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後男孩用一把扇子驚艷世人:驚鴻一瞥的背後,蘊藏了多少東方美

fans news 發佈 2021-12-14T22:13:51+00:00

沒有任何一個國度,具有中國這般的,東方古典韻味之美。在中國,東方女子的溫婉,與淺笑安然的含蓄,是一種東方古典韻味。

沒有任何一個國度,

具有中國這般的,

東方古典韻味之美。


東方古典韻味


在中國,東方女子的溫婉,與淺笑安然的含蓄,是一種東方古典韻味。


如遺世而獨立的美人,手持團扇,眉眼低垂,宛若凡間最溫順柔軟的女子。



又如畫中走出來的古人,風姿清麗、格調高雅,如荷般不蔓不枝,只可遠觀,不可褻玩。



亦如工筆畫中的佳麗,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半分含羞半旖旎,秀而不媚,倩而不俗。



如此之美,仿若身在東籬,而美之意境的創造,卻都在一把把遮面的團扇之上。


說起團扇,就不得不談半路跨界的李晶。


當年一曲,「何處悲聲破寂寥」的程派京劇《鎖麟囊》,深深吸引了他。


念書的時候,因熱愛戲曲,他便在業餘時間裡跟著專業的戲曲名家學習,學著學著,就迷上了精美繁複的戲服和道具。



然而京劇之美,如同美人之美。


只有鳳冠帷幔精緻是不夠的,扇子、耳飾、手鐲、披肩等都應小巧而精緻,才能在舉手投足之中,流露出京劇的韻味。



出於自幼對戲曲的愛好,李晶鑽研起各種與之相關的雅物,自此揭開了與團扇的序幕。



有一次李晶收了一些老的扇骨,其中一個有些破損,他想修復一下,結果在修復的時候,意外接觸到了緙絲工藝。


「大學就聽人說過,一寸緙絲一寸金。」


所謂緙絲,是一種挑經顯緯的織法,其工藝複雜,極為耗時,因此格外珍稀,跟金子一樣寶貴。


緙絲團扇做素色時,半素半風景,不簡亦不空;做繁紋時,能表現出絲線本身很細緻的針腳和紋理,不俗亦不艷。


緙絲技術因其珍貴和稀有,反而引起了李晶的興趣。


他想把緙絲這門珍稀的工藝,運用到團扇之中。



蘇州緙絲織造技藝,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懷著對手工藝的熱愛,李晶把工作室安在了蘇州,並起了一個雅致的名字:嗜閒居。



在這裡,李晶做了一些緙絲團扇,並逐漸小有名氣。


之後他多次遍尋姑蘇城,找到了一些專門從事緙絲行業的一些老師傅們加入。



合作方式很簡單。


「我設計好圖案,讓他們來織扇面,我再給製作起來」。


不過因為兩代人之間的差異,合作初期經歷了不少磨合的階段,發生過一件令李晶至今想起來都哭笑不得的趣事。



有一次李晶曾想製作一把「海屋添籌」的團扇,在他的設想里是這樣的:


