國家專業評估認證。


在這裡,還擁有原國家重點學科3個(結構工程、環境工程、建築設計及其理論)。現有一級學科博士點兼博士後流動站9個,一級學科碩士點27個;具有17種類別的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作為我國工程建築領域重要的人才培養基地之一,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始終追求一流,有著極為廣闊的國際視野。多年來,通過多渠道開展國際交流合作,積極探索合作辦學新模式,先後與美、英、德、澳、加、法、意、俄、日等國家和地區100多所大學建立了校際合作關係。

2017年5月,教育部正式同意西安建築科技大學與澳大利亞南澳大學合作設立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南澳大學安德學院。這是西北地區首家同時具有碩士和本科層次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配備了國際化的教學設施和學習環境,讓更多的建大學子不出國門即可享受優質的國際高等教育資源。

2018年12月,她更是被列為陝西省、教育部和住建部三方共建的高校,學校的發展得到了更高層面的支持。現如今,這座以土木、建築的強悍實力聞名於世的百年學府,已然成為一所以工程技術學科為主體,工、管、藝、理、文、法、哲、經、教等學科協調發展的多科性大學

▎優勢平台 蔚然大觀

在教育教學領域取得累累碩果的同時,西安建大在科學研究領域同樣建樹頗豐。2018年1月,省部共建西部綠色建築國家重點實驗室在西安建築科技大學揭牌成立,並在這裡開展具有區域特色的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提升區域科技創新能力,服務地方經濟發展。

除此之外,西安建築科技大學還擁有1個西部綠色建築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2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1個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2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建設有陝西省重點實驗室等其他省部級科研平台34個,以及3個聲名遠播的甲級資質設計研究院。在土木、建築領域的強勢地位,也讓西安建大被賦予了許多與眾不同的使命。2019年,住建部與西安建大共同發起成立了國家級智庫——中國城鄉建設與文化傳承研究院

陝西省政府也依託西安建大的獨特優勢,先後成立了「陝西循環經濟工程技術院」「陝西省新型城鎮化和人居環境研究院」「陝西省膜分離技術研究院」等三個研究院。憑藉得天獨厚的優勢學科和基礎紮實的科研平台,西安建築科技大學有著突出的承擔國家重大科研項目的能力。特別是「十三五」以來,西安建築科技大學作為牽頭單位已經承擔了九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其中國家重點研發政府間國際科技創新合作項目2項),其中,2019年,王樹聲教授主持的「傳統村落保護利用與現代傳承營建關鍵技術研究」項目,單項中央財政經費支持就高達2897萬元!

此外,近五年西安建大還承擔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27項,合作單位項目86項,獲批經費2.85億元。2015年,劉加平院士主持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極端熱濕氣候區超低能耗建築研究」獲得了1770萬項目經費支持。優秀的科研實踐讓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在重量級各項評獎評優里都綻放著耀眼的光芒。「國家科學技術三大獎」(簡稱「三大獎」),即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科技進步獎、國家技術發明獎,是我國科技領域最高的國家級獎勵,是對科技工作者科研水平和成果的最權威認定。「三大獎」由國務院設立,每年合計評選數目不超過300項,競爭相當激烈。因此,「三大獎」的獲獎情況是衡量高校科研水平、創新能力及其對國家和社會貢獻的重要指標。近年來,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先後斬獲了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4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項,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一等獎2項、二等獎3項,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二等獎1項,中國專利優秀獎3項!


▎學以致用 勇於擔當

以「自強、篤實、求源、創新」八個字為校訓的西安建大人從未忘記,要將自己的學術科研實踐與祖國大地緊緊綁在一起,推動了「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發展的新局面。在茫茫雪域高原,在巍巍秦嶺深處,在抗震救災最前線,在祖國最需要建設者的地方,建大人的身影從未缺席。

·參與國家重點工程

1958年,學校陳叔陶教授作為專家組主要成員參加了北京人民大會堂建築結構方案設計審查工作,此前他還曾擔任武漢長江大橋建設專家組成員。同年,西安建築工程學院與莫斯科建築工程學院合作進行預應力鋼結構研究,陳叔陶在世界上第一次提出「空腹拱」概念。




