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概股起飛,任大仙涼涼

fans news 發佈 2022-01-14T04:57:47+00:00

「說到底,生育是個人和家庭基於生存環境和個體需求作出的綜合性決策,它需要從政策環境、社會養育成本、個人特定條件等多方面綜合考量。

昨天,任澤平微博微信都被禁言,直播取消。

官媒發聲,把任澤平觀點定性為「譁眾取寵」。

官媒最後如此評論——

「說到底,生育是個人和家庭基於生存環境和個體需求作出的綜合性決策,它需要從政策環境、社會養育成本、個人特定條件等多方面綜合考量。如何提供更有利於生育決策的社會環境,才是鼓勵生育的出發點所在。

從這個角度來說,還好,任澤平說了不算。」

經歷過薇婭、張庭,還有其他不能說的公眾人物從網上突然消失的故事後,大家都懂了。

不出力哥所料,任澤平怕是要涼。

今天很多人後台留言,說力哥神預言,我只能回以苦笑:我多希望我對任的預判是錯的,而對中概股的預判是對的……

周一爆出驚天言論時,無數自媒體跟進分析,褒貶不一,輿論吵翻天。

本來不準備摻和,看大家吵這麼high,我沒對具體觀點站隊,而是從傳播學和政治學角度,分析任大仙這種行為本身的後果。

結論就是:他會涼。

不少粉絲當時不服氣,覺得以任的段位名聲,不可能涼,比如這位——

這條留言,我翻出來了,但你們都看不到,原因你懂的。

這種情況發生過無數次,是我實時了解尺度的測溫計。

有些尺度嚴到有點無厘頭,我也只能偷偷X娘~

雖是截圖,安全起見,我還是做了輕微馬賽克處理,應該不影響閱讀。

你一個前官方智庫,好多年前就離開體制,下海撈金,恆大最風光時,跳槽恆大賺翻天,去年恆大翻船,又趕緊跳船回券商繼續做「首席」,這種過於「聰明」,過於會操控輿論的「首席」,肯定不受待見。

同是網紅經濟學家,高善文雖也長袖善舞,金句頻出,至少「政商」比任高。

人口問題本就敏感,已引起輿論狂潮,民眾互撕,你還不依不饒,繼續跟進解釋,反覆強調自己不是信口開河,嘩寵取寵,而是經過長期嚴密的經濟學論證,有大量數據支撐……

言下之意,就你對,不聽你的,全錯咯?

「還好,任澤平說了不算」。

現在,我們回過頭心平氣和說說任的觀點。

從輿論上看,少數人支持,多數人反對。

雙方都分「屁股派」和「觀點派」。

屁股派:

正準備生或以後想生二孩三孩的,都支持;

不準備生孩子的,知道補貼多孩家庭的錢,最終還是要不生孩子的買單,變相對自己收「單身稅」或「丁克稅」,當然反對。

可見,多數人不想多生。

不用看輿論站隊,出生率數據最直白——

2016年全面二孩放開後,本就想生二孩的生育力被一次性釋放,隨後快速歇菜,連年大幅下跌。

2021年估計只有1000萬,相比2020年,再跌200萬。

2023年起,大躍進消停後爆發的新中國出生人口最高峰即將全面步入60歲,醫保養老金壓力會與日俱增,越來越成為國家和社會不可承受之重。

而到2040年後,80後這一波生育高峰(主要是85-91)也將逐漸步入退休年齡,屆時社會主流勞動力是00-10後(20-40歲),已經頂不住了。

如果20後一代無法把每年出生人口拉回1500-2000萬的代際均衡狀態,2049年前後的中國……

emmm……大家自行腦補~

我為啥去年「窮凶極惡」給自己和力嫂加碼配那麼多年金險,也呼籲大家有能力多配一點,就是在防禦到時候……

任認為,每年超發2萬億,用各種方法補貼多孩家庭,可以刺激每年多生500萬,10年多生5000萬,能很大程度上挽救到時中國遭遇的危機。

2022年已經晚了,但現在再不振臂高呼,馬上強刺激,再往後,你刺激也沒用。

因為任認為,75-85後還有很多人信奉「多子多福」傳統觀念,目前40歲上下,雖已高齡,刺激一下也還生的出,但90/00後觀念變了,砸錢刺激也沒用。

這話定量分析肯定不對,一定有很多75後跳出來說我們不認可「多子多福」,也一定有90後跳出來說我喜歡孩子想多生,你憑啥代表我?