海上有亭台樓宇,天上有仙鶴含棍,仙鶴嘴裡叼著一根棍子,寓意每放進一根棍子到小屋中,壽命就會多長一歲。


李晶作品「海屋添籌」


結果李晶把設計稿給緙絲師傅後,師傅以為那根棍子是手抖畫出來,就好心地去掉了。


成品完成後,李晶發現「海屋添籌」竟然沒有「籌」,詢問了師傅之後才知道緣由,一時間哭笑不得。


「之後的每一稿上,我都會認真寫下標註,這裡是小鳥的爪子,不是樹葉,這裡是青色的葉子,切莫做成綠色……」


如此磨合過多次,李晶和緙絲師傅們的默契度越來越高,再之後做出來的緙絲團扇,效果都很好。



李晶為人溫和、良善,是典型的金牛座。


金牛座的人,大多謙謙君子、溫潤如玉,懷著一顆與人為善的心。


但對待團扇,李晶卻常常吹毛求疵,有時還被人誤會是處女座。



他特別講究細節。


有時設計稿會留下淡淡的橡皮印,普通人肉眼根本看不出來,但他卻會為此花上1到3個小時,只為了擦去那似有若無的印記。



他很講究團扇整體的和諧之美,甚至願意為此付出極大的代價。


在大多數人心中,團扇最貴的就是扇面,但在李晶這裡卻不如此。


很多扇墜、扇框、扇檔、流蘇等,價值可能是扇面的十幾倍。


「有些幾百塊的扇面,我會搭配了一個十幾萬的流蘇,或者幾十萬的珠寶。


因為只有那個流蘇和珠寶,是最和諧的,搭配上去彷佛自然天成。」


風搖纏枝


因為對配色和配飾,極為講究和苛刻,因此有外界模仿他的作品,都常常被人一眼看穿。


「有一個顧客跟我說,李晶我看到了一把和你做的一樣的團扇,但一眼就認出是仿製品了。


我說為什麼,他說雖然扇面仿得很像,但你不會搭配那種流蘇。」


風搖纏枝 配飾和流蘇極為講究


對於團扇的講究,遠不止於此。


就拿最不引人注目的包邊來說,李晶的一些扇子,採用的是手工織就的宋錦,手工來織,一米就要幾千塊錢的成本,價值極高。



製作團扇,他「效率極低」,但每一把都是精品。


「常規的從設計到完成,需要兩三個月到一年左右不等。


目前做過的最長是兩年以上,我們有一把團扇,從設計到現在已經兩年多了還沒完工,一直在修改,每次拿出來看,都深覺有可以盡善盡美的地方。」



對於工業社會來說,效率很低,但想要做好外人不看好的傳統手藝,真是一件急不得的事情。



慢下來,或許會失去很多眼前的利益。


但長久來看,當步伐慢下來,反而更能領悟與發現一些生活中不易察覺的美。



與李晶的聊天中,我能感受到他是很能享受生活「溫吞之美」的人。


生活可以不需要很多金錢,很多欲望,但一定要有市井的煙火氣。


李晶給我的印象,就像一位名家所寫的那般:


少年生來溫吞,但一瞥一笑皆出自靈魂。



不得不說,李晶是幸運的,他的團扇剛一面市,就受到了很多人的關注。


尤其是緙絲團扇,更是時尚界的心頭好。



時尚芭莎雜誌曾借過李晶的幾把團扇,用於超模劉雯的拍攝之中。


婀娜身姿,眼波流轉,顧盼生輝,雅致的團扇如衣給人以修飾,也不經意間透露著女子溫婉的氣質。



又如劉亦菲,持一枚梅花扇,輕抵下頜,英氣之美,正應了這雙勾人的鳳眼。



日常也可使用,像李若彤,一身紅衣,一把精緻小扇,兩者皆美到不可理喻,一時之間竟不知道該看扇子還是美人。



因扇子做的精緻,後來李晶的扇子還被借或買去,出現在了《如懿傳》《天盛長歌》等多部影視劇中,並登上了 CCTV10《探索發現》以及 CCTV外語頻道等多個節目。


《如懿傳》《天盛長歌》《清平樂》等影視劇中人物手持團扇正是李晶老師的作品


劉嘉玲、李沁、富永愛、湯姆·希德勒斯頓等人都曾和李晶老師的團扇有過合照,陳坤更是直接收藏了李晶老師的一把團扇。



團扇火了。


這位85後文質彬彬的男生和他的嗜閒居,也進入了觀眾的視野之中。



放棄山河羈旅,囿於藝術與手工的一偶狹小天地,李晶做團扇已經有好幾年,但熱情從未有過一絲一毫的消減。


每每說起團扇,李晶眼裡就閃著光。


「新裂齊紈素,皎潔如霜雪。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


外界的繁華和喧囂仿佛已經和他無關。


因痴迷於中國傳統文化以及手工藝中,他甘心成為小小嗜閒居主人,靜靜呆坐一偶,獨對團扇半響。



「團扇,團扇,美人遮面」。


扇如美人。


可以是淡是雅是從容,也可以是淨是華是嫻雅,世人傾慕的東方女子雅意餘韻和古典美學,悉數藏於這一把小小的扇子之中。



遇見團扇,李晶是幸運的:


「能夠把自己喜愛的事情當做營生,日子也沒有因此而拮据,還養活了一大批傳統手工藝人。


我得到的,是這世上最大的幸福。」



一支崑曲兒,遊園驚夢,

一把團扇,美人遮面。


輕羅小扇,生涼,

掩面笑靨,生花,

崑腔悠揚,雨夜相思綿長,

待霜天曉角,暮光微涼,

與你手持團扇,再唱一場。


圖片來源:

微博@霜天曉角李晶,

圖片由李晶老師提供,

感謝李晶接受採訪,經本人授權發布,

如果轉載不允許修改內容。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