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螺坑土樓群——大山里世界文化遺產

fans news 發佈 2021-12-25T13:17:08+00:00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們~大山里世界文化遺產南靖縣西南部的書洋鎮,有一個大自然眷顧的地方——田螺坑村,它以「土樓民居」聞名於世,被評為全國首批歷史文化名村。

點擊

上方藍字

關注我們~

大山里世界文化遺產

南靖縣西南部的書洋鎮,有一個大自然眷顧的地方——田螺坑村,它以「土樓民居」聞名於世,被評為全國首批歷史文化名村。2008年7月6日,田螺坑土樓群與南靖縣、華安縣、永定縣共46座土樓作為「福建土樓」代表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田螺坑土樓群成為標誌性文化景觀,人們到此,可感受傳統建築的魅力,也了解閩西南的客家民居文化。

仰視土樓群巍峨壯麗

獨一無二的民居奇觀

被列入「世遺」的田螺坑土樓群,共5座土樓,中間1座是方樓,圍繞四周的是3座圓樓和1座橢圓形樓。最早建造的是方形的「步雲樓」,始建於清嘉慶年間,隨後陸續建起的4座樓分別為「和昌樓」「振昌樓」「瑞雲樓」「文昌樓」。田螺坑村海拔780多米,5座土樓建在高低不同的台地上,人們觀賞土樓群,隨著觀看角度的不同,土樓景觀也在不斷變換,圓樓時而在前且不停地旋轉,方樓時而隱蔽時而顯露。在坡底公路上看,5座土樓層層疊疊,顯得莊嚴肅穆、巍峨壯麗。在空中俯視「一方四圓」時,其酷似餐桌上的菜盤,被當地人戲稱為「四菜一湯」。

比起「四菜一湯」這個戲稱,「梅開五福」的解讀更具文化意涵。依山而建的「一方四圓」土樓,形狀如同一朵緩緩開放的梅花。「梅」是華夏之花,5座土樓取「梅開五福」吉祥寓意,其來自河洛文化。《洛書》以「五」為中心數,是古人追求和諧的理想狀態。人類生活基本源泉都歸結為「五行」物質形態,金代表著冶煉之道,木引申為農業生產,水是生命源泉,火是生活的動力,土是人類生存根基——大地,這是河洛文化的基本論點,也是中國傳統自然哲學的最早構架。

「梅開五福」的田螺坑土樓群

高超精湛的建築技術

土樓是深居大山的勞動人民棲居的家園,是民居景觀建築的精華。夯土建屋是古老的建築方法,圓土樓的建築對這種傳統的建築技術進行了創造性的改進,在夯築生土時,摻上石灰、紅糖水和糯米漿作為黏合劑,又在夯築過程中,逐層加上竹片、木條和碎瓦作為筋骨。建築材料隨地可取,建築方法簡單易行,而建成的房屋卻異常堅固,不怕風吹,不怕水泡,而且抗震力極強,歷經數百年卻依然安然無恙。

5座土樓均為3層土木結構,土樓的底層,除廳堂、梯間外,一般是廚房和餐廳,外牆不開窗,對內開木構直欞窗和木板門,或加半截腰門。二層是倉庫,對外也不開窗,對內少開窗。三層是臥室,對外開長條形的小窗,對內開直欞窗或其他形狀的窗。土樓內房間朝里圍成一圈,既可分為若干單元,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又以環形走廊把它們連為一體,中央還有公用的廳堂、水井、庭院,具有一定的統一性。土樓內陽光充足,空氣流通,冬暖夏涼,不僅生活設施齊全,而且配套防火防水防盜等各種用具。三層的窗口平時可用於通風採光,緊急時又可作為射擊的槍眼。住在這樣的民宅里,可以防禦野獸和盜賊的侵襲,十分安全。因為樓內有水井,只要儲備足夠的糧食,關上大門就成為易守難攻的堡壘。

魅力獨具的民俗風情

土樓是作為家族聚居的大型住宅,不僅擋風避雨,防範外來襲擊,讓族人得以憩息,還是一個團聚族人、延續文化的理想居所。據田螺坑《黃氏族譜》記載,開基祖黃百三郎從永定縣奧查村來到這裡,看到這裡依山傍水,就決定落腳定居,放牛、養鴨、開荒種地。起初是搭蓋草寮蝸居,幾年後,黃百三郎成為一方富紳,就決定興建土樓肇基立業,聚衍子孫。建造的第一座土樓就是「步雲樓」,寓意子孫後代讀書中舉,在仕途上平步青雲,飛黃騰達。而後所建的「和昌樓」取意和氣昌盛;「振昌樓」取意奮發昌盛;「文昌樓」取意文運昌盛;「瑞雲樓」有吉祥富貴之意。

田螺坑土樓群的民風古樸淳厚,既有中原文化遺風,又有閩南地方特色,是儒家文化的重要分支和特殊體現。人們世代生活在這裡,和睦相處,其樂融融,有著一種很強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每一座土樓就是一個自給自足的「小世界」,裡面有各家自用的臥室、廚房和糧倉,有生活用具和糧食,還有群體共用的水井;有群體共同祭祖敬神、演戲娛樂和舉行婚喪典禮的場所,有小孩一起讀書的學堂。既分又合的特殊建築結構,有利於妥善處理大家族與小家庭的關係。土樓內都有成文或不成文的「樓規民約」,各戶人家和睦相處,互敬互愛,同「樓」共濟。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土樓孕育出了這樣的美德,它就像一個和睦的大家庭,有著寬厚的臂膀和海納百川的心態,使人不自覺地維護這份美德與和平。

-END-

來源:福建老年報

作者:許初鳴

編輯:陳心海

校對:江舒琳

審核:陳浩、裴珊珊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