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航空593號航班事件:熊家長碰到熊孩子,75人命喪黃泉

fans news 發佈 2021-12-29T02:05:13+00:00

相對於地面那些傳統出行的交通方式,有很多人對飛機都有一種莫名的恐懼,特別近年來的各種空難,都見諸報端,並在網際網路上演繹出不同的版本,使人們對坐飛機出行,總有一絲擔憂。

隨著科技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出行方式也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從原來的汽車、火車、輪船到現在的高鐵、飛機。

相對於地面那些傳統出行的交通方式,有很多人對飛機都有一種莫名的恐懼,特別近年來的各種空難,都見諸報端,並在網際網路上演繹出不同的版本,使人們對坐飛機出行,總有一絲擔憂。

從1964年有飛行記錄以來,到2019年,全球已有83004人,死於空難,而發生致命空難的次數已達到3205起。

但是各國民航的宣傳廣告裡,仍然堅稱「飛機是所有的交通工具中最安全的出行方式」

可有些空難,本來可以避免,卻因為飛機的乘務人員和管理人員的疏忽,而闖下了彌天大禍。

兩年前,桂林航空因為機長私自讓乘客進入駕駛艙並坐上駕駛座自拍,而被終身禁飛,其公司的高管和其他機組人員也受到了相應的處罰。

各路媒體和網際網路報導這件事的時候,都會提及二十年前的另一個事件,就是俄羅斯航空593號航班事件。

熊孩子的飛行體驗

在該起事件中,飛行員讓自己的孩子坐在駕駛座上,體驗飛行,而最終導致整架飛機墜毀,所在航班人員無一生還,美國國家地理頻道紀錄片《空中浩劫》,曾對這一事件,做了詳細的演繹,還原這場慘烈空難的每一個細節。


1994年3月22號,俄羅斯航空593號航班將從莫斯科飛往香港,而由於一家人的到來,把這次普通的飛行變成了死亡之旅。

他們就是羅斯拉夫·庫德林斯基和他的一雙兒女艾德加·庫德林斯基和雅娜,以及他的弟弟馬卡洛夫。

當時的俄羅斯航空有一項福利,就是在職的飛行員,每年都有一次陪同家人出國旅遊的機會。而羅斯拉夫·庫德林斯基作為一名國際航班的機長,依照航空公司的規定,這次可以和孩子在香港遊玩4天。

這是艾德加和雅娜的第一次出國,沒想到,也是他們一家人最後一次空乘之旅。

俄航593號航班當天的航班,共有63名乘客和12 名機組人員,這些乘客大部分都是做國際貿易的商人,他們怎麼也想不到,本來歡歡喜喜的回家之旅,竟然因為一個熊孩子,將他們全部帶到了地獄。

當天執行飛行任務的是空客A310 這架客機,來自著名的空客公司,A310可以說是當時比較先進的機型。

那時的俄羅斯據蘇聯解體也不過三年,國內正在進行變革,由於商業貿易的興起,原來的老舊客機,已經滿足不了來往客商的出境需求,因此他們斥巨資引進了7架A310飛機,從性能上來說,A310的續航能力可以達到原蘇制客機的3倍。

為了適應這類新式的客機,俄羅斯航空公司從3000多名飛行員里,挑選了16名優秀的技師前往法國,在空客總部接受培訓,這16名飛行員,可以說是當時整個俄羅斯所有飛行員里,精英中的精英。

這次事件的當事人,羅斯拉夫·庫德林斯基機長也是一名經驗豐富的飛行員,那麼這場空難又是如何發生的呢?

當天庫德林斯基機長帶著自己兩個孩子登上客機,雖然他們的父親是機長,但是這卻是他們第一次坐飛機,自然對一切都充滿好奇。

起飛前,庫德林斯基機長特意去座位叮囑了自己兩個孩子要乖乖聽話,不要亂動。

這次飛行,庫德林斯基擔任的是副機長,機長是由達尼洛夫擔任,還有一個第二副機長皮斯卡雷夫,這三人同是那16名精英飛行員中的一員。

待飛機飛離莫斯科進入正常航道時,庫德林斯基代替機長達尼洛夫成為正駕駛,第二副機長皮斯卡雷夫為副駕駛。從莫斯科到香港這趟航班,幾乎是當時俄羅斯最繁忙的航線,為俄航空公司帶來了豐厚的收益,自然他們對這條航線也格外重視。

