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最後的副總參謀長:一直到44年蘇聯還有將軍用愚蠢的人海戰術

fans news 發佈 2021-12-16T17:40:06+00:00

很長一段時間,這個問題似乎成為了一個笑話,許多人在網際網路上嘲笑法國導演的《兵臨城下》簡直把蘇聯軍隊「黑」到飛起。



作者蘭台


二戰時,蘇聯士兵究竟有沒有被要求徒手向德軍發起衝擊?


很長一段時間,這個問題似乎成為了一個笑話,許多人在網際網路上嘲笑法國導演的《兵臨城下》簡直把蘇聯軍隊「黑」到飛起。


但是隨著這些年國內引進了大量德國基層士兵以及蘇聯基層士兵回憶錄,我們發現,原來二戰時蘇聯士兵徒手衝鋒並不是電影誇張,更不是資本主義社會「黑」蘇聯,而是蘇聯在二戰時確實發生過士兵徒手向德國衝鋒的事情。


接下來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目前國內引進出版的蘇德兩軍老兵回憶錄里關於蘇聯士兵徒手衝擊德軍防線的記載給大家介紹一下。


《東線狙擊手》,作者:阿爾布雷希特·瓦克爾,雲南科技出版社2010年出版


《東線狙擊手》是一套系列叢書,這一本是二戰時德國狙擊手阿爾布雷希特·瓦克爾的回憶錄,後面還有一本蘇聯狙擊手的回憶錄,也是《東線狙擊手》系列。


在這本書里,作者阿爾布雷希特·瓦克爾以參戰老兵的身份詳細介紹了他親眼目睹的蘇軍是如何向他們「徒手衝鋒」的。


首先來說,蘇軍不是傻瓜,當然知道如果第一排的戰士沒有武器,那就是德軍的靶子;所以瓦克爾看到的是蘇軍每次進攻都採取波浪式進行,蘇軍會把每次進攻分成四個批次,同時投入戰場;而最前面兩股「波浪」衝鋒時是荷槍實彈的,而後面兩股「波浪」通常就是徒手兵。



而當前面兩波人被打倒後,後面的隊伍就跨過他們的屍體,並且撿起死者的武器繼續向德軍陣地發起進攻。


在瓦克爾看來,這種戰術至少是一種「很經濟」的戰術,但是這樣會嚴重影響部隊士氣。


而瓦爾克很快就對蘇軍作戰方式採取了他的對策,他和他的狙擊手戰友們會瞄準第三、第四波徒手蘇軍展開速射,而且專門打這些蘇軍的腹部和大腿,讓這些重傷的蘇軍士兵嚴重影響第一、第二波隊伍的士氣,等第一與第二波蘇軍因為後面傳來戰友的痛苦的呼叫產生混亂之後,他們再來射殺混亂的第一波與第二波蘇軍士兵。


同時,瓦克爾也在書里談到他們為什麼會虐殺蘇軍戰俘,這是因為他們看到蘇軍通常會選擇把德軍戰俘割喉,所以德軍與蘇軍都形成了「絕不寬恕」的作戰風格。


《德意志的另一行淚:「二戰」德國老兵尋訪錄》,作者:朱維毅,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0年出版


這本書的作者雖然是中國人,但是朱教授本人在德國生活了20多年,他最大的愛好就是採訪二戰參戰的德國老兵,這本書其實就是他的一本採訪筆記。


裡面一位德國國防軍老兵就談到戰爭中蘇聯人似乎完全不在乎士兵的生命,這使得德軍許多連隊面臨10—15倍於自己的對手攻擊,他作為普通排長就觀察到蘇軍士兵衝鋒的時候經常只有一部分人持槍,其他人就空著手衝鋒,等著撿起犧牲者的武器;這位德國國防軍老兵最後無奈的對朱教授表示,如果如果我們有40個小伙子守住一個村莊,進攻的俄國人有500人,就算我們的人能以一當十,能用自己的命拼掉400個俄國人,那不是還有100個俄國人衝上來了嗎?


以上這兩本都屬於德國方面的士兵回憶,那麼蘇聯方面是怎麼看待這個問題的呢?


《軍事歷史戰線的鬥爭》,作者:加列耶夫,軍事科學出版社2015年出版。


這本書的作者加列耶夫,不但是二戰時參戰者,同時他在蘇聯最後職務是蘇聯武裝力量副總參謀長,大將軍銜,他目前目前擔任俄羅斯軍事科學院院長,同時他也是軍事學博士,歷史學博士雙料博士,教授。


換言之,作者的專業性與權威性毋庸置疑。



在書里,作者就專門把1944年馬林科夫在調查索科洛夫斯基的西方面軍時的報告摘錄了出來:


很難把戰鬥組織的如同戈爾多夫的集團軍那樣爛了,戈爾多夫既沒有仔細制定作戰計劃,也沒有正確使用炮兵。而是決定用人海戰術蠻幹粉碎敵防線,集團軍損失就說明了一切——第33集團軍的損失占整個西方面軍損失的一半。儘管大本營禁止將技術兵種作為步兵投入戰鬥,戈爾多夫經常將偵察兵,防化兵,工兵填進散兵線。


這就是目前國內出版的蘇德兩方面關於二戰時蘇軍是否徒手進攻的相關記載,雖然加列耶夫將軍在《軍事歷史戰線的鬥爭》一書里沒有明確提出蘇軍採取了徒手進攻的方式,但是畢竟馬林科夫調查報告裡提到了戈爾多夫上將在對陣德軍作戰時採取了非常愚蠢的「人海戰術蠻幹」。


其實關於蘇聯參戰老兵回憶徒手進攻的資料還是有的,但是因為目前都沒能引進國內出版,所以我就不把這些老兵回憶錄放出來了。


綜上所述,二戰時蘇軍肯定在1941—1942年採取了相當次數的「波浪進攻」,而隨著英美援助的增加,蘇聯逐漸減少了「波浪進攻」的次數,但是,蘇軍指揮員普遍還是愛使用人海戰術。


END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