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課」柏林圍牆

fans news 發佈 2021-12-20T06:14:15+00:00

柏林圍牆,正式名稱為反法西斯防衛牆,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在己方領土上建立環繞西柏林邊境的邊防系統,目的是阻止民主德國和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所屬的西柏林之間人員的自由往來。

柏林圍牆,正式名稱為反法西斯防衛牆,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簡稱「民主德國」或「東德」)在己方領土上建立環繞西柏林邊境的邊防系統,目的是阻止民主德國(含首都東柏林)和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簡稱「聯邦德國」或「西德」)所屬的西柏林之間人員的自由往來。

柏林圍牆始建於1961年8月13日,全長155公里。最初是以鐵絲網和磚石為材料的邊防圍牆,後期加固為由瞭望塔、混凝土牆、開放地帶以及反車輛壕溝組成的邊防設施。柏林圍牆是德國分裂的象徵,也是冷戰的重要標誌性建築。

1989年11月9日,民主德國政府宣布允許公民申請訪問聯邦德國以及西柏林,柏林圍牆被迫開放。1990年6月,民主德國政府正式決定拆除柏林圍牆。

現在柏林圍牆原址擁有柏林圍牆遺址紀念公園以及世界上最大的露天畫廊——東邊畫廊。柏林圍牆遺址紀念公園位於柏林輕軌北火車站和柏林地鐵伯恩瑙大街站之間;東邊畫廊位於柏林東火車站至奧伯鮑姆橋之間,是1990年9月28日,來自21個國家的180位藝術家在長達1316米的柏林圍牆上創作的不同主題繪畫組成的畫廊。

柏林圍牆的建立是冷戰期間美國和蘇聯兩大陣營之間衝突導致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原納粹德國首都柏林被分割為東柏林與西柏林;柏林圍牆修建之前,約有350萬德國居民逃離蘇聯占領區以及之後的民主德國和東柏林地區,其中1949年到1961年間約260萬人。除此之外還有大量波蘭人和捷克斯洛伐克人也把柏林視為通往西方的通道,他們中的許多人通過西柏林前往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柏林圍牆修建後在1961至1989年間這類逃亡被大幅限制下來,約有5000人在此期間嘗試翻越柏林圍牆。1960年起《開槍射擊令》(Schießbefehl)生效,民主德國邊防軍允許對非法越境者開槍射擊,此舉於1982年通過立法被合法化。據截止2009年的統計,被槍殺人數約在136至245人之間,確切死亡人數目則不得而知。

1989年起,社會主義陣營國家發生「東歐劇變」,匈牙利人民共和國政府開始向聯邦德國和奧地利共和國等資本主義國家自由開放邊境,民主德國政局開始動盪,大批民眾途經匈牙利人民共和國外逃至聯邦德國。首都柏林、第二大城市萊比錫都爆發了大規模民眾抗議遊行活動。1989年11月9日,民主德國政府宣布允許公民申請訪問聯邦德國以及西柏林,當晚柏林圍牆在民主德國居民的壓力下被迫開放。1990年6月,民主德國政府正式決定拆除柏林圍牆。1990年10月3日,民主德國和聯邦德國最終和平統一。

德國分裂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納粹德國及其首都柏林被美國、英國、法國和蘇聯分成四區占領。原納粹德國首都柏林被分割為東柏林與西柏林。

1949年,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與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相繼成立。兩個德國的分裂對峙持續了41年。民主德國和聯邦德國成為東西方兩大陣營交鋒的最前沿,各為其主,各不相讓。這期間,柏林圍牆的出現,便具有了標誌性意義,成為冷戰的符號和象徵。

1949年,蘇聯占領區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簡稱東德或民主德國),首都設在東柏林(柏林的蘇聯占領區),而美、英、法占領區則成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簡稱西德或聯邦德國),首都設在波恩——直到1990年兩德統一為止。

美、英、法、蘇簽署的四國占領協定保證聯邦德國和西柏林之間的空中走廊。聯邦德國法律和西柏林基本法都規定,西柏林是聯邦德國的領土。由於西柏林的領土完全在民主德國境內,蘇聯為迫使聯邦德國放棄西柏林,開始強行對西柏林實施封鎖,前後共造成3次「柏林危機」。第一次發生於1948年6月24日,又稱「柏林封鎖」,其導火線為蘇聯阻斷鐵路和到柏林西部的通道。1949年5月11日,蘇聯宣布解除封鎖,停止行動之後,危機緩和。第二次發生於1958年,蘇聯發出最後通牒,要求英、美、法6個月內撤出西柏林駐軍,後來以蘇聯讓步結束。第三次發生於1961年,蘇聯重新提出西柏林撤軍要求,最後以正式開始修建柏林圍牆結束。美蘇關係以蘇聯宣布凍結柏林問題而得以緩和。