1994年3月22日下午4:39分,俄航593號航班載著75名乘客和機組成員準時從莫斯科起飛。

按照計劃,A310客機先沿著西伯利亞向東飛行,然後向南進入中國,大概需要10個小時時間,才能安全到達香港。飛機起飛後,一切正常,10個小時的旅程,也並不是件輕鬆的事,很多乘客昏昏欲睡,大多都進入了夢鄉。

可是首次坐飛機的艾德加和雅娜,卻顯得很興奮,沒有絲毫困意,此時的飛機已經駛出莫斯科航道,機長達尼洛夫將駕駛權移交給羅斯拉夫·庫德林斯基,自己去休息了。

臨近半夜,A310客機安穩的在萬米高空飛行,這時所有的乘客大都已經安睡,而庫德林斯基的兩個孩子,還在嘰嘰喳喳說個不停,這時候坐在他們身邊的叔叔馬卡洛夫忽然說:「要不咱們去駕駛艙給你爸爸來個驚喜怎麼樣?」

他們不會想到,正是馬卡洛夫的這個騷主意將整個飛機的所有乘員,全部帶進地獄。


熊孩子開飛機 害了整個航班


見到自己的兒女們到來,正在駕駛飛機的庫德林斯基非常高興,他向坐在副駕駛位子上的皮斯卡雷夫介紹了自己的家人。

看著這兩個孩子對於駕駛室里零零總總的按鈕非常的好奇,庫德林斯基和皮斯卡雷夫就開始給孩子們科普起了飛行知識,並介紹各個部件的作用。

介紹完這些,庫德林斯基看到自己意猶未盡的孩子,忽然有了一個想法,他對女兒雅娜說:「要不要體驗一下駕駛的感覺?」

作為女孩子的雅娜開始還有些拘謹,後來在父親的鼓勵下,還是坐了下來。

庫德林斯基作為一個有豐富飛行經驗的機長,當然知道這樣做,是有危險性的,於是他就把飛機調整為自動駕駛模式,因此雅娜的操作,不會對飛機產生任何作用。

在這個過程中,庫德林斯基調動航向旋鈕,引導飛機略向左轉,造成雅娜操作飛機的假象,稍後他便將飛機調整為正常狀態。

女兒操作操作完後,自然輪到兒子艾德加上場了,只見這個15歲的小男孩迫不及待地坐到了機長的位置上,然後擺弄起操縱杆。

他的叔叔馬卡洛夫則拿著相機,給正在操縱飛機的艾德加拍照,殊不知,這時他記錄下的,是他們最後的時刻。

和先前一樣,庫德林斯基調動航向旋鈕,並讓兒子向左轉動操縱杆,使操作更加逼真,只是,這時出了問題,原來艾德加擺動操縱杆時加大了力氣,而庫德林斯基把航向調成正常後,就轉身和弟弟馬卡洛夫開始了聊天,第二副機長皮斯卡雷夫也愉快的加入了進來,他們不知道的是,一場滅頂之災即將到來。

這時,15歲的艾德加還在駕駛座上擺弄著操縱杆,顯然他還沒有玩兒夠,很快飛行姿態儀上顯示飛機在不停地轉彎,傾斜度也在加大,現場所有的人都感覺到了不對。

這時在機艙里走路的機乘人員,明顯已經走路不穩了,庫德林斯基和皮斯卡雷夫面對這種突發狀況,一時間慌了神,緊急時刻,他們也搞不清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

儀錶盤顯示飛機是在大幅度的轉向,似乎飛機進入了一種盤旋等待狀態,如果只是這樣的話,危險性並不大,可是接下來,飛機在不斷的傾斜,已經超過了極限值,如果不採取措施的話,下一步飛機就要面臨失速的危險。

正在兩人焦頭爛額的時候,儀錶盤出現問題了,飛機的所有航跡消失了,與此同時,因為飛機急轉彎所造成的離心力,所有人已經動彈不得。

此時還坐在副駕駛位置的皮斯卡雷夫,也被強大的慣性牢牢地困在椅背上,他使出全力,才握住操縱杆,儘管他拼命想把飛機放平,可是卻沒有半點效果。

庫德林斯基想回到駕駛位上,重新掌控飛機,可是卻無能為力,看到形勢越來越危險,庫德林斯基只能口頭指揮兒子調整飛機方向。

此時15歲的艾德加,已經嚇得渾身顫抖,他手忙腳亂地按照父親的指令進行操作,可是卻沒有半點效果。

客艙里的乘客早就在剛才的巨變中驚醒,恐懼的尖叫聲瀰漫了整個機艙,機長達尼洛夫也預感到了危險,他極力地想前往駕駛室,可是在巨大的慣性下,他連站起來都困難。

飛機的傾斜角度已經到了90°,墜落似乎已經避免不了,刺耳的警報聲響起,A310客機以每分鐘40000英尺的速度螺旋下墜,高速的墜落,使沒有安全帶的乘客飄了了起來,重重的撞在了天花板上。

