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為何少子化?小城市已看不到女孩,大城市虹吸效應讓結婚更難

fans news 發佈 2022-01-05T02:27:16+00:00

今天東亞三國,日本、韓國和我國有一個共同的發展難題,就是出生人口數量越來越少了,咱們國家2020年底的時候統計一年大概出生了1200萬人。


今天東亞三國,日本、韓國和我國有一個共同的發展難題,就是出生人口數量越來越少了,咱們國家2020年底的時候統計一年大概出生了1200萬人。今年數據還沒出,很多人估計可能不超過1000萬人了,由於出生人口太少,有可能破天荒的2022年我國會開始出現人口減少,這真是過往幾十年從未有過的現象。

但是這樣的現象在日韓這兩個國家早就是司空見慣的現象了,一年韓國就出生個二三十萬人,一年日本出生不到一百萬人,日韓兩國的人口高速萎縮早就出現了。所以很多人覺得有點奇怪,雖然少生優生放眼全世界都是這樣,哪怕印度的出生率今天也不是很高了,而且以往我們研究說越是經濟發達的地區,人們越不願意生孩子,人們結婚越晚。

但是相對於歐美這些很發達的地區,那些地方的出生率似乎還比東亞三國要高一些,為什麼我們這仨地方出生率就是這麼低呢?日本前些日子有人研究,提出了一個新的思路,前不久日本總務省公布了最近的2020年人口普查結果,其中有一個指標非常引人注意,那就是男女比例發生了重大的變化。

以往咱們知道對於大多數國家而言,出生男女嬰的比例總是男嬰稍微多那麼一點點,可能是101比100或者是103比100,但是考慮到男性的總體壽命是比女性少的,所以大部分國家男女比例是比較協調的,基本處於一半一半的狀態。然而日本的人口普查卻顯示出日本大小城市的男女比例出現了兩極分化的變化,越是大都市像東京、大阪這樣的一線大都市,女性數量多於男性,而越是到了小鄉村小城鎮,女性數量反而少於男性了。

甚至有的日本人哀嚎說,在很多小城市,你幾乎都看不到年輕女孩了,很多人納悶年輕的女子到底都到哪裡去了,當然是到東京大阪這樣的大城市中去了。而且這樣的兩極分化的趨勢將使得日本的結婚率進一步下降,出生人口越來越少,原因很簡單,因為不管在大都市還是小鄉鎮中,年輕人都將越來越難結婚了。

以往我們經常說,大都市是有著虹吸效應的,大都市經濟發達,很多公司總部都在其中,一方面大都市能夠提供非常多的高薪職位,另一方面大都市也能給我們提供非常多的業餘文化生活的需求,換句話講可以讓很多年輕人開眼界。所以每年一到畢業季有很多來自小鄉村小城市地方的年輕人要到大城市去闖一闖,當然包括很多在大城市讀了4年書的大學畢業生,第一選擇就是留在這個城市而不是回到家鄉。

中國是這樣、韓國是這樣、日本也是這樣,尤其是日韓兩國由於國家人口少,所以首都的虹吸效應更大,日本1億多人口中大概有三分之一生活在東京的都市圈,韓國5000萬人口中更是有二分之一的人生活在首爾都市圈,但是仔細研究下來大家會發現,大城市對男女兩性年輕人的吸引力是不一樣的。

說吸引力不準確,因為吸引都是一樣的吸引,但是男女兩性年輕人能留在大城市的可能性不一樣,因為從根上講,咱們這個社會還是一個重男輕女的社會或者說咱們這個社會還是給予男性更多壓力的社會。今天雖然放眼全球男女平等這個問題上我國做的是最好的,但是大部分男女在相親、談戀愛、結婚的時候,總是說是不是男方要負責買房,女方頂多出個裝修錢,出個汽車的錢就可以。

甚至在很多地方,今天我們還是有彩禮這樣的陋習的,要不然為什麼生男孩咱們叫建設銀行,生女孩咱們就叫招商銀行,一對夫婦如果生了個女孩,親戚朋友都會幫他鬆一口氣,說女孩子不需要投入太多的財力和精力,父母可算省心了。

而一旦生一個男孩,很小的時候你就得幫他攢錢了,不光要負責他一生的成長,還要給他準備出彩禮錢買房的錢,不然怕他討不到老婆。正是我們這個社會對於男女兩性的要求是不一樣的,所以同樣是年輕人闖蕩北上廣深這樣的大都市,女性留下來的可能性遠遠高於男性,原因很簡單,社會對兩性的要求是不同的。

作為一個一文不名的男性年輕人,哪怕你擁有著高學歷,在北京能找到一份月薪幾萬塊錢的工作,可是你想想你將來結婚生子總是要買個房,要不然丈母娘也不干。可是今天的北京房價高到什麼狀態了,哪怕你就是買個五六萬一平的,買個五六十平的,那也得幾百萬人民幣,掏空了你的家底之後,你每個月工資的大部分還都得用來還貸。

當然有很多男性年輕人有可能遇到那些比較通情達理的女性,願意跟男方一塊奮鬥,有兩份工資還貸壓力輕一點,一對小夫婦就能在北京紮下根了。可是對於很多男性同胞而言,他們擔心的是女方要求男方至少得自己買得起房,至少自己能還得起貸,可是以北上廣深今天天一般的房價,有多少男性年輕人能買得起房的?

