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閱讀書目|8-10歲寶寶的書單

fans news 發佈 2022-01-19T18:37:52+00:00

埃塔·卡納 著 卡爾·韋恩斯 繪。這是一本講述大自然如何給人類的建築帶來啟發的科普圖冊,但作者與插畫家的完美合作並沒有止步於此。

科普類


《大自然教你造房子》

[加]埃塔·卡納 著 [加]卡爾·韋恩斯 繪

王若綺 譯

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這是一本講述大自然如何給人類的建築帶來啟發的科普圖冊,但作者與插畫家的完美合作並沒有止步於此。從仙人掌到鳥類的翅膀,從白蟻塔到蜂窩,從犰狳到甲蟲……


大自然蘊涵的秘密常常給人類在建築上帶來靈感。書中介紹的世界各地三十多處建築和橋樑設計就是絕好的例證,比方說造一架防震橋的靈感就來自一種以固定河床著稱的草的長根。而有些例子還顯示了大自然所提供的藝術靈感,令人難以置信的建築證明自然和建築是完美的搭檔。實例旁所附的生平簡介讓讀者認識了那些著名的建築師。


《加古里子海洋圖鑑》

[日]加古里子 著

丁虹 譯 曾千慧 審訂

山東文藝出版社


喜歡加古里子的《河川》的讀者一定會愛上這本《海洋圖鑑》。《河川》的結尾是一片蔚藍的大海,美麗而神秘,在那一望無際的海洋里到底有什麼呢?正是基於這樣的好奇心,這位科普圖畫書大師用了七年的時間研究並創作,為孩子們(也為大人)奉上了這本信息量奇大卻也同樣富有趣味的圖鑑。


《山的世界》

[德]迪特爾·布勞恩 著

吳慎 譯 宋明蔚 審訂

新蕾出版社


這本書被評為德國的最美圖書,它是一本關於山的小百科,從山的形成說到山的各種形態,介紹世界上最著名的那些山——跟中國有關的有珠穆朗瑪峰(最高的山)和黃山(被認為最美的山),當然也有阿爾卑斯山、富士山、吉力馬札羅山,等等。


書中還介紹了與山相關的生態環境、最常見的動物,還有人類的攀登者與研究者。從信息量來看,這的確是一本小而全的百科圖典,但更重要的是,作者本身也的確非常愛山,其文字描述生動且富有情感,而插畫也很有氣勢,美麗、富有現代氣息,也意境悠長,讀罷讓人忍不住想要立刻去遠足登山。


《新機場,出發!》

王亦知 王令及 著

朝華出版社


這是一本全面介紹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的科普圖畫書,從機場的地理位置、設計方案到建築格局,從最先進的建築技術,到內部的環境布局、功能區劃分、運作系統,直到從旅行者角度的體驗,可謂巨細靡遺,應有盡有。


這本書由新機場航站區工程設計總負責人之一的王亦知與兒子聯手創作,孩子負責主人公大及的設計與繪製,由此提供了從兒童的視角觀察新機場工程的特殊角度,讀者藉此機會在紙上深度參觀了新機場,感受到當代科技的強大,同時應該也會很有興趣去實地體驗吧!


《觀鳥:荷蘭皇家圖書館珍藏鳥類觀察筆記》

[荷]比比·多姆·塔克 著

施輝業 譯

天地出版社


這是一本堪稱藝術品的、非常美麗的「荷蘭鳥類百科全書」,書中收集了200種鳥的250幅圖畫,這些畫作和最初的相關文字是在1770年到1829年間由一代代博物學家、畫家和雕刻家接力完成的。因為那些鳥還是原來的樣子,所以圖畫被原封不動地保留了;但因為人類關於鳥的知識在不斷更新,所以相關的文字部分重寫了。


對了,這本書對中國讀者也會非常有吸引力,因為雖然最初創作這本書的博物學家只收集「在荷蘭孵蛋的鳥」,但這些鳥絕大部分也能在中國見到。


《好多的不可思議》

[日]中垣俊之 齋藤俊行 著

唐亞明、崔穎、張惟 譯

中信出版集團有限公司


大象的時間和老鼠的時間難道不一樣嗎?大猩猩為什麼捶胸?鳥兒在唱什麼?昆蟲有多重?細胞到底是什麼東西呢?這些問題是很多孩子都會提出來的,那麼,就讓孩子帶著問題閱讀這套書,它會滿足孩子的好奇心,認識神奇的大自然。正是為了探索回答「好多不可思議的問題」,給了科學家們孜孜以求的動力。


因此本書不僅有圖文並茂、生動有趣的科普知識,更有科學家自己講述的科研故事,啟發孩子們像科學家一樣去思考,點亮孩子們的科學思維。難怪它會成為日本小學生的「人氣之選」!


