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軍政府漢字銀元背景及版式介紹

fans news 發佈 2021-12-15T07:52:39+00:00

四川軍政府造漢字系列銀幣可說是清末民初暨改朝換代之後,第一套在民國時期大量流通的銀幣,這當中包含了國人自行設計圖案,雕刻,生產及發行流通使用。

四川軍政府造漢字系列銀幣可說是清末民初暨改朝換代之後,第一套在民國時期大量流通的銀幣,這當中包含了國人自行設計圖案,雕刻,生產及發行流通使用。這整套漢字銀幣共有壹圓,伍角,二角及一角等四種面額。同時期也另鑄有紅,黃銅材質,面額為十文,二十文,五十文及壹百文等面額及版式眾多的漢字輔幣,而這枚漢字銀幣也與後來生產的袁大頭,孫小頭及帆船並列為民國四大流通幣。

漢字銀幣雖然是民國四大流通幣中最早鑄造生產的,但數量卻不是最多,而是最少的,依個人現有的數據顯示,漢字銀幣主要由成都與重慶二家造幣廠所大量生產,但卻因戰亂而斷斷續續的少量分批鑄造,自1912年至1934年為止,總共生產漢字壹圓銀幣僅約6,718萬餘枚,而這二家造幣廠的鑄造數量分別為:成都廠:63,362,310枚;重慶廠:3,820,000枚。

上述數量為2011年8月四川巴蜀書社出版的四川軍政府壹圓銀幣版別圖錄(以下簡稱為四川圖錄)一書所記載。如果再把軍閥,錢莊,私鑄及紅軍等仿造漢字所生產的銀元加起來,漢字銀幣的總數也僅約7千3百萬枚,而由美國出版之世界硬幣標準目錄(Worid Coins)里所記載的漢字銀幣數量則更少,依面額分別為:壹圓:55,670,000枚,(應只列部分成都廠數量,未包含重慶廠);伍角:37,942,000枚,(不詳,但回溶再鑄壹圓的數量頗多,已知重慶廠至少回收120萬枚重鑄壹圓);二角:95,000枚,(僅成都廠生產,於1912年12月開鑄,1913年停產,月份不詳);一角:370,000枚,(同上所述)。

四川圖錄一書所列的漢字版式近400種,光是成都版就高達316種,而重慶版也占有24種,此書作者蔡寧先生是按造幣廠鑄幣生產的紅表列號整理出各類版式,所有的細版別都有所關聯性,這也是此書作者依現有的實物作比對,還有數次親自走訪造幣廠舊址及至各機構院校搜集資料所得來的成果,可見其用心之處,唯一可惜的是很多圖片太小,導致有些版式尚無法細辨確認是否與手上的銀元為同一版別,截至目前為止,尚有很多對不到版的(出譜品),也有些可能為搭配前後期不同正反面模具所生產的(錯配版)。

此書經這1年多以來仔細研讀比對之後,手上百餘枚的漢字銀元僅有約30餘枚可確定與書上為同一版別,所謂的同一版別,在此處是指與書上所列之圖檔為同組正反面模具生產的,手裡那麼多的漢字也僅僅有二枚可確定為同一模塊版別,另有三枚為正面同模而反面不同模的,也由此可見老藏家說漢字銀元十枚九版確實一言不差,這不易分辨版式的壞處,更是漢字銀幣價位在民國四大銀圓中幾近墊底的主要因素,漢字的版式會如此之複雜,或許是因為技術問題,不然就是它的生產模具不像一般用祖模或母模翻壓製成,而是類似用一張薄紙描繪或在母模及樣幣上拓圖,然後再貼在模具上直接雕刻而成的。

此書另有一個值得推薦之處,就是各版式都列有參考價,有了此書之後才知道許多以前認為很稀少的版式,其實根本就是一般的常見品,此書雖收錄了近400種版式,但當中價差較高(一倍或以上)或是極少見的珍稀品數量其實才僅約一成,而且光是軍閥版和紅軍版就占了一半以上,且每一枚都堪稱是稀少品。

此圖錄為2011年8月發行,而2010年下半年至2011年上半年為止正是中國幣漲幅的最高點,導致圖錄的參考價位普遍偏高,一般品種價差約為二成五,也就是75折,而較稀少的名譽品價差則更高,大多數約為圖錄價位的5折或以下,另外有些特殊版的價位也與市場差異頗大,一般來說圖錄的價位都比現在市場要來得高,請特別注意。

成都廠版與重慶廠版版別說明

上節有提到漢字銀幣版式又多又雜,但經仔細研究後卻發現,各大版式的確有其規律性,也就是說兩家造幣廠雖因戰亂而斷斷續續的生產,但二廠各時期所生產的銀元版式都有其特徵及搭配方式,而這特徵及搭配方式在其它時期所生產的銀元幾乎看不到,但四川圖錄並未針對這點作分析,所以這特徵及搭配方式也正是此篇文章要介紹的重點。

特徵圖解:

