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報刊發表文章第5篇《糧油市場報》||英英木槿開

fans news 發佈 2022-01-19T01:34:56+00:00

對木槿花的認識,始於《三皇五帝》裡的一記傳說。書中講述,上古時期河南濮陽以東有一處丘陵,人稱歷山。山雖不高,卻巍巍聳立,山腳下長著三墩世所罕見的木槿樹,高若兩丈,冠可盈畝,每至夏秋,花開滿樹,爛漫如錦。

文◆劉中才

對木槿花的認識,始於《三皇五帝》裡的一記傳說。書中講述,上古時期河南濮陽以東有一處丘陵,人稱歷山。山雖不高,卻巍巍聳立,山腳下長著三墩世所罕見的木槿樹,高若兩丈,冠可盈畝,每至夏秋,花開滿樹,爛漫如錦。某一年的孟秋時節,混沌、窮奇、木壽杌、饕餮「四凶」前往歷山觀光,見此美景,心生歹意,遂將三墩木槿樹連根拔起,意欲挪走據為己有。不料在木槿樹轟然倒地的一瞬間,花葉枯落,香消玉損,四人見狀敗興離去。彼時,正在附近耕作的虞舜聞訊後趕往歷山,同農夫一起把木槿樹扶起,並汲水澆灌,木槿復活,花開如初。木槿為報答虞舜的恩情,化成仙子託夢虞舜,並取虞舜之諱為姓,以示紀念。

這個美麗的傳說寄託著古人對木槿的殷殷之情,千百年來不曾泯滅。我本知道傳說的故事並不存在,但我一直把它記在心裡,憧憬著有朝一日前往歷山一探究竟。我也曾經幻想那三墩木槿樹就在歷山腳下,綠綠蔥蔥,四季葳蕤,粉白簇擁的花朵能蓋過大地上的一切風物。

然而,一些奢望的期許最終沒有說走就走的旅行,隨著時間的流逝,看一看歷山的風光已在心田上越走越遠,對木槿的認識也止步於此。

但我明白一個事理,自己不知道的書中可以找到答案。比如木槿樹,她揉進詩人的心裡,化作錦繡文章,在水墨交織的案几上,隨著光陰一寸一寸流淌至今。她的花色或粉艷或白潤,朝開暮落,如潮來潮往,像戎昱在《紅槿花》裡的詩意表達。

「花是深紅葉麴塵,不將桃李共爭春。今日驚秋自憐客,折來持贈少年人。」這是我喜歡的樣子,獨立清秋,花開葉茂,掛著昨夜的寒露,醒來依舊平凡。在戎昱心裡,一束槿花純真無瑕,抵得過春風夏雨和世間疾苦,誰若有幸成為那個少年真的是再好不過。

戎昱家住江陵,那裡槿花如簇,錯落有致,每到夏秋之交,常常山野爛漫,繁盛不減當年。同為江陵詩人的崔道融也對槿花情有獨鍾,在浙江為官的數年裡,崔道融思鄉情切,但見木槿百感交集,卻深知久寄離別苦,難以再回鄉。他在《槿花》中說「槿花不見夕,一日一回新。東風吹桃李,需到明年春。」朝花夕拾,稍縱即逝,緊握的手還沒有捂熱便要說再見。一別經年,再相聚已是容顏蒼老兩鬢微霜,許多時候,人生都要在這種無奈中堅守,正因為時光短暫,年月悠長,那些不能長久陪伴的美好事物,才記住相離莫相忘,有了且行且珍惜。

正如薛濤,情竇初開,愛著元稹,也愛著韋皋,她坐在軒窗下看著朱槿,詩在紅箋上流淌出來。「紅開露臉誤文君,司蒡芙蓉草綠雲。造化大都排比巧,衣裳色澤總熏熏。」

她就是那朵艷麗的槿花,在熱烈中奔放馳騁,把世人鄙夷唾棄的冷眼踩在腳下,含情脈脈,百媚千愁,守著一身哀愁,做一個有情有義的真女子。愛的時候不矯揉造作,不愛的時候換上粗布道衣,坦然面對人老珠黃的實事,哪怕孤身一人,也要活得自在灑脫。

英英木槿開,千年一度紅。在唐詩里,在百花中,木槿並不是最美的,但她可能是最溫柔的。(原文發表於《糧油市場報》唐詩里的草木情緣專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