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與經濟的高速發展,能破除內卷嗎?

fans news 發佈 2021-12-26T16:04:29+00:00

土豆用大白話聊下,為啥經濟高速發展,可還是內卷,全球範圍來看到底怎樣才能突破內卷。內卷還牽涉到一個很大的話題,就是共同富裕,因為共同富裕已經單獨寫了兩篇,這篇就不涉及這個主題了。

土豆用大白話聊下,為啥經濟高速發展,可還是內卷,全球範圍來看到底怎樣才能突破內卷。

內卷還牽涉到一個很大的話題,就是共同富裕,因為共同富裕已經單獨寫了兩篇,這篇就不涉及這個主題了。


壞土豆 作品

首發於微信號 一個壞土豆

陪我的國一起逆襲


土豆總結說:

高科技產業不足,導致高端崗位有限,就是內卷的根源。

於是博士生搶著干碩士生的活,碩士生搶著干本科生的活,本科生說那我咋辦?


我們用這個思維去看房價,是房價太高嗎,高的就那麼幾個大城市,二三線城市房價越來越低,燕郊的房價都腰斬了,鶴崗為代表的三萬塊錢一套房,但沒人去,為啥呢,因為沒有匹配的工作。


但是在全球範圍內來看,高端產業是非常稀缺且有限的

美國說我要讓你快速發展,你既比我聰明又比我勤快,你再把晶片汽車航空都搞起來,接著我印鈔的能力也被你幹掉了,那捲的不就是我了嗎?


第一部分:為啥經濟高速發展,可還是內卷?繁花似錦,卻冰火兩重天。

第二部分:資本的選擇,導致就業率的下降;

第三部分:為啥技術越進步,內卷越嚴重?

第四部分:為啥說過剩是工業化時代的宿命?

第五部分:歐洲到底卷不捲?

第六部分:破除內卷的三個方向;


我多次說中國是全球經濟發展的唯一引擎。

其實經濟增長的引擎有兩個,一個是中國,一個是美國。

保持經濟高速增長的只有這兩個國家,其它大部分國家都是在原地踏步。最近10年,全球GDP增長了18萬億美元,中美兩國加起來14.8萬億,其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總共3.2萬億......


但是美國靠的是印鈔和發債,用美元全球購買優質資產和商品,不僅不是引擎,還是吸血蟲。

加上疫情期間,中國經濟逆風飛揚,現在美國說要加息,全球聞風而動也跟著加息,生怕被收割,土耳其不服氣,說我非要降息,結果分分鐘被打臉,終於知道了實力撐不住野心,被整得酸爽不已。

唯有中國,選擇了降息,結果巋然不動,除了教父們想跑出去,全球優質資本都想跑到中國來。

因為即使降息,資本回報率也比其它地方高,而且更穩定。


所以,說中國是全球經濟發展的唯一引擎沒有任何問題。


但是,另外一個方面,我們卻看到冰火兩重天

2021年,全國畢業大學生超過900萬,根據中青網的調查,76.12%的大學生認為就業形勢非常嚴峻,只有5.41%的大學生認為好就業。

同時,碩士研究生報考人數為377萬,公務員報名人數超537萬,兩個數據都超過了歷史新高。


這個數據簡單點說,就是大學生不好找工作,至少找不到符合自己要求的心儀工作。

以往很多人選擇出國留學來逃避內卷,但是現在效果也不好,因為留學生也開始內卷了,海歸們一薅一大把......

出國花費200萬,回來月薪三五千,這些成為了常態。


經驗豐富了就好找工作了嗎?35歲加的人很多苦水要倒.......

好像都不容易。


為什麼會這樣,為啥一方面是繁花似錦,經濟高速發展,一方面是大家感覺到內卷越來越嚴重?這種冰火兩重天的現象是怎麼出現的?

我們從幾個方面來解讀。



首先我們看資本的選擇。

資本的選擇有一個簡單的現象,20年前,10億的投資,可能解決1000個就業率,但是到了今天,同樣10億的投資,可能解決的就業率不足三成,直接幹掉了七成的就業率。

在二三十年前,資本傾向於選擇勞動密集型的工廠,當時科技發展程度有限,全國的服裝廠,各種加工廠雨後春筍一樣的冒出來,但是到了今天,資本還會這麼選嗎?

