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察御史王回與元祐黨人碑

fans news 發佈 2021-12-16T12:23:12+00:00

王回,字景深,大濟人(後裔遷榜頭)。他少事至孝,登宋神宗熙寧六年(1073年)進士。歷任江陵松滋縣令、陳留縣監酒、濠州鹿邑縣令、宗正寺主簿、睦宗宅講書、泉州監稅(武騎尉),至擢監察御史未任而卒。其中,王回因交通鄒浩而被除名停廢,後雖起復,但享年不永,沒多久就與世長辭了。

王回,字景深,大濟人(後裔遷榜頭)。他少事至孝,登宋神宗熙寧六年(1073年)進士。歷任江陵松滋縣令、陳留縣監酒、濠州鹿邑縣令、宗正寺主簿、睦宗宅講書、泉州監稅(武騎尉),至擢監察御史未任而卒。其中,王回因交通鄒浩而被除名停廢,後雖起復,但享年不永,沒多久就與世長辭了。不久,蔡京當權,王回又因與鄒浩交通而被列名黨人碑,史稱「元祐黨人」。

元祐名臣王回神像

「元祐」是哲宗早期的年號,那時是由舊黨掌權,這些人被自己政敵稱為「元祐黨人」。而相對應支持變法的人士被稱為「元豐黨人」。

所謂的「黨人碑」,就是在元祐年間(1086一1094年)當政時,以及被蔡京所厭棄的120名官員刻在石上的名單,叫「黨人碑」。不過,隨著對舊黨打擊的日漸加劇,黨人碑上的名單不斷變長,由120餘人膨脹到309人。並由徽宗皇帝親書刻石於端禮門。但這些後來添加上的人並非全是保守派成員,把持朝政集團的當權者,甚至還將自己個人的仇人也列入,其中不乏有著名學者、大文豪及大書法家如:司馬光、范純仁、蘇轍、蘇軾、黃庭堅、程頤、王回……時王回與蔡京還是同邑,官職並不顯赫,在那個恐怖時期,黨人的家屬、門生無不遭遇各種打擊,甚至還株連到著名的愛國女詞人李清照,因為李清照的父親李格非是蘇軾弟子而名列黨人(舊黨)碑。

從李清照求公公趙挺之(丈夫之父)搭救父親情況看,時公公對新媳請求亦置之不理,可見北宋王朝政治空氣惡化到何等地步,同時從另一方面驚訝看到,其公公醉心於官場的欲望的一面有多麼的冷若冰霜,他自然不會去破壞新黨來之不易的「大好形勢」。但趙挺之去世後,趙家相繼又遭打擊,趙明誠兄弟丟官,李清照同丈夫回到青州。可以說,元祐黨人碑的豎立,標誌著新、舊兩黨由治國理念之爭,徹底蛻變成私利、意氣與權力之爭,王回就是其中一個不留餘地的整肅犧牲品。

王回為官處事公正,愛民如子,他不畏權貴,直聲亮節,恰恰是新黨所格格不入的,自然309人的「元祐黨人碑」便有了他的板板有釘的位置。靖康元年,在朝野一片譴責聲浪中,王回恢復名譽,遂被後世稱為「元祐名臣」。遺憾的是,至擢監察御史未任時王回逝世。可以調侃的是,他在北宋能在元祐309黨人碑中占一席之地,無疑是仙遊的驕傲。


浪淘沙·受永芳之邀奉和詠王回

元祐亂誣多,三百零過。名臣自古不蹉跎。曾共櫛風同沐雨,數績當歌。

言政即干戈,累宋山河。而今研判論功過。緬憶王回題數賦,思涌如波。


相見歡·為《元祐名臣王回》出書賦詞一首

桂花謝了梅紅,覓他蹤。每想御史心與永芳同。

元祐淚,黨爭墜,世人忡。全是趙佶成就靖康終。


詠元祐名臣王回

自古英雄數北人,論才無遜是南臣。

王回滄海雖顆粟,元祐直聲震汴真。

本文作者:余洪森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