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堂紅!盤點5次發射高燃瞬間——回顧文昌航天發射場2021年發射精彩瞬間

fans news 發佈 2021-12-22T18:36:37+00:00

中國航天發射次數突破50次大關,再次創造歷史紀錄,中國人首次在太空擁有了自己的家園,文昌航天發射場也5戰全勝,奪取年度發射任務「滿堂紅」,用成功向祖國和人民交上一份亮眼的成績單。

文昌航天發射場

2021年,是黨和國家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建黨百年之際,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順利實現第一個百年目標,開啟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新征程。

伴隨著國家綜合實力穩步提升,中國航天也進入發展快車道,這一年,「天和」寰宇、「神箭」出征、「天舟」接力……中國航天發射次數突破50次大關,再次創造歷史紀錄,中國人首次在太空擁有了自己的家園,文昌航天發射場也5戰全勝,奪取年度發射任務「滿堂紅」,用成功向祖國和人民交上一份亮眼的成績單。

新火箭升空,長征家族再添新成員

3月12日1時51分,長征七號改遙二運載火箭在文昌發射場點火升空,將試驗九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隨著我國航天技術不斷發展,未來高軌衛星發射重量可達6噸至7噸左右,過去,我國現役主力運載火箭的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力只有5.5噸,長征七號改火箭正是在此條件下應運而生。

按照新一代運載火箭型譜規劃,長征七號改運載火箭全面繼承了長七火箭和長三甲系列火箭的技術基礎。長七改的發射任務成功意義也格外重大,將我國地球同步軌道運力提升到了7噸,有效填補了高軌運載能力空白,同時也拉開了文昌航天發射場2021年度發射任務的大幕。

一飛沖天,中國邁向空間站時代

海風輕拂的椰林、一望無際的大海、蔚藍的天空,4月29日,對文昌而言是再普通不過的一天,但這一天因為「天和」騰飛而格外不凡,中國在今天迎來了空間站時代。

為了這一天,中國航天走過了29年。1992年,黨中央作出實施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發展戰略:第一步,發射載人飛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試驗性載人飛船工程並開展空間應用實驗;第二步,突破航天員出艙活動技術、空間飛行器的交會對接技術,發射空間實驗室,解決有一定規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第三步,建造空間站,解決有較大規模的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

「10、9……3、2、1,點火!」4月29日11時23分,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拖曳著耀眼的尾焰拔地而起,約486秒後,載荷與火箭成功分離,天和核心艙準確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中國正式邁向空間站時代!

承壓奮戰,誓奪天舟二號任務圓滿成功

5月29日夜晚,文昌發射場無人入眠。漆黑的夜幕下,巨大的探照燈將發射塔架和火箭照射得格外清晰,高大挺拔的長征七號火箭靜靜矗立,天舟二號貨運飛船進入發射倒計時。

時針回撥到9天前,原定於5月20日發射的天舟二號因技術原因推遲實施,經過中國航天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燃料泄回,一線科技工作者承壓奮戰、連續奮戰、堅守奮戰,以「越是艱險越向前」的奮進姿態奪取任務圓滿成功。

20時55分,撼天動地的轟鳴響徹海天,長征七號火箭托舉著天舟二號騰空而起,飛向無垠宇宙,天舟二號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指揮大廳響起經久不息的熱烈掌聲,科技人員們激動不已,緊緊相擁,慶賀這來之不易的勝利。

揚帆起航,天舟三號獻上中秋大禮

9月20日,南海之濱,文昌航天發射場。

海岸線不遠處,高大挺拔的2號發射塔架劍指蒼穹,天舟三號貨運飛船進入發射倒計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距離上次發射3個多月後,「天舟兄弟」再次出征,為空間站天和核心艙送上第二件「包裹」。

「5、4、3、2、1,點火!」 15時10分,撼天動地的巨大轟鳴響徹海天,長征七號遙四運載火箭托舉著天舟三號貨運飛船一飛沖天,經組合對接後,天舟三號貨運飛船可為後續駐空間站航天員補給工作生活所需的各類物資。

而就在發射後的第二天,是中華民族傳統佳節——中秋節,在這個喜慶的日子裡,「天和」與「天舟」團圓,也象徵著中華民族的萬家團圓,發射場區全體科技工作者用貨運飛船的成功發射,為偉大祖國獻上一份中秋賀禮。

征戰颱風,同心協力確保圓滿收官

12月下旬,冬季的海南文昌天空陰霾,陣陣大風激起海面浪花奔騰。15日早晨,接到氣象台消息:颱風「雷伊」強度逐漸增大,進入南海後或加強為超強颱風。

此時距離發射日已不足10天,一個「或」字只代表颱風有可能影響到發射場區域,但就是為了這一丁點不確定,文昌發射場的科技工作者做了大量細緻的工作,針對颱風開展專項「雙想」,強化風險識別和質量管控,用萬全準備確保萬無一失。20日,雨勢漸大,指揮所決策,火箭在廠房多停留一天,轉運工作推遲至21日。24小時,1440分鐘,數十名航天人陪伴火箭度過,全力保障廠房溫濕度和火箭狀態。

12月23日傍晚,長征七號改遙三運載火箭一飛沖天,文昌發射場年度發射任務5戰全勝,奪取2021年度「滿堂紅」,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兩場總發射次數也首次突破20,再一次創造中國奇蹟。

(作者:胡煦劼 黃國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