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Vintage」,你買過二手奢侈品嗎?|睡前聊一會兒

fans news 發佈 2021-12-20T00:02:46+00:00

睡前聊一會兒,夢中有世界。聽眾朋友,你好。說起「二手」,你會想到什麼?是舊貨市場中的縫紉機和自行車,還是學生時代從高年級同學那裡要來的舊書本?然而這兩年,奢侈品卻悄然成為了國內二手市場的「新寵」。

睡前聊一會兒,夢中有世界。聽眾朋友,你好。

說起「二手」,你會想到什麼?是舊貨市場中的縫紉機和自行車,還是學生時代從高年級同學那裡要來的舊書本?然而這兩年,奢侈品卻悄然成為了國內二手市場的「新寵」。二手奢侈品受到年輕消費者追捧,還在社交網絡上擁有了中古」、「Vintage」這些時髦的新名字。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二手奢侈品。

長期以來,奢侈品因其精細的做工、獨特的設計風格和對時尚潮流的引領受到消費者的青睞,但也因為品牌溢價嚴重,常常令普通消費者望而卻步。不過,相比於全新的奢侈品,二手奢侈品往往擁有相對便宜的價格,是性價比之選。「不用吃土也能過精緻生活」,用更低的價格滿足相同的物質需求,物盡其用、量入為出,或者乾脆說「圖便宜」,是很多人購買二手奢侈品時的首要考慮。

圖源網絡

當然,二手交易背後的消費動因多種多樣。在經濟考量之外,購買二手奢侈品很多時候是實現了一些人多元的價值追求。有人尋找到商家已經不再出售的「絕版」商品,既藉此追趕復古風的潮流,又避免了「撞款」,彰顯了自己獨特的審美品位。有人買到了很古舊的奢侈品,還獲知了之前主人和這件商品的故事,從而感受到一種附著在商品上跨越時空的情感共鳴。有人重視環境保護,希望通過購買二手奢侈品加入到循環經濟的潮流中來,減少自己的消費對環境造成的壓力。凡此種種,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年輕消費者對二手奢侈品消費價值觀的轉變。購買二手奢侈品不再僅是囊中羞澀的表現,更多的是展現自己個性的一種方式。

相比於全新的奢侈品,二手奢侈品的購買體驗也似乎更加契合年輕人的消費習慣。不用前往專櫃,更不用買大量「配貨」才能獲得優先購買權,只需要打開手機就能看到各種二手奢侈品的測評和銷售信息。購買前的攢錢帶來目標感,購買時的秒殺帶來刺激感,購買後的開箱帶來驚喜感,偶爾買來的超低價二手奢侈品盲盒,更讓消費者體會了一把「即時滿足感」。與網友經常嘲諷的「凡爾賽人」不同,不少年輕人購買二手奢侈品不是為了炫耀,而是為喜愛付費,是為了在消費中體驗到真實的快樂。

圖源網絡

上世紀七十年代,法國哲學家讓·鮑德里亞在《消費社會》中批判到,很多人購買奢侈品,是希望購買奢侈品背後所代表的「差異化符號」,從而人為製造「生存等級」。但時至今日,奢侈品背後所代表的「差異化符號」日漸式微。伴隨著人們消費水平的提升和網際網路經濟的發展,年輕消費者對奢侈品的態度也在不斷發生著變化。新世代消費人群看待奢侈品的視角,更多地從仰視變為平視,對奢侈品的認知也逐漸從「身份的彰顯」轉向「自我的表達」。所以,如果說曾經很多人購買奢侈品是為了獲取「富人群體」建構出來的社會符號,那麼今天的二手奢侈品消費者,則更傾向於是用這樣的消費行為滿足自身的實際需求。

不過,值得警惕的是,基於需求的消費能帶來滿足,超過需求的「剁手」則讓消費者後悔,希望通過購買二手奢侈品實現「炫富」「擺闊」的目的更會加劇內心的空虛感。二手奢侈品與全新奢侈品的差價,容易造成消費者「買到就是賺到」的錯覺;而直播網購等新型銷售模式的即時性,又很容易造成消費者的衝動消費。無論營銷和廣告如何狂轟濫炸,消費者還是應該擦亮眼睛,根據自己的個性化需求決定是否購買。畢竟,二手奢侈品也是奢侈品,只應是我們生活中的調劑,而不應時時牽動我們的內心感受,更不應異化為影響我們生活方向的指揮棒。

也要看到,當前,二手奢侈品交易和鑑定市場仍然存在種種亂象。從真假混賣、隱瞞商品瑕疵,到虛報價格、惡意調換商品,再到鑑定標準相互矛盾,貨品來源難以追溯……二手奢侈品消費者面臨種種困境。規範行業發展,才能對得起消費者的期望。對二手奢侈品行業而言,如何制定統一的商品鑑定標準?如何構建完備的商家認證體系?如何培養更多的專業鑑定人員?這些都是亟待解決的問題。而對於商家而言,誠信經營,保障消費者權益,提高服務質量,才是在行業內長久發展的根本之道。

這正是:

莫因消費神不寧,二奢本為顯個性。

誠信經營規範化,長久發展生意興。

(文|孟繁哲)

| 薦書 |

★ ☆ ★

《與世界談談心——睡前聊一會兒》

★ ☆ ★

丨簡介丨

繼《與時代談談心》後,人民日報評論部的「睡前聊一會兒」欄目再推系列讀物之《與世界談談心》。本書系統梳理了這兩年中具有重要意義的新聞熱點,分為都市、生活、藝文、校園、新知、科技、心理、食飲、光影、風尚10個部分,給讀者一個觸摸時間、觀察世界的窗口。

這個世界的豐富性,遠超出我們的想像。這本書所收錄的,也只是我們這個宏大時代的吉光片羽。但這些文化現象、社會風尚、思想觀念,就像風與水之於大地,以一種潛移默化的方式,不知不覺中刻畫著我們的時代。我們嘗試從中看到水的走向、聽到風的聲音,去發現、接受和推動改變。我們希望,瞬間的積澱不要流淌,歲月的饋贈別被消磨,而是在時間的河床上凝聚起沉潛的力量。我們希望,能與讀者一道觀察、思考,發現更廣闊的時代,與社會一起向陽生長。

— 「與時代談談心+與世界談談心」套裝 —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