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走三萬步,尋覓閩南古早味

fans news 發佈 2022-01-01T14:05:08+00:00

泉州 別名鯉城 位於福建省南部。北承福州 南接廈門 東望台灣島。泉州在宋元時期一度成為世界第一港。多元、包容是我對這座城市的最大印象。


泉州 別名鯉城 位於福建省南部

北承福州 南接廈門 東望台灣島

海上絲綢之路起點以及著名的僑鄉

泉州在宋元時期一度成為世界第一港

多元、包容是我對這座城市的最大印象



DAY1 北京-泉州-斯丹薑母鴨-閩台緣博物館-璕埔村-濱海路-春哥鐵板燒-小西埕


從北京到泉州飛行兩個半小時

晉江機場是軍用機場

起飛降落都不能打開遮光板

機場不大 提完行李就出機場了

12月的泉州體感溫度15度上下

是穿一件外套和一件內搭的秋天溫度


泉州市整體很大

機場在晉江市 旁邊是石獅市(這讀音蠻有意思

我的主要行程在老城區

從晉江打車到西湖公園不過半小時


落地中午時分 先打車去斯丹薑母鴨

泉州的美食非常密集

最人性化的是挨著景區

價格也沒有因為景區而溢價

薑母鴨起源於福建同安 流行於閩南地區

取番鴨醃製後置於薑片上

佐以芝麻油文火燉煮100分鐘

同時開火40多個砂鍋 簡直大型烤場

店裡的菜單並不豐富

除了必點的薑母鴨外還可以配湯和青菜解膩

在前面店鋪點完菜到小巷裡的門店裡就餐



鴨子不一會就端上了桌

揭開鍋蓋一陣焦香撲面而來

姜味滲透進了鴨肉 鴨肉蕩滌了姜味

濃油赤醬來形容這道菜再恰當不過

鴨子肉質鮮嫩 中和了鴨皮的油膩

生薑也是可以入口的 咸中帶甜

原來鴨子除了逃不出南京北京 也飛不出泉州的手掌心



吃完午飯去酒店放行李

酒店在西湖公園對面

正好順路去閩台緣博物館

周六的博物館遊客還不少

學校組織了愛國教育活動

青春洋溢的學生們在館門口合影

館如其名 主要講述福建和台灣的歷史關係

總共4層樓 二三樓都比較重複講的風俗習慣

一層講述了從遠古家園的羈絆到現代福建人民移居



泉州博物館挨著閩台緣

但是因為臨近閉館時間了就沒去

直接打車去了東邊蟳埔村

來泉州總覺得不去趟海邊等於白來

蟳埔村是一個小漁村 居住著古阿拉伯後裔

最有特色的是這邊的婦女穿著和房屋

蟳埔女盤頭簪花 頭插木筷 穿著大裾衫和寬腳褲

不過目前也只有上了年紀的阿嬤才這麼裝扮

房屋是由蚝殼點綴而成

因為之前為了讓蚵殼壓艙 卸貨後就堆在了村邊

後面就被村民用來裝飾房屋了



這裡和普通漁村別無二致 水貨到處都是

散發著海邊特有的腥鹹味

沒有目的地的穿梭在村子裡

小巷交錯 仿佛在玩一場關於迷宮的遊戲

關帝廟的門前是跳廣場舞的婦女

信仰成了平淡生活中的一環

兩棵大榕樹靜靜的守候著這個小漁村



下到海邊 已經落日時分

溫度驟降 海風吹來不禁打了幾個寒顫

海邊還在修繕 道路中間的椰林顯出幾分南國風情

海是普通的海 既不湛藍也不碧綠

荒草叢生的灘涂和遠處閃爍的燈塔越顯淒涼



打車去春哥鐵板燒

14年前的街頭小吃如今開起了連鎖

就餐環境自然是改善許多

前台選擇串品 付帳等餐

打包 外賣 堂食三條線並行

絡繹不絕的食客不啻為美味的最好證明

白果(即年糕)是必點菜品 焦脆的外殼和軟糯的內核

配上帶甜的佐料 絕對是軟硬平衡的最好樣例

牛板筋一定要趁熱吃 筋道彈牙

其他的菜品無功無過 憑君選擇



吃完飯壓馬路消食

大街小巷都是美食店

泉州的夜生活都沒拉開序幕

逛到小西埕 網紅文藝元素一應俱全

許願廊 「一生必去」的地標 熱門的抖音歌曲..

