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吵子、中幡——北京市順義區後王各莊村

fans news 發佈 2022-01-13T22:21:20+00:00

後王各莊村位於木林鎮東南方向(地理位置),村域面積3900畝,共有482戶,常住人口1022人,戶籍人口1376人,流動人口70人。以農業為主導產業。唐朝初期,唐王李世民東征的歷史在順義留下了一段段美麗動聽的地名故事。唐王東征時,是從洛陽出發往北進軍,由通州進入順義地境。


後王各莊村位於木林鎮東南方向(地理位置),村域面積3900畝,共有482戶,常住人口1022人,戶籍人口1376人,流動人口70人。以農業為主導產業。唐朝初期,唐王李世民東征的歷史在順義留下了一段段美麗動聽的地名故事。唐王東征時,是從洛陽出發往北進軍,由通州進入順義地境。大軍來到木林鎮,行軍路過一個村莊。出村之後,唐王問向大臣:「後面這個村莊叫什麼名?」大臣心想唐王已經過去了,就靈機一動便說:「此村名為後王各莊。」時至明末清初,後王各莊村村中有棵橡子樹,樹幹通直,枝繁葉茂,葉紅如團團的火焰,象徵村民日子過得紅紅火火。據村裡的老人說那棵橡子樹非常的粗壯,要三四個成年人才能環抱過來。也正是因為這棵具有象徵意義的大樹,後王各莊村改名為橡子後王各莊。歷經兩百多年的滄桑歲月,橡子樹漸漸枯死。於是,村民不得不將大樹砍伐。再後來,知道橡子樹的人越來越少,村莊也就改回唐王東征時的名字(後王各莊村)並沿用至今。

後王各莊村的民俗文化豐富,有太極拳、吵子、中幡……太極拳要從2014年說起,當時村裡的張樹德老先生帶領著一些愛好者,每天以健身為目的,共同學習,共同娛樂。一直到2020年,張樹德前輩去世了,由其領進門的王雲柱老師,在2016年,經四處學習,得知崔美蘭老師師出名家,教授非常正規的太極打法,於是一直跟隨學習,經過6年的刻苦學習,取得了不小的成績,並且在2021年5月經與村書記申請,在美蘭太極俱樂部、鄉鎮府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後王各莊村太極輔導站,村里很多愛好者陸續加入,兩個月內發展到40人,半年取得三個榮譽,牛欄山杯三等獎,順義區優秀健身團隊,先進輔導站。


從鄉鎮府到村書記王春林同志對太極隊的各項工作都高度重視,大力度支持,呼籲更多的人參與進來,全民健身,增強體質,在2021年的太極隊聯歡會上為優秀的隊員發放了榮譽證書,並且為每位堅持鍛鍊的隊員發放了福利,來鼓勵大家積極學習,堅持練好太極。

後王各莊吵子是中國古代傳統典禮樂的一種,融禮、樂、舞為一體,為後王各莊傳統花會項目。後王各莊吵子最早源於清末咸豐年間龍灣屯區域的興隆老會,距今已經有一百五十多年的歷史。  


早在1938年,第一代師傅張連貴、孔憲尊和孔慶恩老前輩就創建起來,至今已有三代傳人。吵子一般由十幾個人組成的吹打樂隊。打擊樂主要是大鈸、鐃和嗩吶等。吵子形式獨特,單純以吹打樂器為主要特點,聲音粗獷、洪亮,演奏起來大有行軍作仗之勢、令人心弦振奮。

後王各莊吵子使用的是工尺譜,經常演奏的曲目有「百家姓」、「車公字」、「歪子曲」和「太平詞」等。其表演特點是:動作幅度大、速度快,節奏鮮明。聲音響、氣氛熱烈、振奮人心,立而觀看,震耳欲聾。自1978年改革開放後,經過村裡的第二代師傅孔凡興、孔慶綿和孟現有豐富和發展,村裡的吵子隊還吸納了附近村裡的音樂愛好者,並把現代曲目融會貫通,演繹的更加富有民間鄉村氣息。  


現在的吵子隊到第三代已經是1980年以後,傳承人王長柱(現年79歲)、張樹德(現年73歲)、孔凡臣(現年72歲)、張樹永(現年63歲)、陳先瑞(現年58歲)師傅相當活躍,經常將附近的藝人叫到一起演練起來。村裡的「吵子」也是至今人和物保存的最完整的一個項目。

據史料記載,中幡起源於唐、宋年間,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後演變成漢族民間廟會中的表演節目。耍中幡、舞中幡是漢族傳統雜技項目。該項目流傳久遠,備受回族、滿族和蒙古族群眾的喜愛。中幡的主幹是一根長三丈三(10米多)的竹竿,竿頂懸掛著標旗,旗的正面繡有祝福語句和吉祥圖案,反面有時繡上表演團體的名稱。


中幡表演時,藝人們將竿子豎起托在手中,舞出許多花樣,其表演動作樣式各有形象的名稱。將竿子拋起用腦門接住為霸王舉鼎,單腿支撐地面用單手托住竹竿為金雞獨立,此外還有龍抬頭、老虎撅尾、封侯掛印、蘇秦背劍、太公釣魚、擎一柱等樣式。中幡竿頂上還有一層乃至數層由彩釉、錦緞、響鈴、小旗、流蘇組成的圓形裝飾物,稱為纓絡寶蓋,舞起來不僅五彩繽紛,而且發出悅耳的聲音。

中幡表演要求穩、准、快,手眼配合一致。在表演時,表演者用手掌、手背、肩膀、中幡額頭、下顎等部位分別完成舉、頂、牙劍、腦劍、單山等動作,不斷晃動、拋起、落下。表演者或頂幡上額,或伸臂托塔,但始終幡不離身,竿不落地。十餘米高、幾十斤重的中幡在表演者的手中、肩上、腦門、下巴、項背等處上下飛舞、交替騰挪。表演中,幡面彩綢迎風招展,幡頂銅鈴叮咚作響。現在的中幡傳承人王希明(現年58歲)、王玉鎖(現年50歲)、張樹發(現年50歲)、孔繁勛(現年42歲)師傅相當活躍。(投稿文章)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