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華語流行音樂融入「中國風」的現象——以王力宏的曲風為例

fans news 發佈 2021-12-19T02:14:46+00:00

淺談華語流行音樂融入「中國風」的現象——以王力宏的chinked-out曲風為例江 洋(南京藝術學院,江蘇省 南京 210000)【摘要】21世紀以來,隨著流行音樂風格多元化發展,「中國風」更多地吹進了華語樂壇各歌手的歌曲作品中,成為了華語流行音樂中的一股重要的力量。

淺談華語流行音樂融入「中國風」的現象——以王力宏的chinked-out曲風為例

江 洋

(南京藝術學院,江蘇省 南京 210000)

【摘要】21世紀以來,隨著流行音樂風格多元化發展,「中國風」更多地吹進了華語樂壇各歌手的歌曲作品中,成為了華語流行音樂中的一股重要的力量。筆者通過對「中國風」概念的介紹以及其特徵和意義的闡釋,試圖揭示華語流行音樂融入「中國風」這一現象。

【關鍵詞】華語流行音樂;中國風;現象;王力宏;chinked-out

早在上世紀90年代,華語流行音樂融入「中國風」的現象就已初見端倪。21世紀以來,隨著流行音樂風格多元化發展,「中國風」更多地吹進了華語樂壇各歌手的歌曲作品中,例如周杰倫、陶喆和王力宏在他們自己發展的R&B曲風中添加了許多民族音樂和古典戲曲的元素,使得歌曲增添了「中國風」的意蘊。

一、「中國風」的概念

雖然從字面上解釋「中國風」就是中國的樂風,但它是有自己顯著的六個概念特徵的,即「三古三新」(古辭賦、古文化、古旋律、新唱法、新編曲、新概念)。「中國風」分「純粹中國風」和「近似中國風」兩種,前者是滿足「三古三新」要求的歌曲,後者是某些條件不能滿足而又很接近於「純粹中國風」的歌曲。「中國風」歌曲與普通歌曲不同之處在於它們的歌詞具有中國文化內涵,使用新派唱法和編曲技巧烘托歌曲氛圍,並且以懷舊的中國背景與現代節奏的結合,產生含蓄、憂愁、幽雅、輕快等歌曲風格。

不同的音樂人對「中國風」在作品中的運用方法不盡相同,例如王力宏在將「中國風」融入自己主打的R&B風格中時提出了「chinked-out」理念,意即中國風的嘻哈音樂。與生俱來的音樂使命感使王力宏有感於華人流行音樂圈常常受到西方音樂文化的影響,卻一直缺乏明確的定位。為了定位一種夠強烈的聽覺身份,他大膽借用「chink」(原為罵黃種人的一個美國俚語)一詞來命名自己的音樂,希望能確立華人流行音樂的獨特地位,引領東方流行音樂圈找出自己的方向,並嘗試出更多的創意與想像。王力宏雖然在2000年將《龍的傳人》這一老歌進行新的編曲,體現出中國風的某些特徵,但在2004年推出的第一張「chinked-out」專輯《心中的日月》才充分體現出華人嘻哈樂的方向性。這張專輯一經問世受到了聽眾和業界的一致好評,被認為明確了華語流行音樂的真正方向。

二、華語流行音樂融入「中國風」的特徵

(一)歌曲多採用「宮調式」的主旋律

五聲調式是我國特有的民族調式,其名稱分別為宮、商、角、徵、羽,以宮音為主音的調式稱為「宮調式」。歌曲中採用「宮調式」更有利於體現古典的意境,明朗地表達出所要凸顯的主題。例如王力宏的《心中的日月》這首歌主歌部分採用D宮調式,到了副歌轉用降A宮調式,並輔以變宮和降6色彩音,這樣主副歌部分宮調式的對比,體現出作曲者對香格里拉這一「心中的日月」神聖的嚮往。

(二)西方節奏形態與東方旋律線條融會貫通

現如今華語流行音樂中R&B是一大主流風格,即節奏布魯斯這一典型的西方節奏形態。「中國風」的融入使得東方音樂的旋律線條與之完美融合。例如王力宏將他在雲南、西藏、新疆、內蒙古等少數民族地區採風得來的旋律音階和調式運用在了他擅長的嘻哈音樂形式中,做出了《心中的日月》這張專輯,真正做到了將東方音樂精神與西方音樂形式不著痕跡地融為一體。如果不特別點明,你只會覺得這張專輯很好聽,音樂很多元化,有Hip Hop和R&B的味道,更多了中國風。

