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電影開始的古典音樂之旅

fans news 發佈 2022-01-11T10:36:19+00:00

電影是二十世紀初誕生的新興藝術形式,是一門綜合的藝術,隨著人類科學技術的發展,電影藝術日漸豐富、完善、壯大,成為人類喜聞樂見、必不可少的藝術門類,洗滌人們心靈,陶冶大眾情操,電影已炯然與文學、美術、音樂、戲劇等藝術處於同等重要的地位。

電影是二十世紀初誕生的新興藝術形式,是一門綜合的藝術,隨著人類科學技術的發展,電影藝術日漸豐富、完善、壯大,成為人類喜聞樂見、必不可少的藝術門類,洗滌人們心靈,陶冶大眾情操,電影已炯然與文學、美術、音樂、戲劇等藝術處於同等重要的地位。

電影既然被稱之為綜合的的藝術,就是集繪畫、攝影、音樂、表演及科技於一體,通過人類的藝術靈感來展現社會現實或藝術想像,比起其他藝術來不僅通俗易懂,而且極易被大眾所認可和接受。電影從發明至今已一百多年,各國湧現了大量的藝術精品,尤其以法國和美國的居多,特別是有著「造夢工廠」稱號的美國好萊塢統領著世界電影業的發展。亂世佳人、音樂之聲、教父、辛德勒的名單、鐵達尼號等哪一部不是名垂青史的傑作,這批傑作中音樂所起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甚至是決定性的。設想一下如果在一部電影中抽掉了音樂會成什麼樣子,就像一道法國大餐不放任何調料就上桌來一樣索然寡味。

音樂既然在電影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導演對於電影音樂的重視程度就可想而知了,甚至於電影還未開拍音樂創作就已先行了。電影音樂主要有兩部分組成,一個是原創音樂,這應該說是占了很大一部分,像作曲家埃尼奧·莫里康內、約翰·威廉士、巴里·摩爾、詹姆斯·霍納、漢斯·季默等都是名載電影史冊的電影音樂大師,他們的音樂對於電影就是如魚得水、如虎添翼。過許久後人們可能電影情節不記得了,但其中的音樂還會在腦海里翻湧激盪。

還有一部分就是運用現成的音樂作品,其中包括了流行音樂和古典音樂,相對而言流行音樂運用的多一些,畢竟受眾面廣。而我們今天探討的是電影中呈現的古典音樂,古典音樂一向被人們稱之為小眾藝術,陽春白雪,實際上古典音樂會經常會出現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古典音樂並不高深莫測、不近人情,相反一些音樂小品很容易被人們接受和認可。我作為一個電影和古典音樂的雙重愛好者對於電影中的古典音樂就有了更多的興趣和體會。下面我就以四部經典電影來分析古典音樂如何成功地融入到電影情節中,讓運用的古典音樂成為該電影最大的亮點,變成電影高潮的最大推動力。

首先從最觸動我心靈的電影羅曼·波蘭斯基導演的鋼琴師說起,該片根據波蘭猶太作曲家席皮爾曼的自傳改編,描寫了皮爾曼在納粹德國的鐵蹄下如何頑強的生存並最終獲得解救的故事。他在華沙的猶太區里飽受著飢餓的折磨和各種羞辱,靠東躲西藏、小心翼翼頑強的生存著,對藝術上的追求成為他活下去的最大動力。

影片中有一處細節,他躲到了一處沒人居住的住宅房間裡,看到裡面有一架鋼琴,他臉上出現了許久不見的笑容,迫不及待的坐下來開始彈奏,蕭邦的音樂立即流淌出來,但鏡頭特寫可以看到他的手指是凌空在鍵盤上的,他不可能真正彈下去,在這種白色恐怖的境況下哪怕發出一丁點聲音都會招至毀滅,但此時對於皮爾曼來說,他已完全沉浸在自己創造的音樂之中了,我們在這時與主人公一起欣賞及享受,讓從電影開始一直懸著的心稍微舒緩了一下。