《大英兒童漫畫百科:人工智慧》

[韓]波波講故事 編著

陳燊媛 譯

湖南少年兒童出版社


什麼是人工智慧?它和我們有什麼關係?如果孩子提出了這樣的問題,或者是我們想讓孩子走進這片知識叢林,《人工智慧》這本書一定能給你滿意的答案!書中的三個人物:孔博士、羅雲、美琪和機器人布利會帶著小讀者一起探討人工智慧的歷史,去解讀第四次工業革命給社會職業帶來了巨大變化、各種領域的人工智慧、人工智慧可以征服人類嗎……


諸如此類的新奇問題。精美的漫畫、童趣滿滿的對話、誇張的人物形象、大量的情境再現,讓原本複雜神秘的人工智慧,一下子變得簡單親近起來。書後還附有《大英百科全書》的相關條目,涵蓋了人工智慧的基本要點和知識體系,這些原汁原味的科普知識,讓孩子們從愉悅的閱讀邁入了縱深學習的門檻。


《一座島嶼的100年》

[日]田川日出夫 著 [日]松岡達英 繪

丁虹 譯

江蘇鳳凰少年兒童出版社


一本生動講述地質變遷和生命綿延的科普圖畫書,取材於一座島嶼在火山噴發後100年的生態變化過程。它是個真實的故事,主人公是1883年因火山爆發而生物滅絕的印度尼西亞喀拉喀托島,科學家100年的追蹤考察,留下了頗為豐富的科學記錄。


日本學者田川日出夫在他發表的生態調查報告基礎上,轉而面對兒童讀者,清晰簡明並饒有趣味地娓娓道來,讀起來仿佛這座島嶼的傳奇故事,生命的發展演變令人欣喜。松岡達英親切自然的插畫,令整個故事賞心悅目,精準豐富的細節也令人大開眼界。


《當成語遇到科學》

史軍 主編 臨淵 楊嬰 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這套小叢書共有4冊,專門為小學生而設計的讀物,內容編排別開生面,從看似相對冷僻的知識點出發,回到孩子們熟悉的知識領域,進行有趣的引領和延伸,從而激發更廣更深的興趣。


如《當成語遇到科學》從看似語文課的成語出發,輕鬆愉快卻也認認真真地聊到了真正的科學常識。如此在科學中注入童趣和浪漫情懷,定能俘獲小讀者的心。


《高鐵出發了》

曹慧思 董光磊 著

王莉莉 繪

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


要說列舉出中國近年來的最大變化,高鐵絕對榜上有名,只要關注身邊的生活,就無法跳開與高鐵有關的話題。這就是我推薦本書的主要原因。


本書詳盡的介紹了與高鐵相關的知識,它的路軌什麼樣,使用什麼能源,如何做到運行平穩,以及如何應對惡劣天氣……這些與實際的乘坐經驗結合,讓人印象深刻,可以收到很好的科普效果。


有趣的是,與知識類童書通常介紹歷史和既有知識不同,本書環襯是未來十幾年的高鐵規劃,讀這本書成長的孩子,會平添很多閱讀的樂趣,十幾年彈指一揮間,前瞻不久就會變成懷舊,等這些孩子將來成了年,或者年紀更大時再回看,定會感慨萬千。



人文類




《紅唇美猴傳奇》

趙序茅 李明 著

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


一本特別有趣的滇金絲猴野外考察筆記,讀起來頗像是動物小說,也很像是紀錄片腳本,讓人忍不住聯想起那部動物紀錄片《我們誕生在中國》。這部筆記來源於真實的野外考察,為了跟蹤觀察的需要,動物學家為每隻滇金絲猴都起了符合其特徵的名字,他們一年四季、經年累月接力式地觀察、記錄,因此得以觀察到它們從生到死的完整過程。


這本書按照春夏秋冬的順序呈現,既有群像也有主角,觀察者也自然地代入了情感,於是這樣一部觀察筆記就成了一部引入入勝的傳奇,故事主人公(儘管是一群猴子)的命運也讓人忍不住唏噓感嘆。


《關於馬的一切》

[法]安托瓦妮特·迪伊 著

[法]格雷瓜爾·馬比爾 繪

李雲 譯

少年兒童出版社


如書名所言,這本書確實有關於馬的一切知識,不過有趣的是,讀這樣一本知識類讀物,讀者常常會哈哈大笑,因為詼諧幽默也是它最顯著的特點,作者與畫家在正經講馬的知識的同時,恰到好處地插科打諢,以相當童話的方式來呈現知識,小讀者們很可能會反覆讀並挖掘其中的細節。但可貴的是,它也確實是一本資料豐富、編排嚴謹的知識讀本,是非常棒的關於馬的小百科,即使成年讀者也同樣大長見識。


《敦煌:中國歷史地理繪本》

蘇小芮 著

中信出版集團


這是一本講述敦煌歷史變遷、呈現敦煌文化形成過程的圖畫書,故事假託一塊有幾十萬年壽命的小石頭的講述,化入一個當代女孩璐璐的夢中。


故事從敦煌雅丹地貌形成年代說起,一直講述到當下,其中側重於從西域交流的漢代開始,再到鳴沙山建立洞窟的東晉、繪製壁畫與塑像盛行的南北朝到唐代、重新發現敦煌的清末,直到重點保護與開展研究的當代。作者很好地將對敦煌文化的講述融入到歷史線索中,一塊見多識廣的小石頭串起整個故事,最後由女孩再帶回到小學課堂中。


