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發布出錯引發輿情後的思考丨輿情72變

fans news 發佈 2021-12-21T10:22:04+00:00

問近年來,政府公文出現低級錯誤的案例屢見不鮮,既有數據錯誤、邏輯錯誤等問題,也有丟字、別字、錯字,標點運用混亂,人名、地名出錯等細節問題,時常在輿論場中引發熱議,網民雖多以調侃的方式介入表達,但喧囂之後留下的卻往往是當地政府形象和公信力的損失。對此應如何看待?

近年來,政府公文出現低級錯誤的案例屢見不鮮,既有數據錯誤、邏輯錯誤等問題,也有丟字、別字、錯字,標點運用混亂,人名、地名出錯等細節問題,時常在輿論場中引發熱議,網民雖多以調侃的方式介入表達,但喧囂之後留下的卻往往是當地政府形象和公信力的損失。對此應如何看待

全面審核,規避源頭。公文出現低級錯誤所表現出的往往不是能力問題,而是個體的責任心和工作態度問題,以及工作機制不完善,執行不嚴格的問題。因而,從源頭上規避此類風險,既要加強對工作人員的教育和培訓,更要從制度上狠抓落實,堵住漏洞。

公文出錯引發輿論風險的爭議點,基本上都是可以通過嚴格的審核把關程序規避的。根據相關要求,公文從撰稿、修改到審核、簽字,不可能由一個人單獨完成,只要嚴格遵守流程,每道關口都做到「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就能最大限度地減少錯誤發生。

具體而言,就是要嚴格落實公文發布前的審核制度,堅持分級分類審核、先審後發,嚴把法律關、政策關、文字關,包括但不限於引用領導講話或法律、文件,必須核對原文,使其符合原意,不斷章取義;使用數據要找到原始的或權威的出處,不採用來源不明或模糊不清的數據,數據的單位要正確、規範;使用詩詞或文學作品句段,要了解原作者背景和創作語境,審視其適合性;引用外文內容素材時,要由專業人員翻譯、校對,不可過度信任翻譯軟體;對於公文中出現的地名、人名、機構名等名稱,特別是不太熟悉的名稱,一定要認真核對,避免錄入時因為不同輸入法造成讀音或字形相近的地名、人名混淆。如果公文中需要使用圖片等視覺元素,也應認真地進行選擇,避免配圖錯誤、版權糾紛等問題引發爭議。

及時回應,妥善處理。隨著移動網際網路全民傳播時代的到來,微博客、微信圈群等網絡空間高度發達,使得任何可能引發輿情關注和爭議話題都會得到迅速傳播。政府公文作為一種對外發布的文稿,傳播面廣,一旦內容出現問題必然快速發酵,因此,及時發現問題並第一時間問責和回應同樣非常重要。公文發布後,要啟動覆蓋全網的輿情反饋監測,一旦發現問題,不要推諉,更不可一刪了之。應快速展開調查,根據實際責任情況處理並利用網絡平台進行回應,誠摯道歉,最大限度地減少負面影響。

當然,此類輿情帶來的公權力形象損耗不是道歉和問責後就能立即挽回的,如何設置議題,通過正面宣傳等方式重塑形象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本期:單學剛)

-

#輿情72變·輿情應對進階訓練營

(歡迎訂閱話題一起學習)

面對突發輿情事件的高發趨勢和日趨複雜的輿論環境,政府、企業、網民都更需要在嘈雜的網絡場域中學會理性判斷,在提升輿情素養的同時,共同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

在2021年的最後七十餘天裡,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特推出輿情72變·輿情應對進階訓練營計劃!由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百位輿情分析師帶您了解輿論生態新變化、尋找輿情危機應對的破題「密鑰」,共同提升媒介素養。

72天72變

每天一問一答

問:精選時下熱點輿情話題尖銳提問

答:百位資深輿情分析師的專業解惑

每天三分鐘,

跟隨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一起學習!

歡迎在評論區互動留下您在輿情方面的見解或困惑!

編輯:朱馨月 | 責編:李婭琦 楊衛娜

你的每個贊和在看,我都喜歡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