隨著情節的推進,主人公在好人的幫助下歷盡艱辛又躲到了另一處房子裡,看得出來他已經非常飢餓,衝進廚房間不斷地尋找食物,好不容易從柜子里摸到一個罐頭食品,他興奮並迫不及待地找工具打開,正當成功開啟準備大快朵頤的時候,身後突然發出了聲音,嚇得他手一松罐頭掉落,湯汁流了一地,原來他背後正站著一個德國軍官,鏡頭從他的皮靴緩緩上移出現了軍官英俊的臉龐,他呆呆地望著軍官,心裡是那麼的驚恐和無助,就像一任人宰割的羔羊。出人意外的事情發生了,德國軍官很溫和地與他交談了起來,先問了皮爾曼的姓名和職業,接下來的事情更讓人大跌眼鏡,他竟然要求我們那位可憐的鋼琴師坐到房間裡那架積滿灰塵的鋼琴面前為他彈奏一曲,蕭邦的作品繁多,到底彈奏哪一首成為電影成功的關鍵所在,情節到這份上就只能看導演的功力及古典音樂修養了。

主人公彈奏的正是一首在蕭邦全部作品中占有十分突出地位的g小調第一敘事曲,蕭邦總共創作了四部敘事曲,以這第一首最為著名,該作品表現了蕭邦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結構龐大,充分運用鋼琴各種彈奏技巧,內涵深刻,是一出悲壯的戲劇,一篇激動人心的史詩,這第一首也最為作者喜愛。儘管是浪漫主義時代的作品,但它的結構還是遵循古典作曲技法,是一種比較自由的奏鳴曲式。全曲結構包括引子、呈示部、展開部、再現部和尾聲五個部分,從引子莊重深沉的強奏開始引出呈示部副部的優美抒情,全曲是沿著一條抒情性——悲劇性——英雄性的脈絡進行的。這首作品誕生於華沙革命失敗的年代,蕭邦此時正流亡於法國,他對祖國的滿腔熱情正是這首作品的創作動機,作品高潮處體現了強烈的英雄氣概,成為鼓舞波蘭民族為自由而鬥爭的精神力量。

該曲全部演奏完需九分多鐘,儘管電影為整體考慮對樂曲有所剪接,但高潮結尾部分完整保留了下來,當主人公彈到高潮部分時,人幾乎要從座位上跳起來,他已完全沉浸在蕭邦的精神世界裡,已與蕭邦融合在了一起,結尾一個強烈的和弦結束全曲的演奏,他雙手低垂了下來好像已耗盡了身體的全部精力,此時時間好像停滯住了,世界從來沒有這麼靜默。觀眾當然會聚焦到那個德國軍官身上,他也感動了嗎?他會拯救一位猶太藝術家嗎?這大概是每一位觀眾心中的問題。當然影片結局是美好的,他儘自己的力量幫助了皮爾曼,戰爭結束主人公終於結束苦難重返舞台,影片在他彈奏的蕭邦第一鋼琴協奏曲中落下帷幕。

德國軍官的形象在許多觀眾心中久久不能忘掉,正是蕭邦的音樂打動了他的內心深處,從而完成了偉大的救贖,從一個兇殘的侵略者變成了人道主義者,古典音樂有時真的會觸動人的精神世界。第一敘事曲在鋼琴師這部電影中起到的作用無與倫比,導演波蘭斯基不愧為世界名導,這首敘事曲使影片的主題得到了升華。願世界永遠和平,遠離戰爭。

我將要介紹的第二部電影是大名鼎鼎、眾所周知由德拉邦特導演的肖申克的救贖,這部電影不管在哪個電影榜單上不是第一就是第二,從沒跌出前五名。此片根據史蒂芬金的同名小說改編,影片上映並未引起巨大反響,在奧斯卡最佳影片評選中又輸給阿甘正傳。但這並未削弱該片的藝術品質,相反在影片下架後人們通過各種媒體越來越感受到該片無與倫比的藝術價值,是一部電影中的精品和極品。由於這部電影的知名度,對情節就無需贅述了,講述的是一個蒙冤入獄的銀行家成功越獄自救的故事,主人公安迪受人陷害被關監獄二十年,他始終沒有放棄對自由的希望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影片中出現的一段天籟之音讓人難忘甚至感動流淚,莫扎特音樂在該電影中有著特殊的意義。