但定性分析,70後-80後-90後-00後,代際間整體生育意願的確在持續下滑。

原因是多樣性的:貧窮、內卷、高房價、教育焦慮、不孕不育增多、疫情衝擊、自我中心、受教育程度高、女權覺醒、LGBT增多、消費主義/享樂主義盛行……

這就說到「觀點派」的差異。

支持的認為,生育意願下降就是因為窮,發錢能直接解決問題,如果解決不了,就是發的還不夠多。

反對的則認為,生育率下降原因多樣,不是單一的線性因果邏輯,光靠發錢就能解決。

用官媒話說:生育是個人和家庭基於生存環境和個體需求作出的綜合性決策,它需要從政策環境、社會養育成本、個人特定條件等多方面綜合考量。

昨天我發了篇非常形而上的文章《人類文明的最終目的,是什麼?》

核心觀點是:基於自私基因,屁股決定腦袋,人人都只能從自身認知局限出發,思考問題,並做出行為決策,從而導致人類內部無休止內耗。

比如想生孩子的窮屌絲就是因為沒錢不敢生,他就默認別人都和自己一樣,只要有錢就會多生。

那為啥力哥沒生二娃?

為啥歐美日韓那麼有錢,那麼多年輕人還是打死不生?

真實世界,往往比我們以為的更複雜,所以才要不斷認知升級。

單靠超發貨幣刺激生育兩個明顯風險。

一是經濟層面通脹風險;二是社會層面道德風險。

無故超發貨幣,必會導致通脹,這是外行都懂的經濟學「常識」。

這也是很多隻懂經濟學皮毛的普通人,噴任不懂經濟學的原因。

但真實世界的經濟學,可能比教科書上寫的更複雜。

任的觀點一點不新鮮,半野雞智庫翟東升一派,多年來一直在兜售這種經濟學觀點。

核心觀點是:學美國拼命超發貨幣,別怕通脹。

雖然美國現在通脹創新高,拜登政府被疫情和通脹雙殺,搞得焦頭爛額,但和疫情以來的無限QE比,或者和08年以來的超發貨幣比,現在美國這點通脹,真不值一提。

超發美元的大頭,早被全球資本市場、房地產市場和數字貨幣市場吸收了。

而擁有這些資產的都是富人,結果就是全球性貧富差距急劇加大。

問題是資本主義目前體制無力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於是越來越多有「良心」的美國白左知識階層對資本主義本質產生深刻懷疑,才對黑命貴零元購的窮苦青年各種同情忍讓,認為只要不殺人,當街搶劫都是「輕罪」,甚至「非罪化」。

任翟一派認為,超發貨幣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發的貨幣不被人家認可,比如土耳其里拉或阿根廷比索。

為啥不被認可?

因為你國力不行。

但中國正在回歸全球經濟老大地位,各種軟硬實力快速提升,全世界對人民幣認可度和需求量快速提升。

所以人民幣完全可以像美元一樣,多放點水,不會衝擊人民幣匯率穩定,也不會產生嚴重通脹。

在任看來,08年GDP只有31萬億,我們都敢搞4萬億大放水救經濟,現在GDP已達110萬億,就算每年多發2萬億,也是社會可以承受之重。

問題在於,美元是全球公認的國際貨幣,人民幣現在連自由兌換都不行,要像美元那樣轉嫁風險,收割全球,談何容易?

更重要的不是經濟學層面的爭議,而是由此引發的次生社會問題。

都說優生優育,健康聰明從小受良好教育的孩子才是未來的希望,反之,則是未來的負擔。

同樣發一萬元,對窮人和富人邊際效應完全不同。

就像上海某社區打加強針發200元,周末排隊長龍一眼望不到頭,來排的都是窮屌絲,富人不會為200塊錢,開瑪莎拉蒂排上幾個小時隊。

經濟槓桿對窮人有最強刺激效果,但很難刺激中產富人,這就和優生優育,培養更多人才的大方向衝突。

未來是AI時代,大量工作會被機器代替,缺乏高級勞動技能的底層青年,很可能非但無力緩解老齡化危機,反而無所事事,在家啃老,加劇社會矛盾,只能用更多抖音快手給他們塞奶嘴。

如果生育補貼太高,就和保險一樣,還易誘發人性之惡,騙完補貼,只生不養,甚至虎毒食子!