這樣的講述很好地拉近了與小讀者之間的距離,而書中所呈現的敦煌壁畫故事(如《九色鹿》)和關於敦煌的故事,一定能引發他們濃厚的興趣,吸引他們有一天如璐璐那樣踏上赴敦煌的尋夢之旅。


《分類之書》

[英]尼爾·帕克 著 張健 譯

接力出版社


這本有趣的書把孩子身邊能接觸到的所有事物都分了類,從孩子自己開始,分類了人類的社會關係,然後是孩子的貓,分類了整個動物界……就像本書封面上說的:世界紛繁複雜,分類讓你找到自己獨一無二的位置。


大約在5歲左右,以兒童畫中出現「地平線」為標誌,兒童開始對身邊的世界進行歸納、總結和推理,形成眾多的「概念」。而在此之前,兒童的繪畫呈現出的是種「無秩序空間」,分不出上下左右內外等等關係,在這一階段之後,世界就變得秩序井然起來了!而對不同事物的「分類」,正是這一改變的代表性行為。如果在這個年齡段適時提供本書閱讀,就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風箏:將藝術帶上天空》

[法]埃娃·邦薩爾 著 [法]朱莉·吉揚 繪

馬青 譯

四川美術出版社


這是一本來自法國的頗具藝術氣質的風箏小百科,創作者顯然愛極了風箏,也樂意將這份熱情傳遞給讀者。


書中不但有風箏飛行的原理、製作風箏的基本方法,更有與風箏相關的歷史知識與世界各國的風箏文化。我們都知道,風箏是中國人發明的,但可能不知道的是,當風箏走向世界之後帶來了多少令人驚喜的演變,這個看起來只是玩具的手工藝品,竟然在人類的科技史中占據很重要的一席,甚至在戰爭中也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不過,這本書更多聚焦於風箏的神奇與美麗,插畫家在書中展示的各式各樣美輪美奐的風箏,對未來的風箏手們一定有很強烈的吸引力。


《10歲開始的經濟學:如果沒錢了》

[日]泉美智子 著

唐亞明 譯

中信出版集團有限公司


爸爸帶著小佳和小勇出海遇險,漂到一座不用鈔票只用貝殼交易的島上,可是爸爸急需「花錢」到醫院救治,兩個孩子能想出辦法嗎?……


這套書採用類似童話的卡通故事方式,呈現某些需要通過經濟思維來解決問題的情境,相當有趣地還原一些人類經濟活動的基本場景,小到貨幣的使用,大到金融環境的構建,小到做生意、經營企業的細帳,大到宏觀經濟體制,以及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的關係,整體講述邏輯清晰,簡明通俗。


這套書有一定培養孩子們財商的作用,但更重要的是,幫助他們獲得一種觀察和理解社會生活的思維方式,而這也是現代人生活的基本能力。


《如何獲得諾貝爾獎》

[澳]巴里·馬歇爾 [澳]羅娜·亨得利 著

[澳]伯納德·卡萊奧 繪 盧屹 譯

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有限公司


澳大利亞科學家、200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巴里•馬歇爾俯下身來為孩子寫作科普作品。女孩瑪麗不小心闖入了諾貝爾獎得主的秘密俱樂部,由此可以穿梭時空,去探訪愛因斯坦、居里夫人、馬可尼、弗萊明等科學家——還包括中國的屠呦呦。


了解他們的科學成就,探索他們的科學精神,更道出科學研究中的艱辛與偶然性。此書對我們更大的啟發意義在於——科學家、文學家、藝術家如何通力合作,為孩子創作優秀的科普作品。


《發現藝術家系列 誰是畢卡索?》

[德]布麗塔·本克 著 南曦 譯

湖南美術出版社


在大人眼中,畢卡索是個天才。其實,不斷變化的畢卡索卻一生都在學習怎麼畫得像個孩子。本書正是從這個獨特的視角,講述了不一樣的畢卡索——在孩子的畫前停住腳步說,「我總能從中學到些什麼」。


一直嘗試新的繪畫技法和不同尋常的材料,製作奇妙的雕塑;工作室像小孩子的房間一樣雜亂無章,需要在無拘無束的混亂中獲得新的靈感。


這本書在畢卡索豐富的人生經歷和數量驚人的作品中,只擷取了與孩子們有關、充滿童趣的畫作和照片,幫助小讀者發現畢卡索,發現藝術背後的精彩人生。


《藝術小小步》

[法]卡羅琳·拉羅什 [法]桑德琳·安德魯 著

趙佼佼 譯

海豚出版社


藝術不說話,它只是默默地展示和表現,而現代藝術背後的觀念就更加抽象晦澀。那麼,該如何給孩子講解它呢?「藝術小小步」系列圖書願意做這樣的嘗試,分為5冊向孩子們介紹了5位現代藝術家——亨利•馬蒂斯、保羅•克利、胡安•米羅、雷內•瑪格利特、妮基•聖法勒,他們都是某一個現代藝術流派的代表人物。


