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女學霸畢業赴美深造,9年後在金門大橋自殺,後調查發現問題

fans news 發佈 2021-12-13T19:05:07+00:00

放棄是種很難的選擇,尤其當你辛苦爬到高處,馬上就能摘到懸崖上果實時,你很難選擇放棄冒險,原路返回,即便你知道這可能會帶來性命之憂。

放棄是種很難的選擇,尤其當你辛苦爬到高處,馬上就能摘到懸崖上果實時,你很難選擇放棄冒險,原路返回,即便你知道這可能會帶來性命之憂。

4年前,北大學生唐曉琳在赴美留學期間選擇了從金門大橋上一躍而下,結束自己年輕的生命。

有人會說她脆弱,有人會為她感到可惜,有人會痛斥外界給她的壓力。

對於唐曉琳的選擇,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但唐曉琳的死亡卻讓人有許多疑問:

樂觀學霸唐曉琳是因為什麼選擇從橋上一躍而下?讀博期間發表了7篇高水準論文的唐曉琳,為何卻遲遲不能畢業?學校長達6頁的死亡調查里有哪些內容?

北大才女

1985年,唐曉琳在山東煙臺一個普通家庭出生,家裡幾人住在狹小的房子裡,平日生活也很拮据,按正常劇本,唐曉琳本會如父母般繼續過著苦日子,但讀書改變了她的命運。

對窮人來說,讀書永遠是成功概率最大的道路。

在這條道路上,唐曉琳依靠自己的聰明與努力一路披荊斬棘,活成了別人家的孩子。

唐曉琳從小到大都是班裡學習最好的那個,她的成績往往是同年級學生的最高分。

雖是女生,她卻對理科充滿興趣,在物理上更是有著出眾的天賦,憑自己的能力折服了諸多男生,被稱為「琳姐」。

2004年唐曉琳一路過關斬將,以高分考入北大,選擇了自己夢寐以求的空間物理專業。

而唐曉琳之所以選擇物理這個與數學並稱最難的學科,是因為她從小便對星空充滿好奇,即便不可能親自邁向宇宙,但也希望能夠用自己的方式為祖國邁向星空做出貢獻。

北大4年裡,唐曉琳沒有迷失自我,依舊如過往十幾年一般保持著自律努力學習,期待自己為祖國航天事業做貢獻的那一天。

2008年,唐曉琳順利畢業,此時她沒有選擇依靠自己北大文憑去謀求一份高薪工作,而是選擇去往有著空間物理殿堂之稱的美國猶他大學進行留學深造。

那裡有著世界上最頂尖的學術氛圍與試驗條件,她想在那裡取得更大的進步。

猶他大學坐落在鹽湖城,是美國最古老的幾所公立大學之一,在西部學校排名中,只有麻省理工綜合排名在它之上,在專長的物理學上絲毫不弱麻省理工。

頂級的大學自然有著苛刻的錄取要求,該專業每年只在全世界範圍內招收20名學生,但優秀的唐曉琳克服重重阻礙後,依舊成功取得錄取通知

出於家庭經濟與赴美時間的考慮,唐曉琳選擇了直博,因為這樣能省下兩年時間,雖然更短的學業時間,往往代表了更大的壓力,但為了節省開支並儘快回國為祖國事業做貢獻,唐曉琳依舊選擇了這條路。

此時去往猶他大學的唐曉琳,小小的個子上載滿了自己的夢想與周圍人的期許與祝福。

在去往猶他大學留學前,唐曉琳的一生還是比較順遂的。

但在猶他大學唐曉琳卻迎來了人生的當頭一棒,本來選擇直博就是為了可以儘快完成學業,然而在這裡她卻滯留了9年之久。

頭兩年裡,唐曉琳表現出色,順利完成了研究生學業,按直博的進程,再過兩三年後,她便可以取得博士學位回到祖國了。

現實卻打破了唐曉琳的規劃,即便她在赴美第四年便完成了博士論文,3年後,本該屬於她的博士學位依舊遙遙無期。

2017年,此時唐曉琳已經在美國呆了9年,攻讀博士也已有7年了,這大大超過唐曉琳的預期。

此時32歲的唐曉琳面臨著巨大的壓力,沒有工作、身處異國、家中貧困、學位遙遙無期,她不知道為什麼過往的努力不再有用了。

在讀博這7年間,她完成了博士論文,並發表了6篇高水準論文,按道理講她早就該畢業回國了。

但這裡是美國,導師有著決定學生畢業的權力。

唐曉琳很優秀,也正是如此,這個優秀勤奮的中國女學生更不可能畢業了,誰捨得放走一個免費勞動力呢?