·配合國家核武器研發1962年至1966年,為配合國家核武器研發,陳叔陶作為主要負責人完成了「地下防原子彈衝擊波的國防建築」重大課題的研究。


·西方城市規劃綱領的首次引進我校譚炳訓教授於1949年翻譯了國際城市規劃領域的綱領性文件——《雅典憲章》(時名《市鎮計劃綱領》),是該綱領最早的中文版本。


·參編中國第一部古代建築史1958年,我校作為編委單位參與了《中國古代建築史》的編寫工作,這是新中國成立後編撰的第一部中國建築史專著。


·中國鋼結構設計標準的編制與修訂學校是我國鋼結構設計研究領域的重要開拓地,以陳紹蕃教授為代表的鋼結構領域專家參與國際標準《鋼結構材料與設計》的編制,並兩次擔任中國專家組組長,承擔了我國《鋼結構設計規範》的起草和歷次修訂工作。


·承擔中國第一部古代建築技術史的修編《中國古代建築技術史》是由中國科學院與我校共同編著而成,1985年正式出版,該書是第一部全面反映中國古代建築技術成就的專史,共一百餘萬字。


多年以來,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充分發揮辦學特色優勢,與時代發展同頻共振。他們完成了黃帝陵整修總體規劃,獲得了1998年全國城鄉優秀規劃設計一等獎;


我國著名「五嶽」之一的華山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也來自西安建築科技大學的大師們,並獲陝西省優秀規劃設計項目一等獎。


歷時22年的寶鋼工程,同樣由西安建築科技大學設計,斬獲了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國家優質工程)、中國成立60周年「百項經典暨精品工程」、聯合國發明創新科技之星獎等重大獎項。


除此之外,還有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 、西安市報話大樓 、東北工學院四大學館、新疆國際大巴扎……人們記憶中出自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師生之手的經典建築規劃作品,不勝枚舉,這所底蘊深厚的百年學府,早已在祖國的大地上鐫刻下了獨屬於西安建大的深刻印記。我國結構工程與抗震領域的重要科研基地。白國良教授學術團隊長期致力於結構工程和抗震方面的研究與應用,研發的新型空冷結構體系填補了我國行業設計規範空白,團隊助力國家「一帶一路」重點項目,為世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牛荻濤教授學術團隊長期致力於現代混凝土結構安全性與耐久性研究,獲得教育部創新團隊發展計劃支持,被評為陝西省首批「三秦學者」創新團隊。郝際平教授學術團隊長期致力於鋼結構穩定理論、裝配式鋼結構建築等領域的研究,完成大飛機一體化加載框架設計工作,為中國大飛機的成功起航貢獻了力量。





我國水環境可持續發展的研發地。王曉昌教授帶領學術團隊長期從事給水排水、環境科學與工程領域的教學與科研工作,主持和完成數十項國家級重點科研項目,在非傳統水資源開發利用和健康水生態系統構建與水環境安全保障方面取得了傑出成就。黃廷林教授研究團隊圍繞水源水質控制與飲用水水質安全保障領域的關鍵科學問題,形成了從理論研究、關鍵技術研發、裝備研製到工程應用的系列創新性成果。王磊教授帶領團隊針對西北地區水資源匱乏、水質污染與鹽湖中貴稀資源豐富的特點,圍繞膜分離技術的關鍵科學問題和重大共性技術開展深入研究,取得了系列創新性成果。




李安桂教授帶領學術團隊長期從事室內空氣與地下空間環境保障領域理論、技術及應用研究,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及國家、歐盟重大工程科技攻關項目50餘項,創建了貼附通風理論及室內環境高效保障技術,在工業、民用、國防等重大工程環境保障領域得到重要應用,促進了我國地下空間環境保障及建築環境通風技術科學的發展,研究成果兩次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均為第一完成人),2019年榮獲世界可持續能源技術協會WSSET Innovation Awards。新冠疫情暴發期間,李安桂教授團隊受住建部委託牽頭編制我國首部《公共及居住建築室內空氣環境防疫設計與安全保障指南》,被評價為「對我國建築疫情防控具有重要指導意義」,相關工作和成果被央視一套專題報導。