由於他們的作品大都難以理解,「藝術小小步」系列獨闢蹊徑,淡化了流派和觀念,讓藝術家回歸童心,讓作品關照童趣。


《汴京的一天》

[宋]張擇端 繪 曾孜榮 編著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清明上河圖》是中國古代最著名的長卷之一, 描寫了北宋末年宋徽宗在位時期的首都——汴京上河兩岸的繁華景象。汴京是世界上中古時代最繁華的城市,這座都市商鋪林立,有著千年前的二十四小時店和世界上最早的外賣小哥。


但空曠的城門和長滿雜樹雜草的城牆,也預言了二十幾年後這座城市和這個國家的滅亡,令人唏噓。更有價值的是,成書於元末明初的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描寫的就是這個時期的故事,與《清明上河圖》相對照,既趣味橫生,也感慨萬千。


《汴京的一天》向讀者詳細解讀了《清明上河圖》最引人注目的情節和人物。由於這幅畫的人物數以千計,所以本書的解讀無法窮盡,但對於讀者來說,有拋磚引玉的作用,就像一位穿越時空的嚮導,帶領大家遊覽千年前的世界大都會一樣。


《全世界最窮的總統爺爺來演講!》

[烏拉圭] 何塞·穆希卡 口述

[日] 草場 YOSHIMI 編著

[日] 中川學 繪 王志庚 譯

光明日報出版社


2012年在巴西的里約熱內盧召開了一次國際會議,這次會議的主題是地球環境惡化和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來自世界各國的代表輪番發言,但都沒有討論出什麼好主意。


烏拉圭總統穆希卡的演講開始了:我們人類面臨的重大危機「不是地球環境的危機,而是我們生活方式的危機」,「所謂貧窮,不是因為我們擁有的太少,而是我們想要的太多」,「追求發展不能和幸福背道而馳,追求發展應該是追求人類幸福的生活方式」 ……穆希卡總統的演講博得了全場熱烈的掌聲。這是一個國家總統的直抵人心的真實的演講記錄!


這是一本讓我們深刻反思生活方式的圖畫書。這是一個讓每一個追求幸福的人有所改變,有所作為的行動指南。


《追逐潮汐的孩子》

[意]馬爾科·馬爾瓦爾迪 [意]薩曼莎·布魯佐內 著

[意]德西代里亞·圭恰迪尼 繪

張亦非 譯

新星出版社


「沙灘上為什麼有這麼多小木棍?」「大海為什麼會有潮汐?」這是很多孩子都會產生的好奇和疑問。《追逐潮汐的孩子》以故事的形式,講述了小男孩萊昂納多一心想找到「大海為什麼會有潮汐」這一疑問的答案,所以才會留心電視上介紹的牛頓發現的萬有引力,進而自己領悟到潮汐的產生是因為月亮對大海發生的引力。


對於兒童來說,故事是最會講道理的。萊昂納多的探尋故事啟示讀者,對這個世界的一切疑問都值得提出,假如疑問還沒有答案,只不過是還沒有人找到而已,而要找到答案,就需要在疑問的引領下,進行持續的探索和研究。




文學類



《文字商人》

[德]托馬斯·朗格 [法]克勞德·泰爾 著

[德]賽安娜·旺德克 繪 程瑋 譯

晨光出版社


《文字商人》別出心裁地講述了一個買賣文字,即買賣語言的故事。故事是由集市攤位上一個文字商人的一箱文字被盜開始的。這箱文字都是禮貌用語——「那些禮貌性的文字對於人們友好相處是非常重要的」,買不到這些文字,人們的語言將變得粗俗無禮,他們會互相埋怨、互相挑釁、互相折磨,彼此的關係不斷惡化。於是,十歲的姐姐萊奧妮和八歲的弟弟尤納斯決定幫助文字商人抓住小偷。經過一步步推論,一次次探查,真相終於浮出水面……


對於兒童讀者來說,這個輕鬆、簡潔的破案故事具有濃厚的閱讀樂趣。在展開破案的過程中,姐弟倆的觀察和推論非常適合兒童讀者的心智能力,對兒童邏輯思維、理性精神的養成很有幫助。在兒童的心智世界中,理性精神與人文情懷是鳥之雙翼,車之兩輪。理性精神需要在兒童階段以形象的故事進行潤物無聲、潛移默化的培養。


《雪地天使》

[挪]馬婭·倫德 著 [挪]麗莎·艾薩托 繪

[挪威]張先先 譯

浙江文藝出版社


作品講述的是一個發生在挪威鄉村的兒童故事。善良平凡的朱利安偶然遇見了一位美麗的十歲女孩海德薇,這份從天而降的友誼拯救了朱利安悲傷的心,他原本正沉溺在姐姐去世的悲痛中,如今卻能再次體會歡樂了。然而不久後,朱利安無意中發現了一個關於海德薇的驚天秘密……