「在國外讀博都很難畢業,並不是因為學生水平差,而是導師不想放走免費勞動力,能拖一年是一年。」一些留學生如此說道。

魂喪金門

2017年10月,唐曉琳突然失蹤,聯繫不上她的家人與朋友們一邊報案,一邊發布尋人啟事。

經過調查,唐曉琳失蹤前最後呆過的地方是金門大橋的迎賓中心,那一天是2017年10月1號。

這則消息來自一位自稱是唐曉琳朋友的網友:「曉琳那天坐車去了達金門大橋的迎賓中心。」

唐曉琳的朋友還發布了聲明:唐曉琳處於抑鬱症中,可能會傷害自己,如果有知情人給與線索,將會獲得豐厚的回報。

金門大橋是舊金山的地標建築,被稱為自殺聖地,建成以來,約有1千多人從橋上跳下。

以前唐曉琳的好友在朋友圈發了張金門大橋的照片,配文道「站在金門大橋上那一秒,眼淚就忍不住流下來。」

唐曉琳在下面評論道:「是因為太冷,風太大吧。」

唐曉琳懂得好友那種心情的,困頓迷茫,卻又不知道如何解決,於是只能故作堅強。

2017年10月6日晚,警方在金門大橋附近的岸邊發現了一具屍體,經過幾天的辨認與審核,4天後警方確定了這具屍體的身份,正是失蹤數日的唐曉琳。

同日猶他大學物理與天文系發表聲明,確認唐曉琳死亡,並向所有猶他大學的中國留學生發布了郵件告知唐曉琳死亡的消息。

唐曉琳死亡消息傳出後,她的導師薩維茲·薩法里安在信息官網上刪除了唐曉琳與另一名中國留學生的信息,仿佛唐曉琳從沒存在過。

這很可疑,中國留學生們要求薩維茲·薩法里安公布不予唐曉琳畢業的原因,並要求校方給出唐曉琳的死亡原因。

2017年10月13日,猶他大學與中國留學生代表,就唐曉琳死亡事件進行了會面。並在次日發布了交流結果:校方對唐曉琳的死亡表示很悲痛,同時已經安排人手展開調查薩維茲·薩法里安。

校方表示,他們會給出真實答覆,絕不包庇導師,調查結果將在郵件中向大家公布。

經過調查,唐曉琳博士生活里的許多細節被公布出來。

在唐曉琳攻讀博士的7年裡,她不是唯一一個延遲畢業的學生。

她的導師早已習慣通過打壓貶低的方式,讓學生自以為是自己差勁才畢不了業,實際上他只是想讓學生無限期的給他當免費勞動力。

在唐曉琳所在的實驗室里,全年無休做實驗是很正常的事情,唐曉琳常常在晚上接近凌晨了依舊在試驗室為導師的研究檢驗數據,其他學生也是超負荷的狀態。

唐曉琳的師妹表示:「曉琳很多時候,要在實驗室呆到半夜,就是為了守著看實驗,真的特別辛苦。」、「有次都晚上10點過了,我和她剛吃完飯,她便說要回去看試驗結果。」

學校調查小組還發現,唐曉琳的導師還故意在實驗室里營造惡性競爭的氛圍,放出有限的試驗資源,讓同門師兄姐妹們因資源問題發生爭吵,利用構建緊張氛圍,促使他們更加拼命的為自己工作。