我們看下數據,一個薇婭產生的利潤可以秒殺絕大部分的上市公司,80%以上的上市公司年利潤還不如薇婭的罰金。


而所承擔的社會責任呢?薇婭2020年銷售額為320億,在中國500強上市企業中排名330名左右,同類型的企業普遍員工數量在1萬到2萬之間。

而資本,自然是喜歡「輕資產」,僱傭的人越少越好,甚至送外賣都想讓人註冊為個體工商戶,最好一個人都沒有....


同樣的資本,投資服裝業,能解決1000個中低端就業率;

投資電子組裝廠,能解決500個中低端就業率,但是能帶動更多上下游供應鏈的1000個就業率;

投資網際網路新模式,能解決100個就業率;

投資金融,能產生50個就業率;


投資晶片、航空這樣的尖端科技,可以產生500個高端就業率,同時帶動至少5000個上下游就業率......

但投資高科技難度大、風險高、回報周期慢。


於是,在最近的20年到30年,更多資本傾向於就業率低的產業。

而部分產業幫助資本掙到了塊錢,導致資本越來越不願意投入實業與科技。


而且如主播這樣的行當,能實際解決的就業率非常非常低,因為真實情況是主播不賺錢,以為主播賺錢,這就好比看到鄭爽就認為演員掙錢一樣。

有一爽1.6億,一冰8.84億,但是中國有幾個爽和冰?多數是橫店影視城的群眾演員,一天才能掙一百塊錢。


這就是資本的第二選擇,想盡辦法做頭部明星或頭部企業,如同頭部主播占據了雙十一近90%的份額。


所以,馬太效應不僅僅是體現在自然人之間,也體現在組織之間,所有優質資源會向頭部企業進行傾斜。

而企業或組織一旦形成頭部,資本自然就會要求回報率,這個時候就要求提升效率,而效率自然就是用更少的人干更多的事情,而且,既然燒錢已經成為了頭部,幾乎形成了壟斷,就在模式上進行碾壓,就不願意投入科技和產品了,開始拼命的想辦法省費用掙利潤。


所以,資本的秉性導致了就業率和新崗位的下降,這是第一個原因。



高科技企業能帶來就業率,但在某個恆定的產業內,在沒有產業增量的前提下,很遺憾,技術的發展也會幹掉就業率,因為什麼是科技?就是效率更高,就是更少的人用更多的時間干更多的工作.......

當然,科技還有一個功能,就是開發消費者的需求,新需求就會帶來就業率和消費,但是,顯然這個需求的難度遠遠高於第一項。


比如3D印表機、VR眼鏡、智慧機器人......這些都是新需求,但是越來越多的需求證明是偽需求或者不成熟,要積累相當長的時間。


我們例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小農經濟時代,紡織一批布料,一個人可能要忙活一個月;

到了第一次工業革命,有了蒸汽帶動的紡織機,只需要一個星期就夠了;

到了二次工業革命,有了電力,只需要一天就夠了;

到了智能時代,你只需要按下按鈕就可以了.......

在未來,是無人工廠......


所以,很奇怪,技術的發展往往會帶來內卷,比較明顯的就是英國工業革命時代也不是一帆風順,珍妮紡紗機被憤怒的工人搗毀了,因為幹掉了就業率......這個現象在大清也出現過,繅絲廠被傳統紡織工人燒了。

當然,英國人走了一條路,沒有陷入內卷,就是開啟了全球市場,一個英國就不到1000萬人口,面對數億的市場全球銷售。


那英國的這條路我們可以嗎?我們可以,但還不夠。

因為很遺憾,全球市場可以讓英國當年富得流油,但是只能讓中國掙小錢。


因為英國是用1000萬人去面對7億市場,市場容量為70倍;

中國是用14億人口去面對75億市場,市場容量僅僅為5倍;


況且英國還是販奴販毒,還能直接搶劫......

況且今天的生產效率對比19世紀提高了百倍以上......技術發展帶來的生產過剩,幾乎是工業時代的宿命。


舉個例子,比如丹麥,為啥是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丹麥在畜牧業上的除菌等先進技術領先全球,就可以過上舒服日子。

但是中國掌握了這個技術能過舒服日子嗎?

很遺憾,並不能,所以中國30年來在各種技術上不斷全球領先,還是在內卷,為啥呢?


丹麥只有500萬人口,一項核心技術就可以小富即安,中國有14億人口,需要300項全球領先核心技術......

