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克拉瑪干沙漠如果變成綠洲,對我國的影響有多大?能實現得了嗎

fans news 發佈 2021-12-28T00:44:08+00:00

假如夢想可以實現,那麼中國相當於增加了約9個海南省,或者說多了相當於一個澳門那麼多的可用地。這種好事情不會才有人想起來吧?

如果塔克拉瑪干沙漠能夠變綠洲,那麼我國將至少會增加33萬平方公里的可居住土地。其實我國早就有了治理荒漠化的動作了,並且已經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沙地和沙漠的區別

2018年春,美國NASA發布了一張衛星雲圖,對於圖片NASA用了一句簡短的解釋:中國和印度的行動主導了地球變綠。2020年4月22日,毛烏素沙漠所在的陝西榆林政府公布,榆林的沙化土地治理率已經達到了93.24%。

消息一出,令國人振奮。要知道,我國曾經是世界上荒漠化最嚴重的國家之一。1998年,我國林業局防治荒漠化辦公室的官方數據顯示,當時我國的荒漠化土地為262.2萬平方公里,有將近4億人的生活受到影響,直接經濟損失高達541億人民幣。

荒漠化如果不及時治理,情況只會越來越嚴峻。荒漠化地區往往會很容易形成強烈的風沙天氣,灰塵被捲入大氣層中,擠壓空氣中的氧氣含量,也影響可見度。灰塵伴著雨水下落到地面上,不小心就變成了泥雨,而空氣中灰塵含量過高,除了飛機也無法起飛以外,更為嚴重的後果就是,會讓人呼吸困難。好在,荒漠化並不是完全沙漠化,它的植物和地下水資源都要比完完全全的沙漠要豐富許多 ,而且荒漠化土地往往是人類對於某一部分土地過度使用而造成的;甚至很久以前,這個荒涼的地方曾經是綠洲。

以毛烏素沙漠為例,它在1500多年前,曾經是匈奴的政治和經濟中心。匈奴人以放牧為生,而這個中心地,必然也是水草豐美的寶地。然而正是由於牧民的集中,導致毛烏素被過度放牧,土地植被遭到嚴重破壞,在吹風日曬中,開始出現荒漠化。從唐代開始出現積沙,在沒有有效恢復的情況下,毛烏素草地就全部蛻變成了沙地。

雖然它被人們稱為沙漠,但實際上,它還遠遠達不到沙漠的程度。儘管它也是造成沙塵暴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和沙漠比起來,它也是更好治理的。因為它的個頭不過比塔克拉瑪乾的個頭小多了,面積只有4.22萬平方公里、而且固定和半固定沙丘的面積比較大,這樣有利於固沙工作的開展;同時,毛烏素沙地的年降水量250--400毫米,一定程度上更有利於植物生長。

我國治理沙地的成功案例

毛烏素,蒙古語就是壞水的意思,它位於鄂爾多斯高原和黃土高原之間,它的最高海拔是1600米左右,中間以1100--1300米的丘陵、1400--1500米的山地為主。最低的地方是河谷。毛烏素沙區,自從新中國建立以來,就開始進行固沙、引水等工作,希望能夠把毛烏素沙地徹底改造成良田。這也給我國的治沙工程的第一步,老百姓自發治沙,企業投入資金治沙,政府方面也進行科學的規劃,國家林業局做全局指導。

治沙是一個漫長的、細微的過程,短短三五年,哪怕2、30年,都有可能一點都看不出來成果。毛烏素沙地也是經過了70年整治,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才算取得了比較穩定的成績。毛烏素沙地中心已經有165處1萬畝以上規模的成片防護林,總長1500多公里;樹林間的草地覆蓋率也從微不足道的0.9%上升到25%左右。蒼茫的沙地不僅肉眼可見的變綠了,榆林市每年狂野的沙塵天氣,已經縮減到只有十天。榆溪河重新變得水量充沛,水質清澈,滋養了河邊的柳樹和自動回來的水鳥,毛烏素也被稱為塞上綠洲。

而由毛烏素沙地的整治過程,我們也能得出一些實踐經驗。比如在治理之初,並不能貿然種樹,那樣肯定活不了。而是要先進行固沙工作。在沙漠上鋪上人工做好的一平米草格。它有效地瓦解了沙漠裡的風沙形成的必要過程。而只要草格可以在沙地上相對固定,就能活下去,把根長長地伸進沙地里,吸收沙地深層的水分。鎖沙、深根、留住空氣中的水分,有利於形成有效植被,然後再在草格中種樹,這樣樹的存活率將會大大提高,這樣逐漸形成一個不需要人類參與的良性循環。

治沙的樹種選擇也有講究,首先是要選擇耐旱和耐寒的樹種,而且種類不能太單一,必須是兩三種以上的樹種間隔著種,才能更好地保留水分,鎖住沙土,起到更好的恢復生態的效果。

經過多年治沙經驗,草方格是治沙初期最簡單也最有效的鎖沙方式,目前我國採用了現代化的種植法,用機器幫助鋪設,一天可以覆蓋48畝沙地;針對植物的升級也有,微創植樹法,種一棵樹只需要10秒鐘,成活率則在90%以上。

