砸了牛頓腦袋的那棵蘋果樹怎麼樣了?威廉:蘋果其實砸在了地上

fans news 發佈 2022-01-03T13:43:39+00:00

都說牛頓發現萬有引律是因為一個蘋果從蘋果樹落下砸中了牛頓的腦袋,事情真的是這樣嗎?此時,一個23歲的青年所在的劍橋大學也因瘟疫被迫關門停課,他只好回到守寡母親的農場伍爾斯普索莊園,在那裡他呆了18個月,也就是這18個月的時間裡,這個偶然發現改寫了世界格局,這個偉大的發現起源於一個蘋果,這個蘋果砸了這個年輕人的腦袋,而這個年輕人正是牛頓!

都說牛頓發現萬有引律是因為一個蘋果從蘋果樹落下砸中了牛頓的腦袋,事情真的是這樣嗎?那棵蘋果樹後來怎麼樣了?

1665至1666年,英國倫敦爆發大面積瘟疫,40多萬倫敦人死了8萬多,就連國王查理二世都跑路了。

此刻的倫敦亂成一鍋粥。此時,一個23歲的青年所在的劍橋大學也因瘟疫被迫關門停課,他只好回到守寡母親的農場伍爾斯普索莊園,在那裡他呆了18個月,也就是這18個月的時間裡,這個偶然發現改寫了世界格局,

這個偉大的發現起源於一個蘋果,這個蘋果砸了這個年輕人的腦袋,而這個年輕人正是牛頓!

牛頓,這個名字太熟悉了,他生於公元1643年1月4日,此時的中國處在清朝初期,順治剛剛登基,清朝還沒有入關!

牛頓,全名艾薩克.牛頓,牛頓是一個遺腹子,他的父親在他出生前三個月就去世了,後來牛頓早產,母親含辛茹苦將其養大,牛頓早期的學習並不好,他喜歡機械製造,喜歡動手做一些稀奇古怪的小玩意,這也為他以後的輝煌成就埋下伏筆!

不過,在牛頓母親看來,牛頓或許並不是一個能成大才的料。因此,牛頓的母親希望兒子成為一個農民,她總希望兒子回到自己的莊園幹活,但牛頓最終卻進入金格斯皇家中學讀書,憑藉自己的天分,他考入了劍橋大學三一學院。

在那裡,牛頓發現了微積分學,正當他潛心研究時,由於瘟疫肆虐,學校關門,牛頓只好回到母親的莊園裡,也就是在母親莊園裡,一個偶然事件改寫了他的命運!

據說,有一天,牛頓正在蘋果樹下沉思,突然,一個蘋果砸到牛頓的腦袋上,被砸疼了的牛頓起初很懊惱,但天才就是天才,他突然腦袋裡冒出一連串的問號:為什麼蘋果脫離母體會砸向地面而不是天空?為何它不跑到別的地方?這一砸不要緊,砸出「萬有引力定律」?

儘管童話里都是騙人的,但這棵蘋果樹確實存在,

而讓人遺憾的是:牛頓被蘋果砸到腦袋卻是虛構的,這個故事是伏爾泰編的!

1725年,牛頓的朋友威廉在《紀念牛頓爵士》的日記中寫道:

故事發生在1666年夏天,4月15日早晨,我和牛頓在肯辛頓花園裡見面,牛頓正在吃早飯,他的早飯是煮熟的橘子皮(天才就是天才,吃的東西也這麼奇葩)。我們談了一天,一起吃完晚飯後我們倆到花園散步,在蘋果樹下喝茶討論,突然一個蘋果掉到地上(注意,是掉到地上),牛頓頓時陷入沉思......

按照威廉的回憶分析,那棵蘋果樹確實存在,但那個蘋果並沒有砸到牛頓頭上,是掉到了地上,是被牛頓恰好看到,而這件事發生在牛頓23歲那年。而威廉的日記寫這件事的時候是1725年,此時的牛頓已經82歲高齡了,距離「蘋果事件」過去了將近60年。時隔60年,「蘋果事件」的真相才被其他人知曉,而且真相居然和流傳下來的大相逕庭。那麼,為何後人總喜歡說蘋果砸到牛頓腦袋上了呢?

這又是另一個人的輿論「惹的禍」,這個人就是伏爾泰!伏爾泰之所以這樣寫,他說是牛頓外甥女巴爾頓夫人告訴他的,而且牛頓侄女凱薩琳也證實這件事,但是值得指出的是,牛頓當年看到蘋果落地時也才23歲,而且在場的目擊者只有威廉和牛頓本人!

因此,無論外甥女也好侄女也罷,她們都是聽說,況且那時候她們還沒出生!

後來,伏爾泰將這件事繪聲繪色的寫進《牛頓哲學原理》這本書中,但牛頓外甥女和伏爾泰只是道聽途說,真正的目擊者只有威廉和牛頓兩人,所以說威廉證實蘋果掉到地上比較可靠!

好了,牛頓被蘋果砸中的事情咱們說完了。說說那棵蘋果樹吧。

牛頓於1727年3月31日在肯辛頓去世,享年84歲,而那棵蘋果樹如何了呢?

那棵蘋果樹如今已360歲高齡,但它也是命運多舛。

牛頓母親死後,莊園被特納家族收購,這棵樹在1816年開始萎縮變得奄奄一息。1817年,這棵樹被大風颳倒,一部分樹根開始腐爛,但並未完全枯死,後來這棵蘋果樹倖存的根系中長出新的枝條,重新長成了大樹。

1830年,《牛頓傳記》的記者布魯斯特還前往莊園查看這棵樹,特納家族的主人還將蘋果樹枯死的樹幹加工成了椅子,而這棵出名的樹枝條也被好事者剪下幾枝,用心培養後移植到各地,而英國的公園中也有這棵樹的後代,因為牛頓蘋果樹太出名了!

那麼,牛頓蘋果樹結出的果子好吃嗎?

據東馬林水果研究站的分析,牛頓蘋果樹品種名叫「肯特之花」,果子相貌和口感都很差,連一般都算不上,但這棵樹之所以出名,世界各地之所以崇拜和移植繁衍這棵樹餓後代,並非是因為果實的緣故,而是因為它是牛頓蘋果樹」,是「萬有引力定律」的見證者,也是它激發了牛頓的潛力!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