全球發達國家加起來只有11.6億人,中國有14億人口,所以歐巴馬說中國人過上美國人的日子,美國人只能去吃草。


這個話是有道理的,否則全去吃肉了,總要有人吃草吧......

那這一段我想表述的是什麼呢?


伴隨科技的高速發展,全球75億人的需求可能只需要10億人就可以滿足,在全球市場上來看,不需要那麼多的企業。

或者說全球75億人的需求只需要這麼多高端產業。

伴隨科技的發展,過剩幾乎是一種必然,除非是再來一次科技革命。


當然,人們想了很多緩解工業過剩的方法,比如發展服務業,但這些都只能緩解,而不能解決根本問題,因為任何服務業都需要實業的支撐,否則就好像鶴崗一樣,房子再便宜,去的人也不多,因為總不能全城人都搞服務業吧,我給你洗腳,你給我送外賣.....

你想開個高端點的咖啡廳都沒人來消費,因為沒有高端產業提供高薪崗位,於是服務業只能搞最低端的。


而且,越高端,科技含量越突出的崗位越有限,這就是為啥很多大學畢業生去找工作的時候發現都是銷售崗了,這崗位是挺多,但是絕對不是心儀的工作,也不是發揮自己長項的工作.....

要想不內卷,就需要越來越多的科技崗位,就需要越來越多的高科技產業,而美國拼了老命不讓中國發展高科技,各種污衊詆毀下三濫,反正不和我們公平競爭。


比較極端的例子就是東南亞,很多大學生畢業即失業,因為國家沒有高科技,沒有匹配他們的崗位,當年金融危機被洗劫後被鎖死了自己的產業,結果菲律賓大學生學了外語只能去當菲傭......



好吧,我們總結一下,為啥科技發展了,經濟發展了,但是依然感覺到很內卷。


首先,中國的發展非常好,但所面臨的挑戰也是全球史無前例的,我們單獨拎出來說下。

因為我們有14億人口。


現在全球有75億人口,11億人口屬於發達國家,未來有幾種選擇,第一種是75億人口,25億人口在發達國家,就是1/3的都屬於發達國家,這種難度非常大,因為資源和就業機會是有限的,高科技企業也是有限的。

還有一種可能,就是發達國家人口不超過18億,那就一定需要全球產業格局的重塑!

哪一種可能性比較大呢?


所以,很多人說,我們面臨了很大的人口危機,為啥國家還不給生娃的人送房子......

嗯,其實我換個話題問你,如果你沒有好工作,你會拼命生娃嗎?你不會,否則你就是給自己找不痛快,因為你不是黑蜀黍。

所以,國家的頭等大事,是產業升級,是科技興國,提供更多更好的崗位。


第二,資本的秉性,會傾向於幹掉就業率;

第三,技術的發展,導致就業崗位會越來越少;

第四,經濟越發展,人們對未來的預期值會越高,會增加內卷的憂慮和焦慮。


我們再來看一下,歐洲內卷嗎?

明確的告訴大家,歐洲越來越卷了,否則,就不會法國加幾分錢燃油稅那麼多人鬧事,難道都吃飽了撐的?也不會雖然我們很卷,但越來越多的留學生還是選擇了回國,而且比例一年比一年高。

但是歐洲為啥看起來沒有我們卷得那麼厲害呢?


第一、人口基數小,躺平的人越來越多,顯得不那麼卷......

第二、歐洲依然保留了很大一部分高科技企業,如航空、農業、化工、機械.....

第三、歐洲有相當多的奢侈品行業,我們在這裡幾乎是一片空白,人家賣一個LV,我們的企業老闆要代工一萬雙耐克鞋掙的錢去買,那當然日子過的比我們舒服,因為可以一打一萬.....



說了怎麼多,我們怎麼才能不捲呢?


我們先看第二點,資本傾向於幹掉就業率,因為這是資本的秉性。

最典型的就是良心想,所有的惡必定做到極致。


涉嫌侵吞國有資產,然後掙了錢補貼美國;

不發展科技,專注攢電腦;

投資輕資產,不承擔社會責任,搞小額貸;

給自己發高薪,推動貧富懸殊;

.......


另外說一下,搞金融能推動實業發展嗎?當然可以,中小實業企業拿到了貸款,不就可以擴大生產了嗎,不就可以解決就業率了嗎?

