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退出《開放天空條約》,普京向西方「約法三章」,俄美將如何博弈?

fans news 發佈 2021-12-19T02:24:26+00:00

與此同時,對於俄總統普京就烏克蘭局勢向西方「約法三章」,美方透露可能下周回復,但「不會在事關歐洲安全基本原則的問題上妥協」。

繼美國去年退出《開放天空條約》後,俄羅斯18日也正式退出該條約,因「退約」引發的全球戰略穩定問題再次牽動各方視線。與此同時,對於俄總統普京就烏克蘭局勢向西方「約法三章」,美方透露可能下周回復,但「不會在事關歐洲安全基本原則的問題上妥協」。

分析認為,俄美「退約」後雖可藉助衛星圖像研判對方軍事動向,但對於雙方構建軍事互信措施是一大損失,而俄美幾輪戰略穩定對話也尚未建立替代機制。在烏克蘭局勢方面,俄羅斯與西方都有利用危機和控制危機的能力,不願走向軍事衝突。普京提出的方案雖然難以被西方全盤接受,但保留了迴旋餘地。通過談判為事態降級正成為各方理性選擇。

「一切已成往事」

俄羅斯宣布,自18日起正式退出《開放天空條約》。公告說,俄方被迫退出《條約》,美國應承擔全部責任,美國單方面破壞條約的真實目的是挑起「軍備競賽」。

《開放天空條約》於1992年簽署,2002年起生效。簽約國約35個,包括美俄和大部分北約國家。條約締約國可按規定對彼此領土進行非武裝方式的空中偵察。

上世紀70年代以來,軍控條約一直是美蘇及美俄關係的核心支柱,而《開放天空條約》則是軍控領域「合作監控」的成功案例。截至2019年,各締約國共執行超過1500次偵察飛行。

因此,當美國川普政府宣布「退約」時,不少北約盟國也難掩失望。法國等10多個歐洲國家曾發表聯合聲明,對美國破壞「冷戰結束後重要的信任建立措施」表示遺憾。

分析認為,美國單方面退約,在於相信自身太空優勢,即利用成像更清晰的衛星和偵察機來搜集情報,不願讓優勢領域受制於《條約》。只是,美國「自我放飛」後,全球軍控體系和全球戰略穩定又被戳出一個窟窿。

針對美國的舉動,俄羅斯一邊開啟退約程序,一邊也在積極遊說美方,搶救軍控成果。然而,在美國拜登政府無動於衷後,別無選擇的俄羅斯最終於6月簽署退約法律草案,並按照草案於12月18日退約。俄外交部表示,尊重其他締約國繼續執行條約的決定,但「沒有俄美參與,條約適用範圍將下降80%。」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亞所所長李自國表示,《條約》的核心問題是軍控的可核查性,美國作為最主要締約方退約後,俄羅斯也喪失了留在《條約》中的意義。即便如此,俄還是「留」了一段時間,主要是想與歐洲達成妥協,使後者不在境內部署中短程飛彈,並希望追求戰略自主的歐洲能夠說服美國。

「現在看來,俄羅斯願望落空。」李自國說,在烏克蘭緊張局勢加劇背景下,歐洲對於安全環境的擔憂和對美國力量的借重仍占上風。因此,俄羅斯此次也通過退約向美方做出對等的戰略威懾。

俄《生意人報》認為,雖然美俄相繼退約早在預料之中,但在最近俄—北約關係緊張之際,軍控挫折被賦予更多解讀,由此引發的全球戰略穩定問題也牽動各方視線。分析認為,俄美退約後雖仍可通過衛星監視對方活動,但四大隱憂猶存。

第一,雙方構建軍事互信措施的替代方式嚴重缺失。《條約》作為一份多年發展的成果,是涵蓋軍事程序、飛機技術、監視設備等政治和技術問題的複雜文件。「而俄美現在連常規武器軍控都難以迅速談攏,更別說其他方面協調了。」

第二,現代衛星系統能力是有限的。很多北約的歐洲成員國沒有自己的偵查衛星。而俄羅斯也沒有足夠資源來維持與美國同等規模的軌道衛星。所以退約意味著少了一種可靠的相互監督手段。

第三,俄美明年初有望進行新一輪戰略穩定對話,但達成新的軍控安排並非易事。俄美在進攻性戰略武器、戰術核武器、太空武器等關鍵問題上立場差距較大,如今又因為美英澳組建「奧庫斯」聯盟而引發核安全關切。可能需要很長時間各方才能確立像《條約》那樣管用的工具。

上合組織前副秘書長,中國前駐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烏克蘭大使高玉生指出,美國不希望出現一份制約軍力發展的軍控協議,所以談判態度不如俄羅斯迫切。俄羅斯謀求構建「安全方程式」的建議也沒有得到積極呼應。這些都成為談判的阻礙。

第四,《開放天空條約》作為一項成功的多邊監督制度,本可為各方進一步對話提供範式,但現在「一切已成往事」。漢堡大學和平與安全研究所研究員亞歷山大·格列夫表示,在俄烏相互指責地區軍事存在的背景下,原本可藉助《條約》等機制,通過飛行偵查的方式將問題澄清,但現在希望破滅了。

能否以談促和?

