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帶依浦江,冰雪耀申城,上海首次舉辦城市越野滑雪賽背後

fans news 發佈 2021-12-18T19:36:49+00:00

在南方城市的室外真雪場地上舉辦城市越野滑雪賽?你沒看錯,上海做到了。昨天,2021-2022國際雪聯城市越野滑雪中國巡迴賽上海楊浦站比賽在楊浦濱江綠之丘段火熱開賽,上海用開埠以來的首場真雪賽事,不但打造出申城景觀體育的又一佳作,也用實際行動助力北京冬奧會。   上海的真雪哪裡來?

  在南方城市的室外真雪場地上舉辦城市越野滑雪賽?你沒看錯,上海做到了。昨天,2021-2022國際雪聯城市越野滑雪中國巡迴賽上海楊浦站比賽在楊浦濱江綠之丘段火熱開賽,上海用開埠以來的首場真雪賽事,不但打造出申城景觀體育的又一佳作,也用實際行動助力北京冬奧會。

   上海的真雪哪裡來?比賽為何安排在黃浦江畔?以後會不會有更多的冰雪賽事落戶申城?隨著此次比賽的成功舉辦,一個個大家關心的問題也找到了答案。

圖說:位於楊浦濱江綠之丘段的 比賽場地 新民晚報記者 李銘珅 攝(下同)

造雪 特殊材料保證雪質


   國內的滑雪比賽以往都是在北方舉行,原因很簡單:南方很少下雪,缺乏比賽條件。但是,沒有自然落雪,可以人工造雪,以現在的科技條件來說,冰雪賽事落戶南方城市不是什麼難題。不過,南方城市畢竟溫度相對比較高,像今年上海的冬天就姍姍來遲,雖然過了大雪節氣,但溫度總在十幾攝氏度徘徊,要在這樣的氣候條件下鋪設一條越野滑雪賽道,難度可想而知——由於普通造雪機是將水噴射到空中後,在空氣中凝結成雪花,所以只能在氣溫0攝氏度以下才能造雪,而上海遠遠達不到這個溫度條件。

   為了本次比賽,賽事組委會特地引進了兩台先進的耐高溫天氣造雪機,這種機器的工作原理是將水引進造雪貨櫃內,在箱內冷卻上凍再利用機器進行打磨,冰塊打磨成雪後由壓縮空氣吹出箱體形成雪花。據本次比賽競賽長李曉博介紹,這種高溫造雪方式能耗低、損耗低,對周邊環境零污染,是目前最為推崇的城市造雪模式,「11月中旬起,我們安排制雪設備、發電機組進入綠之丘濱江段,11月18日開始兩台機器全天24小時不間斷造雪」。

   李曉博表示,溫度稍高雪就會融化,而且這一個月內上海還下過雨,給造雪和壓制賽道帶來了不少困難,「為了應對這些問題,我們在現場搭建了棚房來存雪,然後採用了兩種特殊保溫材料,主要就是為了讓雪和地面既隔熱又透氣,並且保持良好的排水性,保持賽道的乾燥度」。據了解,根據國際雪聯的要求,雪道的厚度至少要在50厘米以上,而這次組委會特意鋪得更厚一些,讓雪道的質量更高。

滑雪 江畔比賽心情不錯


   作為國際雪聯主辦的A類賽事,本次城市越野滑雪賽同時也是北京冬奧會積分賽,本賽季中國巡迴賽一共十站,上海站為第九站,設男、女個人短距離自由技術和男、女團體短距離自由技術四個項目,本站比賽也是長江以南地區直接服務北京冬奧會的唯一國際級別賽事,將助力運動員在冬奧會備戰的最後階段奪取奧運積分。在昨天舉行的1.5千米自由技術比賽中,已經取得奧運資格的中國隊員王強和尚金財分獲冠、亞軍,而正在追逐奧運資格的迪妮格爾·衣拉木江獲得女子組冠軍。

   為了最大程度推廣和普及滑雪運動,20世紀90年代國際雪聯將越野滑雪賽事搬到城市裡,每年在各國或地區地標性建築舉辦,包括瑞典斯德哥爾摩王宮、德國杜塞道夫河道邊、挪威奧斯陸街道等,都上演過城市越野滑雪的系列賽事。如今,這一比賽也「滑」到了上海灘,楊浦濱江雪道成為申城一條新的體育風景線。在比賽現場可以看到,長度將近300米的賽道如同一條雪白的玉帶與黃浦江相伴,在陽光的照耀下,皚皚白雪映襯著滔滔江水,反差明顯,又相映成趣。