(三)編曲中大量運用中國民族樂器

編曲中中國民族樂器的運用是任何聽眾在欣賞作品的過程中能夠耳目一新的方面。歌曲中常在前奏、間奏、尾奏等沒有人聲的地方加入民族樂器的旋律,例如二胡、琵琶、古箏、簫等樂器的伴奏。王力宏的《花田錯》中前奏和間奏出現了二胡的旋律,而二胡又是京劇演出中的一件重要樂器,因此這首歌增添了許多京劇的意蘊。另一首《在梅邊》一開始便以民族打擊樂器聲切入,聽起來很像戲曲中穿插過門的段落,之後才出現西洋打擊樂器的伴奏,這種伴奏樂器的中西轉換使得歌曲本身更富有聽覺上的新意。

(四)唱腔上運用了中國民歌或戲曲的方式

中國風雖然忠於中國傳統元素,但與流行音樂也有著契合點。唱腔上民歌或戲曲方式的運用就是演繹流行音樂的一大亮點,比如通過R&B與頗為戲曲的花式唱腔將歌曲表達出來,讓人們感覺到古典與流行的結合,再配上精彩絕倫的一段花腔,讓整首歌富有立體感。在《花田錯》這首歌中,王力宏找到了京劇與歐美流行音樂的不謀而合之處,來自R&B的自由轉音和其自由的唱法正與京劇里特別將唱詞中單個字拉長轉音的戲劇性相似,使得本身普通的旋律增添了許多花式色彩。其中有經典的一句:花田裡犯了錯,請原諒我多情的打擾。「請」字轉音多次,一個字足足頂了很長時間,特別像戲曲唱腔中拖長聲音的唱法,讓人們感覺到唱歌的人對於那一晚的愧疚與無奈。

三、華語流行音樂融入「中國風」的意義

(一)間接傳承中國傳統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且有著很廣闊的範圍,音樂作為文化傳承的一種方式,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即使是發源於美國的流行音樂樂種,到了中華大地也會逐漸發展成具有「中國風」的流行音樂。其特色就是融入了民族文化語言和民族音樂元素,所謂的「民族文化語言」特指中華民族幾千年文化積澱的語言,是一種歷史文化,是中國人在相同文化背景下可以被普遍理解的一種文化符號,是一種民族特有的深刻記憶。有些歌詞不僅深化了歌曲的內涵,而且使人們受到許多中國傳統文化主題的渲染。如愛國思鄉、孤獨憂傷、山水田園、懷古悼亡等,這些主題的文化意義遠遠大於它們的字面意義,是中國人永恆的記憶,是一種生命感悟在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心中的延續,如《發如雪》、《菊花台》、《清明雨上》等。在「chinked-out」的作品中,我們可以體會到王力宏關注少數民族地區的傳統文化並將其保留與傳承的意識,有的作品則明顯向世人展示我國戲曲國粹如京劇、崑曲等。

(二)吸引年輕聽眾關注傳統戲曲

從藝術特色看,流行音樂與傳統戲曲都和「青春」緊密相連,兩者頻頻邂逅的很大原因與前提就是戲曲近年來的「再青春」,這與國家在經濟和制度上的搶救扶持和一大批海內外文化工作者的努力密切相關。很多年輕人可能對傳統戲曲本身沒有多大興趣,但通過對「中國風」作品的欣賞,便能激發起解讀其中戲曲奧秘的好奇心,進而查閱資料,去關注戲曲的題材和內容本身。如王力宏的《在梅邊》大膽借鑑崑曲經典《牡丹亭》,並邀請崑曲王子張軍將一個唱段錄進歌曲中,營造了別樣的美學意蘊,同時也引起眾多年輕聽眾對《牡丹亭》的研究之熱。

(三)提升華語流行音樂的國際地位

中國在世界上的人口之多決定了華語流行音樂的聽眾群體也是十分龐大的,但兩岸三地華語流行音樂的統一發展起步比西方流行音樂晚,且很長時間以來都在模仿、照搬西方流行音樂的樣式風格。「中國風」的出現有利於華人把焦點放在發展自己的聲音,嘗試從中華文化的豐富資源中去探求音樂元素。這樣製作出來的流行音樂才更具有創造性,更加讓全世界了解我們自己的聲音,從而提升華語流行音樂的國際地位。

四、結語

華語流行音樂「中國風」的融入絕非偶然現象,而是時代潮流發展的必然趨勢。以王力宏為代表的音樂人,將異國風情、時尚潮流與中華民族的傳統風情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在「同質化」的信息全球一體化的網絡時代,創造了具有濃郁「中國風」特色的流行歌曲,增添了中國流行音樂的支脈,在世界多元文化音樂中獨樹一幟。

參考文獻:

[1]尤靜波.流行音樂歷史與風格[M].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2012.

[2]滕曉梅.對中國民族音樂與流行音樂相互依存關係的思考[J].林區教學,2010(02).

[3]周美彤.淺談中國流行樂壇的「中國風」現象及意義[J].瀋陽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出版),2011(03).

[4]黃曉亮.中國風音樂史[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2.

【中圖分類號】J605

【文獻標識碼】A

作者簡介:江洋(1992—),男,漢,籍貫:江蘇揚州人,現為南京藝術學院音樂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音樂教育理論。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