為了挽救墜落的A310客機,坐在副駕駛位置上的皮斯卡雷夫,竭盡全力向後拉杆,飛機抬起機頭,又開始極速上升,機艙里的乘客猶如坐過山車,飛機被皮斯卡雷夫拉升後,因為角度過大,隨之又以更快的速度下墜。

此時,庫德林斯基利用空隙時間,趕快和兒子艾德加調換了位置,似乎為時已晚,此時A310客機正以每秒1700英尺的速度螺旋式下墜。

重新掌控飛機控制權的庫德林斯基和坐在副駕駛位置上的皮斯卡雷夫,互相配合,他們終於把飛機從失速的狀態解救過來。

正當他們大鬆一口氣的時候,飛機撞向了對面的山坡,原來此時的A310客機已經幾乎接近地面了。

隨著一陣爆炸的火光,所有人的生命,定格在了這一刻。


意外的調查結果 誰要為此負責


俄航593號航班的失聯迅速引起了俄羅斯航空公司的注意,隨即他們便派出搜救隊去尋找失事飛機的下落。

很快搜救隊便在一座山坡上發現了失事A310客機的殘骸,機上75名乘客和機組人員無一生還,飛機已經粉身碎骨,遇難者的屍體四分五裂,現場慘不忍睹。

空客A310客機失事的消息,一經傳出,立刻引起了軒然大波,因為這架全新的客機,幾乎配備了當時最先進的設備,可在沒有任何徵兆的情況下離奇墜毀,甚至它連求救信號都沒來及發出,這自然引起了大家的無限遐想。

有人懷疑是敵對勢力的恐怖襲擊,還有人把責任推到空客A310設計本身上,於是一個由俄方組織牽頭,法國空客公司協助,同時還聘請了多國技術專家共同參與的調查組。

調查員們首先發現了一些不尋常的地方,那就是在駕駛室的位置竟然發現了兩個孩子的屍體碎片,但是這起初並沒有引起調查組的注意,因為他們懷疑是飛機撞擊產生的巨大慣性,把孩子的屍體拋入到駕駛室,但是隨著黑匣子內信息的公布,他們終於了解了事情的真相。

當調查員們在聽到黑匣子裡的錄音時,庫德林斯基機長居然讓一個孩子駕駛正在飛行的飛機,都震驚得無以復加。

按照當時的規定,飛行期間的確沒有禁止無關人員進入駕駛艙的規定,這條禁令直到著名的「911事件」後,才被各國航空公司寫入禁令的,當時世界各國對無關人員進入飛機的駕駛艙並沒有統一的標準,但是讓無關人員操縱飛機這是任何一家航空公司都不允許的的,何況還是一個未成年的孩子。

當俄羅斯航空高層知道了導致這場空難的元兇,居然是兩個熊孩子,第一時間沒有選擇把事件公開,因為這件是如果曝光的話,會給他們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另一方面則是,根據俄羅斯航空多年的經驗,他們認為這項事故,絕不是表面上看上去的那麼簡單,因此,他們下令調查組繼續深查。

果不其然,隨著調查的深入,更大問題被發掘了出來,首先15歲的艾德加是在他父親庫德林斯基的指導下完成操作的,他不會也沒有能力故意使飛機墜落,何況當時的A310客機正處在自動駕駛的狀態下,按照正常思維,無論艾德加怎麼操作,都不會對飛機的運行起到任何效果。

那麼又是什麼導致A310客機在空中亂轉呢?最後庫德林斯基機長已經坐在了駕駛位上,那麼他最後為什麼沒有挽救得了飛機呢?這裡面肯定還有其他原因,是不是飛機的設計本身就有問題呢?

除了俄羅斯航空的高層,飛機製造商空客公司、遇難者家屬以及全世界的觀眾都十分關心事故的真正原因,在他們的不斷施壓下,空難調查組的調查員們必須有一個合理的解釋才能讓大眾信服。

於是,空難調查組的成員重新對黑匣子裡,客艙通話錄音和飛行數據做了更加詳細的分析,其後一步步還原了現場,他們發現庫德林斯基機長的一對子女都坐上過駕駛位,但是小女兒雅娜體驗飛行後,沒有任何問題,她的操作也並沒有給飛機帶來任何異常,但是當兒子艾德加坐上駕駛位後,卻意外的使飛機自動駕駛系統,部分斷開。

