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威信大打折扣,北洋舊部貌合神離,北洋軍向心力漸消逝

fans news 發佈 2022-01-18T00:43:56+00:00

袁世凱站在封建統治的立場,一向是挾有北洋實力而又依靠帝國主義以自重,這是人人皆知的。他在彰德上村,一直是在不斷的和各方面進行拉攏,注視著國內外的一切政治情況,迫切地期待著有利的機會,準備東山再起,奪取政權。

袁世凱站在封建統治的立場,一向是挾有北洋實力而又依靠帝國主義以自重,這是人人皆知的。到了光緒三十四年十二月(一九○九年一月)回籍養疴,他的政治上野心仍是無止境的。


他在彰德上村,一直是在不斷的和各方面進行拉攏,注視著國內外的一切政治情況,迫切地期待著有利的機會,準備東山再起,奪取政權。

在政治上的主要聯絡對象,在朝的有清室親貴愛新覺羅·奕劻等,滿族大員那桐、蔭昌等,漢族大員徐世昌等;在野的有君主立憲派楊度、張謇等,革命黨人朱蒂煌等。


在軍事實力方面,他的舊部布滿各地,當時北洋六鎮雖然歸陸軍部直轄,但統制仍是第一鎮何宗蓮、第二鎮馬龍標、第三鎮曹錕、第四鎮吳鳳嶺、第五鎮張懷芝、第六鎮段祺瑞(宜統二年十二月換吳祿貞),而且還有薑桂題、張勳等人所率各軍,都是他當時一手提拔起來的舊部。這些軍隊,心目中並不知有國家,只知有他們的「袁宮保」。他在彰德時,這些將領沒有一個不是歲時饋遺絡繹不絕的。


在國際方面,各國使館他都有人進行聯絡,特別英帝國主義駐華公使朱爾典,他們經常保持著聯繫。在這種情況下,洹上村儼然成為當時政治、軍事、外交的一個中心。


袁世凱這種活動,從他所拉攏的對象,可以看出無論君主專制、君主立憲或資產階級革命,在他都無所用心。他所希望的是無論什麼主張,只要能造成一個機會來達到自己奪取政權的目的就好。


武昌起義後,各省紛紛響應,清室政權已經陷於不可收拾的地步,同時中國資產階級還是比較幼稚的,起義軍的內部分子又非常複雜。這方面的情形,袁世凱看得很清楚,這是他期待已久的機會,他要利用來奪取最高統治權。他的部下很了解他,都曾積極地向他獻策。

他的親信幕僚張一麐,在民國四年密陳大計呈稿中說明了在辛亥革命時就對袁世凱實行過「勸進」。他說:「當大總統視師蕭家港時,一曾馳電勸進,是時天下大亂,民無所歸。」袁世凱這樣想,他的部下又這樣勸,為什麼到民國四年才發生「洪憲帝制」呢?


這種事實,徐世昌了解得很多,說:「辛亥革命,項城起用,武漢督師,入朝為內閣總理,此時權勢無與抗衡者,其左右親昵即有以利用機會,取清而代之之私議。而項城不出此者,一、袁氏世受國恩,在本人不肯從孤兒寡婦手中取得,為天下後世所詬病;

二、舊臣尚多(如張人駿、趙爾巽、李經羲、升允等),亦具有相當勢力;

三、北洋舊部握有實權者(如薑桂題、馮國璋等)尚未灌輸此等腦筋;

四、北洋軍力未能達到長江以南,即令自為,不過北方半壁,內部或仍有問題,而南方尚須用兵;

五、南方民氣發展程度尚看不透。

所以,最初他在表面上維持清室,其次始討論君主、民主,又其次乃偏重民主,最後清帝退位而自為大總統。此時南北和議,北方代表唐紹儀主民主,楊士琦主君主。其所謂民主,袁本打算由清室受禪,故清帝退位詔中,袁仍加有『由袁世凱以全權組織臨時共和政府與民軍協商統一辦法』之語。其用意在高踞題顛,以北方勢力支配民軍。


不料南方先選舉孫中山為總統,項城的總統且由孫中山推薦,非項城所逆料也。至楊士琦等之所謂君主者,人人以為維持清室,實則非宣統乃項城也。同時汪兆銘、楊度組織國事匡濟會,楊度所謂君主者,與楊士琦亦同,但兩人各不相謀耳。袁世凱是不肯冒險的,終由穩著走民國一途。」


由於上述的原因,他不得不改換方式,先奪取民國大總統的位置,看風使舵的部下們自然又都轉變方向在這個新題目上想辦法了。


民國元年,趙秉鈞曾說,洪述祖替袁世凱所想的辦法,也是袁世凱自己所採取的辦法。趙秉鈞說:「唐紹儀到北京,住在東交民巷六國飯店,當時還在考慮是否就袁閣郵傳部大臣的問題。直隸候補道洪述祖,在北洋時與唐有舊,力勸唐不就職,趁此機會仿照美、法等國情形,將中國帝制改造成民主。

進行方法是:一面挾北方勢力與南方接洽,一面借南方勢力以脅制北方。對於宮庭、親貴、軍隊、外交、黨人也都可以加以運用。」並謂:「照這辦法去做,清帝退位並不甚難,可與宮保(袁世凱)詳密商定。創建共和局面後,宮保為第一任大總統,我公可做新國內閣總理。」後來實際情形,大概不出這個計劃。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