但是這樣一搞不就有利於中國發展了嗎?不就成中國良心想了嗎?所以美帝良心想打死不搞實業貸款,就搞消費小額貸款,增加社會不穩定因素。


和教父比起來,自己做物流的劉強東可以堪稱雷鋒。

美國如果要讓中國崩潰論落實,其實不需要搞那麼多事情,只需要讓教父培養10000個中國資本家,讓中國企業都去學良心想,基本上國家就完蛋了.....


所以,「中國新聞周刊」引用了嚴介和的話:

他認為商人分為三個層次,分別為:

先要臉再要錢;

先要錢再要臉;

不要臉只要錢!

嚴介和評論到:當一個高科技企業都開始掙塊錢,並且做起了僅次於高利貸的小貸業務的時候,那還談什麼社會責任和民族尊嚴,這就是典型的不要臉只要錢


不要臉只要錢說的是誰,估計除了教父不知道,14億人都知道了.....

在未來的10年,中美之間的科技戰是一場硬仗,這樣的戰鬥是中國和整個盎格魯薩克遜以及他們的僕從國的終極戰爭,但如此浩大的戰役,僅僅靠政府的投資是遠遠不夠的。

但是仗還沒打,有的人已經想投降了,說美國絕對不會制裁我們......

可不是不會制裁你們嗎,你們多了,中國不就跨了嗎?


要想不內卷,科技必須要發展,必須要有更多的高科技企業做支撐,這是基本條件,現在不斷的再進行正確的引導,讓更多的企業投資實業與科技。

當然,還需要的,就是讓美帝良心想被萬眾唾棄。


其次,如果想不內卷,美元霸權必須被剪除。

我們苦哈哈的做工業,結果美國一印鈔就全買回去了......美債的擊鼓傳花的龐氏騙局能永遠玩下去。

只要美元騙局不終結,美國永遠不內卷,內卷的永遠是我們。


不過這一點問題不大,美元潮汐的全球收割遊戲越來越難,16年開始遭遇徹底失敗,到現在CIP一上漲就想和中國聊聊,結果沒占到任何便宜,現在最多能收割下土耳其,其他國家都在擺爛,躺地上割無可割.....

只要美元收割遊戲玩不下去,美元搶劫不能持續回血,加上美國兩黨黨爭越來越嚴重,這個遊戲遲早要崩盤。


這個遊戲崩盤後世界會怎樣,你以為有很多貨幣,美元、日元、歐元.....

其實世界上就沒幾種貨幣,一種是和美元攻守同盟,必須和美元站一起的美元系,以上全部包含在裡面,比如英鎊,美國說要加息,英國馬上出來打前哨,這些貨幣和美元是息息相關的。


把美國的僕從國去掉後,世界上就沒幾個有獨立體系的貨幣了

人民幣

盧布

印度盧比

古巴比索

.......


誰的穩定性最強,未來會成為世界貨幣之錨呢?


第三,如果想不內卷,文化霸業必須建立,恨國黨必須被打倒。

如果做不到這一步,就永遠是我說的:

中國人代工一萬雙耐克,然後用代工的錢去買法國的一個LV。

代工廠永遠內卷,奢侈品永遠輕鬆。


歐美輕鬆到中國收智商稅,中國只能掙苦哈哈的製造業的錢。

中國有在歐美暢銷的奢侈品嗎?一個都沒有,都是3%-5%毛利的工業品,人家的奢侈品毛利後面直接可以加兩個零。

為啥沒有奢侈品,是我們的製造工藝和品牌運營能力不如歐美嗎?都不是,是因為文化輸出和文化自信還不夠,在國家品牌力上還需要相當長時間的努力。


從2020年開始,中國的文化自信向前邁了一大步,而且到今天在穩步前進,但是要補上這麼多年中國的國際化導演所挖的坑,還需要有相當遙遠的路要走。


當以上這些問題都解決的時候,內卷就會得到充分的緩解,就業率、出生率等問題迎刃而解。

要想不內卷,難嗎?

當然很難,要想14億人都過上好日子不內卷?全球發達國家都只有11億人口,要想我們不內卷,意味著整個全球局勢的徹底改變,意味著美國建立的舊國際秩序的完全崩塌,這是改寫全人類命運的事件。

所以,當然很難,但是,2020年,已經開了一個好頭。


最後,要想不內卷,我始終覺得會有一個標誌性的事件來邁上高速車道: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某想終不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