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從建築賞異國風情

fans news 發佈 2021-12-25T13:25:48+00:00

異國風情哈爾濱,建築界的「時髦精」哈爾濱被譽為「萬國建築博物館」,隨著一百多年前中東鐵路的建設,東西方文化在這裡交融出了獨特的建築風格。作者以哈爾濱常見的拜占庭式、折中主義、新藝術風格、俄羅斯傳統風格建築為線索,帶領我們徜徉於城市街頭。

異國風情哈爾濱,建築界的「時髦精」


哈爾濱被譽為「萬國建築博物館」,隨著一百多年前中東鐵路的建設,東西方文化在這裡交融出了獨特的建築風格。作者以哈爾濱常見的拜占庭式、折中主義、新藝術風格、俄羅斯傳統風格建築為線索,帶領我們徜徉於城市街頭。


1903年,以哈爾濱為中心的中東鐵路通車後,交通樞紐造就了各方來客的聚集中心。洶湧而來的俄僑也帶來了自己的民族文化,以故都莫斯科的面貌為藍本,中東鐵路管理局對哈爾濱進行了規劃,首要任務就是建造教堂。


在全市的最高點喇嘛台廣場即如今的紅博廣場處,聖·尼古拉大教堂首先落成,是俄羅斯境外同類建築中最重要和最古老的大教堂。這是一座典型的拜占庭式建築,具有鮮明的宗教色彩,其突出特點是屋頂的圓形。是在古羅馬建築文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同時又汲取了波斯、兩河流域、敘利亞等東方文化。


教堂的主體部分酷似一座東西走向的帳篷,其上方豎起一座不等邊六角形尖樓。只可惜這座教堂後來在動亂中被毀,如今被一棟玻璃穹頂的建築替代。


以教堂為中心規劃,整個城市四方鋪展開,正是莫斯科的規劃模式,哈爾濱的「東方莫斯科」之名,從一開始就有意為之。大量的俄羅斯移民將自身的社會文化、宗教信仰帶入了哈爾濱,所以在這座城市中有非常多值得一看的教堂。


不過要說哈爾濱最有名的教堂還是聲名遠揚的聖·索菲亞教堂,教堂建於1907年,其原型是位於俄羅斯聖彼得堡的聖·索菲亞大教堂。原始結構為木質,後來在木質教堂外增加了磚砌的牆體。


1923年~1932年,這座教堂重修增建,成為東北地區最大的磚木結構教堂。教堂正門上方的鐘樓形式借鑑了俄羅斯傳統建築,兩側為後門尖塔。教堂屋頂以洋蔥頭為主要造型,金色的十字架、墨綠色屋瓦(鐵皮刷漆而成)與紅磚牆面營造了強烈的藝術氣氛。


外牆面的裝飾由紅磚砌就,既充滿細節又具有整體性。如今作為建築藝術博物館,已經成了哈爾濱市的標誌之一。


同樣具有拜占庭建築風格的還有1907年建造的聖·伊維爾教堂,位於道里區工廠胡同。鐘樓上有著獨具特色的花瓣形拱券,上有標誌性的洋蔥頭穹頂,正殿上正中為一個大的洋蔥頭穹頂、四周分布著小的洋蔥頭穹頂,高低錯落,豐富和諧,是拜占庭風格的完美體現。


後來在歷史的長河中這座教堂一度成為服裝廠的車間,洋蔥頭被拔除,主入口加裝了室外樓梯,建築本體殘破不堪,淪為倉庫。在教堂西北20米處,教堂的附屬孤兒院亞斯利孤兒院有幸留存,牆壁上倒心形的彩色馬賽克鑲嵌畫十分珍貴。好在2018年,教堂隨著火車站前廣場改造得以復建,百年之後重新與世人見面。


俄僑在哈爾濱建造了大量的東正教堂,在體量和規模上都遠大於住宅建築、公共建築,可見教會在俄國僑民生活中的地位。據老一輩人回憶,早年間教堂的鐘聲悠遠迴蕩,路上的外國人駐足祈禱,構成了城市生活的重要一部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