該片所選的一段詠嘆調來自莫扎特最傑出五部歌劇中的《費加羅的婚禮》,這部歌劇在所有莫扎特歌劇中知名度最高,劇中擁有了太多太多的優美旋律,抒情詠嘆調一首接著一首。本片入選的微風吹拂就是其中一首非常有特色的女聲二重唱詠嘆調,處於歌劇第三幕,由女傭蘇珊娜與伯爵夫人的對話而唱出,情節描述蘇珊娜與伯爵夫人策劃一場掉包計,倆人互換身份來捉弄伯爵,最後伯爵認識錯誤與夫人重歸於好。由此可見此詠嘆調所起的作用非同一般,旋律優美、抒情,抒情女高音和次女高音在此一唱一和,極具韻律,充分挖掘了女高音的悠揚、甜美、高亢和濃厚的感情色彩,女高音所表達的美在這裡已達到無以復加的地步。

我們回到電影當時的情節,安迪偷偷溜進監獄的廣播室,突然發現柜子里有一疊黑膠唱片,他興奮地抽出一張迫不及待放進唱機,晚風吹佛立即充滿了整個廣播室,觀眾一直處於前半段情節壓抑的氣氛中,此音樂猶如一股清泉直接傾入觀眾心靈。這還遠遠不夠,我們的主人公立即扭開大廣播開關,天籟之音立刻湧向監獄廣場,又滲透到監獄的每一個角落,正在廣場上放風的囚犯一個個都被這高雅、悅耳的音樂驚呆了,音樂配著影片一幅一幅的監獄畫面,掃過囚犯們和獄警們驚異的眼神,此時觀眾無一不為此感動,壓抑的心情由此得到了敞快的釋放。自由和美好釋放到黑暗、禁錮的肖申克監獄每一個角落,安迪閉上眼睛默默地享受著人間極境,任憑獄警在門外如何叫喊都不加理會,他一幅神情自若、洋洋得意的樣子,絕對知道後果的他已顧不上這些了,享受才是他當前最想做的事情,儘管時間是那麼短暫,儘管他要付出多麼大的代價。我想當時真要安迪付出生命,他也會在所不惜。

影片到此實際上是一個重要轉折點,從這裡起觀眾們看到了希望,也使情節一步一步引向光明的結尾,觀眾們經歷了一場心靈洗禮。該片之所以成為永遠的經典,除了原著、導演、演員共同演繹精彩之外,微風吹佛詠嘆調的出現絕對功不可沒,這也是古典音樂成功植入電影的典範之作。

接下來一部電影是獲得83屆奧斯卡金像獎的由湯姆霍伯導演、科林費斯主演的國王的演講,約克郡公爵臨危受命頂替哥哥成為英國國王,但他患有嚴重的口吃疾病,無法在重要的公眾場合作演講。他的妻子到處尋訪名醫都得不到有效的治療,最後在語言治療師羅格的精心治療下,約克郡公爵終於慢慢克服了心理上的障礙,在二戰生死存亡的時刻作出了在英國歷史上最重要的一次鼓舞人心的演講。而此時樂聖貝多芬的音樂就像預先配合好的那樣與電影的場景天衣無縫,隨著高潮的到來,真的會使人熱淚盈眶。

在這裡引用的是貝多芬的第七交響曲第二樂章,第七與貝多芬另外四部交響曲齊名,包括英雄、命運、田園和合唱。這部交響曲有他自己的鮮明特點,少了貝多芬慣有的矛盾衝突,多了歡慶和舞蹈場面,被華格納稱為酒神的舞蹈,其中第二樂章是唯一的慢板樂章,也是另一首葬禮進行曲,該曲沉重、莊嚴又不乏堅定的信心,是貝多芬整個交響曲中最傑出的樂章之一,導演在約克郡公爵正式對全體國民演講之時引入貝多芬第七交響曲的第二樂章簡直就是神來之筆,太精彩、太契合了,其他任何音樂在這裡都會黯然失色的。

隨著管樂器的一聲長嘆,國王的演講開始了,音樂的節奏配合著國王的話語,慢慢向前行進著,當觀眾看到演講停頓的時候緊張地心都要跳出來了,羅格在他對面打著手勢,眼神堅定並緩緩地點頭,國王又信心滿滿的演講了下去,畫面不斷出現英國全國各地的民眾聚精會神又激動地聆聽。隨著演講進入尾聲音樂也達到了高潮,演講結束短暫的寂靜,隨後畫面上爆發出驚天動地的歡呼聲,此時此刻就覺得英國在這場反法西斯的戰爭中已經取得了勝利。看到這裡我想觀眾沒有一個不沉浸其中而不感動的,熱血沸騰是我觀影時的最大感受。這部電影在當年當之無愧地獲得奧斯卡最佳電影及其他獎項,樂聖的音樂成為該電影的最大助力,強化了電影中人們對反法西斯戰爭取得勝利的信心,成為電影配樂一個教科書般的範例。