這是一部感人至深的作品。它絕不僅僅是給孩子的故事,每個心懷傷痛的成年人都從中獲得慰藉。此書也是北歐地區十年來最暢銷的現象級童書。


《最後一瓶越橘醬》

[瑞典]烏爾夫·史塔克 著

[比利時]凱蒂·克勞澤 繪

王夢達 譯

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戈特弗里德的爺爺因為骨折和心臟問題不得不長期待在醫院裡,繼而變得暴躁、易怒,成了護工眼中難以相處的「怪老頭」。甚至,連戈特弗里德的爸爸都不願面對這樣的父親。一天,戈特弗里德謊稱去參加足球訓練,實則和爺爺「密謀」逃離醫院,去爺爺念念不忘的小島住一晚上——那裡有爺爺和奶奶住過的房子,有全家人一起度過的舊時光,還有奶奶製作的最後一瓶越橘醬......


作者從兒童視角出發,以細膩動人的語言勾畫出一個普通家庭的日常生活,深刻地講述了家人間難以言表的情感、對生命盡頭的感悟,以及對幸福生活的追求。繪者則以夢幻般的插圖,將灰暗沉悶的醫院和美麗蔥蘢的小島、灑滿陽光的大海對比描繪,與故事相得益彰。


《草鞋灣》

曹文軒 著

人民文學出版社 天天出版社


沙丘克是著名偵探,十歲的沙小丘受父親影響也想成為一名偵探。在父子探案的過程中,沙小丘被綁架,他成功地傳遞出信息獲救後,和父親一起完成了探案任務。


小說以講述探案故事為主線,但難得的是作品成功地構造出了這對父子生活的時空環境,在探案故事的推進中漸漸顯形的父子關係、父子與外部環境的關係、父親與沙小丘母親的關係,人與社會及自然的倫理情感等,對這些關係的生動真實的建構,為沙小丘的成長、為探案故事的圓滿講述營造出了真實的存在環境,作品因此具有很高的可讀性和藝術感染力。


《第十四條金魚》

[美]詹妮弗·L.霍爾姆 著

劉清彥 譯

貴州人民出版社


這是一部奇特的幻想小說。外公是一位痴迷於研究永生的科學家,而艾麗是一位希望自己生命中的一切都不要離去的女孩,已經老去的外公卻以13歲男孩的面貌和11歲的艾麗生活在一起。


小說以獨特的敘事手法和豐富的想像力改變了時間和空間的走向,把一個小女孩和一位老者的生活很自然地放置在一起,故事輕鬆幽默,主題卻非常嚴肅深刻——關於死亡,關於如何永生、該不該永生。小說給出了自己的思考,儘管那並不是唯一的答案,卻能引領孩子們去思考人類所面對的這個永恆話題。


《花貓三丫上房了》

葉廣芩 著

北京少年兒童出版社


這是近年來不可多得的一部優秀兒童小說。耗子丫丫從劉嬸家要來了一隻小黃貓,並承擔起了照顧餵養小黃貓的責任。在餵養小黃貓的過程中,耗子丫丫知道了什麼是責任,什麼是擔當。伴隨著花貓三丫的長大,耗子丫丫逐漸體會到了生命的重量、情感的溫度。小說生動形象地刻畫了耗子丫丫、小四兒、蘇惠等北京胡同孩子天真浪漫野性淋漓的形象,以及他們的率真、淘氣、勇敢、仁義和善良。


大量鮮活生動而獨特的生活細節、簡潔老到的語言、強大的文學表現力,使作品始終洋溢著充沛張揚的生命活力。追趕彩虹的腳、城牆的肚子和腸子、屋頂上的愜意小天地、幫黃老太太洗澡、撿紙片補貼家用的小四兒……等等,在生命應該有的張揚和放肆中磕碰著成長的孩子,他們更真切地體悟了生命中該有的責任、擔當、善良等的含義。


《藍色星星的孩子國》

[冰]安德里·斯奈·德納森 著

[冰]奧絲拉格·瓊斯多特爾 繪

劉清彥 譯

貴州人民出版社


這是一個充滿想像力也滿含哲理和智慧的成長故事。藍色星星上,只有無憂無慮的孩子們,直到有一天,一個太空怪獸突然降臨,太陽被釘子釘住,一半的星球永久陷於黑暗,原本真善美的藍色星球,漸漸被貪婪、謊言、自私和無情無義的空氣籠罩。幸虧人心底殘存的良知重新燃起希望和智慧的火焰,劇情出人意料地大反轉,每個人也都獲得了可貴的成長。


《那一年,葉子沒有落下來》

[意]葆拉·馬斯特羅科拉 著繪

婁翼俊 劉蕾 譯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那一年,發生了一樁怪事,所有的葉子都沒有落下來。為此,有人欣喜,有人擔憂。這其中的原因是,葉子莉娜和葉子伊皮相愛了,他們不想落下分開。然而,這一愛情力量實現的奇觀卻給同樣陷入愛情的紅松鼠斯奎莉帶來不盡的煩惱。