要知道,中國還有幾億人月收入只有1000元。

每年超發2萬億,刺激多生500萬,相當於人均補貼40萬,雖然不是一次性發現錢,而是通過各種轉移支付渠道逐漸給,但哪怕出生時只補貼4萬,也足以讓很多人惡向膽邊生……

任作為經濟學家,不懂政治,也不懂社會問題。

我大學系統學習經濟學知識後,就深刻意識到經濟學家群體的自大和無知。

只懂經濟學的經濟學家,一定不是好的經濟學家。

……

昨天另一件讓人比較高興的事,是中概股在京東帶領下,超級大反彈。

丐幫都快跌了一整年,昨天的反彈,好似久旱逢甘露,一劑強心針,把很多丐幫弟子沉入冰海的心,重新暖了起來~

中概股見底了嗎?

如果你心中還想知道這問題的答案,說明我去年寫了那麼多文章,你都白看了。

模因還是無法戰勝基因。

我去年12月做過兩個很重要的判斷:

一是對經濟層面turn←的進程,階段性喊停,要休息下,動態再平衡。

比如對房地產行業的限制打壓。

馬上,房貸放款速度明顯提升了。

二是對網際網路行業反壟斷的敲打,可能要到今年上半年才會見底。

政策底先於市場底,所以……

很不幸,力哥話音剛落,中概股又是一輪10厘米+大跌……

你可能會說,既然你預測這麼准,為啥當時不喊大家清倉呢?

因為市場先生經常發神經,不按套路出牌,沒法準確預測短線走勢。

比如明明豬周期還沒回暖,但豬肉股關注度太高,無數股民搶著提前上車,導致最近豬肉股又莫名其妙大漲了……

我只能判斷,大方向上,2022年對中概股打壓會明顯減弱,市場恐慌情緒也將逐漸減弱,但到底哪天見底,啥時候起飛,沒法準確預測。

最穩健的理財思路,絕不是在嚴重低估區域做短線,萬一賣飛就傻眼了。

如果手裡還有錢,就繼續定投或逢低加碼補倉。

我自己就在本月初用七步定投條件單,自動補了一次中概互聯。

我之前說過,我自己設定的網格比例是+10%/-9%,也就是距離恆定市值下跌超過9%,就自動補倉。

巧了,這次正好補在反彈前的最低點,舒服~

中概股跌那麼慘,因為定價權不在我們國人手裡,在美國為代表的全球資本手裡。

老外看不懂中國在做什麼,內心慌了一批,所以拼命割肉逃命。

你也看不懂?

從反壟斷一開始我就反覆說,反壟斷目的不是要打死網際網路巨頭,或收歸國有,而是讓行業更健康發展,不要老是內卷,與民爭利,不思進取,要把精力和資本花在更有助於行業和國家長遠健康發展的地方。

pony最近說,騰訊只是國家社會大發展期間的一家普通公司,是國家發展浪潮下的受益者,並不是什麼基礎服務,隨時都可以被替換。

有人可能覺得這話只求自保。

我不這麼看,以pony的認知和性格,我相信他一直這麼認為。

沒有騰訊的時代,只有時代中的騰訊。

當一眾小弟都有幫主的覺悟,中概春天就快到了。

前不久,芒格再次用近似「倍投策略」抄底阿里(每次補倉都是上次兩倍),我聽到一種很有哲學思辨色彩的爭論:

一派認為,芒格都快100歲了,沒準明天就見上帝,都不怕長期被套,阿里越跌越買越高興,我們才二三十歲,難道還熬不過芒格嗎?

另一派認為,芒格身價幾十億美金,投資就是遊戲,無非是帳戶金額的上躥下跳,根本不影響生活,自然也不影響心情,可我手裡就10萬,巴望著這點錢快速升值,買房結婚,我耗不起啊啊啊啊……

你更支持哪一派呢?

在你屁股決定腦袋,答案脫口而出前,不妨先想一想,這世界不是非此即彼,而是混沌複雜的。

你不知道的事,不代表不存在。

你不理解的事,不代表不正確。

窮屌絲想要逆襲,除了要付出比別人更多的努力,還要知道更多別人不知道的事,理解更多別人不能理解的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