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氣不好的根源是缺乏智慧(雜文)

fans news 發佈 2022-01-12T18:46:24+00:00

其實,真正累出來的疾病不多,大多是氣出來、吃出來的毛病。管控不好自己的情緒,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是一個人最大的愚蠢。人生難得糊塗。糊塗一點、寬厚一點、瀟灑一點,人生幸福就多一點。善待自己,就要從不生氣開始。


其實,真正累出來的疾病不多,大多是氣出來、吃出來的毛病。管控不好自己的情緒,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是一個人最大的愚蠢。

人生難得糊塗。糊塗一點、寬厚一點、瀟灑一點,人生幸福就多一點。善待自己,就要從不生氣開始。道理很簡單,大多數人都懂,但就是事到臨頭,壞脾氣就上來了,就失控了,原因何在?

心態對了,心情就好了,工作就順了。生氣,大多不是事情的對錯,而是心態不對。心態不對,脾氣不好,是缺乏智慧,是沒有弄清人生的基本問題。而脾氣好的人起碼有以下四個特點:

一、會做人。會做人的人,懂得尊重、知道互惠、充滿熱情、很少批評,中庸平衡、「耐煩」謙卑,牛在心裡、軟在嘴上,心神是君,身體是臣,善做善成,不隨意抱怨指責他人;知道做人是讓自己開心,讓別人舒心。而壞脾氣是在抱怨、牢騷和計較中,用自己的生氣,給自己裝進怨恨,給別人難堪。

二、會處事。脾氣好的人知道人世間從來沒有完全的平等,抱怨對解決問題沒有任何作用,生氣是最無能的表現。他們明白難得糊塗的修行原則,能做到未來不迎,既往不戀,專注當下、泛出自我的道理,他們知道說人短者是已短,揚已長者謀太淺的道理同,用自省以自救、以簡單對複雜、以誠實對虛妄,在經歷中壯大自己的格局。他們知道人的格局其實就是讀的書、走的路、經過的事,沒有讀書的厚度就沒有人生高度,在心平氣和中處事,在吃虧中成長,在自律中讓自己堅強。

三、活得好。一人從最好的心態就是常思已過,不責他人,最好的活法就是苦而不言,喜而不語,越過越好的最直接表現就是言窮體勤、自強不息。而一天嘰嘰喳喳、怨聲載道、牢騷滿腹,一點就炸,遇事就火,脾氣暴躁,遷怒於人,是很難過好過一生的,而且常常因為火氣過旺而生病短壽。

四是笑得爽。心態好的人知道:所有的大格局背後其實就是善良。格局大了,大事也小了,小事就沒事了,便不會為雞毛蒜皮去發脾氣。而善良是什麼?就是心地純潔、純真溫厚,沒有惡意,為人和善。善良的人,慈眉善目、和顏悅色、不念舊怨、知恩感恩,很多無事生非,隨便發火,暴跳如雷,他們的笑是善良、真誠、爽朗的。

脾氣不好,是智慧不夠。別以為你抱怨不斷、脾氣如火,就是一種美德,甚至以為自己是個直脾氣,沒有什麼壞心眼而自戀。其實你的脾氣藏著你的福氣和運氣,你發出的脾氣,丟掉的是你的福氣和德性。

所謂智慧不夠,乃智商低也,換言之就是智障,就是愚蠢。不要因為自己亂使性子、胡言亂語、亂發脾氣,讓別人給你貼上一個弱智的標籤。

停止糾結、抱怨和發脾氣,綻開你的微笑,展現你的善良和寬厚,也許你更討人喜歡。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