按照專業的設計,飛機的自動駕駛系統是根據原來預設的參數進行飛行,以調整航向、高度和速度,而飛機上的三個部件則是控制航向和高度的。

機翼上的副翼控制飛機的橫向翻滾角度

平尾上的方向舵控制飛機的俯仰角

垂尾上的方向舵用來控制飛機的左右轉向

飛機的轉向是有方向舵配合副翼的聯合動作來實現的。

在原有的自動駕駛系統系統的設定中,可以人為的斷開一部分連接,A310客機出事的主要原因,就是被人為的斷開了自動駕駛的副翼部分。

兩個孩子都曾坐在駕駛座上進行體驗操作,那麼艾德加怎麼會解除部分自動駕駛呢?那麼這解除的自動駕駛和失控墜毀又有什麼直接關係?

帶著這些疑問,調查組成員帶著黑匣子的飛行數據來到,空客公司位於法國土魯斯總部,在這裡可以藉助他們的飛行模擬器,還原整個事發過程。

調查員根據黑匣子裡的參數,一步步模仿艾德加的操作步驟,很快他們發現了,在飛機自動駕駛的狀態下,操作杆會變得很緊,這就是為什麼艾德加會加大力量去轉動操縱杆。

而艾德加的操作會觸發一個機制,就是持續轉動操縱杆超過30秒,副翼部分的自動駕駛功能便會解除,按照正常的規則,當自動駕駛被解除後,會有響亮的警報提示音,他們原來駕駛的蘇式飛機就是這樣設計的,可是由於A310客機的設計與他們以前開的飛機並不相同,它不會發出什麼警報音,只有一盞不起眼的小燈在閃爍,而參與訓練的飛行員卻並不知道這項功能。

因此當飛機因艾德加失誤操作,致使飛機出現了狀況,而他的父親和第二副機長皮斯卡雷夫,都沒有注意到這個問題,他們還以為是飛機自動駕駛系統在引導急轉彎呢?

這麼看來,當初空客公司對俄羅斯飛行員的培訓就存在很大的疏忽,另外就是這個兩個飛行員的問題了,當艾德加解除了部分自動駕駛時,庫德林斯基和皮斯卡雷夫本可以在第一時間內接管飛機的駕駛權,而這個問題就可以輕易解決了。

可是他們看到飛機在盤旋,以為是自動作業系統在引導,本來俄航593號航班所處的航路上根本就不存在飛機進近盤旋等待的區域,而這些,他們兩個人應該心知肚明,此時他們沒有相信自己的經驗,反而信賴自動駕駛系統,這就錯過了那關鍵的10秒鐘,

等飛機接下來出現的失控,飛機呈螺旋下墜,庫德林斯基無能為力,而皮斯卡雷夫想靠向後猛拉操縱杆,迫使飛機升高,可是隨著飛機空速銳減,又馬上回到失速狀態。

因為空客A310內建有應急防墜系統,在第一次失速時,皮斯卡雷夫只需要放開雙手,就可以避免悲劇的發生,由於他的畫蛇添足,反而使飛機因爬升太快,而再次失速。

在兩次失速的間隔里,庫德林斯基抓住機會,回到了駕駛位上,經過他們的共同努力,終於解決了飛機的失速問題,可是卻因為飛行高度過低,一頭撞在了山坡上。

因此從整個事件來看,兩個孩子是導致飛機失事的主要原因,因為如果當時飛機自動駕駛系統斷開部分連接時,坐在操作台上的是庫德林斯基,他足以解決這些麻煩。

當然空客公司對飛行員培訓不足和飛行員過於信賴自動駕駛系統也與此次空難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此次事件後,為了避免類似事件發生,許多航空公司都加強了飛行員在極端環境下的訓練。

此事過後,各國航空公司也並沒有出台,飛行過程中駕駛艙要上鎖,無關人員不得進入的規定,這項規定,直到大名鼎鼎「911」事件發生後,才被各航空公司引進。

這是一場本可以避免的悲劇,可是由於各種陰差陽錯,最終造成無疑彌補的後果,但是大家不用被空難嚇住了,飛機出事故率為三百萬分之一,比其他方式要低得多,按照這個概率,每個人每天坐一次飛機,也要3223年才能碰上一次空難,甚至一個人死於閃電襲擊的概率都遠高於空難。

但是我們仍然要以此為戒,時刻保持警惕,才能避免悲劇的發生。

值得提一下的是,有兩名來自台灣《中國時報》的攝影記者死於這場空難,為了紀念他們,《中國時報》特創立了「張旭昇、李黎顏紀念獎學金」,以告慰這兩位新聞工作者的在天之靈。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