同樣的經驗用在了中國第七大沙漠庫布齊沙漠上,也取得了成功。庫布齊沙漠東部降水較多,水分足,屬於半乾旱區;西部降水少,熱量高,屬於明顯的乾旱區。1988年,人們開始對庫布齊沙漠實施整治,當地人王文彪出於對家鄉的熱愛,放棄條件更為優越的政府工作,到庫布齊鹽廠當廠長。鹽廠當時處於虧損狀態,王文彪接手之後,一邊恢復鹽場生產,一邊決定:每賣出一噸鹽,就投入5塊錢的種植數目的費用。這種看著虧本的買賣,最後竟然讓鹽場淨賺120萬。受到激勵的王文彪,決定擴大鹽場規模,交通就必然是他要克服的一個關口。但在沙漠上修路,首先還是得固沙,設置沙障。

最初,他們用柳條插成網格,然後在網格中種沙蒿。然後還自發創造了沙漠水氣種樹法,速度快,樹的存活力非常高。但也花了整整三年,固沙和沙漠公路才算修建成功。到2012年,王文彪的鹽場已經擴大成為億利企業,並完成了一道長達242公里的綠色治沙屏障。經過北京大學環境科學院的評估,億利企業當時的有效綠化面積達到5153平方千米,控制荒漠化面積多達1.1萬平方千米。在治沙的同時,在庫布齊沙漠創造了高達305億的生態系統生產總值。

到目前為止,經過了30多年持續不斷的努力,庫布齊沙漠已經出現了幾百萬畝的厚度超過一厘米的土壤,這證明植樹種草對於改善沙土的成功,它們現在已經初步具備了農耕的條件。而沙地一旦開始自主鎖水,它的整個生態都會活躍起來,逐漸出現了天鵝、野兔、胡楊等在這裡絕跡了千百年的野生生物,近幾年,還出現了灰鶴群和紅頂鶴群。

目前庫布齊地區的降水量已經從不足100毫升增加到456毫升,生物種類從不足10種增加到530種,植被覆蓋率也從5%以下,增加到53%。2015年,庫布齊沙漠的綠化成果,獲得了聯合國頒發的土地生命獎。

塔克拉瑪干沙漠能變成綠洲嗎?

在這些成就的激勵下,自然有人將眼光放到了面積更大的塔克拉瑪干沙漠上。能夠在毛烏素和庫布齊沙漠取得非常顯著的成效,在塔克拉瑪干怎麼會不行呢?

首先,沙地和沙漠有區別。毛烏素和庫布齊嚴格來說都算是沙地,並且氣候條件很好,歷史上也曾是水草豐茂的地方。只不過人為因素導致它的植被遭到破壞,又沒有得到及時的修復。如今找到了科學的方法,想要恢復起來也就不算太難,也就是幾十年的事情。

但沙漠不一樣,塔克拉瑪干沙漠面積是毛烏素沙地的7倍,是庫布齊沙漠的17倍左右,自古以來就有「死亡之海」的稱號。

自然因素導致它的氣候就是屬於乾旱沙漠氣候,全年缺水,唯一的河流還是季節性河流。它本身現有的植被也是極少極少的,地下水在深達10--20米的地下。它已經作為沙漠存在了千萬年。

塔克拉瑪干沙漠的沙丘類型也比較複雜,蜂窩狀、羽毛狀、魚鱗狀,並不能以單一的形式去大面積鋪設,更何況它還是多變的。這也增加了以現有的治沙經驗去改善塔克拉瑪干沙漠的難度。另外,在這裡植樹,樹木將沙地深處的水分傳送吸收到樹幹和樹葉中,又被高溫炙烤,揮發到空氣中,反而加速了塔克拉瑪乾的水分揮發,從而導致整個沙漠更加乾旱。

那麼,有沒有可能將長江或者海水引入塔克拉瑪幹當做灌溉水呢?拋開天價成本不說,大量的長江水引到了沙漠,長江下游的城市以及生活在長江水中的動物和長江沿途的植物將如何生存?如果將海水引入灌溉,那麼海水的水分蒸發後,遺漏下來的都是鹽分,會不會沙漠沒有治理好,反而把當地進一步惡化成鹽鹼地呢?那這麼勞心勞力、跋山涉水地引入海水有何意義?

還有一種設想,是不是可以通過人工降雨,也能改善塔克拉瑪乾的整體環境呢?就目前的人工降雨技術來說,還是需要塔克拉瑪幹上空已經積聚了大量雲層才可以,人工降雨只是一個催化劑。所以,長期大量的人工降雨,目前也是做不到的。

中國人一向有頑強的意志和堅韌的毅力,從愚公移山的寓言故事,到如今70年堅持治理毛烏素沙地就能感受得到。即使未來有技術能夠達到把塔克拉瑪干沙漠改造成為綠地,也要在符合科學規律的情況下,在不會引起破壞的前提下,再去治理。

如果有了這樣的可以控制雲層氣流,改善大面積降水環境的黑科技,即使是塔克拉瑪干沙漠變綠洲,也是有可能的。如果真有那麼一天,北方的乾旱、多沙塵暴的天氣將會徹底得到改善,我國的林地的面積也將大幅度增加,可以種植具有經濟價值的作物,農作物的產量也會翻倍提高,從而達到改善周邊居民生活條件的目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