1952年起,德意志民主共和國關閉了民主德國和聯邦德國的邊境,只有東西柏林邊界仍然開放。大批民主德國公民經西柏林前往聯邦德國及其他西方國家,造成大量技術人才和勞動力的嚴重外流。人力資源的流失帶給民主德國的直接損失約為70億至90億美元,年輕勞動力的流失造成民主德國225億馬克的教育投資損失,教授和其他知識分子的流失為民主德國的經濟建設增加了困難。

柏林圍牆修築前,約有250萬民主德國居民逃離民主德國,他們中的許多人通過西柏林前往聯邦德國和其他西歐國家。柏林圍牆的建立是冷戰期間美國和蘇聯兩大陣營之間衝突導致的,它是二戰後德國分裂和冷戰的重要標誌性建築,也成為了分割東西歐的「鐵幕」的一個象徵。

阻止西逃

柏林圍牆是德國分裂期間民主德國政府環繞西柏林邊境修築的邊防系統,以將西柏林與民主德國領土分割開來。柏林圍牆始建於1961年8月13日,全長155公里。柏林圍牆開始為鐵蒺藜圍成的路障,後改築成2米高、頂上拉著帶刺鐵絲網的混凝土牆。在正式的交叉路口和沿線的觀察塔樓上設置警衛。民主德國政府稱此牆為「反法西斯防衛牆」或「強化邊境」,其目的是阻止民主德國居民逃往西柏林。柏林圍牆修建後,在1961至1989年間這類逃亡被大幅限制下來,約有5000人在此期間嘗試翻越柏林圍牆。

1970年,雖然民主德國和聯邦德國之間關係有所改善,民主德國政府還是把柏林圍牆加高到3米以阻止居民外逃。1971年9月,美、英、法和蘇四國簽署《四國柏林協議》,允許放棄任何單方面改變柏林現狀的嘗試,給西柏林人一個自由出入城市和在東柏林探親的國際法保證。1971年12月20日,民主德國和聯邦德國簽署《通行協議》,人員往來限制略有放寬。1972年5月,美、英、法、蘇四國又簽署《中轉協議》,以緩解西柏林局勢和方便東西柏林的居民通行。1980年,柏林圍牆的圍牆、電網和堡壘總長達1369千米。

1989年,隨著東歐劇變的發生,民主德國出現大批公民外逃的現象,政局發生動盪。1989年11月9日,民主德國政府宣布允許公民申請訪問聯邦德國以及西柏林,當晚柏林圍牆在民主德國居民的壓力下被迫開放。1990年6月,民主德國政府正式決定拆除柏林圍牆。1990年10月3日,分裂41年的兩德統一。

例題解析

1. 1961年,東德政府修建柏林圍牆,阻止東、西柏林之間的往來。柏林圍牆的正式名稱是「反法西斯防衛牆」,其中「反法西斯」的含義是( )

A.防止西方勢力的滲透

B.防止歐洲一體化進程

C.防止法西斯殘餘勢力的進攻

D.反對美蘇「冷戰」對峙

2.如圖是20世紀60年代在東西柏林邊界上修築的「柏林圍牆」,它是東德人和西德人難以逾越的障礙;20世紀末,德國統一,柏林圍牆拆除。柏林圍牆的修建,反映了哪一歷史狀況?( )

A.美蘇冷戰

B.歐洲一體化

C.世界多極化

D. 世界大戰

參考答案

1. A

解析:柏林圍牆是美蘇「冷戰」的結果,是蘇聯和東德政府為了防止西方勢力的滲透而修建的,所謂的「反法西斯」實際是指防止西方勢力的滲透。

2. A

解析:二戰後,德國被蘇聯和美國分割控制,20世紀60年代在東西柏林邊界上修築的「柏林圍牆」,它是東德人和西德人難以逾越的障礙,柏林圍牆的修建說明了美蘇冷戰的表現。故選A。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