要找真正的泉州元素 這兒還差點意思



DAY2 海絲金鳳-侯阿婆肉粽-曾氏面線糊-西街-台灣車輪餅-吳氏手工麻糍-開元寺-花巷天主教堂-府文廟-好成財牛排館-關岳廟-清淨寺-秉正石花膏-天后宮-德濟門舊址-李贄故居-西湖公園


今天是泉州之行的重頭戲

終於要進入尋覓古早味的漫遊之旅了

早起做個核酸 都需要提前預約 39一位

做完去海絲金鳳點碗花生湯和元宵

元宵是花生芝麻餡兒的 顆粒感很重

花生湯熬煮的很爛 入口即化 不至於太甜



侯阿婆肉粽鐘樓旁邊

招牌乾貝肉粽混合了五花肉、乾貝、海蠣

沙茶醬配上辣醬 咸口有點接受無能

去西街的路上是曾氏老記面線糊

這道流行於閩南和台灣地區的小吃

由細面線和地瓜粉製成 就著油條吃

湯頭很鮮美 可以加很多輔料

就是吃的時候略顯狼狽



吃完沿著西街走

早上10點多店鋪陸陸續續開張

台灣的車輪餅點了芝士肉鬆口味的

只能說很一般性價比不高

吳氏手工麻糍有三種口味

糯米裹著芝麻碎、白糖和脆皮再裹上一層椰絲、芝麻或者花生粉

先糯後脆 唇舌之間是芝麻的香氣



邊吃邊逛就到了開元寺

原名蓮花道場 建於唐初

是福建省規模最大的佛教寺院

中軸線有紫雲屏 山門 大雄寶殿 藏經閣

東西分別矗立著鎮國塔和仁壽塔



大雄寶殿號稱百柱殿 供奉毗盧遮那佛

透過窗柩恍惚瞥見青燈古佛前多少信男信女虔誠低訴

北邊有弘一法師紀念館和紀念建寺人的檀越祠

整座寺的建築風格融合了佛教和古印度教的建築特色

大雄寶殿後廊還有一對雕有毗濕奴的石柱


東塔原為五層木塔 後毀壞重修為七層磚塔

須彌座上有精美的浮雕

每層也都刻畫不同的仙人 菩薩等

西塔象徵西方極樂世界

雕刻的諸天神將、皈依的帝王等

雙塔遵照《營造法式》建造

歷經八級地震都不倒



從西門離開開元寺回到西街

這條有著1300年的古街巷

因為每家共用了牆面而形成列屋成街的格局

這樣房子搭建的快 適合短暫居住的番客

仔細看這樣的老房子 花紋都是五花八門的

天台縱橫交錯的鋪設在樓頂 錯落有致

西街和別的旅遊街還是有差別

人流如梭 不過只是當地人日常的通勤路線

電瓶車 行人 摩托車都在慌亂中穿梭

街旁的古早味店鋪占了大多數

保持著這個城市特有的不被網紅潮流同化的倔強



沿著泉州的小巷走到花巷天主教堂

哥德式建築配上粉紅色外牆 頗具少女心

除了天主教堂當然還有基督教堂

正值聖誕節 巨大的聖誕樹增添了幾分節日氣息



府文廟是下一站目的地

從西方秒穿梭到東方 大概只有泉州才能做到吧

泉州府文廟是東南地區最大的文廟建築群

主體建築大成殿是重檐廡殿式結構

堂前是泮池和石橋以及兩棵粗壯的榕樹



側廊展出文廟的歷史和建築介紹

正殿中間供奉孔子像 兩側有四配和十二哲

來逛文廟的人實在不多

但是我確信每年大考來拜訪的香客肯定絡繹不絕



中飯在關岳廟附近吃的

泉州到處是牛排店——改良過的中式牛排

與其說牛排 我倒更願意稱之為燉牛肉

好成財牛排館就與斯丹薑母鴨隔街相望

泉州的美食店對食客太過友好

不需要東奔西走就能在下一個拐角遇到另一家美食店



說回牛排館 騎樓下一個不起眼的店鋪

很容易就和他擦肩而過

店面看著有點年頭 畢竟一百多年歷史了

在櫃檯點完餐—如果你糾結直接點套餐

牛排選用第六至八根肋骨 不肥不瘦不柴不塞牙

佐以咖喱、香料、中藥等燉煮


拳頭大小 略帶回甘 18 一份還是有點吃不飽

套餐里還有咸飯和牛肉丸

咸飯的米飯粘粘的並不爽口 著實是食之無味

牛肉丸還算q彈爽口

總覺得份量不夠差點意思

萬幸今天是小吃之旅 下午還可以吃點別的找補



