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三軍協同作戰解放一江山島,偉人一句狠話,讓美軍不敢插手

fans news 發佈 2022-01-08T02:41:37+00:00

這是我軍歷史上第一次「陸海空」協同作戰,目的就是殲滅國民黨的殘餘部隊,而在這場戰役中,美軍竟然還派出了第七艦隊的數十艘戰艦,企圖阻止我軍的行動,面對美軍的干涉,偉人絲毫不懼,直接放出放出狠話,美軍最後也不敢妄動,為何說這場戰役對我們意義非凡,最後的結果又是怎麼樣?

| 史海紀實

編輯 |史海紀實

這是我軍歷史上第一次「陸海空」協同作戰,目的就是殲滅國民黨的殘餘部隊,而在這場戰役中,美軍竟然還派出了第七艦隊的數十艘戰艦,企圖阻止我軍的行動,面對美軍的干涉,偉人絲毫不懼,直接放出放出狠話,美軍最後也不敢妄動,為何說這場戰役對我們意義非凡,最後的結果又是怎麼樣?

1949年,全國大部分地區已然被解放,曾經的800萬國軍已經成了風中殘燭,面對我解放軍的強大攻勢,國民黨只能退居海外苟延殘喘,但國民黨依舊賊心不死,依靠著強大的海軍實力,占據了東南沿海的諸多島嶼,企圖以此作為根據地,妄圖反攻大陸

為了這個目的,國民黨可謂是下了血本,因為浙江東部海域島嶼眾多,這裡也就成了國民黨的重點目標,在這一帶國民黨派出重兵把守,形成了一個以大陳島為中心,南北一江山島為屏障的防禦體型,甚至還成立了一個「大陳防禦區司令部」,在大陳島上駐紮了兩萬多人的軍隊,武器全是美械裝備

作為屏障的一江山島也被國民黨苦心經營多年,在島上國民黨修築了眾多的永久工事,大大小小的明碉暗堡更是多達150多個,大量的鐵絲網、機槍火炮不計其數,並且還派出了一個突擊大隊、一個突擊中隊和1個炮兵中隊共計1100餘人,將這個只有面積1.7平方公里的小島,變成了銅牆鐵壁

甚至蔣介石還提出了保衛台灣,必先固大陳;要守住大陳,必須確保一江山島的口號,可見國民黨是有多重視一江山島。

對於國民黨的打算,我們當然是心知肚明,但這卻不能阻止我們解放全中國的決心,就算是再硬的骨頭也要啃下來,其實在全國解放的時候,我們已經開始制定解放一江山島的計劃,但計劃趕不上變化,我們這計劃才剛剛制定,韓戰就爆發了。

韓戰的爆發徹底打亂了我們的計劃,現在擺在我們面前的就只剩兩條路,要麼不管朝鮮,直接解放台灣,要麼就是支援朝鮮,台灣日後徐徐圖之,畢竟新中國剛剛成立,沒有那麼多的兵力支持我們兩線作戰

這是一個左右為難的問題,為此偉人也是十分發愁,有人提議不管朝鮮,畢竟當時的中國百廢待興,實在是沒什麼餘力管別人,但偉人卻沒同意,如果朝鮮被滅,那麼我們就會處在美軍的炮火之下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真到了那一天,別說發展了,還沒還得時刻小心美軍,到時候拖也能拖死我們,最後偉人拍板,抗美援朝保家衛國,至於國民黨,等到韓戰結束後,再來收拾他們

之後就是浩浩蕩蕩的抗美援朝,我志願軍前前後後共計240餘萬人入朝作戰,經過3年的血戰,終於將這群侵入者趕到了三八線附近,1953年7月27日,雙方在板門店正是簽署停戰協議,韓戰終於畫上了句號。

這裡不得不提到一個人,那就是張愛萍將軍,在這之後的解放一江山島就是由他指揮的,其實很多人不知道,原本的計劃是先解放大陳島,而不是先解放一江山島,當年因為計劃被打亂,我們不得不想進行抗美援朝,但解放東南沿海島嶼的計劃卻並沒有停止。

1952年,張愛萍調任華東軍區參謀長,之後他以華東軍區司令部的名義,制定了一份解放大陳島的計劃上報給了彭老總,對於他的計劃,彭老總有很多的顧慮,最主要的就是怕美軍從中搗亂,而且當時還在抗美援朝期間,也沒有精力分兵兩路,而毛主席也認同彭老總的看法,一切都等韓戰結束後再說

現在韓戰結束了,那麼接下來就是解放東南沿海島嶼,對於我們的打算,美蔣當然也是心知肚明,之後雙方進行了多次的陸海空軍事演習,希望以此來嚇唬我軍,更是簽訂了《共同防禦條約》,任何進攻國民黨占領的東南沿海島嶼,都是與美軍作對

對於美軍干涉,我們雖然不怕,但也產生了顧慮,畢竟這些地方都是咱們自己的,打壞了咱們也心疼。

但張愛萍將軍卻認為,美軍已經在朝鮮戰場上見識到我們的厲害,看似氣勢洶洶,實則是內心發虛,一切都是虛張聲勢而已,對於張愛萍的看法,毛主席是非常贊同,並且擲地有聲的說:「美帝國主義已經是我們的手下敗將,何足懼哉。」

