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硬的東西,除了前任的心,還有俄羅斯大列巴

fans news 發佈 2022-01-02T00:29:51+00:00

網絡社交平台,本來是讓大家分享生活的地方,但偏偏有人搞起了文學創作。它起源於微博上一位博主,在品嘗過大列巴之後,靈感迸發寫出來的一系列段子,原本是想吐槽大列巴的口感,不料卻意外開創了一個文學流派。


網絡社交平台,本來是讓大家分享生活的地方,但偏偏有人搞起了文學創作。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去年曾火爆一時的「凡爾賽文學」?


它指的是用一種委婉的炫耀方式,假裝在不經意間秀出自己的優越感。


(圖片來源於網絡)


比如:老公竟然送了我一輛粉紅色的蘭博基尼,這顏色也太直男了吧,唉,怎麼跟他說我不喜歡這個顏色呢?


這種矯情又做作的表達方式,在網上引起一眾網友調侃、模仿。


而相比較凡學家們「身在福中不知福」的淡淡憂傷,來自俄羅斯的「大列巴文學」則簡單粗暴多了。


(圖片來源於@喵馳馳)


它起源於微博上一位博主,在品嘗過大列巴之後,靈感迸發寫出來的一系列段子,原本是想吐槽大列巴的口感,不料卻意外開創了一個文學流派。


(圖片來源於@喵馳馳)


「大列巴文學」在火爆全網的同時,也成功讓很多人對大列巴產生了興趣,紛紛購買嘗試,不過很快這些人就從原來的看熱鬧,變成了「大列巴文學」的優秀創作者。


「參加運動會,我覺得有點餓,從背包里拿出大列巴準備充飢,身邊的同學說:你為什麼在鉛球賽場外吃器械!」


「和前男友在家吃早餐時打鬧,我嬌嗔地拿起桌上的大列巴敲了他一下。現在,他墳頭的草已經兩米高了。」


(圖片來源於@喵馳馳)


看到網友們被大列巴整得驚慌失措的模樣,哈爾濱老鐵從棉大衣里掏出大列巴啃了一口後,嘿嘿笑了起來:這在我們東北可是實打實的硬菜!



01

吃到懷疑人生的美食


列巴其實就是俄語麵包的音譯,大列巴雖然發源於俄羅斯,但早早就在哈爾濱紮下了根。


(圖片來源於@小V酷美食之旅)


19世紀末,隨著中東鐵路的修建,大量俄國人來到哈爾濱,其中就有一個叫秋林的商人,他在此開了一家洋行,專門賣俄羅斯食品,裡面就有後來成為哈爾濱三大特產的大列巴、紅腸和格瓦斯。


不過不同於紅腸和格瓦斯,隨著哈爾濱人的腳步成了風靡全國的美食,大列巴卻始終沒能走出東北,讓全國人民一飽口福。


這其中的緣由,凡是帶著強烈的好奇嘗試過大列巴的人,恐怕都心知肚明:這玩意兒也能吃?餵狗狗都沒不稀罕!


(圖片來源於@YJ)


這麼說雖然有些冒犯,但卻一點也不誇張。


網上被大列巴搞得懷疑人生的比比皆是。


有吃貨從小在電視節目上看大列巴的製作工藝,覺得十分高大上,發誓以後一定要嘗一嘗,後來機緣巧合下考去了哈爾濱,立馬興沖沖地買了一隻大列巴。結果在宿舍啃了一個多星期才啃完,而且那段時間每天打嗝自己都能聞見列巴的酸爽味道。

(圖片來源於@地瓜愛吃瓜)


也有人跟著學校去哈爾濱交流,發現當地學校每頓飯都給他們準備了大列巴,但同行的人沒有一個能啃得動,怕浪費就給當地學生,結果發現人家都不要也不想吃。


還有的人去哈爾濱玩,行李箱裡塞滿大列巴打算送人,結果回去自己吃了一個後,馬上斷了這個念頭,只好把外面的袋子作為紀念品送給朋友。



02

大列巴為啥「又臭又硬」?


看了網友們對於大列巴的吐槽,發現主要集中在大、硬、難吃三個方面上,尤其是太硬。


有外國小哥曾拿麵包界另一「臭名昭著」的美食法棍,和大列巴進行比較。


在砸核桃環節,兩家不分伯仲,都有諾基亞當年的王者風範。


(圖片來源於網絡)


但當兩者硬碰硬時,法棍卻成功戳穿大列巴的防線。


(圖片來源於網絡)


不過大列巴雖敗猶榮,法棍勝在體型優勢,如果選擇正面硬剛,這場比拼未必誰輸誰贏。


大列巴干透了能當頭盔,按扁了能防彈,放久了能當板磚砌房子的江湖傳說,可不僅僅只是傳說。


高寒的俄羅斯,人想要活下來都不容易,更不要說嬌嫩的植物了,黑麥是當地為數不多可以抵抗西伯利亞冷空氣的植物之一,雖然這玩意兒是高纖維的粗糧,遇冷就會變得干硬,但能拿來做麵包就已經不錯了,還要啥自行車。


(圖片來源於@忽閃的小於歡)


這麼硬的東西,如果再加上它還難吃,那結果可想而知。


無糖無油烤出來的大列巴,除了麥子本身發酵的酸味兒,沒有一點其它味道,本質上和窩窩頭沒啥區別,畢竟當年俄羅斯人發明大列巴就不是為了消遣當點心吃的,而是正兒八經用來飽腹的主食。


所以也無怪乎這樣的食物,能在當時條件惡劣的哈爾濱生根發芽了。



03

大列巴的正確打開方式


有人說之所以很多人覺得大列巴難吃,是因為吃的方式不對,正確的打開方式應該是:切片後,用小銀勺挖一點黃油或者果醬,抹在上面一同品嘗;也可以將牛肉和土豆燉爛,攪拌成土豆泥之類的食物,塗在列巴片上吃。


特別是大列巴配上湯,切片或掰碎,泡在酸甜的羅宋湯或者咸口的菜湯里,待麵包充分吸收湯汁變得柔軟有風味後入口,別有一種獨特風味。


不過也有人覺得這樣吃太麻煩,更喜歡干嚼,於是同樣和俄羅斯接壤的新疆,列巴在當地落地生根後,就有了不同的命運。


(圖片來源於網絡)


當地人結合當地特產的堅果和葡萄乾,發明出了一種獨特的果仁大列巴。


與臉盆一般大的列巴不同,果仁大列巴是長條形的大麵包,用牛奶而不是水和面,配料相比普通的大列巴也豐富許多,添加了很多果仁和果乾。


這種果仁大列巴吃起來,不像傳統大列巴那樣干硬拉嗓子,更接近我們現在常吃的軟香麵包,再加上裡面十分豐富的餡料,也無怪乎會成為新晉網紅食品,吊打麵包界的一眾窮酸親戚們。



04

寫在最後


不過改良後的大列巴雖然口感頗佳,但在堅持傳統的哈爾濱人看來,這就是一種邪教。


(圖片來源於@蔚藍金彩)


東北老鐵們雖然出了名的能掙活兒、會整活兒,但在美食方面卻十分保守和質樸,無論是鍋包肉、殺豬菜還是東北大亂燉,都沒有那麼多精雕細琢。


在他們眼裡,食物之所以成為食物是因為人的存在,食物從來都不是獨立的客體,只有在人的生活網絡之中才有意義。


也因此他們更在意的是食物本身的意義,一切都只是為了填飽肚子,他們不在乎吃什麼,更在乎和什麼人一起吃,這是專屬於東北人的樸素浪漫。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