所以很多男孩在經歷了幾年歲月蹉跎之後,感覺到居京不易,我還是回到一些二三線城市甚至三四線城市中去吧,到那裡掙的可能少一點,但好歹生活壓力小一些,房價也低一些。可是女孩相對而言這個壓力就要小一些,畢竟大多數人相親結婚的時候,不會要求女方提供房產,所以大量在北京、上海、深圳、廣州飄著的女孩,自己還是有一個小願望的,那就是我賺的錢能夠養活我自己就可以了。

我只要負責每天貌美如花,那麼終有一天我能遇上一個金龜婿的,甭管對方是當地土著還是留下來經過拼搏,買得起房的優秀男青年,只要我找到這樣一個金龜婿,我自然在大城市就紮下根了。我並不需要自己有買房的能力,我只要能夠找到有房男青年的能力就行。

尤其是這些年來,社會對於大齡女性是越來越寬容了,以往可能25歲找不到對象,老家人就會說女孩年齡大了不好找了,現在在很多大城市30歲、35歲才開始相親結婚,這是司空見慣的。所以相對而言女性在大城市更容易待下去,因為好歹她們賺到的錢足夠維持自己一個不買房的生活,而她們只要未來能夠找到一個男性,那個男性恰好有買房的能力,她就可以徹底在大城市紮根了。

所以就這樣經過十幾二十年的發展,大城市的虹吸效應出現了那麼一點點偏差,那就是男性留在大城市的難度是越來越大了,有很多男性選擇逃離北上廣,而女性大面積的留在大城市,因為她們覺得只要我還在北上廣深待著,我就有希望未來找到這樣的金龜婿。

而回到家鄉,說實話在北京都找不到這樣的多金男友,回到家鄉你更找不到了,咱們清楚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尤其是享受慣了大城市紙醉金迷的生活,對於很多女性而言回到家鄉實在是不願意,所以這就造成了近些年來大齡剩女和光棍同時存在的現象。

只不過他們存在於不同的地域,比如說在北上廣深的各種各樣的相親網、相親俱樂部一定是女性數量遠遠多於男性的,很多相親導師會勸這些女性,你們的眼光一定不要放太高了,要知道跟你同時競爭的女性數量是非常多的。

而在大城市真正能紮下根來有房子、掙得還多、長得還順眼、脾氣還不錯的男性那是鳳毛麟角的,更關鍵的是每一年大城市都會像潮水一樣湧入一大批新鮮的年輕的女孩,剛剛畢業的大學生希望到大城市來闖蕩的外地人。

對她們而言,在北京找一個幾千塊錢的工作,租一個房子住下來這不是一個難事,所以大城市的虹吸效應越來越多的是吸引年輕的女性,而排斥年輕的男性,這使得我國大城市包括日韓大都市的大齡剩女問題簡直是無解的,因為這個城市的男性在日漸稀少,尤其是大齡剩女眼中的金龜婿的數量更是越來越少,而女性數量在不斷增長。

反過來講中小城市尤其是小鄉村、小城鎮,真的像日本研究人員說的那樣,怎麼幾乎街面上看不到年輕的女孩了,人家都到大都市中了,所以今天在我國農村地區相親正好和大都市反過來了。

農村地區相親現在還有靠媒婆的,用很多媒婆的話講,農村地區的年輕女孩實在是太金貴了,有的時候那個女孩去相親一天能安排十幾戶人家,像走馬燈一樣一個一個看,女孩太多而男孩太少,甚至有的媒婆說在農村哪怕是剛剛離過婚的女性,只要你不帶娃年齡還不大,那都是很搶手的。

很多年齡不大的小伙子根本不在乎你有沒有結過婚,因為農村地區實在是男多女少,不光我國是這樣,日韓兩國也是這樣,發生偏差的虹吸效應使得婚配對於年輕人而言更難了,本來年輕人身上就背負著很多壓力使大家不敢談戀愛、不敢結婚、不敢生孩子。

而與此同時大都市的女孩越來越多,遠遠多於男性,小城市的男性越來越多遠遠多於女性,而這兩撥人很顯然根本就見不到面,那麼當然無法婚配無法戀愛無法生子。所以去年有一個婚育專家提出了一個很荒唐的構想,現在聽聽話糙理不糙,有那麼一點點合理的含義,他說你看一方面我國城市大齡剩女數量特別多,另一方面我國農村地區光棍數量也特別多,有沒有可能政府組織出面讓這些大齡剩女和農村光棍配配對、聊聊天、結合起來解決咱們人口生育不足的問題。

此言一出全網撻伐,當然我們清楚,大齡剩女可能看得上農村光棍嗎,這完全是天方夜譚,但是仔細想想如果我們任由偏差的虹吸效應繼續產生的話,是不是我們的人口出生率會進一步下降?

所以反過來講,事情也不是沒有解決的方案,對於很多還在大城市的女孩而言,我覺得大家真的是可以做一下規劃,如果能在大都市找到自己的戀人,共同的生活下去,紮根在大都市固然好,但是在你做人生規劃之前最好還是看一看周邊做一做比較,估算一下這種可能性大不大,畢竟留在大都市要找金龜婿那恐怕是要面對很多競爭對手的。

而反過來,如果不留戀大城市繁華的生活,退而求其次去二線城市三線城市,有沒有可能因為女孩稀少反而競爭力加大,會有一個更加美滿的人生,而這對於我們整個國家整個民族而言它也是個好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