毛主席的一番話成了眾將士的主心骨,這一仗就必須打,那麼接下來就是打哪裡,有人提議打大陳島,大陳島作為國民黨的防線的重點核心,只要攻陷了大陳島,那麼其他的島嶼就會不戰自潰,也有人提議攻披山島,因為那麼的防守是最薄弱的,柿子當然要撿軟的捏,而且首戰勝利最能提士氣

張愛萍將軍卻認為應該先攻打一江山島,在他看來攻打一江山島有三個好處,一是因為離得夠近,要知道一江山島離大陸只有5海里,而且島上只有1000多的守軍,只要我們動手夠快,敵人連支援的時間都沒有。

二是因為一江山島正處在我軍前進的中間位置,可以說是我們的必經之路,如果不拿下一江山島,那麼我軍就必須繞路前行,且不說要路上花費的時間,我們還要分出精力防止國民黨的海上偷襲

三就是一江山島是大陳島的門戶,一旦拿下一江山島,那麼大陳島也就是囊中之物,國民黨始終認為一江山島在,則大陳島在,大陳島在,台灣就能高枕無憂,拿下了一江山島也能震懾敵軍,讓他們惶恐不安

張愛萍將自己的想法匯報給了上級,上邊經過商討,決定採納他的方案,並且任命他組建浙東前線指揮部,由他來指揮這次的登陸戰

目標確定,接下來就是詳細的計劃,經過多次的勘察,最終張愛萍制定了三步走的計劃,第一步先奪取制空、制海權,第二步海陸空三軍協同作戰,用大炮、軍艦進行火力壓制,第三就是最後的登陸作戰,並且登陸時間定在白天,登陸點就在一江山島的黃岩礁和海門礁。

對於張愛萍的計劃,很多人都是疑惑不解,要知道一般登陸戰都會把地點設在相對平坦的地點,方便戰士們衝鋒,而黃岩礁和海門礁那可全都是懸崖峭壁,到時候戰士們怎麼上去,還有就是為什麼要定在白天,一般不都是在晚上,這樣才能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嗎?

張愛萍有自己的考慮,我們能想到的,敵人也能想到,那麼他們一定就會在平坦的地方派出重兵把守,懸崖峭壁就會成為他們忽略的地方,沒人會想到我們會從懸崖底爬上島,並且這裡離敵人的190高地最近,只要迅速的拿下,就能將敵人分割開來,最後圍而殲之

至於為何要定在白天,那麼因為張愛萍考慮到我軍的實際情況,我軍雖然驍勇善戰,但對於海陸空協同作戰並不熟悉,而且我們的船隻性能也各不相同。

晚上黑燈瞎火的更難指揮,還不如白天作戰,這樣大家都能準確地執行登陸計劃,也更能發揮三軍協同作戰的功效

1955年1月18日,解放一江山島戰役正式打響,這是我軍有史以來的第一次海陸空三軍協同作戰,海軍出動了包括護衛艦、魚雷艦、登陸艦、運輸艦在內的188艘戰艦,陸軍出動了一個團加一個營的兵力,由這些戰艦將他們運到島上,進行登陸作戰

作為火力掩護,共計287門重型火炮,對一江山島進行火力覆蓋,而空軍派出了184架戰機,對一江山島行進了狂轟亂炸,一時間地動山搖火光沖天,將國民黨苦心經營多年的防禦工事,變成了一堆廢墟

還派出了我軍的秘密武器,為這次戰役準備的噴火兵,要知道當時噴火器可是稀奇東西,都是當年從日軍手中繳獲的百式噴火器,射程僅23-27米,要背著重達幾十公斤的裝備衝鋒陷陣,這可不是簡單的事情,但戰士們經過一個月的訓練就能參戰。

在這次戰役中,我軍殲敵1086人,全面解放了一江山島,而噴火兵也在其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以不到參戰總人數的2.8%,殲滅殲敵總人數的20%,燒毀地堡45個,火力點、防空洞等20個,殲敵200餘人,就連張愛萍將軍也在戰後稱讚道:正是因為有噴火兵的協助,我軍才能安穩的拿下一江山島

一江山島戰役的勝利,也成為了我軍海陸空協同作戰的典範,為我軍以後的作戰積累了寶貴的經驗,也讓那些不懷好意的敵人明白,我們不光有驍勇善戰的陸軍,多軍種的聯合作戰也足夠強

戰役結束的兩天之後,美軍才姍姍來遲,美軍第七艦隊所屬83艘戰艦,足足6個航母群駛入我大陳島以東海域。

2000多架戰鬥機在天空盤旋,而最終的結果也正如毛主席預料的那樣,美軍看似聲勢浩大,實則是虛張聲勢

面對美軍的挑釁,我高炮部隊也還以顏色,直接用炮火攻擊,一架美軍戰機被我軍高炮擊中墜毀,事後美軍也不敢聲張,只說是戰機迷失了方向,不是我軍擊毀的,要知道美軍何時這樣過,只能說是欺軟怕硬

一江山島的解放,讓殘餘的國民黨更加害怕,慌忙地將剩餘的部隊匆匆撤走張愛萍不戰而占領了大陳島至此,浙江東部沿海區域的所有領土被我軍收復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