下面五張圖片是如何分辨種類及版式的特徵位置圖,尤其是第四張的中字圖片一定要仔細分辨,因為有時單單僅差別於這個中字,少見版就有可能會變成普通版,而且哪一種中字搭配哪一種邊花,中花及字體都有其對應關係,可說是相當重要。

1)四川軍政府漢字壹圓正面圖片(見下圖),各部位特徵位置如箭頭所指處。

2)四川軍政府漢字壹圓背面圖片(見下圖),各部位特徵位置如箭頭所指處

3)字體種類四版(見下圖)

漢字分版第一個重點是要知道手上的屬於哪一種類,此圖片分為四大種類,實物字體的筆劃結構會有些許不同,依序如下所述:

A:民國有點,民字右邊及國字的口部外框內右上角各有一點(如箭頭指處),

B:國有點,僅國字的口部外框內右上角有一點(如箭頭指處),

C:國無點,民字右邊及國字的口部外框內右上角都無點

D:重慶版,民字無點,國字的口部外框內右上角有一點(如箭頭指處),此版正面最易辨認的是民字,此字又稱為渝民,是為重慶版的獨有字體,民字右上方箭頭指處上寬下窄,左下方的勾筆比其它版較長,整體搭配看來民字的傾斜角度也極不協調。

4)中字結構圖(見下圖)

圖片為廣義的概括,實際上字體會有左大右小,左小右大,亦有高矮寬窄的情形出現,但整體結構與下述相同,請特別注意。A:□中,顧名思義,中字的口部由二個方形口組成,

B:○□中,左邊的口部略帶半橢圓形(如箭頭指處)
C:□○中,右邊的口部略帶半橢圓形(如箭頭指處),
D:♢□中,這個要稍做解釋一下,左邊的口部應該是六角形(如箭頭指處),但找不到正確的特殊符號,所以暫時以♢來代替。

5)邊花種類(如下圖)

圖片為大約結構,實際上會有稍微差異,但基本架構都一樣,A,B,C三種皆為成都及重慶廠常見的邊花,有些正反面邊花大致相同,有些為正反面不同,後續文章會再做詳述,

A:小眼十字花,邊花呈十字型,有祾有角,中心的孔眼很小,有些甚至於沒有孔眼,

B:大眼十字花,此邊花介於十字花與圓花中間,中間孔眼比小眼十字花稍大一些,

C:大眼圓花,中心孔眼很大,且雕刻很精緻,

D:點金版圓花,顧名思義,這種邊花就是大點金版專用的,形狀很獨特,完全不會與其它的邊花混淆。

6)漢字生產年代經緯線辨識圖(如下圖)

上圖經緯(豎橫)線多寡即是漢字銀圓生產年代的辨認方式,如圖片黃,橙色圈處所示:

黃圈部分:

先將外圈的經線分成上下二等份,各由左至右分二次清點數量,黃圈已計算間隔為5條;

橙圈部分:

同樣將內圈的緯線分成左右二等份,再由上而下清點,間隔一樣為5條,此版經清點後得知,經線上下二部分數量同為49條,序號列為49-49,緯線左右同為35條,序號列為35-35,這49—49及35—35二個為一組的號碼就代表此枚漢字銀幣的生產年代,甚至可以說是日期,也可以藉由這個序號查出此枚銀幣的大概版式,但生產數量因當時的原料而定,有時一組號碼最多生產到1百萬枚為止,在缺料時,也有一組號碼僅生產約1萬枚的,在我個人認為,這種系統性的生產方式類似像現在ISO認證一樣非常科學,如果造幣廠檔案確實記載的話,在銀幣出廠後如有成色不足或任何瑕疵被發現時,各部門曾經手的人員都要負起相當的責任,目前已知漢字經緯線序號的組合方式至少有90種,而四川圖錄列出的成都和重慶版約350版,可見一組序號有可能會出現四種或以上的細版別,這種分版很科學,但個人不太建議此種分法,有錢買大量漢字的藏家當然沒這問題,問題在於要數清楚經緯線難度真的很高,先要準備很專業的放大工具,再來就要仔細辨認線條多寡。

以經緯線條數量多寡來辨別漢字銀元的生產時期,雖然不曉得蔡先生的依據為何?還有一些如紅表及藍表列號的來源,但這使得對於漢字版別可以變的細緻及更為正確,簡單說明一點,市面上所公認的飛鳥金,長腿民,高水漢,甚至於散中花分水漢或許都可以嚴格解釋為是修模而造成的版別,但不知道各位曉不曉得,經緯線數量的多寡幾乎可以說是無法修改的,數量少的模具修改為數量多是可行的,但僅限於直接加上一倍的數量,或者是在最左或最右少數加個1-3條而已,若不是如此做修改的話,線條配置會顯得很不協調,再者,重慶出須版是公認的版,各位也知道所謂出須是重慶廠故意刻上的記號,既然出須版可以是版,那為何成都廠其餘經緯線數量無論多寡都只是個普通品?或許是因為經緯線條數量辨識難度太高的緣故吧。

——安徽鄧通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