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故事:月下老人到哪裡去了?

fans news 發佈 2022-01-09T19:38:24+00:00

史料文字/楊正林 編審/@秦楚刊號在十堰乃至全國,都流傳有「千里姻緣一線牽」的俗語,在古代婚姻中,這牽線人,一般指的就是月下老人,現在,年輕人都是自由戀愛,似乎不需要再有人「牽線」了。所以這月下老人漸漸就淡出了婚姻的視線。但是在傳統的婚姻文化里他卻不能被忽略。

史料文字/楊正林 編審/@秦楚刊號


在十堰乃至全國,都流傳有「千里姻緣一線牽」的俗語,在古代婚姻中,這牽線人,一般指的就是月下老人,現在,年輕人都是自由戀愛,似乎不需要再有人「牽線」了。所以這月下老人漸漸就淡出了婚姻的視線。但是在傳統的婚姻文化里他卻不能被忽略。

一般人認為:中國人所崇拜的婚姻神一月下老人,是從明朝開始的。一個眾所周知的著名故事就記載於馮夢龍的通俗小說集《情史類略》中的《定婚店》。它還被編為劇本廣泛流傳開來。但這個上限還應該往前再推千年。其實,早在唐朝,關於月下老人的故事就已經流傳開來。

這個故事雖然稍長,但仍然值得從頭到尾講述給讀者,因為它對理解中國歷史上的傳統婚姻實在是過於重要。故事是這樣的:

杜陵書生韋固人小父母雙無,他自己想早一點成家立業,但不知什麼原因,他的願望卻一直不能實現。總是出現這樣那樣的差錯。唐朝貞觀二年,他到清河去遊學,住在宋城一個旅店裡。和他一同住店的一位客人,說想把前任太守的女兒許配給他,約定在客店西邊的龍興寺門口會面。

就要在人間走動啊!就是現在在路途上行走的人,也是人鬼各占一半,只是你分辨不出來。」韋固又問道:「那你是主管什麼的呢?」老人告訴他:「我主管所有天下人的婚姻。」韋固非常高興地說:「我自幼就沒有父母,想早一點成家,生兒育女,算起來也得有十多年了,但始終也沒有如意。今天有人和我約定,商量我和前任太守的女兒的婚事。您看能成嗎?」老人說:「成不了。你的妻子現在剛剛三歲,她在十七歲的時候才能進你家的門。」韋固又問:「您的這個布袋裡裝的是什麼?」老人說:「是紅繩啊。我用它系住天下夫妻的腳,即使他們雙方是仇敵之家,貴賤懸殊,遠隔天涯海角,只要繫上了這條紅繩,誰也不能掙脫。你的腳已經和那個女孩拴在一起了。再去尋找別家又有什麼用處呢?」

韋固問:「那我的妻子現在在什麼地方呢?」老人說:「就在你住的旅店的北邊,她是一個賣菜婦人的女兒。」韋固問:「我能見一見她嗎?」那老人說:「那個婦女姓陳,經常帶著孩子到這裡來賣菜。你跟著我走,我可以指給你看一看。」這時天已經放亮了,和韋固約定好的那人仍然沒有到來。老人把手裡的書卷收好,提著口袋走了。韋固也趕緊跟在他的後面,來到菜市場。他看見一個盲眼婦人抱著一個小女孩走來,她們身上的衣服都破爛不堪。老人指著那小女孩說「這就是你的妻子。」韋固惱怒地說「我殺了她可以嗎?」老人說:「這個女孩命中注定是個大富大貴的人,而這些還要依靠你才能得到,怎麼能殺了她呢?」話剛說完,他就消失不見了。

韋固回來後,磨了一把鋒利的刀子,交給他的僕人說:「你平時辦事情很乾練,要是你能替我殺了那個女孩,我就給你一萬錢。」那僕人答應了。次日,僕人來到菜市上,看見那個女孩後,上去就刺了一刀,滿市場的人頓時亂作一團,他乘機逃掉。韋固問:「你把她刺死了嗎?」僕人回答說:「我原本想梗她的心,沒想到只是傷了她的眉心。」

在以後的日子裡,韋固到處求婚,卻始終不成功。大概又過了14年,韋固依靠父親的老關係,拜見相州長官刺史王泰,王泰提拔他做司戶椽的官職,主管獄訟。過了一段時間,王刺史覺得他很能幹,就把女兒許配給他。妻子年齡大約十六七歲,長得容貌秀麗婉約,韋固自己也很稱心如意。但她眉間經常貼著花鈿,即使沐浴和閒居時也從不摘下來。韋固感到很奇怪,就向她詢問。妻子告訴他說「我是刺史的養女,並不是他的親生女兒。我的親生父親當年曾經任宋城縣令,後來不幸病故。當時我還是一個嬰兒,母親和兄長也都先後去世,只剩下一個莊子在城南,我的乳母陳氏住在那裡。因為離客店比較近,就以賣菜為生。乳母陳氏可憐我,不肯讓我離開片刻。我還在三歲的時候,乳母帶我到市場裡面,卻不幸被一個狂徒刺傷。如今刀痕還留在額頭上,所以我就用花鈿貼在上面。七八歲後,我的叔父做了官,我才跟著來到這裡。現在作為他的女兒嫁給你為妻。」韋固問道:「你的乳母是個盲人嗎?」妻子說:「是啊!你怎麼知道的?」韋固說:「那個派人刺傷你的人就是我啊!這事情可真是太神奇了!」就把事情的前因後果向妻子講述了一遍。雙方都為此驚奇不已。從此以後,夫妻兩人更加情深意篤,相敬如賓。後來他們生下一個孩子叫韋鯤,官職做到雁門太守,朝廷詔封他的母親為太原郡太夫人。宋城縣令聽說這件事以後,親筆為當年的旅店題詞,稱為「定婚店」。

雖然這個故事是以貌似完美的結局講完的,但我想可能沒有幾個人在讀完故事後隨即就不假思索地接受了它。我們倒不是想問,韋固和他的妻子算不算幸福?關鍵的問題倒是故事中的那個關鍵人物一月下老人在婚姻中所扮演的角色。後世稱為「月老」的媒人的稱呼就是從這個故事中生發、承傳出去的。他在中國社會可以說是無人不知,其知名度之高甚至連婚姻制度的創立者女媧都不能與之比肩。的確,月下老人體現了中國傳統婚姻的典型特徵。他就像西方社會神話中的那個整天在天空中飛來飛去的愛情神丘比特那樣,是所有婚姻的決定者。凡是為丘比特的神箭射中的青年男女,無論他們彼此之間的社會地位、家庭財產和門庭高低有多麼大的懸殊,不管他們的家庭是朋友還是仇敵,也不管他們相隔多麼遙遠,最終他們都會走到一起,結成生死鴛鴦。丘比特的神箭也成為西方詩人們一再詠嘆的詩歌主題之一。但是,和丘比特的愛情之箭相比,中國的月下老人手中的紅線遠遠沒有吸引無數青年男女的青純之心的無上魅力。@秦楚刊號

民俗大師李無未說過,月下老人正像中國傳統家庭中的父親形象,婚姻大事是由他來決定的,他的命令是不能違反的。正是這個強有力的父親形象,控制中國青年男女的婚姻長達幾千年之久。從內部邏輯上推理,他是秉承了婚姻制度的創始者女媧等祖宗的指令來履行自己的職責的,他的權力也是由既定的、不可更改的制度所賦予的,他只是維護著這個制度的傳統性使它不被改變,服從命令就是天職。僅此一點就已經足夠了。

今天我們不需要月下老人了,但是傳統文化不能丟,你說是嗎?

請加關注@秦楚刊號隨時了解更多相關內容謝謝!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