對面是清淨寺關岳廟

決定從東往西 從東亞到中亞

你很難會忽視關岳廟

走訪這麼多寺廟 只有它香火繚繞

虔誠的香客紛至沓來 對天對地對關公都拜上幾拜

當然我最喜歡的還是它的建築

典型的閩南古建築藝術風格

飛檐上是造型各異色彩紛呈的花鳥走獸

主殿是武成殿 正位左為關羽 右為岳飛

另有張飛趙雲等24位名將為從祀



聽說關岳廟很靈 特地求了一個事業簽

流程頗為複雜

需要到殿外拜天公、馬爺公

進門依次拜土地公、關聖先祖、關聖夫子、劉關張、諸葛、趙雲

最後回到大殿香案行禮 共六處禮

完成以上開始抽籤

抽籤前先徵詢 叩拜後稟明姓名生辰住所以及求籤事項

一次問一事 擲出聖杯(卜杯一正一反)即同意抽籤

殿兩側有4個簽筒 晃動簽筒抽取排列位置較高或者掉落出來的簽

拿著簽再去像前擲筊 擲出聖杯才算認可簽

否則重新抽籤重新擲筊直到有聖杯

再去東側解簽 2元/支

個人感覺有點靈 信則有不信則無



離開關岳廟風格切換進中亞

比鄰而建的清淨寺人煙稀少了很多

作為阿拉伯穆斯林在我國建成的現存最古老的伊斯蘭教寺

已歷經了千年滄桑

門樓是傳統的伊斯蘭教建築形式

圓形穹頂拱門分外中內三重

外重倒懸垂蓮 中層雕刻蜂巢似的尖拱

門樓後牆是阿拉伯文石刻 記載名稱和重修時間



西側是奉天壇 穆斯林禮拜真主的地方

原先是有屋頂的 後面地震中坍圮

如今餘留12根石柱礎及9根殘柱

倒也多了幾分曠野之息


明善堂是清淨寺里格格不入的一殿

還是入鄉隨俗地建成了閩南古居特色

目前作為禮拜安拉的場所

新禮拜堂位於東側

尖拱式建築占地面積極大 可容納500人

東西的格局仿佛一今一昔

又有種穿越時空的混亂感



今天最後一個寺廟是天后宮 供奉媽祖

媽祖本名林默 宋代福建莆田人

因生前與民為善 羽化後被沿海人民尊為海上女神

天后宮如今禁香火 比起關岳廟還是冷清許多

山門是牌樓式造型 依舊絢麗奪目

閩南建築在色彩的運用上絕不拘束

兩側有石雕麒麟 角脊作鳳尾伸展捲曲



山門後是戲台 進而是正殿

正殿保留明清時期的木構建築

不過也容易受雨水 白蟻侵蝕

照舊是歇山頂 兩端築有五彩瓷質雙龍戲珠

殿內不論是石柱、斗拱還是門窗

均雕刻著精美的花鳥魚獸

古人巧奪天工的手藝可見一斑



天后宮門外是德濟門遺址

德濟門原為宋元泉州古城七座城門之一

目前僅餘13-14世紀宗教石刻和明清的鐵炮



天后宮旁是秉正石花膏小吃店

同樣上過很多美食節目

石花膏主要原料是食用海藻

經過曬、泡、熬煮、過濾等多道工序

佐以糖水和各種配料如紅豆、薏米、芋頭等等

熬製成深受閩南人喜愛的消暑聖品

店內還賣四果湯和鐵板燒

逛累了小憩片刻也未嘗不可



再不遠是李贄故居

為明代思想家李贄少年時舊居

建築是普通民居 現陳列李贄生平



逛完差不多黃昏時分

坐上泉州特色的小公交前往西湖公園

小公交班次多 夠靈活 招手即停 2元/人

有種大學校車即視感

西湖公園緊臨清源山占地面積百餘傾

西湖占了80%的面積

21孔橋仿頤和園造成

免費開放供市民休閒玩樂



華燈初上重回西街

仿佛又回到煙火氣的人間

潤餅皮 土筍凍 滿煎糕 炸醋肉等等

吃不下帶不走 滿是遺憾

兩天的行程確實有點緊湊

泉州是個太適合徒步探索的城市

每一個不起眼的小店都藏著不曾體會過的美味

每一個不起眼的小巷都矗立著紛繁的寺廟

如果你讓我形容泉州

那麼「半城煙火半城仙」再合適不過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