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以後,比努力更重要的,是看清事物本質的能力

fans news 發佈 2022-01-06T10:47:20+00:00

電影《教父》中說道:花1秒鐘就看透事物本質的人,和花一輩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質的人,註定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命運。年過30,混跡於職場多年,工作一直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卻始終停留在底層,升職加薪從來都與自己無緣,前途也看不到一絲光亮。

電影《教父》中說道:花1秒鐘就看透事物本質的人,和花一輩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質的人,註定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命運。

年過30,混跡於職場多年,工作一直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卻始終停留在底層,升職加薪從來都與自己無緣,前途也看不到一絲光亮。

追求上進,愛看書,但是看了那麼多書之後,腦袋中幾乎仍然是一片空白,遇到生活、工作中的很多難題,依然無解。

你是否面臨這樣的困惑?對比別人開掛的人生,你是否覺得這一切都是命運,都是無法改變的?

其實,造成這個現狀的最重要原因,是你缺乏深度思考,缺乏看清事物本質的能力,缺乏運用頭腦與這個世界進行深度的連結。

事物的本質是什麼?就是事物之間的內部聯繫,是決定事物性質和發展趨向的東西。

那些真正厲害的人,往往都具有這樣一雙慧眼,能夠在「亂花漸欲迷人眼」的紛繁世事中,迅發現隱藏其中的核心實質,從而做出最準確有效的判斷和決策。

這是一種思維的底層邏輯,掌握了看清事物本質方法的人,一定能擺脫混沌、茫然、無效的人生狀態,實現人生的逆轉。

但培養這種能力,並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在日常生活中,長期學習、反覆實踐,從而達到不斷提升的效果。

勤學習:掌握思考的方法和路徑

對於大部分工作而言,如果只是停留在完成領導交辦的各項任務上,你充其量只能算合格但並不能算優秀。

真正的優秀,是善於學習和思考的,是能夠站在全局、多維的角度去思考工作中面臨的問題,並且善於不斷地總結,提煉並改進工作方法。

要達到這樣的水平,學習是第一步的。

如何學?資訊時代,為我們提供了多元化的學習渠道,可以看書、聽講座,看網上視頻課程,向高手請教等等,這些都是增加「輸入」的方式。

學什麼?學習知識和技巧是遠遠不夠的,關鍵是,學習別人思考問題的角度和方法。

學習是進步的前提,但是學習的前提是有的放矢,寧缺毋濫,不要眉毛鬍子一把抓,結果看似學了很多,但沒有真正內化為自己的東西,也是學而無用的。

著名經濟學家張五常先生在上學時,聽一位老師的講課前後聽了六次,以至於老師在課後問他:是不是老師講的經濟學課程太深奧,你沒有聽懂?

張五常回答道:聽懂了,我反覆聽是想要學老師的思考方法。

學習不能停留在接受知識,或者簡單地照搬照抄的層面。如果只是零散的知識,沒有形成框架體系,我們就很容易遺忘。

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要善於思考、加工、轉化為對自己有用的東西,

然後儲存在自己的頭腦里,形成自己的認知體系和思維模型,從而在處理問題時,能夠及時地調配和運用。

當然,這個學習還包括一種隱形的學習,也就是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時時處處的學習。

清代著名作家曹雪芹說過:世事洞察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在平時與領導、同事溝通、開會過程中,不要僅僅停留在談話表面,而是時時處處注意別人講話、做事的方法和技巧,

覺得對自己有啟發的就記錄下來,反覆揣摩,認真借鑑,拿來為自己所用。

多實踐:練就高效做事的硬本領

紙上學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學習的最終目的,是要在實踐中加以運用,在實踐中持續不斷地加強對事物的認知和理解。

同時由於認知能力的不斷提升,也更有效地促進了實踐能力、工作能力的提升。

在實踐過程中,有一個重要的工具,那就是復盤。

我們很多人在干工作的時候,就是一股腦地埋頭苦幹,幹完了不管幹得好不好,就把這件事拋之腦後了。

這樣的話,即使在本職工作上幹了很多年,自身也沒有太大的轉變和提高,只是停留在簡單重複的層面上。

在做事的過程中,一定要不斷地去思考,如何更好地實現目標,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如何讓自己在做這件事情的過程中得到提升和鍛鍊。

這些思考的過程,就是在不斷復盤的過程。

管理學中有一個著名的戴明環理論,就是一個以制定計劃、執行計劃、檢查任務、處理改進為基礎的PDCA精進過程。

這個過程用在我們每個普通人身上都是十分適用的。

小陳在進入一家單位後,在短短兩年的時間,就得到了重用和提拔。

他之所以能夠快速成長提升,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於他把每做一件事情都當做鍛鍊和提升自己的機會。

在做一個項目之前,他會進行詳細的計劃,然後嚴格去執行。

事情結束後,他也會及時對這件事情進行總結和評估,總結經驗教訓,評估事情完成的效果、是否達到預期目的,下次將如何改進和完善等等。

就是在這樣一個個閉環式的工作流程訓練之下,小陳對工作中一些問題的見地逐漸深刻,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工作方法和體系,很快就在同事中脫穎而出,得到了職業上的發展和晉升。

看清事物的本質,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只有通過多思考、多總結,以及大量的練習,才能真正起到指導我們言行的效果。

「簡單不是原因,而是複雜練習的結果。未來,只有高認知能力的人,才能占據競爭的優勢。」暢銷書作家成甲在《好好思考》這本書中說道。

善於學習、勤於思考、堅持練習、持續精進,才能不斷提升自我認知,提高自我競爭力,實現人生的華麗蛻變。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