就在俄退約之際,烏克蘭局勢依然緊繃。俄羅斯17日公布一份安全條約草案,向美國「約法三章」,要求北約不會進一步東擴、不吸收原蘇聯加盟共和國加入北約、將其駐軍退回1997年東擴前的防線以內。俄方還表示,準備立即與美方啟動談判,可考慮將瑞士日內瓦作為會談地點。

對此,美國表示,華盛頓準備好與俄方談判,但「不會在事關歐洲安全基本原則的問題上妥協,包括所有國家有權決定自己的未來以及在不受外部干涉的情況下制定本國外交政策」。美國知情官員披露,美方將在與盟友協商後,可能於下周正式回復俄方,提出美方方案。

北約則回應道,願在不久的將來舉行北約—俄羅斯理事會會議,與俄方建立信任措施,前提是克里姆林宮努力緩解俄烏邊境緊張局勢。北約還強調,「與俄方的任何對話需要北約在歐洲夥伴的參與,比如烏克蘭。」

如何看待俄羅斯與西方釋放的信號?接下來的博弈態勢如何?

李自國認為,北約歐盟連年雙東擴,擠壓俄戰略空間,俄羅斯視烏克蘭和喬治亞等國為戰略緩衝區。早在今年4月俄方就對烏克蘭發出警告,提醒它小心「入約」後果。而普京此次「約法三章」,將紅線畫得更明確,不僅講給烏克蘭、高加索國家聽,也是講給西方聽。如果它們在這些問題上走得太遠,那麼俄可能通過加大對歐洲的安全施壓,來壓制美國的挑釁行為。

李自國注意到,俄白11月簽署了聯盟國家軍事學說,不排除俄在白部署可搭載核武器的新型中短程飛彈,這將打破俄不在歐洲部署中程核武器的承諾。鑑於《中導條約》已經廢棄,如果局勢發展到這一步,地區軍備競爭可能加劇。

李自國說,普京信奉「沒有實力的憤怒毫無意義」,「以戰止戰」是俄羅斯的軍事邏輯。不過,所有的示強從根本上說,都是希望美國坐到談判桌前,正視俄方合理關切,而不是走向戰爭——從俄方角度看,一旦生戰,對於「後蘇聯空間」建設將有害無益;從西方角度講,與軍事大國俄羅斯交戰,不見得有必勝把握,美歐更有一系列內政問題亟待處理,所以遏俄弱俄、以壓促變,配合一定程度的接觸,才是主要策略。這也是西方希望通過談判為局勢降級的原因。

談及未來談判態勢,高玉生並不看好。一來,在大國競爭背景下,西方不可能容忍俄羅斯整合「後蘇聯空間」、提振地區影響力,也不會放棄東擴和戰略遏制。二來,不僅中東歐國家,英法德等國也不完全接受普京提出的「安全保障」主張。最近俄德更發生外交官驅逐事件,使北約內部協調立場、對俄讓步變得更為艱難。

「雖然不能解決問題,但緩和局勢,為下一步化解分歧創造條件,是完全有可能的。」高玉生指出。李自國也認為,俄方提出的草案尚有談判空間和迴旋餘地,要看各方如何妥協。

英國廣播公司(BBC)俄語頻道援引拜登政府一名高級官員的話表示,草案中有些內容,俄羅斯人知道西方是不會接受的。但還是有其他事情值得討論,「我們願意與之合作」。文章認為,軍備控制和演習數量可能成為議題。

希臘前國防部長伊希斯對俄新社表示,俄羅斯關於「安全保障」的提議非常及時。因為目前沒有任何東西,能將北約與俄羅斯在新軍備競賽中的承諾聯繫起來。冷戰時期,雙方至少通過舊協議保證了相對安全,如今則身陷毫無安全感的「冰河時代」。眼下北約在俄邊界地帶部署軍事設施,將導致更危險的局面。因此俄方提議才至關重要,「現在有一個巨大的機會讓外交勝利,阻止戰爭。」

(編輯郵箱:ylq@jfdaily.com)

欄目主編:楊立群 文字編輯:楊立群 題圖來源:新華社 圖片編輯:曹立媛

來源:作者:張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