作品想像奇特,帶著詩的光澤,在帶來深深感動的同時,啟發讀者思考愛情的意義、自然的法則與生命的規律。


《我的狼兄弟》

[比]瓦力·德·鄧肯 文 [比]安妮·維斯特文 圖

王奕瑤 譯 張雯審 譯

山東教育出版社


尋著書中密集的對話、扣人心弦的情節、簡潔生動的插畫,讀者直抵比利時兒童霸凌現場,受害者由於種種擔心不敢告訴大人真相,讀來令人十分心痛、著急和憤慨。好在受害兒童喜歡畫畫,細心的老師從畫中發現了真相,並和家長一起驅逐霸凌者,幫助孩子漸漸恢復正常生活。本書筆鋒犀利,對真實存在的各種霸凌問題有很強的啟示意義。


《今天我想慢吞吞》

[奧]漢斯·雅尼什 著

[意]琳達·沃夫斯格魯伯 繪

姚月 譯

天天出版社


這是奧地利作家漢斯•雅尼什的一本詩集。誰讀這本書都會驚嘆它的美麗,稚氣盎然的文字,載以非凡的想像力,和純美的插圖一起,溫情脈脈地告訴大小讀者不可或缺卻又極易被忽略掉的生活哲學。


「慢吞吞」地讀完這本「慢吞吞」的詩集,你會發現,它不過是想提醒我們幾件事——首先,放慢生活的步調,做一些匆忙中無法做到的事,比如靜靜看雲圖,比如夜裡睡不著就數34個巨人;其次,留意身邊的生活,比如房子感冒了要用熱菊花雨治癒,它不喜歡汽車廢氣或許會想要搬去鄉村;還有,最好對生活保持有趣的想像力,比如大象與老鼠的「相對論」,比如犀牛山一般的脊背上落著雪花和其他小動物……總而言之啊,如果你今天真的想做一件事,就安心享受這個「慢吞吞」的過程,因為這就是可愛的自由。


《烏乾菜白米飯》

阿澀 著

明天出版社


烏乾菜和白米飯是舊時尋常人家飯桌上的食物,這些食物陪伴過作者的童年時光。在本書中,烏乾菜和白米飯只是情感「導火索」,幼時的風景、玩耍、風俗和親情才是著墨重點。難得的是,本書的圖畫和文字是同一作者,清新的文字和濃重的版畫融合在一起,構築了一次童年憶往的個體經驗,更承載著一代人的集體回憶。


《尋找藍色風》

龍向梅 著

大連出版社


故事的主人公是阿丑。阿丑是女媧造人時遺留下來的泥娃娃,它想變成真正的人,就要獲得女媧口中曾經吹過的藍色風。在這場尋找靈活的奇幻之旅中,阿丑遇到了危險,收穫了友誼,獲得了成長。從中國神話中獲取創作靈感,把現代童話與傳統文化進行聯結,在「困難-尋找-獲得」的故事結構中注入遊戲精神,這本書為原創童話提供了新鮮思路。


《織夢人》

[美]洛伊絲·勞里 著

周彩萍 譯

晨光出版社


美國兒童文學作家洛伊斯•勞里的幻想小說《織夢人》將編織夢境和現實生活相結合,以夢境來巧妙地展現人物內心世界裡深藏的憂傷、愛、想念和希望。


織夢新手小小以溫柔體貼之心為失去愛人的老婦、經歷家庭暴力創傷的小男孩採集和編織了種種溫暖美妙的夢,並不顧危險去幫助小男孩抵禦黑暗生靈的攻擊,幫助他恢復愛的能力,而她自己也在充滿愛心和勇氣的一次次付出和歷練中得到成長。小小這個織夢人的形象可愛動人,每個孩子都應該成為給世界帶去關愛、溫暖和美好的「織夢人」。




圖畫書類




《杯子就是杯子嗎?》

[日]佐藤大 著 劉暢 譯

海豚出版社


杯子除了做杯子,還能幹什麼?作品通過一連串的奇思妙想,徹底顛覆了人們對杯子的固有印象。這既是本書,同時也是個極為有趣的思維訓練。我們常說創造力很重要,創造力到底是什麼呢?不弄清這一點,也就無法擁有它。


其實,本書所蘊含的恰恰就是創造力的基礎——發散式思維,這本書就像是一間發散式新思維的課堂。生活中,除了杯子,任何東西都可以像本書一樣引發無數的想像,只要你足夠細心,願意觀察,善於思考,萬物皆能「設計」。所有偉大的發明創造,也都是由對身邊瑣屑事物的「設計」開始的。


《海豚之星》

[日]葉祥明 著 季穎 譯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這是一本需要讀者閉上眼睛進行閱讀和體味的圖畫書。故事講述了一個少年在水族館與海豚相遇後,在海豚的引領下共同潛入海洋深處,去感受一場關於愛與生命的心靈之旅的故事。海豚的訴說,讓我們珍視每一個生命的同時,也找尋到真正的自己。


