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垂簾聽政的三位太后,都和小皇帝反目,身後事差點沒保全

fans news 發佈 2022-01-17T10:13:36+00:00

太后垂簾聽政在歷史上並不罕見,從最早的戰國時期的秦國宣太后以太后之位主政,到清代的慈禧太后,太后聽政始終是皇位傳承過程中很有可能發生的插曲。而這往往伴隨著外戚專權等問題,這也使得後宮干政一度被視為「毒瘤」。

太后垂簾聽政在歷史上並不罕見,從最早的戰國時期的秦國宣太后以太后之位主政,到清代的慈禧太后,太后聽政始終是皇位傳承過程中很有可能發生的插曲。而這往往伴隨著外戚專權等問題,這也使得後宮干政一度被視為「毒瘤」。但在宋代,垂簾聽政的太后往往會獲得很高的評價,宋代數次通過太后垂簾聽政來穩定朝局,保障皇位的順利傳承。可也有這樣三位垂簾聽政的太后,她們雖然在歷史上也得到了較高的評價,但都與小皇帝反目成仇,鬧得很不愉快。

劉太后是宋朝第一位臨朝稱制的太后,歷史上對其評價極高,稱其「有呂武之才,無呂武之惡」。乾興元年(1022),宋真宗駕崩,留下遺詔「尊皇后為皇太后,軍國大事權取皇太后處置」。劉太后受真宗遺詔垂簾聽政11 年,直到其去世後,二十四歲的趙禎才開始親政。談到劉太后和宋仁宗趙禎的關係,這二人並不是親母子,趙禎是劉太后的侍女所生,因為劉太后沒有生下皇子,宋真宗趙恆才聲稱趙禎為劉氏所生。《宋史》記載,直到劉太后去世後,趙禎才在八王爺趙元儼的指點下得知自己的生母是李宸妃,並追封其為皇太后。

不僅如此,劉太后的垂簾聽政在當時也並不是沒有反對的聲音,天禧三年(1019),宋真宗趙恆多病,當時還是皇后的劉娥逐漸開始代理朝政之際,宋真宗就曾和宰相寇準「密謀」要讓太子趙禎監國。不曾想事情敗露,在劉皇后和丁謂等人的推動下,宰相寇準被罷官。隨後寇準手下的周懷正等人不甘心失敗,還上演了兵變的戲碼,矛頭直指皇后劉娥。值得注意的是,這些謀劃的最終目的都是讓太子趙禎登基,失敗後的寇準在宗真宗不知情的情況下連遭三貶,劉皇后也贏得了這次黨爭的勝利,在宋真宗趙恆駕崩後垂簾聽政直到去世。

如果說劉太后垂簾聽政時期並沒有和小皇帝趙禎撕破臉,那麼下面這位曹太后和小皇帝可是徹底有一番衝突。曹太后是宋仁宗趙禎的第二位皇后,趙禎十分寵信曹氏,親政後第一時間廢了自己的第一位皇后郭皇后,立曹氏為皇后。並在自己沒有皇子的情況下,將養子趙曙交由曹氏撫養,此時的趙曙與曹氏的關係十分親密。趙曙作為趙禎的養子,能在趙禎駕崩後順利登基,與曹氏有很大關係。

曹氏在趙禎突然駕崩後,為了穩定局面,秘不發喪,命人照舊給趙禎的房間送食物,並將知情的太醫都看管起來。直到第二天才在大臣面前宣布趙禎駕崩,召趙曙進宮即位。趙曙即位之初,因疾病發作,不得不讓曹太后垂簾聽政。在這一時期,曹太后的垂簾聽政不僅很好地起到了穩定政局的作用,還得到了很高的評價。

可隨著趙曙的病情加重,由於趙曙即位本身就有許多人反對,這更是有人千方百計地離間曹太后與趙曙。《宋史》記載:琦與歐陽修奏事簾前,太后嗚咽流涕,具道所以。琦曰:「此病固爾,病已,必不然。子疾,母可不容之乎?」修亦委曲進言,太后意稍和,久之而罷。後數日,琦獨見上,上曰:「太后待我無恩。」可見當時兩宮失和愈演愈烈,隨著曹太后和趙曙之間漸生間隙,當趙曙病情稍稍好轉,想要親政時,曹太后依舊垂簾聽政,不肯還政於趙曙。直到韓琦以辭官來逼迫曹太后,曹太后才決定撤簾。

第三位垂簾聽政的太后是高太后,高太后在神宗時期間接參政,在哲宗時期垂簾聽政。同樣,作為北宋太后的高太后在皇位繼承上仍然起到很大作用,宋哲宗趙煦雖然是神宗最大的兒子,但仍有人在神宗病危之際主張立神宗的弟弟雍王趙顥或曹王趙頵為太子。雖然最終趙煦當上了太子,但也並非沒有反對的聲音,在神宗彌留之際,高太后果斷命人趕製了黃袍。神宗一駕崩,趙煦就穿著黃袍出現在了群臣面前,穩定了帝位。

而令趙煦不滿的是,在高太后垂簾聽政的九年中,年輕的趙煦對朝政沒有絲毫髮言權,一切軍國大事都由高太后處理。甚至在大臣們向太后奏事時,由於高太后與趙煦的位子是相對的,這些大臣竟然只面對高太后奏事,把背部和臀部留給了皇帝。同時高太后對趙煦的生母也過於嚴苛,高太后在哲宗朝作為太皇太后,始終壓制皇帝的生母朱氏,只給了一個太妃的頭銜。

趙煦年齡稍稍大些的時候,高太后也沒有急於還政給趙煦,直至其去世,趙煦才得以親政。趙煦親政後,一度要將去世的高太后追廢為庶人,雖然最後沒能成功,但也能說明高太后垂簾聽政時期,帝後積怨頗深。

綜上,宋代九位太后數次垂簾聽政,雖然部分垂簾聽政的太后與小皇帝產生了摩擦,但宋代垂簾聽政的太后都獲得了很高的評價。與其他朝代採取不正當手段把持朝政的太后不同,宋代太后的垂簾聽政多是在大臣或皇帝的請求下,才勉強答應的。同時她們的聽政也並沒有給宋代帶來危害,反而保證了皇位的順利傳承、穩定了政局。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