下面我要講的第四部電影是有弗朗西斯科波拉導演的現代啟示錄,這是一部著名的反戰電影,與奧利弗斯通導演的野戰排齊名。這兩部電影都成功應用了古典音樂,現代啟示錄引入華格納的女武神的騎行,而野戰排引入巴伯的柔版,產生的意境截然不同,甚至是相反的效果。華格納的音樂是激昂、雄壯、興奮,而巴伯的音樂是舒緩、憂鬱、悲傷,都在電影中極大烘託了劇情發展,下面重點講述現代啟示錄是如何天才地運用華格納的音樂的。

華格納是德國浪漫主義時期最偉大的音樂家、劇作家和文學家,創作出了多部名垂千古的歌劇,他的歌劇又稱為樂劇,與以威爾第為首的義大利歌劇截然不同,以主導動機主宰整個音樂,音樂在歌劇演出中不間斷演奏,已經沒有了詠嘆調和宣敘調的區分,在他的代表作特里斯坦和伊索爾德中達到了所有歌劇的極致。本片中引用的音樂來自華格納知名度最高的四聯劇尼伯龍根的指環,該劇由萊茵的黃金、女武神、齊格弗里德和眾神的黃昏組成,女武神的騎行是第二部女武神第三幕開頭出現的前奏曲及女高音詠嘆調,描繪了一副英武非凡的女武神們在風雲雷電中縱馬飛馳放聲高唱的場景,樂曲氣勢非凡,相當具有神話色彩,在銅管樂器的反覆轟鳴中表現了女武神們飛行的恢弘氣勢和廣闊的宇宙空間感,是整個指環系列中最著名的樂章。

講了華格納再回到電影,現代啟示錄是一部以越戰為背景的影片,由馬丁辛、馬龍白蘭度和羅伯特杜瓦爾主演,描寫一隊美軍士兵接到總部命令在上尉威拉德的帶領下進入越南縱深地帶尋找脫離部隊已陷入瘋狂的科茨上校,影片就跟隨上尉的腳步橫穿整個越戰戰場,士兵們目睹了種種暴行、殺戮與死亡,終於找到了已成為一個獨立小王國國王的科茨上校。

整部電影讓人覺得恐怖、壓抑和沮喪,而電影唯一一段高潮戲是中段美軍士兵駕駛軍用武裝直升機執行轟炸越南平民村莊的場景。當武裝直升機飛臨人員聚集的村莊上空時,士兵隨即打開了直升機上的收音機,喇叭里傳出了女武神的騎行的前奏音樂,直升機引擎聲立刻被銅管轟鳴聲所覆蓋,士兵們開始掃射、轟炸,直升機所經之處,火光沖天,濃煙滾滾,生靈塗炭。而此時女武神布倫希爾德的女高音驟然響起,高亢、激昂、宏偉,機上的士兵興奮異常,配上華格納的音樂更使人腎上腺素劇增,地下房屋一片片摧毀,平民一排排倒下,對於熟悉歌劇唱段的我此時心情極其紛繁、複雜,與欣賞歌劇時澎湃激昂的感覺相隔甚遠,關鍵是視覺和聽覺所要表達的意境是完全相反的,難道人類相互屠殺就是要這種儀式感,就是要這種殺戮快感嗎?

看到這裡我不得不欽佩科波拉的高明之處,對於反人類、反社會的戰爭配上華格納的音樂這不是一種反諷嗎?華格納儘管是一個音樂戲劇界的巨人,但他的思想及許多行為都為世人所不齒,排外猶太人更是他根深蒂固的反動思想,希特勒極度崇拜華格納與此有很大關係。科波拉在此時運用此音樂真是意味深長啊,給人以無窮的想像空間。

古典音樂成功植入的電影還有很多很多,時光倒流七十年、走出非洲、魂斷威尼斯、教父3等等,真是舉不勝舉,只要我們喜歡電影,熱愛古典音樂,就一定能從藝術作品中得到雙重至高的享受。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