畫家以藍色為基調,採用簡約空曠的構圖,呈現出平和靜怡的空間氛圍,十分貼合全書的情感基調。這既是一本可以讀給孩子聽的自然教育圖畫書,也是一本獻給每一個大人的心理療愈圖畫書。


《假如我想漲零用錢》

[日]天野祐吉 著 [日]大槻茜 繪

姜微 譯

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


漲零用錢是每個孩子都夢寐以求的事情,到底如何向家長提出這個要求呢?這本書就是寫給孩子的溝通技巧書。作者站在孩子的角度,反覆地揣摩媽媽的心理,並做出了16張小報。在揣摩的過程中孩子就漸漸學會了換位思考,學會了站在對方的角度去考慮問題,也就提高了溝通技巧。


這不僅僅是親子之間的「較量」與磋商,更是為孩子在未來接觸更多的人時,在社會上賴以生存的基礎。


《貧民窟的世界樂團》

[法]米歇爾·皮克馬爾 著

[法]利昂內爾·勒·尼瓦尼克 繪

謝逢蓓 譯

長江少年兒童出版社


這是一本用垃圾、泥巴和顏料「畫」成的書。是的,用垃圾也可以畫畫,甚至還能奏出優美的樂曲。這本書描寫的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一群住在巴拉圭貧民窟里的孩子,他們的周圍到處都是垃圾,連他們的房子也是垃圾做的,父母以撿垃圾為生,孩子們則終日與垃圾為伴,他們沒有自己的玩具,甚至沒有屬於自己的任何物品,除了垃圾。


直到有一天,一位音樂老師來到這裡,他向孩子們提議,教他們演奏音樂。但這裡哪有樂器啊?於是,撿垃圾為生的父母們用自己的巧手和驚人的創造力,化腐朽為神奇,用撿來的垃圾為孩子們製作了一件件樂器,組成了一支獨特的交響樂團。很快,演出的邀約不斷,他們成為了一支打動無數聽眾的真正的樂團。


《往上看!》

[韓]鄭震鎬 著 薛舟 譯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往上看!》是一本溫暖的書,作者選取了一個非常獨特的角度,敘述了一個因事故失去雙腿的小孩的故事:秀智只能從陽台往下看,下面街道上的人流匆匆,像螞蟻一樣,不論什麼樣的天氣,也不論是工作日還是假期,都沒有人往上看,秀智多麼希望有人往上看一看啊,誰願意都好!直到有個小男孩發現了秀智,停下了腳步,從此,秀智的生活就被徹底改變了……


《小小的王國》

[以]埃特加·凱雷特 著

[以]塔米·巴扎雷利 繪

方鐵 譯

湖南美術出版社


這是一個發生在世界上最小的國家裡的非常大的故事。這個王國非常非常小,小到一本書就能容得下它,這個王國非常大,大到一本書也容不下它。這個王國里人很少,只有國王和他的謀臣,還有兩位國民,然而,兩位國民卻相繼離開……沒有了國民的王國,就像沒有了讀者的圖書。


這是一個具有象徵意義的圖畫故事,也是一個很深刻和開放的故事,適合所有人閱讀,因為每個人都有一座自己的小小的王國。其實,這個王國里的人很多,五湖四海的旅遊者都能走進它,也許下一個就是你。


《口袋裡的蟋蟀》

[美]瑞貝卡·考迪爾 文

[美]伊芙琳·內絲 圖

費方利 譯

黑龍江美術出版社有限公司


這是一本讀過便久久難忘的繪本,它展現了每個孩子都會有的,在生活里發現小生命的驚喜,有些孩子遇到的是蟋蟀,有些孩子則遇到的是小鳥、小貓、小狗、毛毛蟲、花蝴蝶或彩色斑斕的蜻蜓。作品把孩子們對小動物的喜愛和不舍,表現的十分精彩,同時,讓人感動的還有老師對孩子這種「不舍」的態度和巧妙的處理方式。


本書名為《口袋裡的蟋蟀》,但前三分之一,蟋蟀都沒有出場,作者用大量筆墨描寫了孩子在山間的所見,細緻而優美,令人陶醉。如此之長的鋪墊,也為後來孩子對蟋蟀的眷戀,以及結尾豆子的再次出場,煲足了情感的溫度。


這樣的處理,不禁令人擊節讚嘆!是啊,孩子口袋裡的絕不只是蟋蟀,那些好看、好聽、好聞的,各種溫暖、濕潤、柔軟的,以及甜甜、酸酸的種種感覺,哦,還有像書中媽媽和老師那樣的心靈,才是匯成了童年美好記憶的條條溪流……


《山中》

[西]卡門·奇卡 曼努埃爾·馬索爾 著

[西]曼努埃爾·馬索爾 繪

楊玲玲 彭懿 譯

海豚出版社


人是從大自然中來的,不管文明發展到什麼程度,人都是自然的一部分。《山》這本書,以奇幻神秘的筆調,通過送貨員在山中「迷路」之後,經歷到的種種異事,描繪了人與自然如地下暗河般隱秘,卻源源不絕的聯繫。


