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欲在哈上演「木馬屠城記」,與俄羅斯的地緣心結如何才能解開

fans news 發佈 2022-01-14T07:38:35+00:00

哈薩克的動亂平息,俄羅斯大軍進入協助平亂,根據土耳其媒體的報導,叛亂分子的背後是美國索羅斯基金會的勢力支持,與在美國的前哈薩克高官密謀,掀起了一場瞄準奪權的群眾運動,以抗議燃料價格上升為藉口,進而攻擊哈薩克政府,其實就是一場流產的「顏色革命」。

哈薩克的動亂平息,俄羅斯大軍進入協助平亂,根據土耳其媒體的報導,叛亂分子的背後是美國索羅斯基金會的勢力支持,與在美國的前哈薩克高官密謀,掀起了一場瞄準奪權的群眾運動,以抗議燃料價格上升為藉口,進而攻擊哈薩克政府,其實就是一場流產的「顏色革命」。

從哈薩克到烏克蘭,這兩個前蘇聯加盟共和國最近的動亂,都掀起了莫斯科的冷戰回憶│美國勢力對俄羅斯的滲透顛覆,其實已經有百多年歷史,成為後來冷戰的根源,也導致今天俄羅斯的高度警戒,不容美國怪手再插進來。

一九一七年,俄羅斯爆發布爾什維克革命,推翻沙皇,但美國與西歐國家卻恐懼共產黨的紅潮蔓延,派兵干預。美國三三九步兵軍團翌年曾經長驅直入,駐紮在俄羅斯的領土上,力圖阻止蘇維埃政權的建立。但蘇共後來獲得大部分民意支持,紅軍與美國入侵的軍隊衝突,美軍最終不敵,但仍然糾纏不休。儘管蘇聯革命政府在一九一七年成立,但華盛頓要遲至一九三三年才正式承認莫斯科。

這也在蘇聯人民的心中留下負面的印記。赫魯雪夫後來與美國副總統尼克遜互相抬槓,辯論美蘇制度誰更好的時候,曾經直率地指出,美國的軍隊曾踏進俄羅斯的土地上,而蘇聯的軍隊從來沒有踏足美國的土地上;兩者誰對誰錯,昭然若揭。

日前美俄雙方在瑞士日內瓦舉行外交談判,討論雙方如何在烏克蘭危機中降溫。美國要求莫斯科保證不會進攻烏克蘭,不會部署重兵在烏克蘭邊境,威脅烏克蘭的安全;俄方則要求美國要確保烏克蘭與喬治亞不會加入北約,也不容許美國在俄國的邊境部署飛彈與核子武器。

美國認為俄羅斯的要求不合理,但俄方反駁的論據就是:美國不會容許任何大國在美國邊境部署飛彈,也不會讓美國的「後院」出現對美國軍事威脅的部署。

其實這些外交上的唇槍舌劍都是蘊含著歷史的脈絡。一九六二年美國總統甘迺迪與蘇聯領袖赫魯雪夫就為蘇聯飛彈運送到古巴而爆發雙方大戰的危機,最後還是各讓一步,美國從蘇聯鄰國的土耳其撤走了飛彈設施,而蘇聯也撤走了在古巴的飛彈基地。這是世界史的關鍵時刻,如果雙方當時沒有互相忍讓,那麼就會爆發核子戰爭,最後甚至可能演變為第三次世界大戰。但恰恰是當時美蘇兩位領袖懸崖勒馬,一念之差,避免兵禍連結的悲劇。

但美國在蘇聯解體之後,就對俄羅斯步步緊逼,北約一直東擴,不僅蠶食很多過去的緩衝地帶,最後還瞄準烏克蘭、喬治亞等,讓莫斯科寢食難安。但俄羅斯也不是省油的燈,反而是借力打力,在各大戰線上與美國攤牌,俄羅斯的籌碼就是散居在各大前加盟共和國境內的俄羅斯人,他們心向莫斯科,都希望能夠重建昔日蘇聯的榮光。二零一四年,普京就是利用烏克蘭內部的俄羅斯族群力量,重新奪回克里米亞。由於俄羅斯的行動迅速,又有當地的民意支持,歐巴馬政府就非常被動,啞巴吃黃連,眼看烏克蘭的一塊重要的領土被奪走。自此之後,華盛頓就對烏克蘭的安全問題極為擔心,憂慮俄羅斯會重施故技。

這次哈薩克的動亂,背後都有美國導演「顏色革命」的影子。目前哈薩克內部共有兩萬多家非政府組織(NGO),大都與美國的基金會有關,而俄羅斯認為這都是美國中央情報局的外圍機構,可以在內部成為特洛伊木馬,上演「木馬屠城記」。

但俄羅斯的情報單位也在「諜對諜」遊戲中,發揮重要作用,洞悉美國的意圖,在關鍵時刻,動員強大的傘兵力量空降,同時透過獨立國協「集體安全條約組織」CSTO出兵維持秩序,避免局面失控。儘管哈薩克警察被暴徒斬首,場面血腥,但後來當局彈壓也毫不留情,終於填平這場政變。

美俄在地緣政治上的鬥爭,還沒有完結。誰勝誰負,還在於國力的比拼,也在於中國的因素。北京對美國在鄰近新疆的哈薩克的滲透極為警惕,深恐禍水東流至新疆,威脅中國國家安全。同時中國的能源供應也非常仰賴哈薩克,不容能源供應鏈被截斷。北京對於俄羅斯的出兵予以支持,就是防止美國勢力進入,損害中國國家安全。

這也導致中俄的戰略關係更加密切。美國在全球的大棋盤上,要面對中俄的密切聯手,若再加上中亞的伊朗則是美國的夢魘。這正是當年美國的國家安全顧問布熱津斯基(ZbigniewBrzezinski)所警告的局面。

基辛格更早時就警告,中美蘇關係是一個不等邊的三角形,兩邊之和肯定大於第三邊。美俄的地緣心結越來越深,也推動中俄的戰略關係更上一個台階。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