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70後鄉村教師,西方的聖誕節和情人節,一直和我無關

fans news 發佈 2021-12-25T19:37:28+00:00

我是一名70後鄉村教師,從來不過聖誕節和情人節,這兩個節日,歷來和我無關。(一)春節的意義遠大於聖誕節 作為70後,小時候最盼望過的節日是春節,那時候沒有聖誕節。進入寒冬臘月,小孩們掰著手指數還剩下幾天過年。

我是一名70後鄉村教師,從來不過聖誕節和情人節,這兩個節日,歷來和我無關。

(一)春節的意義遠大於聖誕節

作為70後,小時候最盼望過的節日是春節,那時候沒有聖誕節。進入寒冬臘月,小孩們掰著手指數還剩下幾天過年。臘月二十四,幫父母親大搞衛生,到家門口小溪里洗桌凳、碗、盤,冰涼的溪水也擋不住過年的熱情。臘月二十八,炒自己種的南瓜子、葵花籽,父母親平時為了防止我們三兄妹偷吃,藏得非常好。臘月二十九,磨豆漿做豆腐,炸油豆腐,至今還記得炸油豆腐的香味。除夕夜,終於可以放開肚子吃一頓好吃的。物質的匱乏,愈加讓人珍惜食物的來之不易。正月里親戚家作客,父母親一再交待,吃菜只能吃桌子面前三碗菜,絕對不能自己去夾大肉(大肉叫看菜,只能看,不能吃)。記得有一年父親腿肚子長膿瘡,隊裡幹不了農活,只有2斤條肉過年,正月里硬是沒吃一塊肉,等到正月十五再吃,肉已經蒸得很爛很爛。

所以,在我們70後眼裡,春節的象徵意義和親身體驗,哪是聖誕節可以相比的?

(二)情人節潛移默化改變價值觀

西方人把二月十四日定為情人節,情人節傳入中國之後,以情人節為嘑頭,潛移默化改變了國人的價值觀。家裡紅旗不倒,外面彩旗飄飄,已經成為成功男士的標配,很多小姑娘紛紛以傍大款為榮。有教語文的同事笑侃,白毛女喜兒如果生在現代,早就眼巴巴地希望成為黃世仁的小三了。

作為70後鄉村教師,只有家裡一個臉色有點黃、不敷面膜、努力工作和我一起養家的老婆,作為丈夫,平時在家多做點家務,比給老婆過情人節更有現實意義。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