劉克成教授帶領學術團隊長期從事文化遺產保護、博物館設計等領域的教學與科研工作。在教學上,主講的課程分別入選陝西省雙語教學示範課程、省級一流課程、國家級精品課程、中國大學精品視頻課。在科研上,團隊在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大遺址保護、國家遺址公園規劃、歷史街區保護、傳統建築保護、遺址博物館設計、近現代文化遺產保護等領域完成了一批在國內外具有重要影響的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分別榮獲國際建築師協會建築遺產保護大獎、國家優質工程銀質獎、國家優秀建築設計二等獎、三等獎、中國建築學會建築創作金獎、銀獎等獎項。設計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外展覽,為我國的文化遺產保護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



王樹聲教授學術團隊針對中國城鄉規劃優秀傳統幾近斷裂的問題,運用人居科學和城鄉規劃學的原理與方法,系統研究了我國1400餘座城市的規劃歷史經驗,證實了中國本土規劃體系,揭示了中國規劃經驗的現代價值;通過科學化,初步構建了中國本土規劃理論,並在多層面探索本土規劃現代傳承路徑。發表城鄉規劃領域頂級期刊論文40餘篇,出版專著《中國城市人居環境歷史圖典》(18卷),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十三五」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及課題、工程實踐等20餘項;率領科研團隊入選陝西省重點科技創新團隊。獲陝西省科學技術一等獎1項、住建部華夏建設科學技術一等獎1項、第六屆中華優秀出版物獎1項、省級優秀規劃設計一等獎4項;成果及事跡被央視新聞聯播、人民日報等中央媒體報導。





▎建大風華 薪火相傳並校以來,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已經先後為國家培育輸送了30萬余名優秀人才,在我國工程建築領域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力。現如今,這裡已經是十位院士的母校,諸多學術新星從這片校園裡冉冉升起。


師長們的言傳身教和學校提供的優質教育教學資源,讓建大學子們經常在各類高層次競賽的舞台上大放異彩。2014年2月,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學生參賽作品——「織·補 Weaving of the Old Community」榮獲2014 ICCC國際學生設計大賽團隊組一等獎,同時這也是當年亞洲參賽高校取得的最好成績。


西安建大學生相繼三次在UIA(國際建築師協會)世界大學生建築設計競賽中獲得最高獎,成為全球在該項賽事中獲獎層次最高、獎項最多的高校。


在第51屆IFLA(國際風景園林師聯合會)國際大學生設計競賽中,西安建大再次獲得第一名;2019年第五屆中國「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獲國家金獎一項,銅獎1項,這是自該賽事舉辦以來,陝西省屬高校首次獲得金獎。




他們在充滿古典意蘊、如唐長安城「城—坊—院落—間」布局的校園裡追慕大師風範、傳承科研精神、開拓學術視野,三三倆倆漫步走過一幢幢充滿設計感的校園建築,俯仰之間,處處都是西安建大獨有的歷史與傳承。他們可以仰望星空,為能夠和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學院、南非科學院、英國社會科學院的院士們成為校友而驕傲;他們可以致敬楷模,追尋全國勞動模範、全國巾幗建功標兵等眾多優秀學長學姐們的腳步卓越前行。卓越的教育教學實踐,和層出不窮的優秀畢業生,也讓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在行業內成為一塊響噹噹的金字招牌,西安建大的畢業生在就業市場上廣受歡迎,3-5年基本都可成為建築類及相關領域的骨幹。多年來,西安建築科技大學都有著十分良好的就業工作態勢,畢業去向落實率始終保持居陝西省高校前列。


以2019年為例,西安建大共召開了1182場專場招聘會,全年共收集崗位需求98558個,畢業生供需比高達1:16.4!歷年來,西安建大不僅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就業先進工作單位」稱號,還先後兩次在教育部全國高校就業工作評選中被評為「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就業工作先進集體」,其畢業生就業質量得到了國家層面的高度認可。


這裡會是嶄新的開始,在這裡將會成就獨屬於你的建大時光。百年學府,風華正茂,西安建築科技大學,歡迎大家的到來。百餘年夢想與榮光,六十餘載進取與探索。歲月積澱,奠定著建設一所一流大學最堅實的根基;傳承堅守,合力書寫滿載輝煌的歷史答卷;西安建築科技大學正向國際知名、國內一流大學的目標大步邁進,為中華文明的賡續和復興作出貢獻,為時代新藍圖譜寫最美的華章!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