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招破解課堂「低頭族」現象

fans news 發佈 2022-01-04T00:53:45+00:00

今天的老師時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準備了大量內容,裡面不僅有乾貨,還有很多自己的思考和創造,這麼好的內容,聽眾卻在那翻手機,亦或神遊天外,面對低頭族的尬場,老師的心越來越涼。再好的內容,首先需要讓聽眾聽進去,否則就是無用!

今天的老師時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準備了大量內容,裡面不僅有乾貨,還有很多自己的思考和創造,這麼好的內容,聽眾卻在那翻手機,亦或神遊天外,面對低頭族的尬場,老師的心越來越涼。

再好的內容,首先需要讓聽眾聽進去,否則就是無用!

為解決這個問題,教育界做了大量的研究和嘗試,教學模式不斷推陳出新,新理論、新方法層出不窮。比如按學習理論依據不同,提出了五種模式:行為修正模式、社會互動模式、人格發展的個人模式、信息加工模式、建構主義模式。還有我們現如今經常見到聽到的翻轉課堂、行動學習、情境教學、世界咖啡等等,不一而足。

林林總總的教改新模式,推動了教育界的變革,使得教育更能適應學習者的需要,不可謂不好。但是變化太多、太快、太雜,當老師的一味跟著變,難免在變化中迷失了自己。

其實變來變去還是需要回歸教育的本質,那就是幫助學生解決問題。有經驗的老師會製造一個又一個「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整個教學過程是由問題貫穿起來的,大問題套小問題,層層抽絲剝繭,進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這裡的「問題」就是老師的教具,當低頭族被「問題纏身」時,他自然會去主動尋找解決之道,而這個「解決之道」不正是當下教育想要的人間正道嗎?

如此,我們以前常說能提出問題的學生是好學生,這樣的課堂正好反了過來,能從獨到的角度提出問題,並能設計出問題連環套的老師才是好老師。

為什麼是這樣?究其原因就是今天知識的獲取已經沒有門檻,學習的難題不再是苦於上不起學,苦於沒有書、沒有先生,而是苦於知識太多,苦於面對海量知識無從下手。此時老師提出的問題就是學海里的指南針,給學生定航掌舵,引領方向。

因此,設計問題的過程就是老師的創造性勞動,問題的好壞就是衡量老師價值的標尺。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