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潛艇裝備射程1000公里潛射飛彈!這是要「以小搏大」?

fans news 發佈 2022-01-03T22:34:01+00:00

根據《參考消息》轉載日本防衛省消息,12月30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已經在內部會議上表態,將在2022年度的《國家安全保障戰略》白皮書中,正式引入所謂的「發展對敵國基地攻擊的能力」。


《軍武次位面》作者: 我是大伊萬

根據《參考消息》轉載日本防衛省消息,12月30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已經在內部會議上表態,將在2022年度的《國家安全保障戰略》白皮書中,正式引入所謂的「發展對敵國基地攻擊的能力」。


消息來源日本《讀賣新聞》



為此,海上自衛隊已經提出計劃,準備在現有的12式陸基反艦飛彈的基礎上,開發一種射程在1000千米、甚至可能達到1500千米射程的「防區外飛彈」,該型飛彈將可以由水面艦艇、潛艇攜帶,用於對所謂的「敵人基地」實施直接攻擊。


如何認識日本的這一計劃?


那麼,對於海上自衛隊此次鬧著要「發展防區外打擊能力」,研發射程1000千米甚至1500千米的巡航飛彈,我們應該如何認識,日本海上自衛隊真的有這種本事、也有這種膽識去「攻擊敵人的基地」嗎?



制導問題


先說海上自衛隊此次要發展的這種所謂「射程1500千米」的巡航飛彈好了,按照海自的說法,這款巡航飛彈準備在12式陸基岸艦飛彈的基礎上研製。大伊萬認為,理論上來說,用12式反艦飛彈作為基礎、研製遠程巡航飛彈,技術當然是可行的,但這事兒實在太扯,扯到讓人懷疑日本是在「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12式反艦飛彈


畢竟,從12式反艦飛彈的總體設計、技術性能來看,該型反艦飛彈可謂完美地體現出了日本人的雞賊:咱們都知道,一款反艦飛彈,由於大多數時間都在海上飛行,其自動駕駛儀一般只交聯雷達或雷射高度表,中段慣導系統,而在末段則使用主動雷達進行末制導。而12式反艦飛彈,日本人卻非常迷地給它配了一套中段慣導加地形匹配製導模式,可以使用雷射高度表進行地形採樣、匹配飛彈的飛行路徑,實施在陸地上的超低空突防。


美國「戰斧」飛彈的地形匹配


據日本陸自說,採用地形匹配製導模式的因素,是為了讓12式反艦飛彈「可以在內陸地區發射」,只要稍微有點常識的都知道這是扯淡,畢竟日本才多大點地方,縱深也縱深不到哪去。就算是在內陸地區發射,也完全可以讓飛彈起飛後首先保持在中高空平飛,憑藉地形雜波掩護自己,入海後再降高,完全沒有必要「脫了褲子放屁」加一套地形匹配製導模式。



12式反艦飛彈加的這套、往往攻陸巡航飛彈才會用的地形匹配製導系統,只有一個解釋,那就是自衛隊研發12式反艦飛彈的動機本就不純,是在打著研發反艦飛彈的名義,研發攻陸巡航飛彈。


彈頭問題


但是,你說12式反艦飛彈真的能直接改成「攻陸巡航飛彈」,這事兒其實也不太靠譜,很簡單,12式反艦飛彈的體量實在是太小了。


日本反艦飛彈


目前確認的12式反艦飛彈,大概和陸自的88式反艦飛彈體量相似,彈體長度5米,彈體直徑340毫米,翼展大約一米,發射質量在700千克左右。但相比88式反艦飛彈只使用了早期的TJM-2渦噴發動機,12式反艦飛彈使用了渦扇發動機,讓射程增加到了200千米以上,戰鬥部依然保持224千克(約為500磅)不變。也就是說,12式反艦飛彈在體量、性能和威力上,其實是一種和國產YJ-83A型反艦飛彈比較類似的、實際上體量比較小的戰術反艦飛彈。



而以美軍裝備最多的兩款戰術、戰役級巡航飛彈來看:


戰術級的AGM-158聯合防區外飛彈,彈體長度4.26米,直徑550毫米,發射質量1023千克,使用J-1000型侵徹戰鬥部,戰鬥部質量454千克(約為1000磅);


著名的BGM-109「戰斧」系列巡航飛彈,彈體長度約6.1米,直徑517毫米,發射質量1454千克(約為3200磅),安裝有WDU-25B型高爆戰鬥部等,不同型號的戰鬥部質量在300千克到454千克不等,戰術核戰鬥部的質量相對最低。


JASSM(AGM-158)


從典型的美制巡航飛彈體量,尤其是戰鬥部設計來看,我們可以發現,大多數用於打擊地面目標的巡航飛彈,戰鬥部起碼要達到1000磅重型航彈的質量,畢竟大多數的強固工事,光靠500磅航彈是完全撬不開的。當然500磅質量的戰鬥部也不是沒有,美軍的SLAM-ER戰術飛彈就是其中之一,該彈是拿著AGM-84H反艦飛彈改出來的,美軍認為該彈最大的問題,就是威力不足。


SLAM-ER(AGM-84)


日本自衛隊要是真的拿著12式岸艦飛彈去改攻陸巡航飛彈,其結果大概率跟SLAM-ER差不離,所以,難道日本會採取「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策略,在12式反艦飛彈的基礎上,重新開發一款全新的重型巡航飛彈?



