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平凹文學藝術苑」現在怎麼樣了?

fans news 發佈 2021-12-23T15:32:24+00:00

西安藍田耗資3.5億建造的「白鹿原民俗村」,僅僅運營四年就關門了。由此想到十多年前,商州丹鳳縣計劃投資7000萬元建「賈平凹文學藝術苑」,現在不知道怎麼樣了。

西安藍田耗資3.5億建造的「白鹿原民俗村」,僅僅運營四年就關門了。由此想到十多年前,商州丹鳳縣計劃投資7000萬元建「賈平凹文學藝術苑」,現在不知道怎麼樣了。網上搜索不到有關信息,筆者下載的「3D街景」又是假的,整個棣花鎮只有一張圖。衛星地圖上倒是標註有「文化旅遊景區」,距離「賈平凹故居」不遠。聯繫「賈平凹文學藝術館」已建成,《賈平凹研究》叢刊已推出,「賈平凹文學藝術苑」落成也不是不可能。現轉發當年的短文《名人「觀光景點」》,發布時有刪節。

名人固然成不了景點,卻可以成為賣點,亦即以名人為訴求,或打名人牌。陝西丹鳳縣將名作家賈平凹視為當地一張名片,而欲投資和引資上億元,修建大型文化旅遊景區「賈平凹文學藝術苑」。撇開這一宏偉藍圖,僅以賈平凹能使他的故鄉丹鳳縣棣花鎮成為旅遊景點而言,筆者持肯定看法。君不見,文學大師沈從文筆下的湘西風物,使湘西及鳳凰城吸引了大批遊客?如有機會,筆者也願意到賈平凹所寫的商州一游,亦不辭觀一觀賈平凹故里故鄉故居之光的。

但到賈平凹故鄉觀光旅遊,要去就趕緊去,等到「賈平凹文學藝術苑」修起來,恐怕就晚了。長江三峽修大壩前,不是有很多人趕著去觀光旅遊,害怕大壩修起來,就再也見不到三峽的原始景觀了麼?同樣的道理,既然以「文學藝術」為名義,觀「文學藝術」之光,那麼當然就要看看是怎樣一方水土養育了這位作家,產生了這文學藝術,看看這文學藝術所反映的風土人情的原生態。而等到「賈平凹文學藝術苑」修起來,可能就面目全非了。這「文學藝術苑」占地350畝,從報上刊登的圖片看,僅其「子項目」也足稱蔚蔚而應賜「大觀」之名了,不過平添了一處人造景觀,「給人感覺是個公園」而已。儘管恢復賈平凹作品中反覆寫到的老街、古驛站、魁星樓、戲樓、老官廟、二郎廟等,未嘗不可以「告訴人們這個地方的文化氛圍是這樣的」,但「建築集中在一起」,已非從前的建築,充其量不過是另一處「西部影視城」而已。

賈平凹不管是坐在他西安的家裡,還是在別的地方寫東西,都是根據他頭腦中的記憶創作和想像的,許多記憶可能在多少年以前。而賈平凹記憶中的棣花鎮,絕不是「文學藝術苑」規劃和設計的那個樣子。記憶中的驛站也許只是傳說,記憶中的戲樓也許塌了一角。他寫這些作品時,該鎮地面上還沒有偌大「文學藝術苑」;建起「文學藝術苑」後,當地的生活就可能發生了變化。所以,真正以文學藝術的名義去賈平凹故鄉觀光的人,並不想看到這樣一個「文學藝術苑」;而為這「文學藝術苑」去觀光的,多半不為什麼文學藝術。當地政府真為文學藝術著想,就不如尊重賈平凹「保持家鄉原貌」、「恢復山區自然風光」等建議,還可以妥善保護賈平凹故居,建個陳列館,搞點接待服務設施,此外「在公路邊擺個牌子就可以了」。沒聽說湘西鳳凰城建什麼「沈從文文學藝術苑」,效果不是更好麼?

常聽人說,某人是某地的「名片」。但某地常有,某人不常有。某地在某人降生之前以什麼為名片?將來萬一某人風光不再,又將以什麼為名片?其實任何地方都像鐵打的那麼牢靠,比任何名片都更加不朽,新老地名的知名度,往往比名人還高些,這比各地之間歷史文化現狀的差異都要公平,就連出了名的窮地方,也有很高的知名度,而無須藉助其他「名片」。改變地方面貌,最終還得看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正如憑藉一個「諸葛亮」不能從根本上改變襄陽抑或南陽的面貌,也別指望憑藉一個「賈平凹」從根本上改變商州的面貌。

(原載2005年7月4日《中國青年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