   第一次在黃浦江畔參加越野滑雪比賽,來自新疆的迪妮格爾說,賽道的風景一級棒,比賽的心情也非常好:「雖然賽道雪質比較軟,對自己各方面技術都是很大的挑戰,不過最後的成績還是不錯的。」對此,王強也有同樣的感受:「以往常規的越野滑雪比賽都是在丘陵地帶舉行,有上下坡,雪質也較硬。在城市的越野滑雪比賽,主要是以平地為主,雪質較軟,更考驗選手的綜合能力。」

盼雪 景觀賽事推陳出新


   近年來,上海大力推廣冰雪運動,並助力北京冬奧會的舉辦,營造良好的冰雪氛圍。在上海馬拉松、上海賽艇公開賽等著名景觀賽事之後,上海又創新了雪上賽事的融入途徑,讓國內外滑雪選手「滑」進城市,既用城市地標承載冬奧夢想,用冬奧運動點亮上海的「雪上盛宴」,也填補了申城沒有舉辦過雪上國際賽事的空白,助力加快上海全球著名體育城市的建設進程。

   上海市冰雪運動協會會長嚴家棟表示,越野滑雪比賽「滑」進上海,為申城市民提供了了解、參與冰雪運動的機會,也助力中國實現「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宏偉目標。「以本次城市越野滑雪賽為契機,上海今後也將爭取多舉辦一些冰雪賽事。一方面是有這樣的社會需求,另一方面也是根據上海自身的城市特點,既能夠吸引更多群眾參與冰雪運動,又能夠達到景觀體育的宣傳作用。」

圖說:比賽現場(下同)

   「楊浦濱江是人民城市理念的首發地,人民城市的核心理念也包含了為老百姓提供更好的、更優質的公共體育設施服務、更好的比賽和賽事活動、更好的體育服務空間。」楊浦區體育局黨組書記、局長胡元暉表示,未來,楊浦也將在這個賽段嘗試舉辦更多冰雪類的賽事,冰雪類的嘉年華,冰雪類的體驗、宣傳活動,「讓老百姓更好地去了解冰雪運動,去推廣冰雪運動,去享受冰雪運動。」(新民晚報記者 李元春)

場外音|新突破


   1932年,劉長春從楊浦濱江出發,乘坐郵輪單刀赴會參加洛杉磯奧運會,成為中國奧運第一人。彼時,他代表的,是中國與奧林匹克的第一次「親密接觸」,是中國體育的突破。

   如今缺冰少雪的上海,在黃浦江畔舉辦了第一場滑雪比賽。雪道邊,祥泰木行、明華糖倉以及在建築界屢獲大獎的綠之丘,一幢幢融合百年楊浦工業回憶的建築,成為這場賽事的獨特風景線和見證者——工業鏽帶變成了體育秀帶,這些帶著歷史印記的回憶,也見證著上海體育始終敢為天下先的勇氣與氣魄。

   上海體育的突破與創新,其實在黃浦江畔早已凝聚展示。22公里的濱江步道,如今已成為上海體育對外展示和對內滋養的一片天地。

   利用「一江一河」沿岸步道貫通的契機,同步建設漫步道、跑步道、騎行道等健身設施,上海市民可以一邊欣賞浦江美景,一邊沉浸於健身鍛鍊,以美景潤健康。

   借著兩岸美景,舉辦各類景觀賽事,這些年,射箭、賽艇、壁球、馬拉松以及如今的滑雪,都將賽場建到了黃浦江畔,讓參賽者親身體驗上海的都市魅力,讓外埠觀眾從鏡頭中感受上海的城市風情——一項項全新的景觀賽事,也激發出城市更多的創造力。

   將城市的美發掘並放大,是景觀賽事的天賦,也是使命。從「上艇」到本次城市越野滑雪賽,上海體育通過科技助力的方式,拓寬上海的辦賽名單,使冰雪這項「冷運動」成為「熱時尚」。這種「上海經驗」、「上海模式」,也將為未來更多元的體育發展提供可借鑑的範本。(厲苒苒)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