載具問題


不過,不管是自衛隊直接以12式反艦飛彈為基礎、搞一個類似於SLAM-ER的輕型巡航飛彈出來,還是沿用12式反艦飛彈的制導組件、重新設計彈體、搞一個類似於「戰斧」或者JASSM的東西出來,海上自衛隊倒是不缺能發射它的平台。



就是此次日本的「防區外飛彈開發案」,自衛隊就提出了幾個發射方案,一是打算把該巡航飛彈給掛在空自的F-2、或者F-15J-JSI戰鬥機上;二是把它放在海自帶有MK-41垂直發射系統的戰艦上;三是直接放在剛剛下水的「大鯨」級常規動力潛艇上。


「大鯨」級潛艇


這三種發射平台,大伊萬認為,空自的發射平台暫且不提,畢竟如果自衛隊真的準備開發大型戰役級巡航飛彈,想用F-2和F-15J-JSI攜帶倒也不容易;海自的兩個發射平台中,威脅較小的是水面艦艇。畢竟海自的驅逐艦就那麼多,而且,水面艦艇這種東西,動靜比較大,一旦逼近對方海岸,很有可能還沒發射飛彈就首先遭到對方航空制海攻擊。


日本空自大F-2和F-15J


相比戰術飛機和水面艦艇,自衛隊想搞的巡航飛彈,威脅最大的發射平台,當屬海自的水下潛艇。畢竟潛艇的戰術隱蔽性相當強,大洋反潛的效率又非常低,海自的潛艇如果能夠隱蔽在東海大陸架邊緣海區,反潛戰兵力的主動聲吶無法形成水聲匯聚區效應,想輕而易舉地把海自的潛艇給抄出來,還真不容易。


「大鯨」級後續艦將上垂髮(下圖是偽裝垂髮版本)


實際上海自也已經注意到了這一點,明確提出,準備在今年下水的「大鯨」級潛艇的後續艇上,研究改裝潛射垂直發射系統,畢竟垂直發射系統的發射速度要好於魚雷發射管;以「大鯨」級的性能來說,相比韓國海軍的「島山安昌浩」級潛艇,甚至還有稍許的優勢,用來安裝垂直發射系統,起碼可以確保在艇體舯部安裝6到8個垂直發射管,是具備一定的實戰能力、具備較強的突擊突然性的。


日本人這是想幹嘛?


當然,不管自衛隊打算把飛彈給放在哪個平台上,都是對日本《和平憲法》的極大突破,都是日本自衛隊發展進攻作戰能力的體現,它的存在、尤其是與潛艇的「艇彈合一」,意味著日本具備了實施突然襲擊的能力。


韓國試射潛射飛彈



朝鮮試射潛射飛彈


試想,如果日本未來能夠裝備10艘左右安裝有垂直發射系統的「大鯨」級常規動力潛艇改進型,那麼,也就意味著自衛隊具備了單一波次打出60到80枚巡航飛彈、實施首輪飛彈突擊的能力;如果算上中日兩國之間的距離較近,其實中國的部分沿海重點軍事目標,如海軍基地等,即使日本自衛隊使用陸基發射的方式部署巡航飛彈,也能把中國海軍的部分主要軍港納入火力範圍。如果日本自衛隊真的要搞點大事出來,比如在中國沿海再搞出一次「珍珠港事件」,在裝備了巡航飛彈、尤其是巡航飛彈潛艇後,海上自衛隊、陸上自衛隊的飛彈群,在謹慎選擇打擊時機的情況下,還是有這本事的。


「大鯨」級潛艇


但是,「有這種本事」並不等於「有這種膽識」,按照日本自衛隊目前的實力,真要自衛隊去搞出第二次珍珠港事件,怕不是哪個得了十年腦血栓的自衛隊高官才敢下達這種命令。畢竟攻擊對方的作戰基地,對付個韓國之類的國家還可以,對付五常國家,日本真是嫌自己活的時間太長,真不怕第一輪飛彈打出去,回港時突然發現:咦,我港口呢,怎麼沒了?


日本「初雲」級「航母」和中國054A



因此,日本自衛隊現在嚷著要發展的「防區外打擊巡航飛彈」,還嚷著要發展的所謂「攻擊敵方基地」的能力,大伊萬認為,最應當注意的是兩個問題:


一是日本是否在關鍵時刻,獨立對部分次級國家發動攻擊。比如打擊朝鮮半島上部分敏感目標的能力,通過「以小博大」,「小動作撬動大局勢」,把周邊大國都拉到一場誰也不想參與的殊死搏鬥中來;


二是在日本不斷完善自身遠程攻擊能力的情況下,美日聯軍必將具備更強大的「先發制人」式打擊能力,要重點提防的是美軍以自衛隊為「急先鋒」,自己在後邊作為勝負手的靈活戰略。


美日航母在中國南海演習


至於別的,其實以日本自衛隊當前的總體實力,它發展巡航飛彈,還想往潛艇上裝,其實問題不大,對中國海軍形成威脅,就更是痴人說夢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