對於唐曉琳7年未取得學位的事情,調查小組也發現了問題。

在美國,博士學位的取得與導師密切相關,只要導師不認可學生的研究成果,無論學生的論文質量多好,發表到什麼級別的刊物上,都不能畢業。

雖然唐曉琳讀博期間發布了高水平論文,但只要她的導師不點頭,唐曉琳就無法獲得博士學位。

同時,在博士資格考試問題上,唐曉琳的導師也存在明顯問題。

按美國規則,學生想取得博士學位,必須通過博士資格考試,一般由導師決定這個資格考試的方式與結果。

按學校規定,完成研究生學業,開始讀博的三年內便要完成資格考試,但唐曉琳在讀博第7年才獲得參與考試的資格,這顯然與學校規定不符,明顯是導師在故意為難唐曉琳。

在一系列的調查下,校方發現唐曉琳的導師在過往生涯里,推遲了多名中國留學生的畢業時間,即使他們表現優秀,完全符合畢業條件。

這次調查,一直持續到了2018年。

期間猶他大學聘請外部機構調查唐曉琳死因,期間對物理與天文系的教授、學生以及唐曉琳家人朋友等40多人進行秘密訪談,最後給出了一份長達6頁的調查報告。

這次調查證實了唐曉琳所處環境的惡劣,以及導師故意推遲下,其取得博士學位機會的渺茫,但在報告中更多強調唐曉琳的心理問題,而非承擔校方責任。

最終校方決定暫停唐曉琳導師的招生,並宣稱將對學院進行徹查與整改,更換了唐曉琳所在的物理與天文系的系主任。

死後後續

時至今日無人知曉是什麼原因,讓唐曉琳決定一躍而下。

但她生前的困境,卻是能想像到的:父母的期許、自己的夢想、導師的壓榨等待壓力都讓唐曉琳深感絕望。

唐曉琳去世後;歷經了喪女之痛的唐父唐母一夜間白了頭。

由於過於悲痛,二人低調處理了唐曉琳的後事,並拒絕接受媒體採訪。

而唐曉琳的好友在她去世後,每年回國時都會去拜訪唐父唐母。

但隨著疫情的爆發,她也很少回國了,不過至今她還時不時還會與唐父唐母聯繫。

「如今曉琳走了,但我們之間的情誼不會斷。」唐曉琳的好友如此說道。

對於唐曉琳的死,一位曾在猶他大學攻讀碩士的中國留學生傑西卡發表了看法。

唐曉琳在赴美的第三年與傑西卡相識,曾因為師兄弟引見而熟悉。

傑西卡回憶了與唐曉琳初見時的感覺:

「那時她剛來三年,壓力還不算大,整個人都是陽光開朗的,很愛笑,笑起來眼睛彎彎的很可愛,平日也很幽默,愛開玩笑。平時她也很有女人味,只穿裙子,不穿牛仔褲,那時候沒想過她會出現這樣的事。」

問及之後唐曉琳的情況時,傑西卡表示自己不太清楚:

「與她相熟的人那時都陸續畢業回國了,之聽說曉琳之後基本上不與新來的中國留學生聯繫,聽她身邊的人講,曉琳後面越來越宅,幾乎只呆在宿舍與實驗室里。」

談及學業壓力時,傑西卡表示:

「物理這門學科的特殊性,就決定了任何成果都必須經過不停的嘗試,只有經過千百次嘗試,才可能有一天不小心成功,曉琳的壓力自然是很大的。」

「其實她一直想找個可靠的肩膀,但一直沒炸到。」

「不能按時畢業,對於博士生來講壓力是巨大的,很多人都會處於抑鬱狀態,出現自我懷疑、自我貶低的情況,而且即便畢業了,領域裡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國內外的教職崗位已經越發飽和了。」

對推遲畢業的話題,傑西卡補充道:「在美國這是很常見的,身邊的工科博士並沒有幾個能準時5年畢業的,平均都要六七年,甚至還有9年才畢業的。」

當問及導師問題時,傑西卡表達了無奈,導師對學生而言,有著極大的權力,能決定學生的生涯,但學生卻很難辨別導師的人品:

「當初我申請時的感覺就是一團霧水,亂遭遭的不知道導師是什麼樣子,只能把一切交給運氣。」

另一位中國留學生虞峰也認同了這個觀點:「當時我申請了整整半年,一般找工作投簡歷也就幾十份,但申請博士時,我給100多位導師發了簡歷,最後只有三個導師願意錄取我,這和大海撈針一樣,到了那個時候,哪裡能顧得上挑肥揀瘦呢?更多是客觀條件決定的。」

結語

有人會質疑唐曉琳怯弱,但很多事情並非單用怯弱便可解釋的,心理學裡有一個學術名詞叫習得性無助,描述的是人長期習慣某種迫害後,會將其視作正常,並失去反抗能力的現象。在外人眼中無數大道,對陷入其中的人而言,就只習慣的那一條而已。

相比苛責受迫害者的脆弱,思考迫害原因與解決方式是更必要的事情。

唐曉琳很優秀,但在導師決定製下,她越優秀,距離畢業也就越遙遠,對於一些心思陰暗的導師而言,免費優質勞動力是不會放過的。

可惜的在於唐曉琳本有機會回到祖國,繼續從事她熱愛的物理學研究,為祖國做貢獻的,可惜她還是死在了美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