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襄陽農產品加工業產值邁向3000億目標 在十大產業鏈上「起跳」

fans news 發佈 2022-01-09T12:10:15+00:00

閱讀提要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是省委、省政府牢牢把握湖北「建成支點、走在前列、譜寫新篇」目標定位,著力抓的一項重要工作。襄陽是省域副中心城市,也是農業大市。深耕糧食、生豬、淡水產品、蔬菜、家禽及蛋製品、茶葉、現代種業、菜籽油、林果、道地藥材十大農業產業鏈,1.

閱讀提要

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是省委、省政府牢牢把握湖北「建成支點、走在前列、譜寫新篇」目標定位,著力抓的一項重要工作。

襄陽是省域副中心城市,也是農業大市。深耕糧食、生豬、淡水產品、蔬菜、家禽及蛋製品、茶葉、現代種業、菜籽油、林果、道地藥材十大農業產業鏈,1.9萬平方公里土地蓄勢發力謀跨越。

錨定3000億——

向農業強市起跳

襄陽用全國0.57%的耕地面積,產出了全國近1%的糧食,每年生產的糧食,能夠讓全國人民吃上7天。

農業大市頭頂的光環閃耀,但觀察顯示,發展的緊迫感、責任感也擺在面前。

2021年10月20日,襄陽農業產業化項目觀摩交流總結會作出的研判促人清醒:產業鏈基礎不夠牢,有的鏈條不長,一些龍頭企業競爭力不強。

「農業這頭弱了,就不是襄陽了。」

從農業大市向農業強市起跳,襄陽謀定後動、謀定快動——

明方向,用發展工業的思維推動農業產業化,以產業為平台集聚要素、以項目為支撐整合資金、以市場為導向延伸鏈條、以增收為目標促進發展。

定目標,力爭到2025年,全市綜合產值超過500億元的農業產業鏈達到1個,100億元至500億元的農業產業鏈達到7個,規模以上農業企業總數達到650家,主營業務收入過100億元1家,農產品加工業產值達到3000億元。

謀舉措,實施集群發展、品牌建設、科技創新、金融支持、龍頭培育「五大工程」,助力培育農業全產業鏈。

該市第十四次黨代會提出,農業產業化除了肩負鄉村振興任務外,還要為全市縣域經濟發展作出重要貢獻。襄陽市農業農村局表示,農業產業化和其他產業化的一個本質區別是,必須立足農業農村現實和發展形勢,讓產業發展帶動群眾致富,助力地方高質量發展,守牢產業發展初心。

龍頭帶動——

「頭雁」飛「雁陣」隨

在產業化鏈條中,龍頭企業是「火車頭」,其實力的強弱和牽動能力的大小,決定產業化經營的規模和成效。

以襄陽的茶產業為例。處在世界茶樹生長的黃金地理坐標帶,自然稟賦可謂優良,但這帶來的不全是喜悅。

幾年前,該市相關部門發布的「茶產業發展情況報告」顯示:生產規模化、產業化水平偏低,綜合畝產效益不高。

龍頭企業當「鏈主」,形成農戶專業種植、企業初加工、龍頭精深加工、公司營銷的分工合作經營格局,近年來,該市的茶產業正在蹚出新路子。

保康縣2019年引進國家級重點農業龍頭企業蕭氏茶業,成立保茶集團。短短兩年,摸索實踐出「資源共享、標準共建、品牌共創、市場共拓」的產業化聯結新模式,推動產業鏈上下游形成「目標同向、標準同樣、行動同步、責任同擔」聯合體。

公司總經理陳書寶介紹,保茶集團2000噸名優茶現代產業園項目,引進日本茶葉加工生產線,整合人才、技術、品牌、渠道等優勢要素,依託保康縣茶產業聯合會,聯合48家茶場,共同打造3個公用品牌:保康毛尖、保康炒青、保康紅,參與全縣17.3萬畝茶園,帶動100多家小型茶場、茶農抱團發展。

不只茶產業。襄州區黃集鎮的豐慶源糧油集團有限公司行政副總王帥介紹,近年來,該公司與黃集鎮4000餘戶村民簽訂了小麥種植協議,建立了10萬畝的優質小麥種植基地,輻射帶動周邊30萬畝優質小麥種植,業務覆蓋全國20多個大中城市,布局銷售網點3000多個。

現代種業、菜籽油、林果……「頭雁」飛、「雁陣」隨的利益共同體格局,推動襄陽農業發展從經驗式、分散式向專業化、現代化轉變,從「賣資源」賺辛苦錢,向「賣產品」「賣品牌」「賣技術」「賣文化」升級。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襄陽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341家,其中國家級7家、省級113家,省級以上龍頭企業數量居全省首位,農民合作社8421家、家庭農場8735家。

「接二連三」——

拉長扣緊產業鏈

產業鏈「缺胳膊少腿」,產品附加值流失;產業鏈環環相扣、串在一起,大產量才能獲得大產值。

襄陽是全省生豬調出大市,年出欄量高峰時超過400萬頭。養殖規模龐大,卻也面臨著產業鏈不完整,就地屠宰和深加工量不足等問題。

從「一產」出發,「接二連三」拉長扣緊產業鏈,一些變化已經展現。

宜城海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投建,配合海大養豬事業部在湖北的項目布局,助力完成湖北區域年出欄50萬頭肥豬的目標。公司副總經理范衛星介紹,宜城海大飼料廠投資總額1.7億元,占地面積60畝,年生產能力38萬噸,可實現年產值10億元。

種豬是生豬產業的「晶片」。位於襄州區峪山鎮金寨村的金旭爵士種畜有限公司,是國家生豬核心育種場。公司副總經理何爽介紹,該企業存欄母豬5500頭,其中原種種豬1000頭,二元種豬4500頭,年出欄11萬頭左右,助力提升種豬生產性能與競爭力,帶動區域化生豬養殖品種改良。

2021年7月9日,牧原集團200萬頭生豬屠宰加工項目在老河口開工,彌補生豬產業鏈的中游鏈條。

2021年11月24日,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公布全國農業全產業鏈重點鏈和典型縣建設名單,襄州區生豬全產業鏈典型縣在列。

一條產業鏈一名市領導領銜、一個方案引領、一個年度計劃、一個牽頭單位負責、一個工作專班推進、一個專業團隊指導、一套支持措施、一套協調機制。「八個一」工作機制,指向延鏈補鏈強鏈。

「鏈」上發力,力爭3000億,補短板、鍛長板做大做強「襄字號」農業,更是為破解「農業產業化程度不高」這一制約我省農業現代化的突出問題,以一域之力貢獻全域。(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肖擎 通訊員 章治國 柯紅勇)

(責編:周雯、關喜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