本書很像中國的《山海經》和《聊齋》,都對自然的神秘力量,展開了豐富的想像。山中怪物不一定是兇猛可怖的,也可以是溫柔可愛的。放下了恐懼的人類,可以盡情感受大山帶給我們的樂趣。而此時的我們,心中就可以幻化出可愛而快樂的「怪物」。


是的,對於自然來說,你也一樣神秘,因為你有偉大的好奇心和想像力,它們可以把你引領到大自然也到不了的奇幻世界——一個超自然的精神世界,由你的感官和意識所架構的世界。


《梧桐》

戴芸 文 張鋼 圖

21世紀出版集團


《梧桐》是一本帶著溫暖的懷舊氣息的作品。講述的是一位叫梧桐的孩子,成年以後拯救了家鄉數百棵梧桐樹的故事。


我小時候,很多老街的兩旁,都生長著遮陽蔽日的大樹,但隨著城市的發展和老街的拓寬,寸土寸金的城市裡古建消失,大樹無蹤,大路上,太陽能把無遮無攔的行人曬出油來。我到南方去,常常為城市裡粗大的梧桐所迷醉,慶幸能在都市裡看到它們的婆娑身影。


本書的文圖作者,一位南京人,一位北京人,書中融入了兩地人們對老樹的依戀和感懷。本書的繪畫寫實,並透著一種懷舊的婆娑光暈。


《狐狸和兔子》

[俄羅斯]伊戈爾·歐尼科夫 著

沈念駒 譯

雲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狐狸和兔子》本是俄羅斯的民間故事,作者把它鋪排成一本全新的無字書。


原文講了一個「鳩占鵲巢」的故事。有意思的是,替受害者兔子出頭的,依次是狗、熊、牛和雞,對於壞人——狐狸來說,這個排序由強至弱,但最終戰勝狐狸的,卻是那隻最弱的雞。這很符合民間故事的邏輯,民間故事本就是弱者創作給弱者的,羞辱、挑戰並推翻強者,本就是民間故事的家常便飯。當然在這個故事裡,雞能夠獲勝,是因為它不像前幾位,單憑蠻力和恐嚇,而是更有頭腦,最關鍵的是,它還有大殺器——鐮刀,這東西既是底層農民的勞動工具,也是西方「死神」手裡的大殺器,焉能不勝?


本書繪畫極具視覺衝擊力,很多畫面像海報一樣震撼,頗有東歐漫畫的風采,從警察證里飛出無數刑具的畫面,簡直就像是一幅常見的國際獲獎漫畫。


《拳擊少女》

[法]雷米·古瓊 著繪

張昕 譯

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


《拳擊少女》講述了一位被「小乾巴枝兒」的小女孩,通過練拳擊「戰勝」強壯的哥哥們,擺脫了成長中的困境。而當她度過了生命中這個階段性的「難關」後,他便不再練拳擊,而拾回了自己真正的愛好,與鋼琴相伴終生。


本書極具設計感,不僅反覆使用側視(展現紅二頭肌的前臂)、俯視(鋼琴)、刨面(飲料杯)的剪切,獲得強烈的視覺衝擊力,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書的最高潮——也就是「小乾巴枝兒」到底贏沒贏得拳擊比賽,前文做滿了鋪墊,但到這一頁,卻用滿頁全紅、爆炸形的肌理和一句「她贏得了比賽」來表現。


而讀者會發現,翻開書之後的環襯,正是最高潮這頁的畫面。這樣的處理方式,既避免了不宜童書的暴力景象,又「無聲勝有聲」的斬獲了更強大的視效。


《哈里斯·伯迪克的秘密事件》

[美]克里斯·范·奧爾斯伯格 著

石詩瑤 譯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本書的獨特之處,是全世界僅有一本這樣的書:它的作者虛構了一個故事,說書中的插圖都是三十年前一位佚名作者留下的,此人把十四張畫稿留給編輯之後便消失得無影無蹤,沒人知道這人是誰,這十四幅畫稿究竟畫的是什麼!


作者講得煞有介事,使人乍一讀都會上當,對這個虛構的故事和書中的十四幅畫產生極大的興趣。這十四幅超現實主義的畫,其特有的神秘氣氛,使即便明白過來的小讀者,也難掩將十四篇「丟失」故事續寫出來的衝動。


《山羊茲拉特及其他故事》

[美]艾薩克·巴什維斯·辛格 著

[美]莫里斯·桑達克 繪

肖毛 譯

貴州人民出版社


本書作者辛格是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也是少有的「跨齡」為孩子創作的作家。辛格有自己的兒童文學觀——「我不相信多數童話和故事都是為了教育人明白什麼道理而寫的,這是好事,因為一旦故事是位教育而寫的,你就可以預見到它將要說什麼了。」


因此,辛格的兒童故事雖然有猶太文化的背景,但清淺好讀,具有民間故事質樸之美。本書插圖由美國圖畫書大師桑達克繪製,與故事珠聯璧合,相得益彰。

關鍵字: