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盤2021,像做產品一樣來做自媒體

fans news 發佈 2021-12-31T16:30:47+00:00

先簡單匯報下今年的成績:今年忙裡偷閒,共寫了32篇原創文章,平均一個月接近三篇,《程式設計師的思維修煉》共12篇,《產品研發體系建設》共12篇,向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投稿15篇,其中《啥都復用不了,還談什麼狗屁中台!》被入選年度熱文Top 20,十幾家媒體轉載,繼續延續每年一篇爆文的規律。

2021年已經伴隨著我的呼嚕聲揚長而去,甚至沒有給我留下任何的背影,這就是時間,她是如此的無情,但又絕對的公平。她不因你的愛戀而駐足,也不因你的討厭而匆匆離去,和時間做朋友,你只需要投入熱情,做自己就好。

寫作在十幾年前埋下了種子,從此就一發不可收拾,從QQ空間的情話到技術博客的代碼再到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社區的產品感悟,終於因為寫作而收穫了人生第一個獎項:人人產品經理2021年年度人氣作者。

先簡單匯報下今年的成績:

今年忙裡偷閒,共寫了32篇原創文章,平均一個月接近三篇,《程式設計師的思維修煉》共12篇,《產品研發體系建設》共12篇,向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投稿15篇,其中《啥都復用不了,還談什麼狗屁中台!》被入選年度熱文Top 20,十幾家媒體轉載,繼續延續每年一篇爆文的規律。

2020年:《半年中台實踐思考:落地中台,貴在其神,活用其形》 被InfoQ技術社區官方推薦。

2019年:《向左還是向右?聊聊中台建設中的那些糾結事》 被InfoQ技術社區官方推薦。

微信推送消息187篇,微信粉絲增長170%,頭條發布108條內容,頭條號粉絲增長400%,以《程式設計師的思維修煉》為主線發布了系列短視頻,抖音和視頻號都在增長。

今年年初開通了微信群,在一年的時間裡,微信群從一個到兩個,從1人到700人,看著群里的朋友每天分享知識、討論話題、相互幫助,老譚甚感欣慰,也跟著大家學到很多東西。

ps:回復「入群」可以加入老譚的讀友群。

今年在頭條上嘗試了兩個付費專欄,最開始目的是為了檢驗自己的內容到底會不會被認可,因為免費的內容很難獲得這方面的反饋。令我意外的是,兩個專欄居然有300多人購買,這更堅定了我寫作的信心。今年年底嘗試在知識星球開通付費社區--產品技術π字小分隊,在星球里老譚分享了大量的和行業、職業有關的學習資料,而且微信群里一些鐵粉也成為星球的合伙人共同來分享內容,目前付費加入星球的人數也達150人之多。

熟悉老譚的人都知道,老譚十幾年前就開始堅持寫文章,有生活感悟,有技術分享,有工作總結,也有八卦吐槽,博客網站不同階段也有更換,加上歷史博客的記錄,創作的文章也有幾百篇居多,個人筆名從yongtree到菜根亂譚再到現在的菜根老譚,筆耕不輟但反響平平。

作為產品經理,正如我過去幾年開始對如何做產品進行反思一樣,去年我用產品思維去反思自己的自媒體,如果把自己當做一個產品,我又該如何去做呢?

1、清晰自己的定位,建立個人IP的人設。

我是誰?我想讓粉絲們認為我是誰?我給讀者帶來什麼價值?

我是程式設計師出身,懂技術,會架構;做產品的經歷讓我深深的愛上了她,技術只有轉化為產品才有價值,我是一個技術出身的產品經理;我喜歡思考,重視邏輯,可以寫出精湛代碼,一樣可以寫出華麗的文章,關心技術群體,又滿懷產品大志。

最終定位自己的公眾號的內容方向:關注技術人員的成長和研發組織的成長。

2、結合實際工作內容,保證內容素材。

很多人問我,你這麼忙,怎麼還能有這麼多內容產出。因為我把工作的內容和自媒體的內容緊密的結合,我所寫的內容都來源於工作中的實踐和思考,工作中的問題讓我思考,工作中的成果讓我總結升華。因為我有隨手記的習慣,我將看到的,想到的,做到的會在第一時間形成筆記,這些筆記為我的創作積累了大量的素材,剩下的就是花時間以點成線,一線成面即可,所以寫作就不會像很多人那樣變得異常的困難。

3、確立寫作主線,聚焦精力保證產出。

和做產品是一樣的,大而全的產品並不見得優秀,反而沖淡了產品本身的定位,抓住一兩個點深入進去,形成自己的特色。我清晰了自己的定位,剩下的便是確立主線,形成知識體系。

繼《程式設計師的思維修煉》專欄推出後,2021年又推出了《產品研發體系步步為營》的專欄,這兩個專欄正好對應我確立的關注技術人員成長和研發組織的成長的定位。為了檢測內容的價值,我在頭條上開闢了付費專欄,目前已經300多人購買。為了對得起付費讀者的訂閱,強迫自己兩三周就要更新一篇文章,對抗自己在寫作投入上的懶惰。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和產品一樣,很多自媒體做不起來其實就犯了早些年我所犯的錯誤,分散不聚焦,別人對你的定位不清晰,又如何願意長期關注你呢。

4、自媒體需要運營,搭建自己的運營體系。

好酒也怕巷子深,好產品需要推廣,自媒體依然需要推廣。過去是單純的寫東西,雖然寫文章也是學習的過程,但是對於做自媒體,如何提升自媒體的關注度和粉絲粘度,這才衡量自媒體好壞的重要指標。今年老譚稍微花了一點心思在運營推廣上,根據用戶運營的漏斗模型,初步搭建了自己的運營體系,基於運營體系嘗試各種運營手段。而且被朋友拉到幾個互推群後,發現現在這些90後的程式設計師,運營做的也是非常的棒,推廣幾次後發現漲粉的效果比單純的靠文章要來的更快一些。現在基本上運營推廣拉新,通過優質內容保留存。

按照這個思路做下來,是不是會發現,做自媒體跟做產品是一樣的邏輯,需要精準定位,需要聚焦,需要分析粉絲喜好,需要關注數據,需要運營體系和工具,需要不斷的疊代優化。

過去的一年,在緊張的工作和學習下,通過一些低成本的運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得到了業界的認可,粉絲的喜歡,這都是激勵我不斷開拓向前的動力。新的一年裡,應該有更高的目標、更大的進步,關鍵是更健康向上的成長,讓自己滿意,讓更多人認可。

1、微信粉絲至少翻一番,爭取翻兩番。完成《程式設計師的思維修煉》的專欄,增加產品或者技術領域的解決方案和商業邏輯的內容。輸出內容的同時,加強運營推廣的能力和投入。

2、開啟直播模式,輸出更多視頻內容。老譚寫的能力要勝過說的能力,但人不僅要做擅長的事情,還要完善自己的短板,通過直播鍛鍊自己在語言表達上的能力。另外,視頻作為越來越被人接受的內容形式,比文字更容易獲取流量和關注度。

3、完成十年前的一個心願(賣個關子)。我的大部分業餘時間都可能會投入到一個念念不忘的事情上,希望能成功!

因為熱愛,所以選擇;因為選擇,所以不悔。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因為你們對菜根老譚的關注和喜歡,更因為你們的認可和讚許,讓我更要努力前行,不辜負眾人所望,不讓自己心生遺憾。努力、加油、追逐自己的夢想,送給我,也送給朋友們!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